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皇纪 >

第117章

明皇纪-第117章

小说: 明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厚照没有什么千秋帝王之梦,他要做的只是希望全天下的老百姓每天都能有饭吃,有衣服穿,让大明的子民们永远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这些梦想朱厚照在李福桐等武官面前提起过。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仅仅是进行改革的第一步,对京营部队的整编,就涉及到了多方的利益,刘健与谢迁等朝中大员,还间接因此而致仕回家。

    只是改革是朱厚照必须要做的事情,谁也不可能阻挡!

    ………………

    临近年关,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了起来,他们为了来年能过个好年,全都牟足了劲要在今年年末过个好年,但是对于还处于水深火热之境的北方百姓们来说,这个年他们能不能活着过下去都是一件难事。

    焦芳在之前的奏折中上书,要求朝廷再向秦晋两地运送赈济粮三百万石,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根据东厂所得来的消息,秦晋两地现在灾荒确实比较严重,张永的奏报之中也向皇帝陛下申明了这一情况。

    朱厚照不敢让秦晋两地百姓受苦,从晋商们手中得来的粮食,除去用作京营士兵的开支、九边重镇的粮饷以及各级官员的工薪之外,大多都已经运抵了受灾省份。

    但是由于北方的干旱未消,由户部的最新数据统计可知,北方的粮食依旧在减产,流民的数量依旧在增多,虽然江南的粮食可以解一时之忧,张氏商铺和江南火器制造局以及皇室的皇庄都拿出了不少钱粮,但是对于人口本就不少的北方数省而言,这些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等过了年,只怕连正月里都过不去,就会又起灾荒。

    好在朱厚照已经宣布减免了赋税,甚至命人开始开垦土地,整修水利,所以北方数省的情况虽然危急,但是还不至于到民众要起兵造反的地步。

    人口增多,土地兼并且总量增加速度放缓,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危险性增加,一遇到天灾人祸就直接崩盘,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朝代都面临的难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唯有大力发展科技,大力改革社会制度,缓和社会矛盾,并尽可能的减少官民之间的冲突才行。

    由于云渊、万官人、厉王爷以及其他晋商等人几世积攒的家财被朱厚照所得,这是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上百年积淀的财富,朱厚照的内帑之银超乎户部的想象。

    不过朱厚照并不是骄奢淫逸的皇帝,这些钱虽然是在他的内帑之中,但是朱厚照却并未想着用这些钱来为自己营造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对于朱厚照而言,有了这笔钱,无论是内阁还是户部,都不能再左右朱厚照这个大明天子的决定,无论是工部、兵部还是五军都督府等部门,在他们需要用到钱粮的时候,朱厚照也就可以大方的向他们拨款拨粮,也可以用这笔钱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了。

    但是这笔钱虽多,却终有用完的一天,九边重镇贪吃粮饷之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东厂的帮助下,朱厚照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除此之外,还有散落在各地的藩王,他们每年也需要数百万两的白银去供养,再加上因灾荒致粮食日益减产的北方每年还需要数百万两的银子去赈济。

    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朝廷不能坐吃山空,朱厚照必须思索开辟财源之事,传统的小农经济过于依赖土地,具有先天的劣势,从商人手里暴力分配的财富无疑是与向老百姓身上加派赋税一样,都是饮鸩止渴之举。

    所以朱厚照也只能是选择进行国内改革,唯有国家掌控经济,并且参与分配,才能消除大明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才能使得国家掌控真正的权力,不至于让权力落于他人之手。

    最重要的是,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不必向老百姓加派赋税又不必用强盗的方式去暴力夺取商人们的财富,同时还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朱厚照思绪万千,想了很多,也在纸上写了许多,但是越写越觉得自己思绪如麻,心中烦闷,忍不住大喝一声。

    坤宁宫内的诸多太监宫女,全都被吓的跪地叩头不止,夏皇后也是不敢多言,只敢站在朱厚照身后。

    过了片刻,等到朱厚照面色变得平静了许多之后,夏霖才轻轻挥手示意众人退下,然后将皇帝陛下搂在怀中,轻声道:“陛下这是怎么了?要不先歇息歇息,做不完的事情等明日再做也不迟。”

    头靠着夏皇后那柔软的胸脯,朱厚照闻着夏皇后身上的香味,再加上刚刚那思索的痛苦,他忍不住想要就此睡去,再不问国事。

    但是他知道他不能这样做,他有许多事情要做,要去解决,大明朝的兴衰也在他一念之间,所以他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需要解决的事情他还必须要尽快解决才行。

