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昭烈帝 >

第96章

大汉昭烈帝-第96章

小说: 大汉昭烈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罪本官的人多了,他阎柔一个乌桓逃奴算个屁。”刘备不屑地一摆手说道:“我就见过他一次,本事太差,口气太大,也就是糊弄糊弄难楼和丘力居罢了。”

    

    “这刘备到底是什么意思。”听着使者的报告,难楼陷入了沉思。

    在乌桓部族待了太久,根本不了解汉朝情况,只能糊弄糊弄不懂胡人的刘虞,以及不懂汉人的乌桓首领们,这就是刘备对阎柔的评价。

    原本难楼的打算是,让使者去试探刘备的态度,若是刘备对阎柔恨之入骨,难楼就设法把他卖个好价钱,换取一些实利和刘备的友谊;若是刘备对阎柔有所忌惮,说明此人确实有本事,难楼就重用他。

    可如今,刘备表现出来的,却是对阎柔品行的鄙视,能力的蔑视,根本不在乎他去哪里,做什么。

    难楼见过很多愚蠢到极点的汉人,也见过很多狡诈到极点的汉人,这个刘备就是属于后一种,说话让人分不清真假的。

    那么对于阎柔,他的话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呢?

第171章 尘埃落定() 
不管双方高层脑袋里面想的是什么,但对于大局来说,一切已经变得不重要。

    在商谈了一系列交易互市的细节之后,乌桓人满意地撤军了。

    难楼原本就没有太强的南下欲望,他的所作所为,仿佛更多是为了考验手下各个部族的忠心,以及邻居们的反应,如今虽然没有在战场上取得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但汉人的官员同意将铁器大规模地贩卖到草原上,已经足够让他喜出望外了。

    汉军这边,刘备在得知乌桓人撤军的消息之后,也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的部队从春天开始就离开家乡作战,期间一切给养全靠海路运输,半年时间里,精疲力竭的不仅仅是这数万战士,还有辽东到渤海,昼夜不停的庞大船队。

    “说是打了半年仗,实际上连个敌军的毛都没摸到,弟兄们白白受累,也没功劳,唉。”在返回蓟城的路上,刘备有些情绪不好,这半年来,辽东消耗了海量的资源,大量的人力物力,再想发动一次几万人规模的战争,恐怕不是那么容易了。

    “使君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只是我们实力不足而已。”赵云说的是实话,平息叛乱,又将乌桓人赶到阴山以东,最后还震慑住了蠢蠢欲动的难楼大军,虽然没有赫赫之功,但终究是确保了幽州乃至南边数州的安全。

    在战略意义上,汉军这一次是大获全胜。

    “是啊,实力不足,我们要是有五万铁骑,根本就不用在乎对手是什么难楼还是丘力居,直接碾压过去就行。”太史慈在另一边得意洋洋地说道。

    刘备无奈地叹了口气,都没心情接这个话茬。

    培养一名合格的骑兵,单单是人,就需要数倍于普通步卒的成本,再加上两匹用于轮换作战,最多十来年就要报废的骏马、各种马具,成本又要往上翻一番。

    战马是吃粮的,饭量是人的五倍还多,一人两马,就顶上十几个人了,再加上粮草运输途中的损耗,一年下来就是天文数字。

    光有骑兵和战马还不够,与之配套的铁匠、皮匠、仆役、马夫都是必须的,这些人的衣食住行,养家糊口的俸禄,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就算是大汉王朝国力最鼎盛的先汉武帝时期,在决定国运的漠北之战中,汉家朝廷举倾国之力,加上私马,也不过调集了十五万匹,也就到了极限。

    五万铁骑,就是幽州人不吃不喝,砸锅卖铁,也是绝对供养不起的。

    “不过使君答应开关市,允许乌桓人购买铁器的请求,倒是有些让人出乎意料。”赵云也没有搭理太史慈的胡言乱语,继续说道。

    “我可没说铁器,说的是铁锅。”一说起这个,刘备的心情就变好了,他打仗平平无奇,利用后世知识坑人却是有一手。

    “只怕乌桓人打的主意就是购买铁锅,然后回去打造兵器。”赵云不依不饶。

    刘备摆了摆手,“子龙,你不懂,咱们卖给他们的,只会是生铁锅,想要重新熔炼做兵器,他们的炉子和木柴是不行的,就算行,也得损耗至少一半的铁料。”

    如果难楼真的那样做了,刘备反而会高兴,草原上燃料来源很单一,数量也少,用来炼铁,直接的后果就是御寒和做饭的燃料少了,普通乌桓人的生活只会更加困苦。

    并且,乌桓人让刘备头痛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机动性,像是草原上的狼群一样,追不上,抓不到。

