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昭烈帝 >

第52章

大汉昭烈帝-第52章

小说: 大汉昭烈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习惯了国家的强大,也习惯了安定的生活环境。

    但是,刘备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几乎是可望不可得的梦想。

    尉仇台虽然是一国君王,但在历史上,旋起旋灭,如同昙花一现的小国家太多了,数不胜数,说句实话,他这个国王,当得没什么意思。

    扶余国位于燕山以北,大兴安岭以东的松嫩平原,属于寒温带地区,生活环境算不得好,百姓们的日子自然过得苦巴巴,一年到头的出产,连养活二十万人口都是很大的挑战了。

    比起自然环境,更让扶余人心中不安的就是强大的外部势力,就在大兴安岭西侧,广袤的蒙古高原上,无数个强大的游牧民族你来我往,相互攻伐,并且和南边的中原人打得不亦乐乎。

    东胡人灭亡了,匈奴人兴起,四处征战,哀鸿遍野。

    匈奴人西迁了,作为东胡后裔的鲜卑人和乌桓人又变得强盛,在大草原上耀武扬威。

    或许是嫌越过大兴安岭太麻烦,也或许是瞧不上扶余国那点东西,如今的草原霸主鲜卑人并没有向东扩张的意愿,但他们的存在,就是悬在扶余国二十万百姓头顶上的利剑,随时可能斩落。

    更别说南边的邻居高句丽了,高句丽人对扶余这个故国怀着刻骨的仇恨,时刻想着将他们赶尽杀绝,近二十年来,高句丽人在雄才大略的伯固王率领下,国力蒸蒸日上,不断对扶余人露出尖利的獠牙。

    若不是前有耿临,后有刘备,两次挫败伯固的野心,让他暂时安分下去,估计高句丽早就大举北上了。

    对于尉仇台来说,哪怕不能攻灭高句丽,只要能重创他们,让二十万扶余人摆脱来自南边的威胁,就能让他心满意足。

    大汉是什么?大汉是文明的缔造者、传播者,是对抗野蛮势力的桥头堡,是传播文明的灯塔。

    大汉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句话,跟着大汉的脚步,就代表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至于刘备说的,让扶余人内附,成为汉朝这个伟大帝国的一员,从此依附在汉军的羽翼庇护之下,简直就是天上掉宝石的好事,是他们几辈子都修不来的福分。

    面对如此的诱惑,尉仇台心中暗自下了决心,就算牺牲再大,也一定要坚定地战斗,取得胜利,让大汉看到扶余人的诚意和忠心。

    “我回去之后立刻召集国内所有的战士,让他们前来辽东听候差遣。”尉仇台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之情,当即起身就要离开,看他的姿势,恨不得马上就能拉起一票人马,打到国内城去。

    公孙度也不甘落后,主动请缨道:“玄菟郡如今也有五千士卒,虽说打硬仗不行,可是作为辅兵使用是绰绰有余。”

    刘备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尉仇台和公孙度先坐下,“不急这一时半会的,高句丽的王城就在那里,飞不走,咱们既然决定出兵,那就要做好完全的准备,兵力、物资、进军线路都需要认真谋划。”

    说完之后,刘备又皱起眉头,望着尉仇台说道:“此战之后,高句丽将不复存在,扶余人也将内附于辽东,到那时候,阁下是想入京享受富贵,还是出镇地方呢?”

    有时候把话说在明处,先小人后君子,大家都好做人。

    作为一名附庸国国君,按照惯例,尉仇台享受的待遇应该是郡国一级,也就是和辽东太守平级,但刘备不会允许辽东这块土地上,出现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官员。

    所以尉仇台的未来,是一个大问题。

    “我并非贪恋权势之人,平生所愿只是安享太平,做一个富家翁而已,当然,若是能够跟随名师,学习汉家典籍就更好了。”尉仇台呵呵笑道,他是被汉人祖母抚养长大的,自幼受到熏陶,对大汉的文明有着浓厚的兴趣,与之相比,权势地位,反倒不被他看重。

    刘备满意地点了点头,不管尉仇台这番话是出于真心还是逢场作戏,他能表明态度,就说明这个人不蠢,只要不蠢,就能沟通,能交往。

    高句丽人还欠了辽东好多钱呢,也是时候上门去讨债了。

    

    “启禀大王子,小人们实在是尽力了。”

    国内城的一处庭院内,拔奇正在恶狠狠地瞪着跪在眼前的老者,这名须发皆白的老者是高句丽王室的铁匠头领,在冶炼方面他说做不到的事,恐怕高句丽也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做到。