    看着朱厚照的头侧在自己的怀中,满脸的疲倦丝毫不加掩饰,夏皇后心中是爱怜不已,皇帝陛下每日都在处理政务,就连有时来坤宁宫用膳就寝,也都会抽出时间来批阅奏折,其它人等,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街上杂耍卖艺的,也都有个休息时间,皇帝陛下贵为九五之尊,却连一点假期都没有。

    (本章完)

第259章 新年伊始() 
轻抚朱厚照的头发,夏皇后进言道:“陛下,臣妾有句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朱厚照正侧在她怀中闭目养神,听到她这话之后,起身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说道:“你有什么想说的,说来给朕听听。”

    夏霖放下手中的香帕,伸手帮朱厚照揉捏太阳穴,同时说道:“陛下,臣妾在家之时,听闻先生说过,皇帝当任命贤臣,惟贤惟德,方能治理朝政,现在,陛下治下,贤臣众多,所以臣妾有点想不明白,陛下为何还要如此亲历亲为,还不将朝政交由诸位大臣解决呢?”

    朱厚照眼中精光一闪而逝,夏皇后顿时花颜失色,朱厚照扶正夏皇后的肩膀,笑道:“任命贤臣,惟贤惟德,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只是朕想要的,不是一群只会唯唯诺诺,不思改革,不思进取的贤臣,而是一群锐意进革,能帮朕做事,当以天下为己任的贤臣,你作为后宫之首,这些事情今后就不要过问了,朕自有主意。”

    夏皇后不敢多言,忙点头称是。

    正德元年末,在朱厚照的主持下,教育部正式成立,其部长一职暂由东阁大学士杨廷和兼任,其余各级官职和等级,由于内阁、六部与朱厚照的意见不统一,此事只能再议。

    正德二年春,焦芳因赈灾有功,且对于北方灾荒省份流民镇抚有利,平叛了小股叛乱,兴建水利,使得黄河、淮河等河流疏通工程进展顺利,且已有十万流离失所的百姓参与其间,并得到妥善安置,朱厚照等焦芳回京之后,特明其迁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武英吏部左侍郎大学士,兼任教育部副部长,正式入阁。

    据东厂送来的报告,北方数省由于水利的兴修疏浚,土地垦荒以及番薯等农作物的推广,还有吏治的澄清,已有数十万流民重新回归故土,重建家园。

    这一切的功劳当归属皇帝陛下朱厚照无疑,只是朱厚照作为天子,要这些虚功无用,所以他特将此功劳归于内阁与六部各官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并因此封赏了诸多大臣,使得朝中文官大臣对皇帝陛下感恩戴德,并当即上书宣称自己定当尽心竭力为皇帝陛下做事,至死方休!

    张永因经营张氏商铺有功,且与焦芳一道,亲去赈灾,又为江南的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只是其作为宦官,已经为诸多太监之首了,朱厚照奖赏其金织衣彩叚有差,入职西苑。

    在教育部成立之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京师附近各地学堂就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朱厚照特宣今后六岁以上学童,当入小学学习文化课程。

    教育部在开年之初,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在焦芳的主持下,教育部内各级官员在向皇帝陛下请示之后,正式颁布了《学童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至此,大明新式教育与教育制度改革步入正轨,朱厚照在整个年关,都不曾休息,他向教育部众多官员阐述了今后大明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理念之后,亲自参与了学童教材的编写计划,其书籍中除了有帮助学童正思想,树新风的思想教育类书籍之外,还有算术和地理等。

    教育财政支出由皇帝陛下内帑提供,由于这笔钱是用于投资给下一代人的,对于大明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朱厚照在这方面并不吝啬,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教育投资的比重逐年增大,此处暂且略去不表。

    但是教育部虽然已经成立了,各类指导文件也已颁布,不过由于其模式是否成熟,其与科举制度的效果孰好孰坏,内阁并不清楚,是以经过召开内阁会议之后,他们最终与皇帝陛下之间达成了一致,其教育改革先由京师及京师附近各处进行试验,其它地区的教育改革事宜缓行。

    除去教育部之外,朱厚照还着令成立了商务部、农业部、工业部等部门,这些部门的职责与六部相冲者,则转由这些新部门承担相应职责,至此,六部权力以大为削弱。

    这些制度改革并未引起多少动荡,朱厚照此时已经掌握了京营部队的全部权力,再加上内阁之中,杨廷和与焦芳均是皇帝陛下提拔上来的,各省情况与大明周边小国的情况,也都被东厂与锦衣卫所掌握,诸如刘瑾,张永,谷大用等宦官,皆誓死效忠皇帝陛下,故朱厚照的权力仅次于明太祖朱元璋与明成祖朱棣,成为了又一个说一不二的帝王。

