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驸马 >

第80章

晚唐驸马-第80章

小说: 晚唐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吓破胆的可汗并没有整军备战的勇气,他来这里,只是希望能在逃跑的路上多带走一点人,给自己留下点东山再起的力量。

    一边飞快跑向自己的将士,他一边高呼:“追兵来了,快跑,快跑!”

    也是天命使然,扬起的沙尘让他们无从判定追兵的多少。也是被吓破了胆,听到追兵两个字,回鹘人无不胆战心惊,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回鹘人陷入严重的恐慌中。短暂的不知所措过后,大家开始作鸟兽散,向着不同的方向逃跑。

    “投降者不杀!”

    “投降者不杀!”

    “投降者”

    攻心的计策再次起到良好的效果,石雄与沙陀人的高呼声,摧毁了回鹘人最后的抵抗意志,让大多数来不及逃跑的回鹘人果断选择投降。

    石雄来不及收敛胜利的果实,看到杀胡山上染血的旗帜,他马上冲上山顶。见到田牟以后先是长出一口气,接着猜躬身行礼高声参拜:“天德防御副使石雄,见过田将军。”

    被参见的人听到这句话,终于放下心中的懊恼,放下心中的悔恨,放下心中必死的决心,他终于可以放下心中所有的包袱。可惜他忘了一件事,从昨夜奋战到现在,自己早已筋疲力尽,是这些包袱支撑着自己没有倒下去。

    当他卸下包袱的时候,自己自来得及还给对方一个带着苦涩,带着感激,带着喜悦的微笑,然后就晕了过去。

    虽然沙陀骑兵紧追不舍,乌介可汗还是逃走了,一同逃走的还有不少回鹘人。虽然并没有捉住他,但是结局对于大唐来说也算是圆满。

    振武军,义勇军,征调的沙陀将士,用很小的代价换回来一个很大的胜利。俘虏的回鹘人,光是控弦之士就有三万多,连带其他老弱妇孺,人数已经超过十万。

    经此一役,南下回鹘彻底覆灭,回鹘汗国彻底成为历史。以后只有大唐的回鹘部,没有回鹘汗国的南下一部。

    看着面前的回鹘人,鱼恩开始继续他的表演:“想做大唐百姓,受大唐庇护,享大唐粮食的人原地不动。还想做回鹘人,不愿为大唐征战,愿意去寻找乌介可汗的去右边集中。”

    话音落地,稀稀拉拉的人影开始移动,不少血气方刚的回鹘汉子开始向右手边走。不能怪他们不识时务,也不能怪他们迂腐,只是他们对自己国家有着浓浓的爱与眷恋,心中还有着一口不服输的气。

    移动的人影比预料中的多,不少人宁可选择过漫无目的的漂泊,也不愿意做大唐的顺民。家国大义面前,总有人选择现实,也总有人选择执着。

    等回鹘人选择完毕,不再有人影闪动,鱼恩带着笑意对那些原地不动的回鹘人说:“大唐天子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恩泽天下的仁义。他会收纳所有甘愿归义的人,也会善待自己的每一位百姓。本宫也希望能与尔等携手共进,一起为大唐添砖加瓦,为重现往日辉煌而努力。”

    慷慨激昂的演讲,热血沸腾的畅想,给这些回鹘人勾勒出一个美好未来的雄伟蓝图,他们瞬间对美好未来充满希望。

    笑呵呵的人忽然脸色一寒,话锋一转,对着那些不愿归顺的人寒声质问:“大唐与回鹘有舅甥之义,方才不念尔等屡次侵犯,愿意对所有回鹘人视如己出,尔等不知悔改还有出路么?尔等今日离开,还能去哪里?”

    一声质问,透着一个冰冷的现实。漠北的黠戛斯对回鹘人欲除之而后快,没了回鹘汗国的庇佑,契丹,室韦,党项诸羌,都会将他们视为奴隶。

    这些人因为自己的热血,必须面对饥肠辘辘,朝不保夕,时刻担心被人驱逐的生活。

    他们的担心才刚刚开始便又迎来一个晴天霹雳,只听鱼恩接着冷声说:“大唐的心胸只会对待大唐的百姓,对敌人的宽容是有限的,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宽容强盗。尔等既然还要做乌介可汗的人,本宫就让尔等知道与大唐为敌的代价!”

    在所有人不可置信的目光中,驸马爷一改往日的温柔与仁义,昂声对着大唐将士吩咐:“还等什么?还不给本宫拿下!”

    闻言乌乞该大惊失色,急忙低声赔笑:“驸马等一等,等一等”

    见他这番模样,不用问鱼恩也知道他要说什么,马上一挥手,冷冷的说:“本宫只答应过放过那些被乌介可汗裹挟的回鹘人,可没说会放过那些助纣为虐之徒!”

