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昭烈帝 >

第239章

大汉昭烈帝-第239章

小说: 大汉昭烈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兴奋又有些害羞的年轻士子,甘宁豪迈地一拍胸膛,“师弟们放心,包在我身上。”

    看着年轻人们喜不自胜的模样,刘备敲了敲桌面,对甘宁提醒起来,“还有派去的将士,也要让他们安家落户,不得有误。”

    “那是肯定的。”甘宁一咧嘴,再次拍起了胸脯。

    根据倭国习俗,巫女是神明代言人一般的存在,只有身为处子才能接受神的凭依,传达神的意志,从而为人们祈祷、驱邪、祭祀,甚至站在国家的顶端,就像卑弥呼一样。

    这种特殊的职业要求全身心奉先于神明,绝不可牵涉情恋之事,如今卑弥呼嫁给甘宁,同时还要担任国家的君主,倭国百姓的反应想都不用想,一定是坚决反对,甚至会有大规模的叛乱出现。

    想要镇压叛乱,维护卑弥呼的地位,让邪马台国的大权掌握在亲汉派手中,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必须的。

    为了让水师将士可以专心于自己的事情,刘备特意调拨了两千名士卒,让他们跟随甘宁前去倭国,这支军队的任务除了荡平一切明面上的敌对力量之外,还要落地生根,震慑潜在的敌对分子。

    落地生根,自然要娶妻生子,倭国再怎么说也有几十万人口,挑选出几千个看得过眼的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这一点刘备还是能够放心的。

    至于倭国本土的适龄男性,对不起,结婚的事就别想了,专心挖矿去吧。

    临别之日,卑弥呼与张宁等人在蓟城东南的港口依依惜别,望着巍峨的城墙,回想起这一个月的欢愉生活,不禁悲从心来,热泪滚滚而下。

    高大坚固的城墙、车水马龙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店铺、摩肩擦踵的游人,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那样无忧无虑,在这里,她无须担惊受怕,只需尽情欢乐,一切应有尽有,仿佛身处天神的居所一般。

    “此番美景有如梦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次见到。”拉着张宁的手,卑弥呼动情地说道。

    “等到贵国战乱平息,百姓安居乐业,殿下便可以卸下重担,到那时天地广阔,处处均可自在游乐。”张宁微笑着拍了拍对方的手背,为她勾勒出一副美景。

    “但愿如此。”卑弥呼深深一躬,依依不舍地转身上船,不再回头。

    巨大的木轮转动起来,不断地拍打着水面,发出巨大的响声,战船缓缓离开码头,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数千名汉家儿郎离开家乡,他们将要为国开疆辟土,将大汉的荣光播撒到一切脚步所及之处。

第492章 蓟城见闻() 
北风乍起,寒意逼人,又是一年冬天。

    在第一场雪飘落的时候,两支人马踏着遍地的洁白,缓缓来到了蓟城之外。

    第一支车队是并州那边回来的,为首之人更是有简雍亲笔书写的过路凭证,守门的士卒稍加检查便将他们放进了城。

    第二支队伍则是人数众多,并且都是身材魁梧之人,一看就是战场上下来不久的,偏偏一开口还都是外乡口音,虽然他们同样拿出了沿途官府开出的路引,急匆匆赶来的城门守将却依然不敢怠慢,一边对这些人严加防范,一边派人去往州府汇报。

    “数百名外乡人,都是冀州口音。”刘备接过路引看了看,顺口问道:“为首之人是不是姓高,豹头环眼,满脸络腮胡子?”

    “使君明鉴,确实如此,那小人这就去下令放行。”前来报信的士卒一听就乐了,原来这是使君的熟人啊。

    “不急,我跟你们一起去。”刘备放下手中正在批阅文件的毛笔,起身来到外间,穿戴整齐之后,坐上一辆轻便的马车,一路来到蓟城南门。

    与此同时,那一群冀州口音的外乡人正在城门外静静站立,为首之人身材格外高大魁梧,正是幽州军的老对手、冀州军三大名将之一的高览高元伯。

    高览这次前来蓟城,队伍里面除了几百名亲卫之外,还有二百余名在刘备军中效力的冀州士卒,经过一路结伴同行,他们早已经化敌为友,彼此熟络了许多。

    “蓟城防务事关重大,这些守门将士也是恪守职责,绝非故意刁难,还请将军勿怪。”或许是担心高览这些人等得不耐烦,一名曲长快步走到他身边,轻声解释起来。

    “兄弟你这话就是小瞧了高某。”高览洒然一笑,不再言语。

    幽州乃是边州,时刻面对着虎视眈眈的塞外胡族,蓟城作为刘备的居所,幽州财富的汇聚之处,就算防务再森严几倍也丝毫不过分,若是守城的将士们随随便便就把高览这几百人放入城中,那才会被他瞧不起呢。

