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发明家 >

第113章

唐朝发明家-第113章

小说: 唐朝发明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朝天子一朝臣,今后朝堂之上必然会有大变动的,其中必然会有不少因此降职而心怀不满者,这些人若是冒险散播太子无德,或是怂恿李泰夺权的话,李承乾必然是坐卧不安的。然而李泰若是不回来的话,兄弟情分必然立马分崩离析,李承乾的狠辣不比李世民差,李世民能做出兄弟相残、杀害子侄的事来,李承乾自然也有可能做出兄弟相残的事来。

    “父皇,你觉得这该如何是好?”李世民绞尽脑汁都想不出个万全之策来。

    “寡人想了十来年都没能想到好办法。”李渊苦笑道,“寡人累了,累了……”

    李世民见李渊闭上眼睛睡觉,没多在意。

    王浩然却发觉有些不妥,因为刚才李渊吐了一口老长的气后都不见吸气的反应,于是轻轻唤了几声:“太上皇、太上皇……”

    李世民此时也觉得不妥了,轻拍了几下李渊并叫唤了几声都不见李渊有什么反应,这才伸出手试探李渊的鼻息。

    李世民早就有心理准备的,李渊就这么静静的离去了,虽然心里难受,却没必要在王浩然面前故作姿态,神色黯然的叹了口气,向王浩然摆了摆手道:“你先走吧,等朕消息,朕若在给你或是其他大臣的信件还称泰儿为泰儿的话,你就把泰儿带回来,若是称为李泰的话,你就……你就见机行事吧。”

    “那陛下自己多保重,臣弟就先走了。”李渊刚刚过世,王浩然也不好多打扰。

    “嗯,泰儿就交给你了,务必要保护周全。”

    “臣弟定不负陛下所托!”

    王浩然回到落脚的酒楼,此时刘翔宇已经等候在那里了,听他汇报得知,他在中城、长安各处的住所都有不明身份的人在监视,连厂房都不例外。不用多想王浩然都能猜到,这定然是李承乾的眼线,看来李泰在李承乾眼里始终还是个危险的存在啊。

    王浩然对李承乾的行为很是恼火,为了避免他们兄弟相争,王浩然可是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有所谋划。谁曾想,李承乾也就这么点气量,这倒好,王浩然算是前功尽弃了。还派人来盯梢,王浩然可忍不了,于是叫曾诚勇佯装后协助刘翔宇的侦查队把这些人都抓起来后不问缘由就狠揍一顿,然后抓去报官,就说家里丢东西了,这些鬼鬼祟祟的人十有八九就是小贼。

第230章 老友叙旧() 
这两天王浩然一直待在京城等李世民的消息,顺便留意一下京城的动态,还别说,这几天京城可不平静了。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如果李承乾是按着正常章程继位的话,那可就没那么多赚取从龙之功的人。可如今,那些冒着灭族危险的功臣,总得封官加爵吧?如此就得有不少人得让位置了。这是可以预见的,其中有不少服气的人,有些可没就这样坐以待毙,于是李渊死后不久,长安城就流传出不少不利于李承乾的论调。

    比如说:

    李承乾玩断袖,又有足疾,这样的人当皇帝有损大唐威严。

    李承乾篡位夺权气死太上皇,此乃大不孝,怎么能让这样的人当皇帝?

    据闻李承乾欲对蜀王李泰不利,谁都知道,蜀王殿下屈尊搞研究,参与制作出众多便利于民新事物,身为大唐百姓,怎能容许有人迫害蜀王殿下?

    ……

    王浩然知道,那些谣言的幕后主使是在试探着李泰的态度,如果李泰站出来反抗李承乾,那些人肯定会现身支持的。王浩然知道李泰无意掺和朝中之事,然而这倒不用急着表态,只有保留抉择才能多一份跟李承乾讨价还价的筹码。

    李承乾等人有些心急了,李泰有没有回来倒是其次,最要紧的是得赶紧把位置坐正才行。然而李世民却紧守牙关,为的就是关于处置李泰的确切承诺。然而李承乾对李世民怨念颇深,李世民向来对他很是严苛,对李泰确实宠爱万分,其后又杀了他最为宠爱的伶人称心,所以李承乾虽然答应只要李泰待在京城便不会为难他,李泰依旧还能是个风光的蜀王殿下,但言语间蕴含着的怨念让李世民很是怀疑,李承乾说一套做一套的事在以前就没少过。

    如今大唐谣言满天飞,李承乾却只能暂时先忍着,无论是李承乾还是他的同党,都希望李承乾能先坐上皇帝宝座,与之相比,其它的都是小事,可以日后慢慢算账。于是李承乾终于向李世民妥协了,答应只要李泰不与他对抗,李泰便可继续留在杭州当他的王爷,李承乾则不能以任何借口强迫李泰回京。

