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皇纪 >

第146章

明皇纪-第146章

小说: 明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朱厚照面前他也不敢托大,正好也可趁机在王琼面前表现得谦恭一些,以博得陛下好感。

    王琼之前在朱厚照亲自平定贵州之乱时就与皇帝陛下多有交集,现在他进京来,虽然不知道陛下有何重任要交予他,但是对于时局的变化和朝政的变化,他还是有些清楚的,由此他也能断定皇帝陛下是励精图治之帝。

    这些时日以来皇帝陛下的所作所为,还有朝廷与内阁等所颁发的政令,他也多有耳闻,而且《大明日报》在贵州的订阅量也不小,作为朝廷官员,王琼自然也订阅了这份报纸,他对于陛下的政令还是多有赞同的,其中即使有与朝中意见不合之处,他也并没有似江南士绅一般利用笔名去反驳,这也正是王琼为人圆滑之处。

    “陛下,微臣一路之上,走在水泥官道上,看着如此平坦的官道,哪里还有什么舟车劳顿之苦。”王琼此言倒是真的,他自进入河南境内,就转而走了水泥官道,之前他对水泥的看法还不敢太过赞同,但是现在,他恨不得整个大明遍处都是水泥地。

    朱厚照闻言笑了笑,这王琼倒也不是迂腐之辈,时人对于水泥地的看法褒贬不一,许多大臣连水泥是什么都不了解,就开始在《大明日报》上发文称赞,也有的是发文贬毁,似王琼这般以事实说话者当在少数。

    “刘瑾,传旨给西苑,王琼补户部左侍郎之缺,兼任右副都御史,同时负责督办漕运。”

    王琼大吃一惊,他没想到陛下如此信任自己,竟然给了自己这么大的官职,而且还是实职,不过他也没有因此而激动的跳了起来,看着王琼那激动异常的脸颊与那平和的态度相融在一起,朱厚照心中点了点头,此人倒是厉害,能够将心中的激动压抑至此,虽然脸上掩盖不住激动的神情,但是却能尽可能的控制住自己的反应!

    由于西苑华东宫已经基本建成,诏明宫与万寿宫俱已完工,现在内阁官员多在西苑轮值,刘瑾等内宫太监也多在西苑为陛下办事。

    这样其实就是架空了内阁的权力,或者说内阁和司礼监都的权力都集中在了西苑,因为玉玺也放在了西苑,只有轮值的秉笔太监才有批红权。

    正因为这样,朱厚照的独裁权力大幅度的增加,但在形式上还是没有变,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这种方式使得皇权大为增加,若是放到以前,早有人跳出来反对了,但是现在,可无人敢反对。

    再加上现今朝中重臣都是新臣,无论是杨廷和等新提拔上来的官员,还是李东阳这等本就是朝中重臣之人,由于皇帝陛下的命令多是十分奇怪但是却又在后来都被证明是对的,所以现在整个西苑对于陛下的命令少有提出反驳者,即便是内阁首辅李东阳也认为内阁大学士和司礼监在一间屋子里办事更有效率,更省事。

    王琼就任之后,就干了一件令人意外的大事,衡王府当时有朝廷赏赐的土地,荒芜得无法耕种,衡王还是勒令百姓按照正常情况交租,又反过来诬告赵贤等小百姓侵占了他的土地。王琼派人前去检察,把旁边百姓家的土地夺过来给了衡王,把赵贤等发配到边境充军,此事指使当地百姓有很多人都怨恨王琼。

    朱厚照得知此事后也是甚为震惊,不过其后发生的事情,也令朱厚照对其放心了不少。

    由于王琼还担任着右副都御史一职,在其将赵贤发配充军之后,等到衡王放松警惕之际,言官们连上数封奏折,要求严惩衡王。

    通过东厂番子,朱厚照自然知道这是王琼在演戏,朱厚照这才知王琼的本事,他将责令衡王归还土地给百姓的圣旨交由王琼本人去宣读。

    如此以来,百姓之中,许多对王琼怀有怨恨之意的,也都不再多言。

    王琼此举,倒也奠定了他在朝中的地位,毕竟能把衡王拉下马的,朝中可没有几人能够做到。

    王琼随后又组建了皇帝陛下早已言明的财政部,负责审核国家赋税,同时兼管皇家工业公司等隶属于皇家的企业税赋,这样一来,户部的权力大为削弱,顾佐心中虽是不满,但是对王琼也不敢多说什么,毕竟王琼可是受皇恩之命从南方专程赶来赴任户部左侍郎的。

    此事被朱厚照得知之后,他不由得暗叹一声,因为自己的出现,历史人物的命运也在开始改变,若不然,哪有什么财政部工商局这些部门。

    ………………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高高的竹竿上挂着一串长长的鞭炮,在京师崇文门附近的一个面积宽大的小广场外燃放了起来。

    一个点缀着大红花的牌匾,高高挂在门口,赫然是‘京师劳动市场’,今天是京师劳动市场正式挂牌的日子。

    一大早就有一大群百姓也来凑热闹似的来到门口,看着门口的那高挂的牌匾议论起来。

    “听说以后找活做,只要来这个劳动市场就可以了。雇工单位必须和我们签合同,不怕要不到工钱。”

    “为什么啊?”

