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归大宋 >

第51章

回归大宋-第51章

小说: 回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次事件中,潘美作为主将,虽有旁观责任,但却没有主观责任,毕竟大军兵败如山倒,不是他一个人能控制的。

    但杨业终归是战死了,潘美回来后也被削去了官职和爵位,虽然后来又被补上了,但他的名声终究是毁了,自那过后,他便整天待在家里不出门,也从来不来上朝,赵昌言这才在提到他时会这么扭捏。

    和他一样的,鲁国公曹彬在那次北伐中战绩也不好,回来后也受到了相应惩处,只不过鲁国公治军甚严,有阎王之称,而且那次北伐失败并非他的过错,因此朝堂之上众官员对他都十分体谅,不像潘美那样累死杨业,导致无脸见人。

    对于曹彬和潘美,赵谷心里一直是保持着崇敬之意的,原因无他,只因为在后世某位宋朝皇帝的那个年代里,建造了一个昭勋阁,其**奉了二十四位对大宋有着卓越贡献的功臣,史称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潘美和曹彬正是其中排名相当靠前的功臣。

    要知道,宋朝昭勋阁虽然是仿唐朝凌烟阁而建,但唐朝时崇尚武力,因此凌烟阁**奉的功臣多为武将,文臣不多,而宋朝昭勋阁却恰恰相反,它的里面是文官多,武将少,曹彬和潘美能以武将之身进入其中,足可见他们的功劳之大。

    更何况,他们的排名还十分靠前,远在不少文官之上。

    赵谷有理由相信,照此推断的话,若宋朝也跟唐朝一样崇尚武力,对武将大加赞扬褒奖的话,那以曹彬和潘美的地位,怕是绝不会输于唐朝程咬金、秦叔宝等人。

    紫宸殿内,听到潘美的名字,众人皆是不做声了,就连赵光义也不例外,他并非不想重新启用潘美,可杨业刚死没几年,此时若启用他怕是会引起非议。

    正在烦恼间,赵光义陡然看见赵谷正在贼头贼脑的打量着四周,不由一阵气恼。

    “好小子,你倒是挺自在呀。”

    眼珠一转,赵光义计上心来,道:“涿州谷候何在?”

    赵谷一愣,怎么又叫到我了?这种点将之事总不会也拿来问我吧?

    事实证明,想什么来什么,赵光义果然就是想问赵谷点将之事。

    只听赵光义道:“赵谷,关于出征的主将一事,你有什么看法?”

    赵谷无奈,只得答道:“臣以为方才这位大人言之有理,韩国公潘美曾出征辽国,对那边的情况比较了解,若以他为一路主将,想来会事半功倍。”

    赵光义目光扫过紫宸殿内某个角落,道:“可是。”

    赵谷微微一琢磨,马上明白了过来,你不就是怕启用潘美后,杨家的人心里不舒服吗?

    于是,赵谷又道:“皇上,实际上这朝堂之上还有一人,对辽国情况同样了如指掌,若再以他为一路主将,和鲁国公、韩国公一起出征,此次收复辽国的计划便算是完成了前半部分。”

    “哦?是谁呀?”赵光义问道。

    “金刀杨业!”赵谷一字一句的说道。

    “啊!”

    “怎么是他!”

    全场皆惊。

    赵光义见赵谷的表情不像作假,但他怎么也想不通,杨业不是都已经战死了吗,怎么可能领军出征?

    听到赵光义的疑问,赵谷笑了笑:“金刀杨业虽死,金刀仍在。”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一十二章 杨延昭() 
金刀杨业虽死,金刀犹在?

    什么意思?

    大臣们皆是听不明白赵谷的意思,赵光义同样如此,但他却不好发问,毕竟自从赵谷暂露头角之后,他就觉得自己的智商有些跟不上了,身为皇帝,他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太过暴露自己的无知为好。

    好在大臣中有人开口了。

    “涿州谷候,不知你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我们让杨业将军的金刀来做统帅?”

    赵谷笑了笑:“我的意思是,杨业将军后继有人,可命此人手持金刀,大破辽兵。”

    众人眼睛不由一亮,接着纷纷回过头,看向角落里一个三十来岁的官员。

    这个官员身材高大,肩膀宽广,双臂有力,浑身散发着英武之气,穿着官服反而有些不伦不类,似乎生来就是要穿铠甲才配得上他。

    他的长相同样十分出众,剑眉星目,浓眉大眼,让人只看一眼就印象深刻。

    此人正是金刀杨业之子——杨延昭。

    杨业战死之后,杨延昭便继承了其父遗志,多次率军阻击辽兵,他更是常年在北方边界戍边,功劳不小,因此也得以获封了三品武官,此次廷议他却是也在的。

    赵光义同样看向了杨延昭,看着其和杨业颇为相似的面孔,赵光义脸上难得的出现了一抹柔和,道:“金刀将军杨业当年号称无敌将军,面对千军万马亦面不改色,照样率领军队七进七出,朕至今依旧记得杨将军的雄姿,但也正因如此,杨延昭越发不能出征,杨业将军就他这么一个独苗,朕已经累死了杨业将军,不愿再见他的独苗,唉。”