    片刻之后,在十几名骑兵护送之下,一辆造型简单的马车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一直驶到城门内侧才停下,车厢门打开,刘备轻巧地一跃而下,朝着城外大步走来。

    见到幽州的最高执政者亲自前来迎接,无论高览旧部还是刘备属下,都连忙抱拳行礼,对他表达敬意。

    “高将军为何不在渤海与家乡父老叙旧,却跑到冷冻寒天的北疆来了?”刘备面色轻松,对众人招了招手就当回礼,然后来到高览面前,似是调笑似是认真地问道。

    高览脸上有些难堪,但他马上调整了心态,对刘备抱拳说道:“一路之上多受款待,若是不能亲自对使君道谢,高某于心不安,故而冒昧前来,还望使君不要介意。”

    “不介意不介意,我们幽州人好客得很呢。”刘备哈哈大笑,熟络地拍了拍高览的肩膀,与他并肩前行,径直来到城中。

    走了不到百步,高览和他的部众就被蓟城的繁华景象弄得目不暇接,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有些人甚至驻足不前,四下张望起来。

    幽州气候寒冷,冬天更是难熬,在高览等人的想象之中,此时的蓟城应该是极度萧瑟,街道空旷,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街头,类似的场景才对。

    但是,此时此刻,出现在众人眼前的,却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穿着各色衣物的人们穿行在每一个街角,几乎每一个人手里都提着东西,顽皮的孩童们高声欢笑,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玩得不亦乐乎。

    即便见到刘备和他身后浩浩荡荡的队伍,这些百姓们也没有半分惊慌,反倒是热情洋溢地打着招呼,然后便各自忙碌去了。

    高览扪心自问,即便是在黄巾之乱爆发前,天下还勉强维持着太平的时候,他也从未见过如此热闹的景象。

    再回想起民生凋敝,人人面带菜色的冀州南部,高览不由得长叹一声,在他看来,袁绍就算把冀州百姓全部榨干,骨髓里熬出油来,也是没有办法与刘备抗衡的。

    实力差距太大了。

    “高将军无须长吁短叹,你的家乡渤海地处南北要冲,交通极为便利,迟早也能发展到这等程度。”刘备见高览面色惆怅,知道他心中所想,便微笑着出言宽慰起来。

    “真能如此?”高览惊喜地问道。

    “那是自然。”刘备胸有成竹地笑道:“难道高将军没有去南皮看看?”

    高览回忆起自己在河间、渤海等地的见闻,再回忆起漳水和滹沱水上川流不息的货船、南皮城外从早到晚都不得安歇的港口,心中不由得信了一大半。

    “使君在战场上指挥若定,想不到在民政方面也有如此大才,依高某看来,蓟城就是与洛阳这等王城相比也毫不逊色。”高览由衷地赞叹道。

    按照惯例,刘备应该谦虚几句,说什么不敢不敢,谬赞谬赞之类的话,谁曾想刘备听了高览的赞叹之后却是摇了摇头,脸上还露出不屑的神态,“洛阳哪能和幽州相比?”

    众人听在耳中,都觉得刘备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洛阳可是天下第一城,大汉王朝的首都,站在城头往下扔一块砖都能砸到几个两千石高官,蓟城地处边陲,就算繁华一些,也绝没可能跟洛阳相比。

    “怎么,不相信?”刘备嗤笑一声,然后招招手,随便喊了一名路人过来,“你叫什么,做什么的?”

    “启禀使君,小人名叫张虎,是第二木器厂的乙等工匠。”这名青年咧着嘴笑道:“今天轮休,带娃儿出来买身冬天的盔甲。”

    “筐子里提的是什么?”高览注意到张虎手中的藤筐似乎相当沉重,便出言问道。

    “回贵人的话,是新上市的咸鱼。”张虎掀开筐盖,露出码得齐齐整整的咸鱼,咸鱼身上还裹着厚厚一层白色盐巴,看样子足足有五十多斤。

    “好小子,你这是准备吃一个月不成?”看见这么多咸鱼,刘备都有些惊了。

    张虎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家里娃儿喜欢,我便多买了些。”

    高览在旁边仔细打量,只见这青年满面红光,身材壮实,双手骨节粗大,确实是靠力气吃饭的普通人。

    可是听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孩子喜欢吃肉就能买来吃,喜欢衣物就能买来穿,这种生活水平,怎能是寻常工匠享受得起的?