    自从春季那一场辽东城下的战斗,高句丽损失了上万士卒和几万把武器,还有所有的盔甲,拔奇就感觉自己父亲的统治有些动摇了。

    忠于国君的部队在襄平城下遭遇重创,又在返回高句丽的路途中折损了数千人,侥幸回到国内城的士卒们也大都疾病缠身,修养了好一段时间才勉强恢复健康。

    军队人数出现缺口,这个问题好解决,招募身强力壮的国民便是了,但王室的军械库变得空旷无比,这才是真正让伯固头疼的地方。

    虽说高句丽人通过向汉朝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冶炼技术,但他们缺少矿产资源,生产效率也不高,很难在短期内弥补之前的损耗。

    按照当前的速度来计算,即使王室控制下的工匠们放弃打造其他物品,将精力和资源全部投入到兵器和盔甲的打造上来,想要伯固的军队恢复之前的实力,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

    这个空档期太长,长得令人无法接受。

    高句丽国内已经有人蠢蠢欲动了。

    作为高句丽的统治集团成员,各地的实力派贵族在伯固遭遇惨败之后,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面对暗地里涌动的潜流,伯固当机立断,颁布了一条法令:国内城中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限期上缴武器。

    按照伯固的想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填补武器空缺,快速恢复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能削弱贵族的势力,消除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但是,贵族们从这一道法令中,感受到了王室的虚弱,胆子更加大了。

    他们想尽办法,对伯固的命令极力推诿,直到伯固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才各自上缴了一二百把破破烂烂,满是锈迹的垃圾敷衍了事。

    面对着抱起团来消极抵抗的贵族集团,伯固只能愤怒地咆哮不已,除此之外,他也没了其他的办法。

    忠于王室、忠于伯固的的王室部队,是伯固统治的基础,可是这支部队经历了半年前的远征,如今或是化作了异乡的孤魂野鬼,或是躺在病床上半死不活,已经失去了绝对的战斗力优势。

    如今伯固就像是没了牙齿和利爪的老虎,只是依靠着多年来建立起的威望,才能镇得住那些心怀鬼胎的家伙,但想要将贵族们手中的资源夺来,王室目前已经失去了这样做的力量。

    内外交困之下,率领高句丽走上强盛的一代名王伯固病倒了,他毕竟年事已高,又遭遇了罕见的大暴雨和大败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让这个老人也支撑不住,躺倒在了床上。

    一开始他只是出现了感冒症状,但不起眼的小病久久无法治愈,最终变得越来越严重,到了秋季,伯固已经没有办法站起身来,每日里昏昏沉沉的,大小国事都交给了拔奇来处理。

    拔奇接过父亲手中传下来的权柄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召来经验丰富的工匠,询问能不能解决武器短缺的问题,

    然而结果还是一样,不行。

    明晃晃的钢刀架在脖子上,吓得这位老工匠双股战战,冷汗不断地从额头流淌下来,虽然害怕触怒面前这位新贵人物,但他也知道,即使现在打了保票,若是最后不能按期完成,还是死路一条。

    思前想后,这位老工匠还是决定实话实说,他鼓起胆子,颤声向拔奇解释起来,“铁矿深埋在地下,要经过开采、筛选、冶炼、反复锻打,才能变成堪用的铁料,期间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熟练人手。有了优质的铁料,打造刀枪还稍微容易些,但铠甲需要锻打铁片,钻眼,串连,极为耗费时间。”

    工业生产是科学,每一道工艺流程,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是经过无数人反复验证的,提升起来相当困难。

    而每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也有极限,不可能随着大人物的要求而随意提高,作为刚刚脱离部族社会,正在迈步进入封建社会的小国家,高句丽在所有方面都很欠缺,需要漫长的时间来积累经验。

    拔奇也明白这个道理,他长长叹了一口气,挥挥手让手下人松开这位老工匠,须发皆白的老汉如蒙大赦,连忙磕了几个响头之后告退了,只留下拔奇在那里惆怅不已。

第95章 会师() 
过了片刻,又一名拔奇的手下快步走进大堂,拔奇见到此人之后精神一振,连忙起身压低了声音,“怎么样,打探到了吗?”

