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大宋 >

第366章

舌尖上的大宋-第366章

小说: 舌尖上的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独特的,就是还不断的往在火堆上转动着的烤猪身上涂抹了山里采集的野蜂蜜。

    当然蜂蜜也不是直接涂抹的,而是先让烤猪炙烤一会儿,等待烤到差不多七八成熟,当野猪身上的肥油开始溢了出来,便先收集了熟猪油,作为以后制作其他食物。

    而猪皮开始发干之时,便开始撒盐和各种香料,最后是往烤猪身上涂抹野蜂蜜。

    第一层涂上去,发干的猪皮很快便把蜂蜜吸收到了猪肉里边,然后涂抹第二层,猪皮又一次吸收了这些蜂蜜。

    就这么反复涂抹几次,当猪肉不再吸收蜂蜜的时候,烤猪也差不多已经完全成熟了。

    这时便把烤猪取下来,几个猎人用锋利的小刀熟练的把猪肉从烤猪身上割下来,装在一个个的木盘之中,最鲜美的猪后腿和背脊的肉,他们给了杨怀仁这些尊贵的客人们享用。

    杨怀仁作为厨子,自然是知道制作烤肉的时候,在烤制的时候往肉上涂抹蜂蜜或者特制的烤肉酱料会让烤肉变的更加美味而且风味独特。

    一口咬下去,野猪肉独特的口感和味道便把所有的味蕾都唤醒了,而蜂蜜也早已经融入到了烤猪肉之中,让烤肉的味道除了鲜美之外,还多了一份香甜。

    从这些山民这样的做法上,杨怀仁无法不感叹,其实高明的厨艺,不一定非得是经过了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就像这些山民们,生活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追求美味的心,天底下每一个人都有。

    接着是大罐的美酒被倒进了他们面前的陶碗里,山里人不舍得用粮食酿酒,而是把夏秋里采集的山上的野果捣碎了加上酒曲自然发酵而成。

    这样的果酒虽然酒味不那么浓郁,但是配合着鲜甜的烤野猪肉喝下去,是一种清冽的甘甜,而且喝道肚子里之后,果酒的酒气才会重新升腾回来,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味道和享受。

    木朗先用他们民族的语言说了一段祝酒词,然后才换回了喊话跟杨怀仁他们重复了一遍,话里的意思大多是感谢杨怀仁和他们成为了合作的伙伴,这会让他们的族人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杨怀仁笑着说该说感谢的是他才对,他能享受到山里这些珍惜的美味,还能把这些美味带到外边去,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他才是那个最幸福的人。

第850章:意外惊喜() 
    杨怀仁夸下海口要给大家做一顿蘑菇大餐,自然不能言而无信。烤野猪肉自然是一道大菜,不过光吃肉也会觉得腻,再来一份蘑菇汤才更健康。

    蘑菇的做法其实真的太多了,炒菜、煎炸、煮汤,等等等等,几乎所有的烹饪手法都可以用在蘑菇身上,而且蘑菇那种鲜美的味道总会带给我们惊喜。

    晾干的蘑菇,用来做汤或者炖菜是最好的。有人会认为晾干的蘑菇会损失了它原有的味道和营养,其实结果恰好相反,经过天然晾晒和风干的蘑菇,只不过是经历了脱水过程而已,营养价值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而且不仅仅如此,经过了天然晾晒和风干的干蘑菇,味道的精华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浓缩的过程,当再次遇水释放出来的时候,原本自身的腐朽和腥臭味不见了,但真正的蘑菇鲜美滋味却更加明显了起来。

    干蘑菇在使用前要先用清水洗净表面的尘土和杂质,然后再换清水泡发,原本已经干瘪的身躯吸水之后又冲洗饱满了起来,恢复了最初被采集的时候的样子。

    杨怀仁泡了好多村民储存起来的干蘑菇,在分类之后大概泡出来满满的几个大木盆,当他准别用泡好的蘑菇做一道简单的蘑菇汤的时候,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之前他在谷仓见到这些干蘑菇的时候,根据蘑菇的形状大致认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食用菌,像羊肚菇、仙人环等种类,即便是晾晒干瘪了,也还是能分辨出原来的形状和样貌的。