    “行了,忙去吧,天冷了,早点买完东西带娃儿回家。”刘备摆摆手,让张虎带着孩子走了。

第493章 真正的忠义() 
似乎感觉到高览心中浓浓的怀疑之情,刘备索性让那些士卒们自行活动,他则是拉起高览的手,径自往附近的一条窄巷走去,那里是著名的衣帽街,店铺林立,货物从低档到高端一应俱全,人流密集,客人从官员富商到黎民百姓都有,是了解蓟城风土人情的最佳地点。

    对于这样的安排,高览和他那些部属们都有些难以置信,纷纷愣在了当地。

    他们还没说要投效刘备呢,严格说来还是战俘的身份,刘备就这样大大咧咧地将他们撒在蓟城,万一惹出事端甚至是弄出命案,到时候抓都没地方抓。

    刘备就这么放心?

    “我对人一向是以诚相待,你们这些年轻人能够跟随高将军跋涉千里,足见对他忠诚有加,如今到了蓟城,应该不会做出让高将军颜面无存的事情吧?”面对众人的惊疑不定,刘备却坦然一笑,随随便便几句话,就把他们的行为和高览的颜面捆绑在了一起。

    话说到这份上,那些部属也都知道,自己若是做出什么不规矩的事,恐怕高览就只能以死谢罪了。

    这是赤果果的道德绑架啊。

    高览倒也洒脱,只见他转过身去,对自己的部众拱手一礼,朗声说道:“高某的颜面和生死,就托付给诸位兄弟了。”

    “将军放心,我等都有分寸。”众人齐齐应道。

    刘备带着高览走进衣帽街,刚要进到一家店铺,突然想到一件要紧的事,顿时皱起眉头,“坏了,高将军那些部众身无分文,万一有中意的东西可怎么办?”

    “使君不用担心,我等回到家乡之时也拿了一些盘缠,田元皓和审正南两位太守也资助了不少钱财,日常用度应该是足够的。”高览微笑着答道,顺手掀开这家店铺的门帘,“使君请。”

    刘备这才放心,跟迎上前来的店铺伙计攀谈起来。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聊,高览彻底了解了幽州百姓的生活状态,心中越发感慨。

    半个多时辰之后,二人终于逛完了衣帽街,眼看已是日上三竿,刘备又带着高览来到一家酒肆,寻了个安静且临街的小包厢,对坐浅酌起来。

    “寻常百姓都能挺胸昂头,活得堂堂正正、有模有样,蓟城确实要远远胜过洛阳,使君,高某敬你一杯。”落座之后,高览首先举杯,郑重地向刘备承认了自己之前的错误。

    这种善意,刘备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他同样端起酒杯,与高览对视而笑,然后一饮而尽。

    “高将军这一路北行,难道就没有看到冀州的巨大变化?”酒精是男人友谊的桥梁,三杯酒下肚,二人言语渐多,刘备便抛出了心里埋藏半天的疑问。

    按照常理来说,河间、渤海两地,再加上广阳郡南面的涿郡,都在刘备集团的治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高览他们不瞎就都能看到。

    可是看这些人今天的表现,却又不像是感受过这种变化的样子。

    这是怎么回事?

    高览放下酒杯,惭愧地摇了摇头,“不瞒使君,我们也是到了涿郡之后才真正放下心结,之前的大半段路程——哎!”

    原来从一开始,这群河北汉子心中充满了屈辱和不甘,甚至有不少人暗中商议,想要趁着夜色逃回南边,继续与幽州军作战,但都被高览严词拒绝了。

    “使君以诚相待,我等若是做出背信弃义之事,那就连家乡都不用回,直接抹脖子算了。”高览苦笑着说道:“见我以死相逼,弟兄们才渐渐消去了逃亡的心思。”

    在这种人心涣散的情况下,高览他们哪有心情了解冀州大地的变化,直到在乐成被田丰接见,那些士卒们才改变了对抗的心态,观察起身边的一切。

    田丰在冀州极有名望,高览的部众又多是当年韩馥的老卒,对他一点都不陌生,见到元皓先生都投入刘备麾下,并亲自带领自己这些人去往田间地头与农夫们交谈,这些同样出身于平民阶层的士卒们第一次了解了刘备的为政举措。

    到了渤海,见到漳水上川流不息的船只,高览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的故乡,在南皮,审配这个韩馥旧部的出现,让这些原冀州军士卒们顿感亲切的同时,心中又开始了思索:

    为什么田丰、沮授和审配这等道德品行无可指摘的人物,情愿背弃韩馥,远离袁绍,却毅然决然地投入刘备麾下,甚至不惜抛弃自家的基业、田产和人口?

    所有疑问,在他们回到家中,见到家乡父老,听他们讲述了两年以来的巨变之后,得到了解释。

    因为在刘备治下,往日里只能给世家豪强们当牛做马才能苟延残喘的普通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做人的滋味。

    让数万人、数十万人乃至于数百万人活得像个人,这种成就感和荣耀感,是所有金钱都换不来的。

    “不瞒使君说,元皓先生为民操劳忙碌,已是须发皆白,但他的尊容看在我们眼里,却有如圣贤一般,令人心生景仰,恨不得顶礼膜拜。”高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