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魂梦大唐 >

第46章

魂梦大唐-第46章

小说: 魂梦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居两世记忆的颜天佑,自然知道宰相门前七品官的道理。这些侍卫,常年累月地跟在刺史大人的身边,早己见识过了大大小小的扬州官吏,自然不会对沈仲元这个正六品下的司户参军假以颜色。身为平头百姓,颜天佑不想惹事生非,也不愿敏儿多事,他拉着敏儿就准备要走。

    尽管敏儿心里很不情愿,但她不会违逆颜天佑的意思,乖乖地跟着颜天佑往回走。

    在他们两个往回走了不到百步的时候,身后突兀地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颜天佑回头一看,发现竟然是方才的那个拦着敏儿的刺史大人的侍卫头目。他不由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正视着黑衣侍卫汉子。

    看到颜天佑停了下来,黑衣侍卫连忙快跑了几步,跑到颜天佑两人面前站定,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公子…刺史…刺史大人…有请。”

    这话说得颜天佑摸不着头脑,他记得他不认识刺史大人啊,脸色带着疑惑地问道:“刺史大人?你确定不是在戏弄我?”

    黑衣侍卫一脸谄媚地说道:“公子说笑了,小的哪敢戏弄于您,真是刺史大人差小的邀请您回去。”

    黑衣侍卫名叫于志鹏,说起来他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就在颜天佑离开的时候,刺史大人同时到达,不知道怎么的,问及方才发生的事情,他不敢隐瞒,老老实实地讲了出来。听完他的讲述,刺史大人就命他把颜天佑请回来甚至还要参加诗会。

    刺史大人的吩咐,让于志鹏感觉到颜天佑这个人不一般,应该与刺史大人相识。既然与刺史大人相识,他自然不敢再怠慢,急忙跑过来传话。态度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复初见时的倨傲,反而变得有些谄媚巴结和讨好。

    刺史大人相请,颜天佑不敢不去,就在他准备开口答应的时候,却不料敏儿抢先一步说道:“你叫我们去我们就去呀,我们偏不去。”

    敏儿拒绝的话让于志鹏急了,他急忙说道:“那可是刺史大人邀……”

    不等他把话说完,就被敏儿的话给打断了:“刺史大人怎么了,他还能够强迫我们不成?”

    敏儿的蛮不讲理让于志鹏无计可施,他只好转过头看着颜天佑,希望颜天佑这位正主能够答应他。不过,他注定要失望了,颜天佑怎么可能逆着小丫头的意思来,只见颜天佑上下嘴唇一碰,说道:“敏儿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您请回吧。我们要走了”。

    说着,颜天佑转身迈开脚步,似乎要与敏儿离开这里的样子。

    跟随韦坚十来年,于志鹏知道,刺史大人从没有如此相邀过一个人。由此可见,刺史大人对邀请之人的看重。要是事情办砸了的话,他自己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看到两人已经往前迈了好几步,于志鹏无计可施,只得砰地一下跪在地上,嘴里还哀求道:“我给两位跪下了,给两位道歉了,方才是我不对,不该那么拦着您。您们大人有大量,原谅我,跟我去见刺史大人吧,求求二位了。”

    借着银白色的月光,颜天佑明显从敏儿的脸上看到了报复得逞后的得意的笑容。颜天佑微微摇头,没想到小丫头还是个记仇的主儿。

    听到于志鹏的哀求,敏儿一脸我可怜你的模样,说道:“好吧,既然你都这么求我们了,我们就跟你回去见刺史大人吧。”

    于志鹏暗暗松了口气,连忙感谢道:“多谢您的宽宏大量,小人不胜感激。”

    在回去的路上,于志鹏仿佛换了一个人,对颜天佑两人极尽谄媚之语。甚至还报了他的名字,说颜天佑以后有事尽可去找他。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对此,颜天佑愉快地答应了。

    再一次来到通道口,早已有人在这里等着颜天佑,看到颜天佑来了,等候的人连忙走上前,说道:“公子请,大人在湖心亭等着您。”

    跟着刺史大人的随从,颜天佑两人走过九曲十八折的水上走廊,来到了大明湖湖心亭。

    没有来由的,颜天佑忽然脑子里蹦出一句话: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么?