    听他如此说,赵谷马上意识到,赵光义对于自己的建议心动了,只不过正如他所说,杨延昭是杨家的独苗,他决不能出事,否则赵光义会让人诟病的。

    杨延昭却是面不改色,纵然明知赵光义对其父有愧疚之心,他也没有恃宠而骄,听到众人提到自己的父亲,杨延昭快步走到大殿中央,先是恭敬的对着赵光义抱了抱拳,这才说道:“有劳皇上挂念杨家血脉,臣代替亡父感谢皇上了。”

    赵光义笑了笑:“杨将军为我大宋战死,朕关心你也是应该的,正好如今你也在这儿,对于赵昌言和赵谷的建议,你有何看法?”

    杨延昭一愣,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

    赵谷在一旁看的是直翻白眼,他还以为赵光义顾念杨业的面子,不愿让杨延昭出征,没想到他还是存了这个心思。

    君不见曹彬等率臣都想率军出征,却没有一个人敢请命吗?

    大宋朝的惯例就是这样,带兵打仗的率臣只能由皇帝和枢密院指派,任何人不得擅自请命,否则一定会被怀疑要图谋不轨的,你说你一个率臣好好的日子不过,怎么整天想着带兵打仗?你如此处心积虑的要把军队带出去干什么?要造反吗?

    这就是大宋的常态,所以当赵光义问杨延昭的想法时,其实就说明他心里是想杨延昭出征的,不然你问他作甚?没看见曹彬和潘美的任命都是由别人建议的吗?赵光义怎么没问他们的意见?

    所以实际上,赵光义此问就是想告诉杨延昭,我想你率军出征,但你家就你一个独苗,我不好意思开口,你就自己请命吧。

    帝王的心思还真是难测啊!

    赵谷又偷偷打量了一眼其他大臣,发现众人似乎都没有一丝异色,不知是没有看出这一点,还是说他们早已见怪不怪。

    而杨延昭之所以没有马上回答,怕是他已经看明白了赵光义的意思,他不敢违抗皇帝的心意,但又不敢主动请命,以免引起猜疑,真可谓两头为难。

    但杨延昭也不是笨人,能在史书中留名的谁又是笨的呢?

    只听杨延昭随后答道:“回皇上的话,臣以为两位赵大人言之有理,若亡父还活着,定然可为一路主帅。至于涿州谷候所言由臣代父出征一事,事关孝道和亡父的声誉,臣臣想恳请皇上恩准。”

    他这话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说,如果杨业还活着,这一路的主帅是可以安排给他的,但杨业现在死了,而赵谷又说要杨延昭代父出征,杨延昭为了孝道,也为了证明杨业的子孙不是窝囊废,所以就恳请赵光义答应这件事,给杨延昭一个尽孝道的机会。

    听听,多么合乎情理的回答,丝毫和朝政不沾边,但决定的却是朝堂大事,言道天地人伦,就连赵光义也找不到理由拒绝。

    最关键的是,因为他提到了孝道,就等于申明了他出征并不是为了造反,而是为了尽孝,完全打消了皇帝和大臣们的疑心。

    再者,他用了这样一个理由,实际上正是回应了赵光义的示意,但这个理由却跟赵光义一点关系也没有,等于也给了赵光义一个台阶下。

    果然,赵光义听后哈哈一笑:“好,果然虎父无犬子,那这第三路大军统帅就由你担任了,但杨延昭你须得记住,若情况有变,你需护全周身,不可断了杨家香火。”

    杨延昭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哽咽道:“多谢皇上关心,臣誓为皇上披荆斩棘,夺回燕云十六州。”

    “好,有你这句话,朕很欣慰呀。”赵光义点了点头,接着又道:“朕以为,三路大军似乎少了些,不如再加一路,弭德超何在?”

    “臣在。”一个四十来岁的官员应道。

    “弭德超,你也曾戍守边疆多年,这第四路大军主帅便由你担任。”赵光义道。

    “是。”弭德超应道。

    赵光义又道:“既有大军出征,自然少不了监军,王继恩你便去跑一趟吧。”

    大太监王继恩连忙应道:“老奴遵旨。”

    这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赵普道:“皇上,此次出征辽国皆是赵谷的计谋,不如让他在这四路大军中做一个参军,也好出谋划策。”

    “嗯,可以,那赵谷便和弭德超一路吧,其他三路参军由枢密院任命。”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一十三章 逛街() 
此次,除了一些具体的兵力安排外,出征辽国一事便算是彻底敲定了,赵光义眼见天色不早,留众人在宫里吃了饭,饭过之后,众人这才相继离去。