    但有一些种类的蘑菇,形状本来就差不多,甚至如果不仔细观察颜色,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而干瘪了之后,便不太容易被认出来,或者说容易被当做了别的种类给混淆了。

    但是当这些干蘑菇吸水恢复了原状,他们原本的形状和颜色上的细微差别,就比较容易分辨的清了。

    在盛放鸡枞菌的木盆里,杨怀仁忽然发觉有少数的蘑菇和其他的鸡枞菌长的竟然不太一样,没有明显的伞盖,而且实体的柄也更粗大。

    他挑了一个体型较大的放在手心里,然后移步到火光下仔细察看,等他用压咬下一小块细细品尝过了之后欣喜的判断,他竟然发现了这一株并不是鸡枞,而是一种更珍贵和稀有的蘑菇——松茸!

    中国人食用松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在东方文明的萌芽时期,人类便已经发现了松茸的食用价值。

    最初的松茸在中国的分部范围还是很大很广的,几乎可以说跨越了大江南北,在森林里都有它不同种类的分布。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没有保护性的采摘,它才逐渐变得越来也少,分布范围也变的越来越小,到最后才变成了一种珍惜的食材。

    而且最初的松茸,是被粗略的划分在松蕈这个大的蘑菇分类里的,随着人类对食物更高的要求和分类学的进步,到了北宋,在仁宗时期编撰的《嘉祐本草》中才把松茸单独划分成一个种类。

    到绍圣时期唐慎微重新整理编撰的《证类本草》中,松茸这个名字才被使用,后世某些岛国人说松茸是他们最早发现并定名的,就不用提是多么可笑了。

    即便如此,后世某些无知网站竟然认可这样的说法,就不是可笑那么简单了,而是可悲。

    杨怀仁的看法是,要真论起来,不论文化还是美食,中国人可以做某国人祖宗,事实摆在那里,自说自话是没有用的,而且有些东西,也不是你想抢就能抢的走的。

    这个发现让杨怀仁非常兴奋,回忆起后世中国的松茸产地,好像确实包括了这一片山区,也许正是因为这里太偏僻了,才让松茸在这片大山里的繁衍延续了上千年。

    大宋的疆域内,能够产出松茸的地方已经非常稀少,所以市面上售卖的松茸,都是行商们每年从大辽、吐蕃和大理收购回来的。

    而松茸的价格,无论是干品还是酒店里制作成成菜之后,都是非常高昂的,而且因为量小,即便是有钱,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

    松茸这种物种和松露有点相同的是,它们对生长的环境要求都特别高,而且都无法进行人工栽培,所以像这里这种大片的原始森林里,才能找到它们。

    松茸还有一点也非常奇特,它的生命循环时间非常长,普通的蘑菇一年可以生长繁殖一次甚至多次,但是松茸每隔五到六年才会生长和繁殖一次。

    它的子实体的生长和别的蘑菇一类的真菌还大有不同的是,它的子实体成长的特别快,大概只需要六七天的时间,存在的时间也特别短,只有两到三天。

    当它的子实体完全生长出来之后,如果没有被采摘,那么最长在三天之后,它的营养成分就会反哺给它生长的土壤,从而完全失去了营养价值,那种极其鲜美的味道,也因此不复存在了。

    所以要采摘和收集松茸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即便是像木朗这样的经验来练的猎人,要采摘到松茸也是非常依赖好运气的眷顾的。

    但就是这样,杨怀仁不敢相信这些松茸就这么被混杂在鸡枞菌里,在这个村子的谷仓里静静的躺了不知道多长时间。

    这个发现对杨怀仁来说也实在是太惊喜太意外了,照这么判断,这片大山里一定还分布着很多像这样的松茸,只不过是因为木朗和他的族人们并不认得它,把松茸当做了一种普通的山蘑菇来采集罢了。

    杨怀仁想了想,决定应该把实情告诉木朗老汉,将来要他格外注意采集和保护这种珍贵的食材,并且在收购价格上,也一定会给出一个让他们满意的开价,绝不会因为他们不认得松茸,便欺骗他们。