    (本章完)

第77章 诗会 (中)() 
湖心亭并不是单单只有一个亭子,而是一片建筑群落。其中,湖中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为湖心亭,该亭为六角形,石木结构,上覆绿瓦,高约有一丈二。在亭中可清晰地看到,大明湖周围的景致。极目远眺,苏堤横卧于湖水之边,大明寺的栖灵塔屹立于飞凤山之巅。四周波光粼粼,别有一番韵味。

    湖心亭周围有六间辅亭,六星环抱,每个亭对应湖心亭一檐,正好绕湖心亭一圈。每个辅亭距离湖心亭约有不到一丈的距离。

    由专人领着,颜天佑莫名其妙地被带入最边上的亭子内。

    颜天佑敏儿走进亭子的时候,发现原来亭子里已经有两个人就坐了。出于礼貌,虽然不认识,但颜天佑还是微微向两人拱手施礼,算是打了个招呼。

    坐着的两人见到颜天佑向他们施礼,也都站起来微微躬身回之以礼,并说道:“在下陈郡谢氏谢映登(吴郡陆氏陆中平),见过两位。”

    陈郡谢氏吴郡陆氏都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世家,尽管现在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是不可小觑的大家族。

    见到二人自报家门,敏儿正色道:“我是吴兴沈氏的沈佳敏,旁边的是我的佑哥哥。”

    在如今当下,吴兴沈氏可是比陈郡谢氏吴郡陆氏还要强大的家族,在唐太宗编订的《氏族志》里,吴兴沈氏的排名也在两个家族之上。

    敏儿是吴兴沈氏族人,让谢映登和陆中平更加对两人客气,开始热情地与颜天佑两人频频交流举杯,相互客套。

    颜天佑知道两人错把他当成了吴兴沈氏族人,他也不辩解,反正这次诗会他也不准备出头,也没想作诗。

    环目四望,颜天佑发现除了湖心亭外,其它亭子里人基本已经满了,影影绰绰,大略有将近有三十人。

    请客的主人未到,闲着无聊,颜天佑打量起到会的人,果然个个都是姿容优雅,卓尔不凡,一看就知道都是大家子弟。此时他们正在相互交谈着,或谈笑古今,或谈弄风月,或谈论时事朝政。

    “刺史大人到!”

    一声洪亮的唱名声之后,扬州刺史韦坚带着几个人走了进来。其实,韦坚早就到了,只不过,他与身后的几个人在湖边的楼船里商议事情,直到诗会快开始了,他们才一起过来。

    亭内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齐声拜道:“恭迎刺史大人”。

    韦坚几人走进湖心亭,待几人落座后,韦坚再一次站起来,向四周拱拱手说道:“今适逢上元佳节,明月当空,美景在侧,岂能无酒?岂能无诗?兴之所至,顾吾在湖心亭举办诗会,邀请各位来此,今夜,大家畅所欲言,不醉不归。当然,诗会诗会,主要的还是写诗。在此,吾宣布,若谁能在此次诗会中力压群雄,不仅可以得到五十两黄金的彩头,吾还将举荐他入京参加科举考试。”

    听了韦坚的话,大家都是议论纷纷,谈论的却不是五十两黄金,而是科举考试的名额。

    唐朝的科举不同于明清,明清的科举制度已经成熟,有着完备的程序和规章。而唐朝的科举,也不像明清那样需要一级一级地往上考,只有京试(省试)一次考试。而且考试种类繁多,主要有明经和进士两科,其中又以进士科最为难考,当时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名为贡士,而且大唐朝廷还对每个地方来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有严格的规定,定贡士名额为:上州每年三人,中州两人,下州一人,确有才行者,不限其数。而贡士的推荐名额却是掌握在当地刺史手中的。因此,才有了韦坚所说的推荐名额一事。

    来湖心亭参加诗会的人大都是扬州本地的青年才俊,当然也有一些外来的人。其中,大都是家世不凡的世家公子。他们自然不缺钱,也自然不会对那五十两黄金感兴趣。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贡士名额,毕竟,贡士名额有限,这可是关系到他们未来前途的大事。

    听到如此丰厚的奖励,颜天佑是咂舌不已,没想到来参加的诗会这么高端。不仅彩头就有五十两黄金这么多,还有额外的奖励。原本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现在看来是不行了。不为科举贡士名额,就算为了那五十两黄金,也值得了。更何况,自小受家庭的影响,他可是背下整本唐诗三百首的男人。不止唐诗,宋元明清的诗词,他都背过不少。对于得到那五十两黄金的奖励,在他看来是轻而易举的事。有钱不拿,那是傻瓜。颜天佑自然不是一个傻瓜。