    赵谷再一次体会了一把皇家御厨的厨艺,心里有多么想吐槽自然可想而知,出宫之后便想快点回百味饭馆再吃一顿,不想刚一出宫门,就被人给叫住了。

    赵谷回头一看,叫住他的人却是杨延昭。

    对于这个后世天下闻名的英雄,赵谷心中是很有好感的,便随着杨延昭一起,走进了一家茶楼。

    “杨将军找我有事?”客套过后,赵谷问道。

    杨延昭点了点头,接着突然对着赵谷鞠了一躬:“杨某在此多谢赵侯爷朝堂上的帮助了,若非侯爷相助,我怕是没机会亲手替父报仇了。”

    原来他是为了来感谢我呀,赵谷心中了然,笑道:“杨将军客气了,我等同为大宋臣子,我虽然举荐了你,但却是为了大宋,你不必如此。”

    杨延昭摇了摇头:“不管怎么说,侯爷此情,杨延昭毕生难忘,日后但有所命,杨延昭莫敢不从。”

    赵谷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不过随口一个建议,竟然能让杨延昭如此感激。

    但想了想后,赵谷也就释然了,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恩情十分看重,受了别人恩惠就想着要去报答,并不是后世地球上那个被人帮了只愿说声谢谢的时代,更何况杨延昭和辽国有杀父之仇,赵谷间接的帮了他一个忙,他自然万分感激。

    想通这些,赵谷也不扭捏了,这个时候推辞的话反而显得看不起杨延昭,他便转而聊起了别的。

    “话说杨将军,令母亲佘太君身体还好吧?杨八妹今年几岁了?”

    听到赵谷的问题,杨延昭一愣:“我的母亲是姓佘没错,可皇上并没有封她为太君呀!而我也确实有个妹妹,不过她不叫杨八妹,今年她已有十五岁了。”

    赵谷尴尬的笑了笑,果然电视剧都是骗人的,佘赛花在这个时代没有太君的称号,她手中也没有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龙头拐杖,而那个电视剧中机敏勇敢的杨八妹,虽不是凭空得来,但想必也和电视剧中有些不同。

    虽然赵谷早就知道是骗人的,可当杨延昭亲口告诉他答案后,他心里还是有些失落的。

    本来他还寻思这如果这个时代真的有佘赛花和杨八妹的话,就要找个理由去杨府看看呢。

    杨延昭有些想不通赵谷的问题的意思,但他也没有多想,二人又聊了几句后,便各自分开了。

    回到百味饭馆,赵谷自然是先美美吃了一顿,皇宫那些御厨的厨艺那么逊,也不知道赵光义平时怎么吃得下去。

    酒足饭饱,赵谷又去睡了一个午觉,今日早起上朝时才凌晨四五点的样子,这对于赵谷而言简直就是煎熬。

    等他一觉醒来,发现屋内不知何时竟多了一个人,一个大美人。

    “小成,你什么时候来的?”赵谷问道。

    苏小成笑了笑:“到了有一会儿了,听说今日廷议了?”

    赵谷点了点头:“皇上已经决定北伐,我会随军出征。”

    “哦。”苏小成听完,情绪明显有些低落,赵谷知道他是怕自己有危险,当下便安慰了几句,可苏小成明显不相信他的话,赵谷只能无奈的放弃,看来找媳妇儿不能找太聪明的,因为太不好忽悠了。

    上阵打仗哪有不危险的,除非压根不去,可赵谷能不去吗?没见赵普临到最后依旧让赵谷做了这个参军吗?

    无奈之下,赵谷只得转移话题,提出陪苏小成出去逛街。

    事实证明,不论是哪个时代的女性,没有一个不喜欢逛街的,就连一向温婉的苏小成也不例外。

    听到要逛街,苏小成眼睛都亮了,当下二人便略微收拾了一番,叫上柳俏俏,三人一起出了门。

    说起来,这还是赵谷穿越到大宋以来,头一次认真的出来逛逛,之前他虽然也曾上街逛过,但都是走马观花,尤其是如今有两个大美女同游,那感觉真是爽呆了。

    放在后世地球之上,你敢带着你的两个女朋友一起上街?除非你想做新中国的第一个太监。

    却见大宋开封城内,街道纵横交错,街面之上铺着青石,道路平坦宽阔,纵然三辆马车并行也毫不拥挤,丝毫不存在堵车问题。

    再看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林立着各种店铺,有酒楼、饭店、成衣铺、果子铺、鱼铺、米铺、肉铺、杂物铺、药铺、金银铺、彩帛铺、染店、珠子铺、香药铺、靴店等,零零总总让人看花了眼睛,种类之多,丝毫不亚于后世某些二级城市的规模。

    由此可见,大宋经济之繁荣确实不愧为古代之最。

    当然了,开封城内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