    不容置疑的决绝,义愤填膺的模样着实把乌乞该吓的不轻,当即也不敢反驳,直接就退了回去。

    也许到现在他才知道,鱼恩那天的承诺是什么意思,原来有些事情都是他自己一厢情愿。

    有异议的不只是乌乞该,还有李忠顺,还有石雄,还有田牟,他们都不懂鱼恩为何会前后反差那么大。

    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驸马爷叹息着自言自语:“我非仁人,只为攻心而!”

    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着一种大智慧。

    这些不愿意归附的回鹘人,便是大唐回鹘部的不安定因素。就算逼着他们归附,这些人也会时刻想着复国,时刻在暗处搅风弄雨,让归义的回鹘人变成大唐随时可能爆发的炸弹。

    两次俘虏回鹘人,两次让这些人站出来,鱼恩最主要的考虑便是驱逐这些不安定因素。

    先前释放他们,是因为乌介可汗还在,还有很大一部分回鹘人想要顽抗。释放他们,一来可以彰显大唐的仁义之名,二来可以让回鹘人在心里有一条活路,弱化他们的抵抗意志。

    可是现在,回鹘已经成为过去,他们现在只有一种作用,用自己的切身遭遇震慑归顺的回鹘人。

    鱼恩知道,仁义并不能感化敌人,只有恐惧才能只配他们。所有这些人他必须严惩,让归义的回鹘人再想起什么幺蛾子,首先要考虑考虑与大唐为敌的后果。

第161章 祸从何起?() 
处理完这些俘虏的当务之急,鱼恩必须去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太和公主。

    太和公主只是大唐众多和亲公主中的一个,也是众多公主中鲜有的真正公主。许多和亲公主只是宗室之女,随便加一个公主的封号。她却不同,他是唐宪宗的女儿,真正的皇家公主。

    走到公主的营帐外,挥手屏退侍卫,鱼恩躬身颔首的说:“义昌驸马鱼恩,拜见太和姑姑。”

    她是唐宪宗的女人,鱼恩是唐穆宗的女婿,论起来辈分要尊她一声姑姑。

    只可以他这么想,营帐里的人却不这么想。驸马爷热乎乎的脸,贴到一个冷冰冰的屁股上,只听营帐里的人冷声回道:“回鹘灭国可敦,怎敢当大唐驸马如此大礼?”

    闻言鱼恩心中一惊的同时,马上明白怎么回事儿,不用问他也知道,自己给乌介可汗的回信这位公主殿下肯定看过。

    带着尴尬的脸色,把身子躬的更低,用自己最歉意的声音说:“本正也是被逼无奈,还望太和姑姑可以谅解本正的苦衷。”

    身姿已经低的不能再低,言语也是谦卑至极。可他越是这样,在太和公主看来就越是虚伪。

    她知道,也许正如他所说,面对乌介可汗的威胁,表现的越强硬,对大唐就越有利。

    可是她不懂,为了大唐,自己远离长安的繁华,跑到漠北的苦寒之地,付出一生的幸福。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自己都不该被鱼恩那般对待。

    自己是回鹘人的可敦不假,可是自己更是大唐的公主,为大唐贡献一生的公主。为大唐奉献一生,反而不被大唐承认,就算是说说她也受不了。

    更何况,在她看来,鱼恩说的未必是谎话,也许那就是他心里的真实想法。太和公主之所以会有这么荒唐的想法,完全是因为她心中有愧。

    愧疚让她自卑,自卑让她产生了被害妄想症。

    当初被乌介可汗俘虏,她也是上过奏疏请圣的人。受乌介可汗的威胁,她在奏疏里说了不少回鹘人的好话,甚至接连请求大唐的援助。

    作为大唐的公主,她知道那么做不对,也知道自己应该死命不从。可是在那种情况下,她懦弱了,退却了,选择想乌介可汗妥协。

    她知道在讲究忠义,讲究舍身取义的中国,在民风尚武的大唐,自己那般懦弱代表了什么,会被人怎样的唾弃。

    所以她自卑。

    所以她的自卑之心催生出被害妄想症。

    所以在她看来鱼恩很虚伪,在她的眼里,鱼恩甚至巴不得乌介可汗一怒杀了自己。这样才能成就一段公主舍身取义的美名,才能为皇室添下浓墨重彩的一比,才能成为天下人的表率,才能有名正言顺攻伐回鹘人的借口。

    看着下面颔首而立的人,太和公主的眼角微微有些湿润。她知道自己的疑惑不能质问出口,自己的委屈更不能说。因为就算是鱼恩真的那么想,他也没错,在家国大义面前,所有人都显得微不足道,即使是自己这个公主。

    自己如果问出口,反而会给人以口实,让人有抨击自己不顾家国大义,贪生怕死的借口。

    事到如今,她只能冷冷的转过身,说一句:“你退下吧,本宫累了。”