    不等众人继续议论,韦坚抬手让所有人安静了下来,他再次环顾一周,高声宣布诗会开始。

    不知怎么的,在韦坚眼睛扫视过来的时候,颜天佑感觉到这位刺史大人似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那眼中的意味,着实耐人寻味。

    一队十二个仆役从入口处分两队进入,走到每间亭子里,为每张矮木长桌奉上笔墨纸砚。

    湖心亭内坐有五人,其中,刺史韦坚单独坐一张桌子为上首。另外四个人分坐左右下首。

    只见,左下首的一位老者起身,高声说道:“本诗会共有三轮,每一轮一诗,以十分制,三轮过后,分数最高者为胜。现在,第一轮开始,题目:诗谜,顾名思义,作诗猜谜,诗即是谜,谜底则为题目。一柱香为限,开始。”

    在老者宣布第一轮开始之后,就有一个仆役端着一个插着一柱香的香炉放在了韦坚的桌上。

    至于周围亭子内的青年才俊,都开始认真作诗,或摇头晃脑,或闭目凝神,或已然下笔开写,不一而同。

    这些人中,颜天佑应该是最轻松的人了。此时他正着旁边的敏儿冥想诗词,看着敏儿低头冥思的样子,他不禁想起了一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直到一柱香快烧完,颜天佑才提起笔,想都没想,稍顷,一首诗便跃然纸上。

    颜天佑不知道,在他看着敏儿写诗的时候,也有人在注视着他。

    韦坚刚进入湖心亭的时候,他就看到了颜天佑。对于这个给他深刻印象的少年,他是极为看好的,要不然也不会让人追他回来参加今晚的诗会。看着别人都在写诗,而颜天佑却在一旁旁无所事事,迟迟不动笔,韦坚眉头紧皱,暗道这少年不是不会写诗吧。要是如此,可就枉费了他的一番心思了。好在颜天佑于最后时刻,完成了诗作。他到要看看,少年的文采如何。

    仆役们收了所有人的诗作,交到了湖心亭几位德高望重的名宿大儒手中。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一位姓吴的大儒拿起一张诗作,说道:“宋迪,是哪位?”

    一个瘦瘦黑黑的青年站了起来,先是躬身施礼,才说道:“我是宋迪”。

    老者点点头道:“你的诗:远看山有色,近听鸟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对否?”

    “是晚辈所作。”

    “除了与他一间亭内的人,其他人谁能猜出他的题目是什么?加一分。时间半盏茶,不准相互讨论。”

    过了半盏茶的时间后,仆役再次收起答案,交给了评省。

    又过了一盏茶功夫,还是吴大儒站起来,说道:“陆中平,李无率,颜天佑,马三元加一分。谜底是画。”

    下面的人又开始议论纷纷,七嘴八舌地说着:“原来是画呀,我真的好笨,这么容易都没有猜出来。”

    不少人都是懊悔不已,为自己的智商而悲伤。

    敏儿虽然也没有猜出来,但颜天佑猜对了,她还是很开心,一脸兴奋地说道:“佑哥哥,你猜对了呢,好厉害!佑哥哥最棒了!”

    颜天佑淡淡笑了笑。

    不理会下边的交头接耳,吴大儒继续高声说道:“宋迪,你的这首诗,大体诗意,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违反了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湖心亭一位姓陆的大师也站起来说道:“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愿景,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愿景,但那种愿景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好诗好诗,遣词造句简单,却意味深长。最后,我们给你九分。”

    听到得到九分的高分,宋迪喜不自胜,连忙说道:“多谢前辈指点,晚辈今后继续努力。”

    接下来,几位大儒学者连续点评了十几首诗,轮到了颜天佑的诗。

    “颜天佑”

    颜天佑起身,恭敬说道:“晚辈在”。

    韦坚看了一眼颜天佑,他这才知道了颜天佑的名字。

    吴大儒念道:“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如前面的人一样,与会才俊猜颜天佑写的是什么。不过,这次出了意外,最后竟然没有一个人猜出谜底。

    看到这样的结果,所有的人都是惊讶不已,显然都没想到。

    这时,陆大师公布答案:“题目:花影”。

    “原来是花影,妙,实在是妙啊!”下面的人又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本章完)

第78章 诗会 (下)() 
吴大儒依旧老样子,不等其他人的议论停下来,就开始点评颜天佑的诗作。

    “你这首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变化中表现出光的变化,写光的变化中表现出影的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何用‘上’,而不用‘下’,是因为红日逐渐西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