    承诺归承诺,等李渊的祭典办完之后没多久,李世民的众多旨意就从宫中传出来了,除了关于李泰的事,还有就是关于一些官员的调整。

    王浩然没等到李世民传达的消息,不过从这些旨意中,王浩然知道李世民跟李承乾算是已经达成协议了。既然李泰可以不用回京,那他在杭州便可以安心的做自己的事,不至于兄弟相残了。于是王浩然回到中城,并让人通知李泰到此集合,这次是光明正大的,王浩然想借此试探一下李承乾是否真能兑现诺言,若是李承乾对李泰多有刁难的话,王浩然不介意帮李泰对抗李承乾。好在这段时间相安无事,顶多一些密探查看情况而已。

    之后没多久,李世民便再次下旨昭告天下禅位于太子李承乾,登基的日子也选好了,也就再过十来天的样子,显得很急促。

    李世民下的旨意,李泰人在中城默认了李承乾称帝,于是那些不甘的大臣们也只能继续不甘却无可奈何了。

    就算李承乾登基,按照李世民和李承乾的约定,李泰同样可以选择不回长安,不过李泰还是决定回来,因为之前李渊的葬礼他都没回来,也好趁此回来拜祭一下,同时也看望一下他父皇母后。

    王浩然并没有阻止,还与李泰一同回京。到了京城,汉王李元昌、赵节、杜荷等人便设酒席并邀请王浩然和李泰二人。说是酒席,其实并没有酒,只是以茶代酒而已,毕竟太上皇才死没多久。

    这些人都是李承乾篡位成功的首要功臣,王浩然虽然与他们交情不错,但如今却有着各为其主的感觉,所以就算王浩然不惧去赴宴,还需谨慎一些,这可未必不是鸿门宴。

    “蜀王殿下、浩然,你们终于来了,来来来,多年未见,这回我们这些人总算又聚到一起了。”赵节热情道。

    “你们都忙着干大事,哪有功夫跟我闲聊啊?现在算是闲下来了吧?”王浩然打趣道。

    “哈哈……是啊!我们一闲下来就找你们聚一聚,够意思吧?”赵节一点都不在意王浩然的打趣,因为他是胜利者,说起助太子篡位一事都觉得自豪。

    “好啦好啦!大家难得一聚,好好唠嗑唠嗑便是,谈那些事干嘛?”李元昌说道,他竟然主动要求不谈朝事,有些让人意外。

    “好好好……我们就只谈风花雪月。”赵节觉得李元昌太过拘谨了。

    王浩然无所谓,不谈最好,不谈就表示没麻烦。但是否真能一直不谈,还是有待验证的。

    之后这些人貌似还真没提朝廷之事,天南地北瞎扯得不亦乐乎,王浩然这时才有所察觉这些人到底想干嘛。

    “蜀王殿下可还记得当年浩然这小子把你的诗改没了的事?”赵节笑道。

    “当然记得啦,现在我才明白过来,浩然那时只是投机取巧罢了。”李泰纳闷了,这些人定然不会无缘无故的就邀他们过来缅怀过去,却始终猜不透这些人的真实用意。

    “哈哈……无论是否是投机取巧,浩然最终还是赚了你八百两白银,还有太子的四百两。”杜荷说道。

    “太子殿下那四百两应该说是赏赐的才是,他可不用为蜀王的诗买单。”王浩然哈哈笑道,猜到这些人的意图后,王浩然应付起来就顺手多了,稍微表露出对李承乾没有敌对的意思即可。

    回来的路上,李泰便问王浩然这些人到底想干嘛。王浩然笑而不语,古往今来,新任皇帝总喜欢用先贬后升的办法来拉拢朝臣,好让朝臣们知道你这位置是他给的,不是前任皇帝给的,这就是皇恩,你就得感恩。而李承乾却不一样,皇位得来得不大光明磊落,还背负一身骂名,他若想拉拢民心,就得依靠深得民心之人的支持,而王浩然就是不二之选。汉王等人这次酒席,实则是探察王浩然的心思,毕竟王浩然是李世民身边的红人,能不能用,就看王浩然是否支持李承乾了。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泰,都不愿意父子、兄弟间起纷争,那王浩然自然就更不会跟李承乾作对了。

第231章 李承乾的折腾() 
虽然李世民对李承乾甚是失望,但他仍旧放不下他亲手打下的江山,他并不指望李承乾能把大唐打理得更加富强,能做个守成之君就可以了。不过李承乾虽然聪慧,但没主见,气量狭隘,如果没有良臣辅助,怕是连守成都难。无奈的是,李世民如今已经管不了李承乾了,一番思量之后,便命阎立本在大明宫内的一个小阁楼里绘制了二十五功臣画像,对,是二十五个,多了一个王浩然。之所以没把侯君集去除,实是因为侯君集确有实才,况且如今侯君集是李承乾的首功大臣,若不稍做妥协,君侯集在李承乾面前叽歪几句,不说别的,怕是这用心良苦的功臣阁楼都做不成。做这阁楼,李世民可不是单单为了缅怀那些跟随他的功臣,他还想以此告诫李承乾,这些人都是大唐功臣,虽然大半都不在人世了,但还活着的依然能担当大任,切不可做自废臂膀之事。