    简单的一句话却表明了一种态度,鱼恩能从这句话中听到决绝,听到她对自己的怨气。还想再开口解释一句什么,可是营帐的已经关闭,他只能带着无奈与苦涩离开。

    收到唐武宗围堵回鹘人的号令,卢龙节度使张仲武马上调兵遣将征讨契丹与室韦。其中向西征讨契丹的一路,便是由裨将石公绪率领。

    倒不是两族飞来横祸,只是因为在两族中有不少回鹘人,回鹘汗国利用这些人控制两族。

    契丹与室韦本是回鹘的附属,回鹘人在他们那里都有监察使,用来督促贡赋,监察大唐虚实。

    回鹘汗国覆灭以后,很多回鹘人选择东迁,投靠这些监察使。这样的结果就是,以这些监察使为核心,以东迁回鹘人为根基,以两族为附庸,建立起一股回鹘人的新势力。

    张仲武担当着封堵回鹘,招抚回鹘的任务,当然容不下这股势力。所以他果断出兵两族,要消灭回鹘人在两族之中所有的痕迹。

    如狼似虎的卢龙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在契丹人那里来了个对穿,遥望河东。

    就在石公绪准备收兵之际,下面的游骑忽然又发现一小股回鹘部落,一路劫掠的卢龙军哪里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石公绪当即下令,挥师西进去把那个回鹘部落绑去幽州。

    卢龙军的大部队很快就看到那些回鹘人,可是他们却没有如料想的那样去劫掠对方,因为有人已经先下手为强,回鹘部落已经变成别人的战利品,被人驱赶到一座大营中。

    连皇帝的面子也敢驳三分的卢龙军将士哪里能受得了这个气?石公绪一挥手,就带着卢龙军压过去,想要讨要自己的战利品。

    策马扬鞭到营前,抬手便问:“敢问对面是哪位将军?卢龙裨将石公绪求见。”

    开场白虽然很温柔,但是语气却没有一点温柔的意思,反而火药味儿十足。看在河东军将士眼中,很像是来兴师问罪。

    不多时,一位小校走出来,笑呵呵的回道:“我家将军请石将军进去。”

    石公绪当然不会客气,直接一挥皮鞭,纵马入营。

    进入营帐,便看正中坐着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将,正是河东节度使刘沔。

    出了雁门关的将士分兵两路,一路是有司马坚带领的振武军,继续北上去封堵去室韦的路。还有一路就是有刘沔亲自率领的河东军和义勇军。

    鱼恩隐晦的告诉刘沔,回鹘人一旦覆灭,草原上就会出现很大一块真空区域,契丹人很可能就会借机崛起,形成大唐北疆的新威胁。现在趁着契丹弱小,应该趁机掠夺一下他们,拖延一下他们崛起的速度。

    作为身经百战的老将,刘沔对于鱼恩的话深以为然,所以才会选择在这里扎营,为的就是方便去找契丹人的麻烦。

第162章 这不是坑人么?() 
大唐须发花白的老将不多,能出现在这里,这么大阵仗的更是凤毛麟角。不用问石公绪也知道对方是谁,马上躬身颔首道:“末将石公绪,给刘使君见礼。”

    虽然有些气愤于对方抢走自己的战利品,但是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只是周到的礼数因为冷淡的语气显得有些傲慢。

    面对别人的傲慢,刘沔也不生气,笑呵呵的回道:“行将就木之人可不敢当石将军如此大礼”

    话只说了一半,因为这只是前半句,刘沔还有后半句。只见他换上一个忧心忡忡的模样说:“若是让你家使君知道,将军对朝廷之使这般大礼参拜,他岂不是会怪你弱了卢龙军的威名?”

    卢龙军属于河朔三镇之一,属于朝廷的法外之地。三镇时反时附,是大唐安史之乱后最大的一块心病,也是唐朝衰落的主因之一。

    宋史里有过一段记载说:弱唐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唐之弱,以河北之强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

    意思是说,唐朝的衰弱是因为诸侯(代指藩镇)。既然衰弱然而却久久没有灭亡,是因为藩镇帮忙维系。唐朝之所以衰弱,是因为河北太强。唐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河北让唐朝衰落。

    通过这句话不难看出,河朔三镇在安史之乱后的地位与作用。

    有些事情谁都知道,但是谁都不会说破,刘沔就是这样。一番话,明着是夸奖卢龙军的威名,实际上却是在暗讽卢龙是块法外之地。寥寥数语却字字诛心,既挖苦卢龙军不尊圣命,又讽刺石公绪助纣为虐。

    最要命的是,面对刘沔的嘲讽,石公绪还无从接口,因为无论自己怎么接口都不妥。你敢反驳,人家会拿旧事打你的脸,反而更丢人现眼。你敢承认,岂不是落人口实?

    既然无从接口,倒不如岔开话题,直入主题:“末将追捕一个回鹘人到此,听闻此部已经成为河东军的俘虏,还望使君行个方便。”

    在无形的交锋中落了个下风,石公绪的强调已经柔和许多,甚至有些恳求的意思。

    刘沔会给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