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昭烈帝 >

第65章

大汉昭烈帝-第65章

小说: 大汉昭烈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强到哪里去了。

    天气寒冷,辽东汉军的操练也减少了许多,众位将领也不用整天待在城外的军营,而是纷纷搬回了太守府,白天喝酒吃肉比武,晚上搂着新婚妻子睡在热炕上,小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此时一群人正凑在太守府的后花园,关羽操刀切肉,太史慈负责烤肉,其他人则是围坐在旁边,大口大口地嚼着烤得油水四溢的五花肉。

    “不愧是大哥,随便设计一个物件,就能解决百姓的困难,从当初的曲辕犁,水车,再到现在的土炕,样样都是好东西。”张飞一边含混不清地说着话,一边抄起手中的烤肉串狠狠咬下去,吃得满嘴流油。

    “我跟你们说,只要放下身段,多关心百姓疾苦,明白他们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再多琢磨,每个人都能设计出来好东西。”刘备得意地喝着酒,对张飞的称赞表示十分满意。

    张焕嘿嘿笑了起来,“若是被那些士大夫知道了,一定会嘲笑玄德,堂堂朝廷命官,不去养上一群名士,每天谈经论道,反倒琢磨这些微末之术。”

    听了这话,众人也都纷纷笑了。

    当下的世道,确实如张焕所说,那些盘踞在高位的官员都是世家大族出身,他们依靠钻研先贤的著作来当官,将毕生精力都放在了抠字眼上,根本不可能有精力,也绝对不可能有兴趣了解百姓疾苦,更不要说为了解决百姓的困难而费心费力了。

    到了太守这个级别的高官,更加讲究名士风度,他们利用自己丰厚的俸禄,或是盘剥百姓得来的不义之财,蓄养起一大堆文化人在身边,有名气的用来给自己抬身价,没名气的用来给自己捧臭脚,总之一句话,这些眼高于顶的家伙根本不会低头,去看看真实的社会。

    “那些所谓的士大夫,不过是一群守户之犬,每天蝇营狗苟,只为自身利益去嚎上几声,他们早已忘记了读书人应有的担当,根本称不上士这个称号了。”刘备不屑地摇了摇头,要是让他学习那些腐儒,摆出臭不可闻的虚伪做派,那还不如要了他的命呢。

    正当众人嘻嘻哈哈,肆意嘲讽的时候,裴元绍从前院匆匆跑来,脸上表情极为惶恐。

    “怎么了,慌什么,有老虎追你?”刘备喝得有些上头,一看裴元绍毛躁的样子就来气。

    裴元绍一跺脚,“启禀太守,门外来了几名老农,他们押着两个破坏农具的小贼,说是要告状。”

    “什么?”众人一下子站了起来,刘备更是怒不可遏,“把人给我拖进来,等等,还是去前堂吧,后院这边见血不好收拾。”

    民以食为天,刘备来到辽东之后更是重视农业生产,为此他不惜投入大量资源,并且尽量将生产重心放在农具生产这方面。

    精铁农具,曲辕犁、水车

    依靠这些划时代的工具,辽东养活了十倍于过去的人口,如今听说有人蓄意破坏农具,刘备只觉得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被点着了。

    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一群人吵吵嚷嚷地来到前堂,此时那些老农也已经到了,大堂正中,两个鼻青脸肿的少年被五花大绑跪在那里,看神情还颇为不服。

    “怎么回事,别一起说话,一个一个说。”刘备刚一进来坐下,老农们就纷纷向他控诉起来,几张嘴哇啦哇啦吵得不亦乐乎,他连忙抬手制止了这些人。

    经过几名老农的控诉之后,众人听明白了事情的大概情况。

    这两名少年,一个是新昌县富农的儿子,另一个是秋天才迁居过来的流民,俩人不知道怎么就成了好友,从秋后就经常在田间地头游荡,鬼鬼祟祟地不知道在谋划什么勾当。

    直到几天前,这两个胆大包天的小贼,居然跑到存放曲辕犁的库房,将一架新犁偷了出来,拆了个七零八落,并且在好好的犁身上开了个洞,正当他们准备进一步行动的时候,被几名巡逻的民兵发现了。

    破坏农具,结果可想而知,这俩小贼遭到一顿痛殴,若不是他们的父母拼死劝阻,估计当时就凉了。

    出于慎重考虑,新昌县令没有私自做主,而是派人把这两人押解来襄平,交给刘备处理。

    “听你们这么说,他二人是早有预谋,处心积虑地搞破坏啊。”刘备听得生气,咬着牙怒视两个小贼。

    “我们不是贼,也不是搞破坏,我们是好人。”跪在左边的少年奋力抬起头,大声争辩起来。

    “好人会破坏农具吗?我们这一年来把每架犁都当宝贝,下完地之后就擦得铮亮,生怕被泥土和水汽给弄生锈了,结果你们可好,直接拆坏了。”一名面目黧黑的老农愤怒地斥责起来,其余老农也纷纷开口帮腔。

    正当他们群情激奋,即将掀起新一轮噪音潮的时候,张焕皱起眉头,阻止了他们继续说下去。

    “这事不能下定论,有疑点。”

第116章 这才是完全体() 
“诸位想一想,他二人若是蓄意要破坏农具,为什么只偷出来一具曲辕犁,而不是放把火,把仓库整个烧了?”

