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大宋 >

第600章

舌尖上的大宋-第600章

小说: 舌尖上的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古代,地位高了不见的都是好事,而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有权,也就意味着你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所有的皇帝都是多疑的。

    赵煦发回来的信件则对杨怀仁大家赞赏,痛斥赵献球这个国之蛀虫。

    这就是认可了杨怀仁的做法了,剩下一些话则是唠了些家常,赵煦也特别关心安国公主的病情。

    皇帝这样给一个臣子写信,那是极大的恩宠了,可杨怀仁从赵煦的字里行间里能看出来,赵煦依然还在继续膨胀,也巧妙地提醒了杨怀仁,让他在江南多呆些日子。

    杨怀仁很想笑,本来就没打算早早回去,皇帝都发话了,那哥们还不好好享受享受江南的富庶和闲逸日子?

    照这么说来,赵煦对杨怀仁还是不错的。赵煦不愿意杨怀仁掺和朝堂上的事情,杨怀仁也不愿意去掺和,这样正好,大家达成一致意见,省的大家都多费口舌。

    有时候杨怀仁也在想,别人穿越了,可以从一个什么学生,立即就拥有了宰执天下或者驰骋天下的能力,他为什么没有?

    能混到今天这一步,除了厨艺讨巧之外,剩下的可以说都是运气了。

    既然自己没有别人那么神通广大的能力,就好好珍惜这份运气,能做事的时候就做点事,什么时候懒了,就陪陪老婆带带孩子,在古代简简单单做个好老公好奶爸其实也不错。

    扬州的事情处理完,杨怀仁这才又回了苏州,童贯再见到杨怀仁的时候,那份恭敬就不用提了。

    赵献球这样的人都给弄死了,他童贯也有些心里打鼓,幸好他早就自投门下,要不然他来江南这两年骄纵一些,恐怕他的性命也得搭在这里。

    岑孝年也是很有觉悟的,赵献球死了他当然开心,不过也看清了杨怀仁的本质,这位年轻的王爷看上去人畜无害,可一旦发怒那就是雷霆之怒。

    他现在也被改编成了风神卫的一员,当然也不会让他接触到风神卫的核心,只是利用他来在海政上做些事情罢了。

    他如果乖乖听话,可以帮他建立些势力,他贪点小钱杨怀仁也装作看不见,但他如果另有他想,那绝对是不能留着他的。

    岑孝年是内卫老人了,这些道理他都懂的,所以表现出来样子比童贯还恭敬,至于他好男宠的事情,杨怀仁也懒得去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说不上对错,这都是命。

    杨怀仁和禁军将领们收的礼物,赵煦也发了话,算是对这次禁军江南剿匪的赏赐。

    这个结果是杨怀仁早预料到了的,赵献球的百万贯家产大部分交了公,赵煦不会在乎那十几二十万两的。

    恩归于上的道理,是能在大宋官场上混下去的最基本的政治觉悟,所以杨怀仁对将士们说的话,自然是要感谢圣上隆恩。

    将士们心中有数,也不用多说什么废话。

    龙武卫和虎贲卫虽然被杨怀仁带了几年了,可杨怀仁也不会觉得这就是他的兵卒,有些事是一定要分清楚的,也绝对开不得玩笑。

    所以江南的匪剿灭的差不多,杨怀仁也打算把禁军交还给官家。

    赵煦对龙武卫和虎贲卫总是心怀芥蒂,虽然只是心理作用,但他还是决定不打算让龙武卫和虎贲卫回到京师了。

    和枢密院商议之后,决定对龙武卫和虎贲卫撤卫改藩,虎贲卫并无为军改称江安军,驻扎巢湖护卫长江航运,由杨世虎担任指挥使。

    而龙武卫改编武德军驻扎常州武进,杨怀仁为指挥使,总理江南航运,包括内河航运和海运。

    这道旨意就是去了杨怀仁原来指挥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军权了。杨怀仁其实早就希望这样,当初赵煦把龙武卫和虎贲卫交给他,那也是临时的。

    如今事情过去了,让杨怀仁控制两卫禁军就不合适了。撤卫改藩之后,军队还是那些军队,但权限就没那么大了。

    杨怀仁还是指挥使,但军队调动,却要受兵部限制,不过圣旨里并没有收回杨怀仁钦差的差事,还多给了他一个江南军节度使的名头。

    所以道理上讲,杨怀仁暂时依然可以随意调动江安军和武德军。

    

第1387章:撤卫改藩(中)() 
这年头武人是很讲究的,杨世虎知道杨怀仁对龙武卫和虎贲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现在不但撤卫改藩,还要把两卫分开,杨怀仁一定会不舍。