    “启禀大王子,据说他们为了逃避上缴,把品相好的武器都装进箱子埋在了地下。”

    这人口中的“他们”就是那些拒绝把自己家中的兵器上缴的贵族,当初伯固明明知道这些人手中有大量兵器,但仍然无计可施,拔奇眼见自己的部队迟迟不能恢复战斗力,于是又动了心思,派出密探来打听贵族们的兵器都藏在哪里,时至今日终于有了一些端倪。

    “还有什么有价值的消息吗?”拔奇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和失望,继续追问道。

    “如今国内城里不知怎么开始传起谣言,说是大王病重不能理事,在这特殊时期贵族们都减少了在外露面。”这名男子有些犹豫,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拔奇阴晴不定的脸色,“不过据说好几位实力较强的贵族经常在暗地里相见,不知在密谋些什么。”

    拔奇听了之后沉默不语,缓缓转过身去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回自己的座位上,良久之后才略显疲惫地挥一挥手,“你们都下去吧,我想一个人静静。”

    他的话语声低沉无比,堂内这些忠心耿耿的手下们听了之后也是心情沉重,但他们不敢开口,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惹恼了拔奇,连忙一个接一个蹑手蹑脚地离开了大堂。

    这群低贱的东西,只不过是跟着英明神武的太祖王打下了江山,又在这一百年里忠心不二才混成了所谓的贵族,就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强大,也可以觊觎至高无上的王位了吗?

    就算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王室现在手里还掌握着高句丽最精锐的两万士兵,足以压制国内城中的所有敌对力量,那些贵族们难道是被猪油蒙了心,自以为可以趁着父王生病的时候掀起些风浪来?

    拔奇时而冷哼,时而发出低沉的笑声,他的反常举动让站在门外的手下们心中惴惴不安,相互交换着眼神,这些人的身家性命未必要全部寄托在王室,万一拔奇在重压之下失去神智,他们可得给自己想想出路了。

    与此同时,远在西边数百里外,一支汉朝军队犹如黑色巨龙般蜿蜒在大地上高速向东前进,他们的目标正是高句丽的心脏……国内城。

    这一支汉朝军队阵容庞大,足足两万多人和无数车马组成,红色的巨龙连绵十几里,所到之处人嘶马鸣,热闹非凡。

    在这两万人大军之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五千名精锐战兵,这些战兵都是辽东花了血本养出来的,个个身材高大,武艺娴熟。

    为了减轻长途跋涉对体力的损耗,关羽让士卒们轻装前进,盔甲都交由马车运输,但他们整齐划一的红色布袍,手中闪耀着明晃晃光芒的锋利长枪,以及背上的战刀,都展示着这支部队的强大。

    今年开春之后,辽东建起了三座高大的炼铁炉,与之配套的水力锻锤,热风设备也被投入了使用,单单是生产工具一方面,辽东就领先了这个时代数百乃至上千年。

    除此之外,刘备还为这个时代引入了流水线生产方式,在这种先进生产方式的作用下,矿工和铁匠们根据特长,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工序,有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辽东冶金业获得了腾飞式的发展。

    强大的工业实力,意味着辽东军队的装备极其充足,极其精良,不仅远远超过了周边的游牧民族,甚至放眼整个大汉都没有哪只部队可以与之媲美。

    这支部队中还有一万名青壮义勇,他们的身份是辅兵,每人都被分发了一支长枪和相对简陋的半身盔甲,一旦上了战场,他们的责任就是提供战场宽度以及保障主力部队的侧翼安全。

    除此之外,还有近万名民夫也加入了远征,这些人虽然缺乏战斗的勇气和技巧,但在军队中同样不能缺少,他们将担负起为主战部队提供后勤保障的重任。

    如此庞大的阵势,在辽东历史上还是首次,关羽作为这支远征军的主将,第一次有了手忙脚乱的感觉,这种感觉很不好,让他烦躁不已。

    两万多人,就已经有了铺天盖地的感觉,让人难以掌控,之后还会有扶余国的军队前来汇合,到那时候又该怎么办?

    “二哥你这是怎么了,自从渡过大梁水便是愁眉不展,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张飞策马走在关羽旁边,一路看着他的模样,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关羽听出了张飞的疑惑,轻声笑笑之后答道:“这还是咱们初次率领这样规模的军队,再加上是客场作战,为兄生怕出什么纰漏,故而心中不安。”

    客场作战这个词也是刘备无意间说出来的,可是众人一听,主场、客场这样分析,十分简洁明了,所以很快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常用语。

    张飞见关羽只是为了军务烦恼,便不多呱噪,说了几句之后就脱离中军,催马向前方奔去,数里之外是太史慈率领的先锋部队,那家伙没有单独带过兵,他得过去看着点。

    这一次征讨高句丽,辽东派出了除赵云之外的所有将领,关羽为主将,太史慈担任先锋,徐荣掌管后军,张飞颜良居中策应,这几人都是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名将,此次联袂出征,刘备算是下了血本,对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势在必得。

    太史慈此时正在皱着眉头看地图,时不时地询问身边的向导几句,这名向导是尉仇台带来辽东的随从,本是猎户出身,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