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末逐鹿 >

第27章

秦末逐鹿-第27章

小说: 秦末逐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始皇帝迈着龙腾虎步,缓缓来到高台几案之后,霸气的一转身,两侧的文武百官自然而然的跪于地上,三扣九拜,并恭顺的高呼,“始皇帝陛下万寿无疆。”

    始皇帝看着匍匐于自己脚下的文臣武将,胸中的霸气瞬间升至最高点,语气洪亮的说道:“众爱卿,平身,入座。”

    底下的大臣感受着大殿内浓厚的霸气,身体一颤,扣谢道:“臣等谢始皇帝陛下。”

    始皇帝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稳稳的落在脚踵上,将曲裾、宽袖向后一甩,露出微微粗糙的手掌,整个过程熟练自如,平和而又不失威严。

    众大臣待始皇帝入座之后,也亦步亦趋的跪坐下来。

    中车府令赵高见百官落座之后,赶紧迈着碎步走到台前,高声唱诺,道:“众臣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言罢,他又飞快的退至始皇帝身侧之后,躬身站立,时刻等待着始皇帝的呼唤。

    臣相李斯站立起来,出列禀告道:“始皇帝陛下,关东等地不断有消息传来,言:至从今夏闪现神龙之后,关东之地黔首议论纷纷,六国余孽更是蠢蠢欲动,有死灰复燃的迹象。为了大秦基业着想,臣恳请始皇帝陛下东游,巡幸关东等地,以此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臣附议。”

    “臣等也附议臣相之言。”

    “哦,众爱卿都是这个意见嘛?”始皇帝威严的朝众臣问道。

    “父皇,儿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妥。”说话的是一个面白无须,唇红齿白,相貌俊美的年青人。看着他的装束,瞬间就给人一种儒雅,仁厚的感觉,他的出现更给沉寂朝堂带起一缕清爽的微风。

    预知后事如何,请等下一章节。

    请到。<;/a>;

第四十六章仁者扶苏() 
“哦,我儿有何见解,快快讲来。”始皇帝听后很意外,这个长子从小就有些软弱,如今他竟然当着众多文臣武将的面,反对臣相李斯的提议,难道他真能说出什么不一样的道理?想着想着,始皇帝的心里竟然怀有少许期待。

    青年看着父皇没有生气,反而给自己投来鼓励的眼神。一瞬间,他心中的胆怯逐渐消失,语气也不再颤抖,口齿清晰的说道:“父皇,虽然我大秦一统天下五载,但六国余孽依然隐匿其中,此时关东又出现神龙,恐怕谣言也是他们散发出来的,目的就是混淆视听。其必定会联系旧臣余孽,准备反戈一击,彻底推翻我大秦的统治,恢复原先的诸侯之制以及他们各自的地位,从这一方面来说,儿臣是赞同李臣相的分析。”

    “哦,皇儿继续说。”始皇帝见长子说的条理清晰,分析的也很到位,心中喜出望外。

    青年突然得到父皇的肯定,脸上难得的露出了一丝自信,继续分析道,“六国余孽虽然可怕,但真正能撼动我大秦基业的则是广大黔首。这些年来,大秦为了开疆拓土,修筑长城,将赋税不断的拔高。黔首一年劳累到头,除却上交的赋税,最后只能靠吃草根、树皮来充饥;老秦人的生活同样贫苦不堪,当年他们为了我嬴秦一统天下,结束千年战乱之苦,不惜将自己的丈夫、儿子亲自送上战场,并且将家里本就不多的粮食、布匹自觉的贡献出来,支援大秦正义的战争。如今大秦虽然一统,但他们并没有享受到任何好处,反而被迫牵往边塞苦寒之地。他们心中存有怨言,只是摄于大秦五百年的威严,才敢怒不敢言。如果我们此时仍然不加以重视,不想办法解决这些棘手问题,那么不仅关东之地人心向背,恐怕连老秦之地也不会安稳。”

    众大臣听到扶苏此番分析,尤其秦地之人暗自点了点头。老秦人活的真是太苦了,正如扶苏公子所言,几百年来,代代老秦人不断为大秦贡献他们最珍贵的东西,可是大秦一统六国后,他们的却没有得到一丁点实惠,反而在始皇帝的号召之下,被迫迁往岭南,塞外九原之地。这些迁往的人里面就有在场大臣的族人,一想到这些,他们就暗自落泪。此刻扶苏公子的一番言论,彻底为老秦人鸣出了多年的不平,他们想鼓掌,但摄于始皇帝的威严,只能心底深处给予赞叹。

    “父皇,如今各地临近秋收,繁忙异常。如果父皇此次听信臣相之言,巡幸地方,势必让当地耗费甚多,进而给黔首增加额外负担,到时候不仅起不到震慑的作用,反而怨声载天,不利于大秦的统治。以上纯属儿臣个人肺腑之言,所说句句属实,还请父皇三思。”