    而冶炼和锻造需要各种沉重的设备,需要固定的工作场所,还需要大量人手,只要难楼搞这个,就会不可避免地缩小活动范围。

    到那时,狼群就被困在他们自己筑成的牢笼之中,汉军想要抓住他们痛殴一顿,就会简单许多。

    就算抛去这些故意给难楼挖的坑,刘备在和乌桓人的交易中也是稳赚不赔的,如今辽东的盐业生产已经相当稳定,再加上乐浪郡那边建成了更大的盐田,百姓们腌鱼、腌肉,腌菜,把能用盐的地方全用上了,都阻挡不住白花花的盐堆一天天变高变大。

    虽说盐在辽东已经不值钱了,家家户户都吃得起,用得起,可是在内地州郡,盐价仍然居高不下,每石能卖到八百钱左右,到了草原上,价格又翻了三四倍不止。

    铁器更是如此。

    “同样一口十斤重的铁锅,在辽东卖一百五十钱,卖到徐州是二百五十钱,我和难楼谈下来的价格是五千钱,这跟从地下捡钱有什么区别?”刘备扳着手指头,给赵云等人算起了经济账,“不对,捡钱还得弯腰呢,咱们卖东西给胡人,连腰都不用弯一下。”

    虽说胡人没有铜钱,可他们有大量的牛羊以及战马,按照之前刘虞在渔阳一带开关市的价格,一匹普通的驮马价格在一万钱左右,战马贵上许多,最便宜也要两万钱,看起来价格挺高。

    但是,想想刘备能够把一石盐卖出三千钱,一口锅卖出五千钱,乌桓人的战马就绝对是良心价了。

    “如果难楼觉得吃亏,不和我们交易呢?”太史慈等人问道。

    “他只有和我们交易了。”刘备冷冷一笑,“等回到蓟城,我就会着手办这件事,以后幽州不准私下里和胡人做买卖,由官府统一指导价收购,然后卖给胡人。”

    嚯,这是要当中间商赚差价啊,坐地收钱。

    可是幽州那些依仗和胡人贸易发家的人,他们会同意吗?

    “担心什么,居庸关、山海关和卢龙塞,三条对外的道路都在我们手里,那些豪商就是跳,又能跳多高?”刘备倒是一点都不在意,催动战马,加速向南而去。

    多年以来,幽州豪商往来于南北,从汉朝和胡人的贸易中获取了大量利润,渐渐的,其中绝大多数人贪婪到缴税都不愿意了,他们或是利用地方上盘根错节的权力关系,或是金钱开道,买通边境税吏,总之,宁可让金钱流入关系网,也不肯对国家尽半分义务。

    这种蛀虫,刘备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

第172章 意料之外的热情() 
“怎么这么多人?”刚一进入蓟城,刘备就被前来迎接的人群给惊到了。

    “你以为子干先生这些日子都在睡觉?他来了之后,打着你的旗号广施仁政,把不少可收可不收的税赋都免了,又效仿辽东那样,开设粥棚,让流民和蓟城的贫苦百姓都吃上了饭,如今刘玄德刘使君的大名,在蓟城百姓心中,比皇帝都管用。”前来迎接的张焕目不斜视,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讲述着最近发生的事情。

    “先生对我真的是没话说。”刘备有些感慨地说道:“对了,你怎么回来这么快,人接到了?”

    “先应付百姓吧,回去再说。”张焕说完就溜了,留下刘备和身后诸将,尽情享受百姓们的欢呼和热情。

    白马将军公孙瓒的死讯早已传开,最开始还激起了一阵不小的动荡,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知道这些年来是谁奋战在幽州大地,也知道难得的安宁生活是谁用鲜血换来,公孙瓒战死疆场,白马义从遭受重创,让百姓们一时间失去了勇气,只想着逃到安全的地方去。

    但是,卢植来了,作为当世首屈一指的经学大家、文武双全的治世能臣、幽州百年来最引以为傲的本地人才,他带着一百名杀出重围的白马义从将士,带着保住幽州的希望来了。

    “子干先生都不避险境,从洛阳回到了家乡,我们又岂能将家园弃之不顾?”这是幽州百姓朴素而又简单的思维方式,于是,他们停下了准备南下逃难的脚步。

    发布公告,下令各郡县整饬军备,修缮城墙,抢收庄稼,开仓放粮,卢植一番动作下来,蓟城内外无不称赞,惶惶不安的幽州百姓终于安心了,知道子干先生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真的要带领幽州人牢牢守住自己的家园。

    与此同时,卢植又派出人手,四处宣扬新任州牧刘备率军来援,并将十万乌桓联军逐出辽西的英雄事迹,以及辽东焕然一新的面貌,辽东百姓丰衣足食的生活状况。

    在刘备尚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大名已经传遍了整个幽州,成为继卢植和公孙瓒之后,幽州青年新的偶像、奋斗目标。

    这才有了今天人声鼎沸,迎接刘备一行的场面。

    “我胳膊都快断了,砍人都没这么累。”刘备好不容易才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州府之中,不住嘴地抱怨着。