    “这个劳动市场是皇上下旨成立的,京师的那些作坊啊,商铺啊之类的招工的时候,都会来劳动市场。签了劳动合同,谁敢不按合同办事?”

    “今后要去做长工,也可以来这里找找看吗?”

    “在这瞎扯什么呢!还不快进去看看,看过之后,什么事情不就都知道了吗?”

    京师劳动市场一开业,立即有许多百姓涌入其中。进去后马上看到了不少招工单位正在招工。

    没一会儿就有人兴奋的喊道:“皇家工业公司又招人了。”

    “哪里,哪里?”

    一群青壮男子立即兴奋的左顾右盼,很快就将棚子下面一个挂着“皇家工业公司”牌子的招供点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本章完)

第329章 户籍制度() 
自皇家工业公司开办以来,其影响已经渗透到了京师每一个百姓的生活之中,而且这家公司与京城权贵多有来往,同时还带动了多处的就业增长,所以皇家工业公司的名头在京师那可是十分响亮。

    再加上其后的大明皇家银行也冠有皇家二字,在其内存钱不仅不收取手续费,居然还有不少的利息,以至如今京师谁都知道,只要进了带有‘皇家’字样的公司,那就是铁饭碗啊!虽说什么荣华富贵可能够不上边,工作可能也挺累的。但是收入有保障啊!而且由于《大明日报》也在不断的为皇家工业公司做宣传,还在为大明的百姓宣传各类新政策,着力开启民智,所以现在大明的百姓在就业的时候,也不仅只是关注工资问题了,他们除了关心收入之外,住房、医疗、养老这些问题他们也开始尝试着去了解和关注了。

    此次皇家工业公司招人,其实是在为矿山招人罢了,因为陛下练兵,武器制造与士兵盔甲等的制造都需要用到铁矿,这样一来,采矿的规模和选矿的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人员开始出现紧缺。

    除了在京师招募两千余人外,北直隶其他城镇也都有名额,招供标准就是就近招募。

    一大群青壮之士围在皇家工业公司周围,很快一些人就被告知,“此次招工,一律需要户籍。没有户籍的,先去刚成立的民政局办理户籍之后方可来此面试。”

    不用说,上面的这些事情其实都是王琼搞起来的,他本来也不是思想如此开放之人,毕竟他为成化二十年进士。最初担任工部主事,后升为郎中,行事倒也规规矩矩。其后外调治理漕河三年,把所经历过的事罗列出来,于弘治八年,编著了《漕河图志》八卷。后来接任的人查考那些事,竟然是毫厘不差,由此王琼以勤勉、干练而出名。不久改任户部郎中,不过他在户部任职不久,就被调到了湖广之地去了。

    从上面的履历也可以看出,王琼其实本事很大,只是受限于时代,思维并不似这次入京担任户部左侍郎时这般开放,他之所以有如此改变,自然是受陛下改革之志的熏陶,再加上他也感受到了工业科技发展的便利,同时对《大明日报》上所记载的内容全都认真阅读,广泛实践,所以对于陛下所言之事,他也有了不少的了解,正好此次他就任户部左侍郎,之前他有心去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现在自然是有了机会和权力去做成。

    这个京师劳动市场就是王琼在向皇帝陛下请示之后,与工商局、财政部、户部联合创建的,户籍制度改革,则是陛下亲自下令,由王琼负责执行的。

    对于大明百姓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是朱厚照早就想要办成的事情,不过他事物繁忙,将此事交给其他人去办他又不放心,这样一来二去,就这般耽搁住了,现在王琼来了,朱厚照常在西苑召见他,与他探讨当今的大明形式,没想到王琼与他的意见竟大为统一,对于如何改革户籍制度,王琼的想法虽然还很幼稚,但是在朱厚照的引导下,倒也是走上了正途。

    大明早在朱元璋称吴王的时候,就有了户籍制度,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攻城略地的同时,就将修建道路以及抢救户籍文书作为两大重要工作。朱元璋在编辑户籍中,以“辩贵贱、正名分”为宗旨,按照职业分为: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农户、儒、医、阴阳)、军户(校尉、力士、弓铺手、军匠)、匠户(厨师、裁缝、马船)、灶户(盐户)、商户、儒户、驿户等。除了上述人口外,还有宗室人口、荫蔽人口、少数民族人口等。