    所以杨世虎钻了个改编两卫禁军的空子,只带了一千虎贲卫将士前往无为军进行合并改编,把两卫禁军原有的大部分将士留给了武德军。

    无为军府原先是淮南西路最大的藩军和厢军的混合体,下辖无为、巢县和庐江三县,编内军卒高达四万余人,实际也有三万五千人之数。

    即便是这个比例,在整个大宋的厢军或者藩军里,都是人数比例最高的几支军队之一了。

    所以杨世虎没必要带那么多人过去,带一千人去上任就可以了,反倒是新成立的武德军没有多少基础,所以把原先的禁军将士都留给了武德军。

    两浙路之前只有南康军、广德军和昌国军三个军府,但三个军府加起来人数还没有一个无为军人多。

    如今多了一个武德军,两浙路才算是兵强马壮,起码是看上去是这样的。

    实际上武德军这样改编,反倒保留了原来龙武卫和虎贲卫的近两万人马,虽然从禁军被降格成藩军,但将士们待遇并没有降低。

    所以军营里虽然有点沮丧之意,不过经过军官们的极力引导之后,降格改编的私情也没有在军中造成太大的影响。

    龙武卫和虎贲卫的番号也没有消失,杨家庄子后山里两卫禁军的大营还在,也还有四五千人马留守在那里。

    将来赵煦要怎么安排他们,杨怀仁也想好了主意,既然大营都建了,总不能浪费,不如就把两卫山谷大营改造成一个禁军的综合性训练场,两卫留守的将士便成了训练场的管理军卒。

    这样的提议,杨怀仁相信赵煦会同意的,当时庖厨学院建立的时候,杨怀仁也向赵煦透露过一些想法,当时的赵煦是默认了的。

    如今庖厨学院正在向着综合学院的方向发展,多出一个军官训练学院,似乎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武德军驻兵常州,自然是就地就食,常州府会负担武德军的粮饷,因为人数众多,所以杨怀仁在武德军内部又分成了武德军左右两厢,也就是原来的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士,这样大家更容易习惯。

    武德军左厢驻兵武进县,右厢驻兵隔壁的晋陵县,左厢一万人扼守大运河和长江水陆要道,被当地百姓称作威武军。

    右厢一万人驻扎在横山和芙蓉泊,这里可以东望江阴县,注视着市舶司衙门的一举一动,被老百姓唤做横山军。

    老百姓这么叫,杨怀仁觉得无所谓,武德军武德军,也不知道赵煦这么想出这么个名字,听着像无德军似的,看来他还是对龙武卫有些心理阴影的。

    龙武卫和虎贲卫被降了格,本来杨怀仁应该不好受的,明明这两卫禁军比拱卫京畿的其他禁军还要精锐,就因为曾经出了一些造反的兵将,就落得了这个下场,实在是令人惋惜。

    但杨怀仁想通了一点之后反而不觉得可惜了,如果手下这帮将士们还是禁军,其实很多事他说了还不算,就算临时能用,但终归还是要枢密院的调令。

    可降格为藩军之后,他对武德军倒是有了更大的掌控力,可以按照他自己理想里那样,进一步去改变大宋的军队,而武德军便成了他的试验田。

    改变整个大宋的军队现状,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但通过改变改编后的武德军来寻找大宋军队最合适的发展之道,杨怀仁觉得是可以做到的。

    而且可以通过武德军的范例,进一步对江南一代的各地藩军和厢军产生影响,那就不是不可以实现的事情了。

    毕竟杨怀仁头上还挂着个江南军节度使的虚衔,江南军是不存在的,那么杨怀仁就是个光杆司令。

    但另一层意思,江南军也可以泛指江南一代所有的厢军的统称,那么这个节度使的权限可就大了。

    杨怀仁琢磨了好久,觉得赵煦忽然心血来潮给了他这么一个没头没脑的官职,说不定就是想让他按照他的法子来练军。

    练出来自然是好事,练不出来,那也有借口推搪过去,因为这事,杨怀仁虽然觉得赵煦不算个明君,可也是有一颗想做明君的心的。

    不管赵煦将来结局如何,既然杨怀仁有这么个好机会,那就做做试试,梦想虽然有点远,但万一实现了呢?