    说起来这怪不得任何人,百姓们都那样热情地迎接了,刘备他们总得挥手致意,报以热情的回应吧。

    坏就坏在刘备胳膊长,挥舞半径太大,消耗体力也更多,其他人都没事,就他一个人喊胳膊疼。

    此时前堂之内已经是高朋满座,刘备看了一圈,基本没有认识的。

    “见过使君。”

    见刘备进来,众人齐齐站起身来相迎,刘备来不及一一回礼,只能转圈作个揖,以示谢意。

    卢植和一名褐衣老者则是巍然不动,端坐在客位上首,用欣慰的目光迎接刘备一步步走近。

    “刘备见过二位先生。”刘备来到卢植二人面前深深一躬,张焕都回来了,这人又能坐在卢植身边,那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号称天下第一经学家的郑玄郑康成了。

    卢植满意地点点头,对刘备介绍道:“这位就是为师说起过的康成先生了。”

    “得见康成先生,真乃三生有幸。”刘备连忙装出恍然大悟和欣喜若狂的模样,对郑玄又是躬身一拜。

    “贤侄何须多礼,快快入座吧。”见到刘备这么懂事,给足自己面子,郑玄心中也十分舒畅,呵呵笑着扶起刘备。

    刘备坐到上首,膝盖立马嘎嘣一声脆响,他在辽东已经坐惯了椅子,这半年来又不是走路就是骑马,膝盖早就直了,再像寻常人那样跪坐,一时间很难适应。

    可是,这么隆重的场合,这么多初次见面的人都在,他就是跪断膝盖也得硬撑着。

    “来,玄德,老夫为你介绍这满堂诸公。”卢植今天心情不错,给刘备介绍起屋里这些客人来,他记忆力超群,每个人的身份,籍贯都说得分毫不差。

    这些人主要都是幽州各级官员、蓟城各家家主、刘备强忍着双臂的酸痛感,再次挤出诚恳的笑容,一一作揖见礼。

    每一位客人在被卢植介绍到之后,无论年纪长幼,都要站起身来向刘备行礼,并说上一大堆热情洋溢的话,刘备先开始有些诧异,但稍加思索,便也释然了。

    在这个时代,地域歧视十分严重,尤其是幽州、并州和凉州,位于鄙视链底端,这些地方的人,也被中原人称作“边地人”,无论官位多高、财力多强,人家瞧不起你就是瞧不起你。

    幽州人对这种鄙视十分气愤,但又无可奈何,只能自己紧紧抱团,以此相互取暖。

    卢植之所以在幽州享有崇高的声望,就是因为他是土生土长,还能站在学术界顶端、朝堂顶端的幽州人,是幽州人的骄傲。

    如今刘备青出于蓝,从一个涿郡穷小子,通过自身奋斗,一步一个脚印,踏上了州牧的位置,他的事迹不需要添油加醋,都是幽州人最喜欢的励志故事。

    幽州由幽州人掌管,这是多少年来幽州人的希望,他们认为,无论如何,自己人总是要比瞧不起边地的外人要靠得住,所以,这些代表们格外热情,毫无保留地对他展示着本地父老的欢迎。

    欢快的气氛一直持续到散场,等人们全都离开之后,刘备才松了一口气,毫无形象地瘫倒在席位上。

    “两位先生是自己人,我就不矜持了。”刘备仰面朝天,尽情舒展早已从酸痛变为麻木的双膝。

    想想后世那些领导,开会一坐一天,屁股都不带挪窝的,说八个小时话都不口干,这是何等的旷世奇才?

    卢植和郑玄两个老头也累得够呛,又是捶腰又是揉腿的,根本顾不上训他,过了好半天,三个人才都恢复元气之后,重新坐正了身体。

    “幽州这边条件简陋,还望康成先生不要见怪。”刘备首先开口,略带歉意地对郑玄说道。

    “贤侄过谦了,你和子干能给老夫这种礼遇,老夫一辈子都没想过。”郑玄笑着说道。

    刘备微微一愣,望向卢植。

    这老爷子又做什么了?

第173章 援军()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出身于一个早已破落的家族,从祖父郑明那一代开始就没有出仕,只能在田间务农,生活贫寒。

    他自幼不尚虚荣,一心向学,终日沉湎于书卷之中,九岁精通算学,十三岁熟读五经,并开始钻研天文学,还写得一手好文章,被大家称为神童。

    到了十八岁那年,家中实在是没有能力支撑他闭门攻读,于是郑玄出仕,在乡里担任了一个主管役赋的小吏,又一步步成为乡佐、郡中的吏录,一边认真工作,一边刻苦学习深造。

    此后十二年间,郑玄的脚步踏遍了幽、并、豫、兖诸州,遍访名儒,每到一处,都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的知识,和卢植的交情,也是在那个时代结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