    而朱厚照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种地步,除了因为他做事雷厉风行,且随后都被验证为是正确的之外,他还消除了各地士绅富豪对朝廷的影响,全面掌管了军政大权,南方王琼、王守仁、孙赋等,皆为朱厚照心腹,关外李如林等,也早已对皇帝陛下表露忠心,现如今唯有九边重镇还似比较散漫,不过朱厚照也有法子对付这些自以为手握大权的边防军将领。

    正德二年春,数万蒙古军队入侵固原,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援助。朱厚照在得知情况之后,命人立斩曹雄,同时责令杨一清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最终是击退了蒙古军的进犯。

    在杨一清率兵抵御入侵期间,朱厚照着令兵部严查九边重镇的边防建设情况和练兵情况,还有粮饷发放和使用情况等,其实东厂的情报早已源源不断的送到了朱厚照的手中,但是为了使得军队改革有名有实,朱厚照还是先令兵部严查情况并将情况与内阁通报之后再做决定。

    随后,刘大夏以延绥、宁夏、甘肃三地有警不相援,请求朝廷任命大臣兼任三地总督进行管理,朱厚照于是正式任命杨一清总制三镇军务,是为陕甘总督,杨一清在任陕甘总督之前,就曾裁减镇守中官费用,修建边疆防御,使得军纪日益严明。

    (本章完)

第260章 从江南开始() 
朱厚照对此自然是知晓的,所以他才敢将延绥、宁夏、甘肃三地的防御重责交给杨一清去做。

    随后,朱厚照又发帑金数十万使杨一清能够训练边军,完成防御工事,并镇抚灾民流民。

    与此同时,原吏部左侍郎王鏊升任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国史总裁、同知经筵事,正式入阁。

    在对边军的整顿事宜上,王鏊是十分支持皇帝陛下的做法的,他作为朝中大臣,对于许多情况看的还是十分透彻的。

    同时由于景帝汪皇后去世,朝廷对以什么规格举行丧礼拿不定主意。王鏊说:“皇妃并非因罪被废,应恢复原封号,按妃的规格安葬,按皇后的规格祭祀。”经此一议,朱厚照便下令停朝,按皇后规格祭祀。

    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朱厚照明白,王鏊是个值得信赖之人,至此,内阁班子中,除去李东阳之外,杨廷和,焦芳与王鏊均为皇帝陛下之人,李东阳本人其实也是一正直文官,不似刘健等前任辅臣迂腐,朱厚照的许多新锐改革他也能接受,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见解。

    之前内阁首辅李东阳的许多建议和见解,朱厚照基本上也都全部采纳了,毕竟与朱厚照相比,李东阳更知国情,既然是与国情相适,朱厚照又焉有拒绝之礼。

    这使得包括李东阳在内的内阁不再因其作为相权而与皇权对立,再加上宦官早已与朱厚照是一条心了,所以现在大明的上层建筑,已经为朱厚照所掌控。

    现如今最为困难的,则是改变大明的经济基础。

    历数上千年以来,华夏历朝历代都已农业为主,就算是较为开明的宋朝,其农业所占的比重仍旧超出现代人的想象,务农是古代最为重要之事。

    所以可以想象,朱厚照想要改革旧制何其困难!

    但是由于现在大明的上层建筑已经建好,下面的经济基础必须改进,若不然,朱厚照费尽心力建好的上层建筑,也不过是如空中楼阁,恐怕很快就会崩塌。

    这时候,朱厚照想到了尚在江南的牟斌,此人为人正直,做事用心,正是朱厚照所要求的人才,只是这事交由牟斌一人来做有些困难,还需要有人帮扶才可。

    半个月之后,身在江南的牟斌与杜勇烨同时收到了皇帝陛下的亲笔御书,要求他们两人必须广泛结交士林中人,尤其要帮扶有潜力的贫寒的读书人,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在制造局学堂之外,开设一中学,专门用来教授那些思维开阔,能够提出新想法好点子的读书人科学文化知识,还有就是,牟斌要负责在江南开办报社,杜勇烨则负责提供资金支持,其刊物主要先发行南北直隶两地,其它诸如贵州等地,也要尽快跟进。

    对于报社如何运营,朱厚照已经在随后的旨意之中尽可能详尽的写明了,料想以牟斌的智慧,肯定能够举一反三,不至于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除此之外,杜勇烨的职责更大,他除了要兼管江南火器制造局之外,朱厚照还给了他整顿江南商业的权力,这可是实权了,江南商业贸易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