    张焕在大堂中迈着方步,摆出一副神探的姿态,开始分析起来。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可是紧接着,张焕话锋一转,将众人的思维又提升到新的层次。

    “所以我认为,这二人不是想搞破坏,而是受了他人指示,意图将曲辕犁偷盗出去,从中获利。”

    商业间谍!

    刘备悚然一惊,脑海中瞬间闪现出这个高大上的名词。

    想不到在公元二世纪,华夏就已经有了这种阴谋诡计。

    “我们是发现了这个犁的缺陷,想要改进。”眼看着众人望向自己的眼神越来越不善,越来越充满杀气,一名少年终于受不了这种恐惧,大声喊叫起来。

    “放屁!”一名老农愤怒地骂道:“这是刘太守做出来的东西,比起过去的木犁不知道强了多少倍,你这小子毛还没长齐,居然敢说有缺陷。”

    “别吵了,让他继续说。”这时候刘备的酒劲也过去了,头脑重新变得清醒,从他的角度来看,两名少年应该不是怀有恶意。

    得到了刘备的允许之后,这名少年好像得到了勇气,他重重向刘备叩首,开始解释起自己二人的行为。

    他叫张同,是辽东本地人,由于受父亲影响,从小喜欢就种地,喜欢观看庄稼发芽、成长、收获。

    正因为喜欢观察农作物,张同发现,不同种类的庄稼,对日照,水份,以及土壤深度的喜好也各不相同。

    “这些道理种过地的人都知道,和你偷犁又有什么关系?”一名老农驳斥道。

    张同眼睛一翻,反驳道:“知道是知道,可你在耕地的时候怎么控制深浅?”

    这名老农顿时语塞,“这个、这个、下地下得多了,耕地的时候自然就能掌握深浅。”

    “那我们年轻人怎么掌握,难道耕地的时候我们歇着,全让你们年老的去?”张同得理不饶人,继续追问。

    “那你拆了犁,就能掌握了?”这名老农发现说不过张同,索性转移话题。

    张同冷笑一声,继续讲述起来。

    他在今年春耕之中亲自使用过曲辕犁,深知这东西比过去的要好很多,但是,这曲辕犁无法控制耕地深度,并非完美无缺。

    由于管事的老农们把曲辕犁视若珍宝,春耕结束后就锁进了仓库,张同只能凭借记忆,将图样画了出来,并且暗自研究,寻找改进的方法。

    只是张同对机械和木工一窍不通,绞尽脑汁也没办法,直到秋天,他认识了一名中原过来的流民少年,二人结为好友,对曲辕犁的研究改进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我这好友名叫赤辉,他才思敏捷,只用半天时间,就将困扰我半年的问题解决,于是我们偷偷来到仓库,想要找一架真犁,想要对其改进。”说到这里,张同也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偷东西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即使有正当理由也不光彩。

    好像说的是真的。

    刘备思索片刻,向几名老农询问道:“他们偷出来,还开了洞的那架犁,带来了吗?”

    “都带来了,一个零件都不少。”为首的老农恭恭敬敬地答道,这可是罪证,他们怎么可能不带。

    “很好。”刘备点点头,目光转向张同,“你不是说要改进这个犁吗,现在改。”

    张同一愣,“就在这里?”

    “去后院,那里有专门做东西的木工房,各种工具和材料都有。”刘备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诸位乡亲应该也饿了吧,一起去后院,我让人给你们做点饭吃。”

    说完之后,刘备也不管那些老农诚惶诚恐地推辞,率先往后院走去,其余人一见他走了,连忙也熙熙攘攘地跟了过去。

    到了后院之后,张同和赤辉被松绑了,可是他们没有急着动手,而是可怜巴巴地望着众人吃剩下的烤肉,不停地咽着口水。

    这俩孩子从被抓住之后,又是挨揍又是挨饿,此时早已饥肠辘辘,满脑子都想着吃东西。

    “一人一串,吃完赶紧开工,要是被我发现你们撒谎,这肉就是你们这辈子最后一顿饭了。”刘备看得好笑,随手抓起两串已经有些凉了的五花肉,递进二人手中,顺便恐吓了一下。

    二人狼吞虎咽地吃完了烤肉,又咕咚咕咚喝下两碗水,稍事歇息之后,便开始摆弄起那一堆曲辕犁的零件,又拿了两块木头开始切割。

    刘备背着手站在他们旁边,看得不住点头,不时插嘴和二人交谈,最后索性蹲下身子,加入到他们的工作之中了。

    经过半个时辰的努力,在众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中,一架曲辕犁被完整如初地复原了,非但如此,原本固定连接的犁辕和犁梢之间,被加上了一个活动的木轴,竖直贯通犁辕的犁箭之上也被挖了好几个圆洞。