    待青年说罢,整个大殿静悄悄的,落针可闻。

    众大臣神态各异,有佩服的,有同情的,有同情的,有嘲笑的,总之是千姿百态,应有尽有。

    忽然寂静的大殿想起一个爽朗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始皇帝陛下,扶苏公子所说很透彻,发人深思。臣斗胆请问扶苏公子,依你之见,我大秦该如何破解此局面,或者说你有什么应对之策。”

    众人转过头去,见是上卿蒙毅,心中顿时明了。整个咸阳的人都知道,上卿蒙毅经常与始皇帝同乘一车,陪其外出视察;居内则常侍奉其左右,大秦能获此殊荣者,没有几人。更厉害的是,其兄蒙恬统三十万精兵,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建郡九原,威震匈奴。如今其修筑西起陇西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肩负着大秦北边防线的安全重任。兄弟二人都是始皇帝的心腹重臣,都与扶苏公子亲近。

    “嗯,依蒙爱卿之言,皇儿继续说。”始皇帝威严的声音响了起来,震得众人心头一颤。

    扶苏转过头去,朝蒙毅微微点头致谢,继续侃侃而谈,道“此事涉及面之广,牵扯之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切还需从长计议。不过以我个人认为,目前大秦应当适度降低赋税,并停止一些不必要的大工程,减少黔首服徭役的次数与人数。从心底感化他们,让其慢慢融入到我大秦,获得他们的认同感,最终将他们转化为大秦忠实的子民,关东之地也才能成为我大秦的基石之地。”

    蒙毅见扶苏越说越“离谱”,赶紧给他使眼色,但此时扶苏则越说越激动,越说越大胆。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蒙毅的提醒,仍然自顾自,滔滔不绝的说道:“如果我大秦还是继续依靠严刑峻法来鞭笞他们的言行举止,虽然暂时管住了他们的嘴巴,但最终却疏远了他们的心,如此长时间下去,必将有人率先忍受不了,振臂一挥,登高一呼,揭竿而起。到那时,失去人心的大秦将面临祸及全国的可怕动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试想到那时,我大秦将如何自处?”

    有的大臣听到他的言论后,赶紧反斥,“扶苏公子未免太抬举那群黔首与六国余孽了。先前始皇帝陛下可以灭他们的国,现在收拾他们更是易如反掌。”

    扶苏鄙视的望了议郎一眼,脸色异常郑重的说道:“我说的是不是危言耸听,是不是吓唬各位众臣,试探你们的胆量,日后自见分晓。”说罢,他不再理睬众人,转身回到自己的位置,静等父皇的决断。

    此时整个大殿恍如真空地段,一片寂静,众臣都慢慢的低下了头,生怕沾惹霉头。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始皇帝此刻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手指紧紧的绞着,发出“咯咯”的声响,显然他正在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暴脾气。

    看着大殿中央傲然挺立的长子,始皇帝只能打碎了牙,往自个肚子里咽。如果今日换了别人在此大放阙词,恐怕早就被拉出去,斩首示众了。

    千古一帝果然非凡,愤怒的情绪竟然生生被他给忍了下来,待心平气和之后,仔细一想,又觉得长子说的话虽然难听,但确实有一定道理。而且他的某些想法竟然与自己所想不谋而合。只是他错在不应该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在朝堂之上说这番话。还好眼前都是大秦的栋梁,也都是自见信任的臣子,否则将此事传言出去,立马影响自己的威严,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灾难。

    始皇帝语气竟然很平和,面向众臣,问道:“诸位爱卿,对于扶苏所提意见,议下如何?或者各位有什么好的意见也可以一并提出来。”

    众大臣发觉始皇帝这次出奇的没有动怒,语气、神态都很平和。

    胆子大、野心勃勃的臣子为了富贵,不惜险中求胜,还有一些真正为国为民的臣子,受此启发,也不再唯唯诺诺,勇敢的站了出来,将自己思虑已久的见解说出了。

    “始皇帝陛下,臣也认同扶苏公子的提议。但细细想来,此种设想虽好,若要想实施成功,恐怕所耗时间甚长,恐难成功。”

    “哦,爱卿为何这样说?是否有具体道理,说一说,让各大臣参详一二。”始皇帝非得没有怪罪,反而还颇鼓励对方继续深入探讨。

    预知后事如何,请等下一章节。

第四十七章国策议论() 
“始皇帝陛下,从大夏建国实行诸侯分封制,直至陛下一统六国,以郡县制替代,这才从根源之上彻底结束了纷乱的源头,为士人提供了安全的生活环境。但这中间长达近两千年的国策与思想,则很难一下子彻底扭转过来。我大秦虽然立国五百余载,影响力也只局限于关西之地,对关东六国的统治时日尚短,影响较弱,而且很多政令、律法与先前六国施行的出入较大。要想单纯靠钱、粮作支撑,让关东士人彻底认同我大秦,恐怕很难。请问治粟内史,以我大秦目前的国力与财力是否能够应对扶苏公子的这项提议?”