    其后,洪武三年七月,朱元璋命令天下脱籍的百姓限期自首,并在全国开始人口调查,正式推行户帖制度。户帖内详细列明本户乡贯、丁口、名岁等基本情况。

    十一年后,大明又开始编制户籍黄册。上面写有姓名、籍贯、家庭财产状况等。因为送户部的册子是用黄纸做封面,所以称为黄册。真正的历史上,黄册从洪武十四年到崇祯十五年一共造了二十七次。每次大造相隔十年,各地方收藏的黄册多达六万多本。储存地南京后湖,光用于储存黄册的房间就多达千间。

    朱厚照甚为明白,黄册制度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欺瞒丁户、赋役不均的现象。历史上自然也有人知晓这一情况,比如后世的张居正,万历九年大明施行一条鞭法,将以人丁作为征税依据改为以田亩为征税依据。一条鞭法尽管增加了田赋,却使得人丁问题不再成为朝廷关注对象,农民获得了较多的人身自由,造成人口统计越来越难。统治者不得不另谋对策,转而实行严厉的保甲制。

    即使如此,逃户现象仍然屡禁不止。逃户其实就是流民,流民问题是明代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逃户的原因,除了税赋过重、自然灾害之外,朱元璋制定的严格的户籍制度也是原因之一。朱元璋在位期间对这种现象就已经注意到了,但一直找不到好的办法。

    但是到了永乐以后问题越来越严重,保甲制在明朝被重新使用是在成化年间。成化六年荆襄流民因为生活得不到保障,发生了大规模的暴动。镇压下去之后,如何安置这些流民,朝廷的意见分为两种:一是就地安置附籍,二是全部遣返。但前者地方朝廷不愿意接收,显然这会造成地方朝廷财政倾向流民,后者则怕遣返后再次聚集闹事。

    成化六年后,明朝朝廷决定实行保甲制。十家为甲,十甲为保。一家有罪,九家举报,若不举报,十家皆有罪。到了弘治年间,保甲制度开始在全国实行,强制要求每家门上挂牌,上写丁口人数、姓名等信息。

    ……

    (本章完)

第330章 招工形势() 
大明中后期的保甲制虽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逃户现象,但随着吏治腐败、白银成为税收法定货币后,人们无法交税、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原因,明朝后期逃户现象反而更为严重了。

    这些历史上所存在的问题,王琼虽然不甚了解,但是他曾任户部郎中,算是中央部门中的基层干部,对这些事情自然还是有所认知的。所以当得知皇帝陛下想要改革户籍制度之时,新任户部左侍郎王琼自然是第一个举双手赞成了。

    “什么?还要户籍!”当得知皇家工业公司的招人要求时,有人忍不住的惊呼道。

    “废话,没户籍能让你进么!不知根不知底的话,万一是来捣乱的怎么办。”

    “可是民政局是什么东西啊?”

    “嘘,别乱说话,小心被官府的人听见,民政局就是前几天刚成立的那个新衙门,以后北直隶户籍管理全归民政局了。”一群人议论纷纷,互相传递着自己知道的消息。

    民政局也是根据朱厚照的指示从户部之中分离出来,作为新成立的部门,并取代了户部的部分职能。

    大明的正常户籍数量与实际人口并不相同,除此之外,还有大量隐匿的黑户,这对于朱厚照了解大明情况会造成一定阻碍,同时对于根据大明发展阶段施政也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户籍制度改革是必要之事。

    “可是办理户籍要交徭役钱呢,不交钱,冬天里老爷们可就要把咱们都拉出去为他们白干活去了!”有百姓担忧的说道。

    “那是老黄历了,前几天皇帝陛下已经下旨,徭役将会被阶段性取消,但是没有户籍,今后你家的虎子可就没法去上学了,现在教育部下属的各个新式学堂,在孩子入学之时都要求有户籍,除此之外,据说朝廷今后还有大动作呢。”

    “那办了户籍有什么好处啊!”

    “好处?你看看这劳动市场里面,哪个招工不要你亮出户籍的?没有户籍就是黑工,到时候被东家拖欠工钱。都没地方去告状。”

    “那这个户籍应该很难办吧?”

    “有什么难办的,只要去民政局,一律给你们办了,之前你们是哪里人,交代清楚了即可,现在北直隶这边,由于外地人口众多,所以此次朝廷特事特办,暂时还可代办外地户籍,过几日朝廷是什么政策,那可就难说咯。”

    没有户籍的百姓一听。顿时急匆匆的跑去办理户籍了。其余大部分百姓还是有户籍的,并且他们的身份信息黄册,已经从户部的管理处,移交到民政局了。

    其实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