    “如此一来,只要上下调整犁箭,再用木栓插进洞里固定,我们就可以随意改变耕地的深度了。”刘备看着经过改造之后的曲辕犁,不禁咂着嘴赞叹起来,“不错,真不错。”

    其实刘备不知道,这种可以上下调整犁箭,改变耕地深度的,才是在唐朝被发明出来的真正的曲辕犁,而他当初根据记忆复原出来,并且大规模投产的,只是发挥了原版百分之八十水平的不完全体而已。

    张同和赤辉此时也是满脸兴奋,看着自己的作品,不住地傻笑。

    “你们过来,看看怎么用,然后找块地试验一下。”刘备转过身去,招呼那些已经陷入呆滞的老农们,毕竟工具造出来是让人用的,好用不好用,适用不适用,都得这些一线劳动者说了算。

    老农们走到近前,经过两名少年一番讲解,很快就明白了使用方法,同时也明白了这番改进的意义——用精准的控制,取代个人经验的误差。

    他们此时心中无比复杂,又是赞赏又是羞愧,刘备见众人有些窘迫,便哈哈大笑着为他们解围。

    “诸位,保护农具是每一个辽东百姓都应该做的,你们并没有错,这两个孩子也是傻,他们若是光明正大地说出来,或许你们早就来找我,提出改进曲辕犁的事了。”

    “是啊,正是如此。”老农们有了台阶下,保住了一些面子,心里也不那么别扭了。

    他们看着两名少年脸上的淤青,略略扭捏了片刻,便齐齐低头,向二人作揖道歉。

    两名少年也不是心胸狭窄之人,连忙也回礼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几天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难得的教训。

    事情落下帷幕,老农们也没有待在这里的必要了,他们拜别刘备等人,抬着改造后的曲辕犁离开了,准备在城外找一块地去试验。

    张同和赤辉也正要跟着老农们离开,没想到他们刚刚迈开脚步,就被刘备叫住了。

    “你们两个留下,我还有事。”

第117章 墨家再现() 
等到众人都散去了,刘备看着二人,脸上露出微笑。

    “你叫张同,辽东本地人士?”

    张同连忙起身作揖道:“正是。”

    “喜欢种田,喜欢庄稼,挺好。”刘备继续问道:“识字吗?”

    “草民家中略有资产,所以上过几天私塾。”张同规规矩矩地回答着。

    刘备顺手从桌子上拿了一张白纸,推到张同面前,又给他指了指放在旁边的毛笔和砚台。

    “试着把你改造曲辕犁的初衷、改造的思路写出来。”

    看着面前洁白如雪的纸张,张同不禁踟躇起来,迟迟不敢动笔。

    从第一天读书开始,张同就从先生那里得知了纸张的珍贵,以及爱惜纸的重要性,可是如今,刘太守竟然让他用这一看就价值不菲的纸,去写出在读书人眼中毫无用处的文字。

    这么好的纸,不是应该用来记载圣贤著作吗?

    刘备也不做声,只是看着面前的少年做着心里挣扎,然后迟迟疑疑地提笔,写下第一个字。

    半晌之后,张同抹了一把汗水,又轻轻吹干纸张上的墨痕,然后双手捧起白纸递给刘备。

    “嗯,不错,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就是这字有点丑,还得好好练啊。”刘备认真地看过之后,虽然脸上还是保持着淡定,但心中却在不停地欢呼。

    终于找到这么个人才,真是踏遍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作为工科生,刘备深深知道,一本准确翔实,并且通俗易懂的专业书籍,在劳动生产中能够起到多么巨大的作用。

    尤其是农业。

    农业是中华文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有汉以来,上至官府,下至平民,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但是,将口口相传的经验,转化为可以稳定传播的文字,还没有人可以做到。

    在这个时代,读过书,会认字的人本来就稀少,说得夸张点,一百个人里面,未必有一个能熟练掌握文字的,更别说那些一线的劳动者了。

    另一方面,对于绝大多数读书人来说,他们既然掌握了文字,那就是拥有了通往社会上层的敲门砖,根本没有必要再降下身段,去研究那些泥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