    首先要改造的便是两浙路内的几路厢军。

    南康军驻军鄱阳湖,庐山之东,编制是一万两千人的大军,其中四千步军八千水军,但南方常年不打仗,所以实际人数只有一半,一千步军加五千水军而已。

    江州水患之后,会产生一些流民,挑拣身体健壮者充入南康军,可以补充兵员三千人左右。

    但补充三千兵员的代价是需要负责这三千人的上万名家眷,南康军负担不起,已经多次向杭州府要粮了。

    南康军是以水军为主的厢军,杭州府这边给拨付的粮饷也不会太多,要多养活一万多人,杭州府这边也压力山大,只得向杨怀仁求助。

    其实不是他们缺粮食,而是之前有过这样的先例,地方官府有义务拨付地方厢军的粮饷,但一直都是按编制发放。

    中间再层层截留,实际发放到厢军手里的粮饷基本就斩了一半去了,所以厢军也从来不会编满,实在没有那么多粮食养这帮人。

    遇到灾年,厢军会接收大量的灾民充军,粮食肯定是不够吃的,只能向上头要粮。

    就像这次杭州府这边,一定会给南康军拨付一些追加的粮饷,但不会太多,也只是一次性的。

    总不可能他们要就立即给的,总是要推诿一番,最后少给一些,这都是官场的习惯,目的便是防止厢军伸惯了手。

    烫手的山药抛给了杨怀仁,杨怀仁也心烦,总不能自己花钱买粮食给南康军救济,会被落下闲话的。

    可要是看着厢军挨饿不管,他又不忍心……

    

第1388章:撤卫改藩(下)() 
跟两浙路地方官府这边打交道,杨怀仁也不能拿王爷的名头压人,事情传到京城里去,又是一个麻烦局。

    其实杨怀仁这些年被言官们弹劾惯了,早已经习惯了这帮蚊子苍蝇在耳朵边嗡嗡,虱子多了不觉得咬,也没和他们较真。

    但如今他不在京城,反而没法不介意,朝堂上斗的厉害,新党把旧党骨干都斗到边地或者岭南去了,又开始了内斗。

    赵煦当政之后,新党骨干李清臣出任中书令,协助章惇变法,本来两个人都是新党头领一样的人物,可不知为何,他们之间也有了嫌隙。

    李清臣没斗过章惇,被贬出京城,去了大名府。

    这件事给杨怀仁的触动非常大,哲宗朝党争不断,却没想到他们斗到了如此地步,新党内部也斗的如此厉害,对自己人都这么狠,看来这帮喜欢争斗的文官是真的狠。

    所以这种时候是不敢冒头的,本来朝中就有不少人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万一杨怀仁惹了什么事让他们不高兴了,就算斗不死他也得给他泼一身黄汤子。

    不怕不怕死的莽汉,就怕没了节操的文人,这话真的不假。

    所以杨怀仁跟杭州府要粮也不能太过分,不太够的钱粮,便从武德军这边分一些出来给南康军那边送过去救急,起码先把今年应付过去。

    武德军这边粮食本来也不缺,前边武德军的前身在江南一带闯出来的威名那可不是假的,常州府这边也不敢克扣武德军的粮饷。

    加上不断的有地方豪绅自愿捐了不少钱粮出来犒劳将士们,武德军这边也一直很富足。

    广德军也是藩军,比起南康军来可就厉害多了,广德军指挥使石猛是将门之后,御下甚严,所以一万五千人的广德军在南方军队里就算是比较强悍的了。

    石猛他老爹是开国国公,这些年广德军利用屯田竟做到了自给自足,这一点倒是让杨怀仁非常佩服。

    大宋藩军厢军众多,一个个的对国家都是往死了喝血的,能有个自给自足的广德军,确实让杨怀仁很欣慰。

    至于昌国军,那就是市舶司衙门的人马了。

    昌国军驻军舟山岛,作用是护卫沿海商船,建制八千人,实际也就四五千人,全部是水军。

    昌国军这边也不用杨怀仁操心,市舶司衙门油水多的是,昌国军虽然战力一般,但只是护卫海运,也足够用了。

    其他各州地方厢军,也有不少,各州人数从几百到两三千不等,加起来也有数万之众。

    这帮厢军就是打不了仗的军队了,不过这些人也是杨怀仁要改造的重点,不敢说把他们从一帮废物改造成能战之军,起码不给地方官府添麻烦也才行。

    扬州厢军这时候就成了试验田,只要杨怀仁的办法在扬州厢军里能用,能起到正面的效果,杨怀仁觉得是可以在其他州的厢军里推行的。

    也许其他地方厢军里也有不少像李朝仁一样的人,如果能把他们挑拣出来,估计也能有个几千人。

    把这几千人编到武德军中去,也是对武德军的有力补充,至于其他的早烂到骨子里的厢军士卒,杨怀仁也没多少办法,总不可能把一帮流民训练成军队。

    有些人生来就是狼,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把牙齿磨锋利了而已,有些人生来就是羊,你再怎么练或者改造,也不可能变成狼的。

    这么多事,指望杨怀仁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他也是血肉之躯,说白了还是个正常的人类。

    所以这时候兄弟多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杨怀仁只负责制定方略,具体的事情,就让兄弟们放手去做。

    也不怕没有经验或者试验的时候出岔子,正确的的道路一向就是在披荆斩棘或者不断摔倒爬起来的过程中才找到的。

    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钱粮,指望地方官府也不够,好在童贯和岑孝年很有眼力见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