    “这?”治粟内史支支吾吾的,不知该如何述说。

    始皇帝威严的目光瞬间移到他身上,眼睛一凝,“说”,简简单单的一个字,瞬间犹如一座大山压了下来,让他有些闯不过气来。

    治粟内史头上冷汗直冒,顾不得擦拭,赶紧回复道:“启禀始皇帝陛下,按大秦目前人口以及收入,扣除各项支出,实在无法满足扶苏公子的需求。即使,即使停止阿房宫与帝陵的建设,也很难。”

    扶苏以仁为出发点,理清楚了大秦社会现状的根源。他很明白此时大秦外强内弱,大秦的基业犹如空中楼阁,再不加以修补,一遇大风,一刮即倒。不过他也知道此项政令如果实施开来,所需钱粮数目甚多。但如今治粟内史直白的一番话,将他刺激的体无完肤,脑袋直发懵。

    “谏议大夫,继续说。”始皇帝先前只是想做个样子,树立广开言路的新形象,让大臣们直抒己见,议论国政,改变先前自己的一言堂形象,顺便看看各大臣的能耐以及寻找一些有用的提议。不过随着议题不断扩大,他的兴趣也被慢慢的勾了起来。

    “始皇帝陛下,臣觉得要想让关东人士彻底融入我大秦,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同时入手,方可成功。其一是文化。”

    “文化,我大秦不是早已经就做了吗,而且也采用法家思想治国,难道这还不够?”朝堂上的大臣嘀咕道。

    “正如各位同僚所说,我大秦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币制,修建驰道,制传国玉玺,这些措施确实是文化的一种,也时刻影响着大秦子民。但我现在所说的文化,是专门从思想上直接引导他们,进而从本质上彻底改造他们。其二,便是如扶苏公子所说的赋税等优惠措施。只有让关东子民获得比六国时期更多的优惠,让他们知道大秦一统所带来的切实好处,这样他们才能念大秦的好才能心向大秦。其三,改善吏治。以法治国本身没有过错,错的是秦律太过野蛮,很多律条不符人情,而且徇私舞弊,区别对待非常严重。优惠政策虽然来得快,自然去的也快,整顿吏治较难,文化侵浊明显,但所需时间较长。只有三者一起实施,相辅相成,才能够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国时期虽然各国战乱频发,各国王对国民盘剥虽然大,但也不至于到了杀鸡取卵的地步。一句话,民众还能凑合着活下去。

    如今大秦一统,对内结束了战乱,但却对外开辟了新的战场。短短几年,发动了南争百越,北伐匈奴,这些战争规模庞大,旷日持久,对整个大秦后勤的考验很严酷。国内同时修筑万里长城、阿房宫、帝陵等大工程,大量的黔首去服徭役,留下老弱妇孺下田劳作,直接造成粮食产量持续下降;战争、建筑都需要大量的钱财,因此赋税被不断的大幅度提高,如此大秦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境地。

    其实说到底,就是要让广大士人看清楚统一大秦的精、气、神,再对比六国先前的生活,让黔首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要说始皇帝的决策错了,不见得。匈奴南下,时刻威胁着大秦的国都,不北伐,不修筑长城,那么河北平原有多少子民要受战乱之苦。北伐匈奴是不得以的战争,修筑万里长城更是可以造福子孙后代千载的大工程。他的思路、决策都很正确,错的是他不该过度的滥用民力、物力、钱力。导致黔首心底越来越排斥大秦,越来越怀念六国。

    作为大秦的最高统帅,始皇帝也察觉到了如今的不利场面。他也想扭转先前的政策,可惜大秦的步子一旦迈开,就很难停下来。而且停下就意味着他自动承认先前的决策失败,意味着大秦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又拱手送人,这对于一心追求千古一帝的他来说,一切很难。

    始皇帝点了点头,“嗯”一声。他胸中怀有远大抱负,目光极远。此时一听谏议大夫的解释,瞬间就明了其中的作用。

    其余大臣见始皇帝今日愿意聆听臣子的意见,表现不同以往,这对于那些想升官发财,想卖弄表现的人来说,犹寒冬中的一缕春风,和煦而又温暖。

    此时那些支持其他皇子的大臣,见扶苏的提议被谏议大夫淳于越批的体无完肤,立即落井下石,想将其打入十八层地狱。

    “陛下,臣也不敢苟同扶苏公子意见。其一,如今我大秦每一项在建工程都是既定决策,岂能说停就停。我大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是为防范塞外异族进入河北之地的第一道关卡,此举利国利民,更是功盖千秋,造福子孙千秋万代的大举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