    李承乾登基之日,王浩然自然也要去瞻仰新皇的,意料之中却又让人有些意外的是,李承乾一登基就赐王浩然为开国郡公,想必是李承乾觉得如此盛大的日子嘉奖王浩然更能拉拢民心吧。

    等李承乾登基之后,王浩然便和李泰彻夜离开长安回杭州,李承乾即已正式继位,很多事都将发生大变,未必就不会为难李泰。

    王浩然不能否认的是,就算他再怎么不愿意插手朝廷中事,可他已经深陷其中了。临行前他就嘱咐刘翔宇要密切关注朝廷动态,特别是野心勃勃的侯君集和即将被打压却同样有着不小野心的张亮。跟李世民一样,王浩然对李承乾的期望不高,能守成就好,反正大唐实力雄厚,养几个庸君也没问题,没必要去指望代代大唐皇帝都能英明神武,制度摆在那里,那这就难以避免的。再说,王浩然有感情的只是李世民、李泰、程咬金等人,并不是大唐这么一个名头,将来大唐若是改朝换代,王浩然或许还会拍手叫好呢。

    然而期望不高、甚至可以说不抱期望的王浩然怕是也都要失望了,李世民用心良苦的功臣阁楼也没起到什么卵用,一直被管制着的李承乾一当上皇帝,任性起来还真让人无语。那些他看不顺眼的,打压的打压,撤职的撤职,且不说其他请辞的大臣,就连感念李世民知遇之恩的房玄龄的请辞,李承乾全都爽快的御批了。这还不算完,王浩然回到杭州没几天就接到消息说魏征因进言过激,直接被李承乾贬为庶民并关入大牢。如此一来,单单功臣阁楼二十五功臣中还存活的就去了大半,这些可都是大唐的中流砥柱啊!王浩然都开始怀疑这强盛的大唐真够李承乾这个败家子折腾吗?

    魏征虽然和王浩然常常互相拆台,不过这算不上什么恩怨,更何况魏征为大唐也算是鞠躬尽瘁了,所以王浩然还是上书为魏征求情,希望李承乾能看在魏征之前的功绩份上网开一面,不求魏征能官复原职,只希望魏征能归家养老而已。若是魏征官复原职,以魏征的个性,那王浩然以后求情的机会就多了去了。

    别人的话不管用,然而王浩然的话却相当有用,李承乾一收到王浩然的求情奏折就把魏征给放了,还说“既然是浩然求情,那就放魏征回家养老吧”,直接卖了一个人情给王浩然。

    然而魏征年迈多病,出狱后没多久就病故了。李世民把责任都怪罪在李承乾头上,然而又能怎样呢?现在李承乾才是皇帝,他也就只能抱起李渊送的琵琶自弹自唱自伤感了。

    有去就有来,有降就有升,李承乾大批重用亲信的同时,恩科百人也都受到了重用,其中还有一个被授册为中书令,正三品。

    王浩然对这恩科百人算是放心了很多,自从恩科百人之一陈老的遭遇之后,这些人总算学乖了很多,特别是经过了这次大洗牌,对王浩然的方圆之说可谓感悟良多,引以为戒。

    李承乾折腾的地方可不少,比如对外政策,平息多年后的大唐又动用起了武力,有外邦的地方李承乾都想纳入大唐。这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李承好大喜功是一方面,他若想超越李世民,那开疆辟土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朝中还有不少他看不顺眼的大臣,可是人家手握兵权,不能贸然撤了人家的职位,派他们去开疆辟土就再好不过了,成了就是李承乾的功绩,败了便可以名正言顺的撤掉这些人的职位。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转移民众视线,李承乾可不愿意一直让老百姓们在背后指指点点。这情况就类似于后世的日本侵华,他们除了掠夺财物外,还有一个目的也是转移民众视线,那时的日本内部矛盾重重,百姓亦是温饱不济,与其让老百姓们抱怨上层人物,还不如让他们多聊聊国外战事。

    如今大唐衣食不愁,李承乾便出台了许多惠商政策,然而这些“惠商”政策却并没能让那些商人们高兴起来,比如朝廷的技术扶持,代价却是昂贵的,算除朝廷的分红,当真不如在长安城开个小卖部。

    李承乾折腾的事很多,然而没两个月就腻歪了,还不如多找几个秀气的年轻小伙子来怼怼**来得快活呢。于是大权慢慢的转移到了长孙无忌的手上。

    侯君集这可就坐不住了,李承乾能继位,最大的功劳当数他才是,长孙无忌算什么?可曾出过半点力?难道就因为长孙无忌是李承乾的舅舅就能两朝当老好人?就能两朝掌握重权?愤然的侯君集可不光心里发牢骚,还常在李承乾面前诋毁长孙无忌,说长孙无忌跟太上皇(李世民)有如亲兄弟一般,他若掌握了大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