    这会儿杨怀仁心情大好,竟不自觉地哼唱起了小歌来,做个有钱的好人感觉真的特别好,而且这一趟来大理,又发现了黑松露和松茸,对于他的饮食梦想来说,似乎又大大的迈进了一步。

第851章:大理三塔(上)() 
    离开猎人村子前往大理城的时候,杨怀仁心情还算不错,唯独有一点让他有点不爽,从时间上看,除非他去大理只待两三天便把事情办完了立即回京,否则无论他怎么赶路,都来不及敢在春节之前回家过年了。

    大理城的城郭不算大,跟大宋的东京城是完全没法比的,不过城内城外的建筑风格上却是独具特色,给人的感觉,总是透着一股清新。

    扮作了商贾的杨怀仁进了城,便打听到一个他早已预料到的消息,高升泰已经登基为帝了。

    不过让杨怀仁觉得怪异的是,大理国发生了这样的大变故,但大理城内的百姓们却好似没有什么发生过一样,依旧悠闲或者忙着,市井里嗅不出一丝紧张的味道。

    杨怀仁等人有点迷糊了,实在搞不懂原因,按说之前不是听说大理段氏深受大理百姓爱戴吗?怎么高升泰谋权篡位,百姓们没有一点反应呢?

    以目前杨怀仁的身份,是进不了皇宫一探究竟的,只能先带着商队找个客栈住下来,慢慢从老百姓的口中寻找这一切的原因。

    大理皇宫西北,有一家规模算是城内比较大的春来客栈,而且与其说这家店是客栈,不如说是客栈加酒楼加茶馆的综合体。

    沿街的楼面被当做了酒楼,平时不是饭店的时候,店家也提供茶点,便变作了茶馆,而宽敞的后院则另有二层的排楼可以供来往的客人住宿,还有单独的库房供客人存放货物。

    杨怀仁一行人住了进来,三十多人包下了后院里一栋单独的楼宇,从二楼窗户往西北方向望去,便能清晰的看到大理国寺崇圣寺的三座巍峨的白塔矗立在广阔的大地上。

    三座白塔西对苍山,东面洱海,加上白塔在密宗佛教中的象征意义,让人不自觉地感到了一种神圣和庄严。

    主塔千寻塔目测高约七十米,两座小塔也高逾四十米,在杨怀仁看来,这样的建筑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可以说是建筑学上的奇迹了。

    修整片刻之后,杨怀仁先带着众人来到前边的楼面先吃饭,春来客栈的掌柜的见他们是汉人的商人,出手又非常阔绰,便向杨怀仁推荐了他们白族迎宾的一种高规格的宴席——土八碗。

    杨怀仁是见识过后世的大理白族土八碗的,不过此时的土八碗和后世的还有很大的区别,材料上和制作手法上都还比较具有原始的风味。

    杨怀仁此时也没有心情享受具有白族原始风味的食物,而是急于搞清楚大理城内最近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向掌柜的问道,“不知大理城内最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怎么让我觉得有种暴风雨后的怪异的宁静呢?”

    春来客栈的掌柜的似乎听出了什么,但是他好像不愿意细说,只是呵呵笑着,摆摆手说,“客官你们多虑了,不管有什么事,绝不会影响你们的生意的。”

    说罢便微笑着退走了,搞得杨怀仁越来越迷糊。等吃过了饭回到房间,不等杨怀仁开口,兰若心先发话了。

    “这件事很奇怪,似乎当地的百姓不太愿意议论。刚才咱们吃饭的时候,我好想听见相邻桌上的本地人似乎谈起过,不过他的朋友及时制止了他,那个话题便没有继续下去。”

    杨怀仁仰着脖子活动了下筋骨,“是很奇怪,难道是高升泰篡位之后,搞高压政策,在城内禁止百姓谈论此事?”

    铁香玉嗤鼻一笑,“你还说你多么聪明呢,你看街面上的百姓一副安居乐业的样子,哪里像有人堵住了他们的嘴巴?”

    杨怀仁被铁总镖头反驳习惯了,而且每一次她总是说的很有道理,而且也说到了点子上,让杨怀仁想反驳回去,都找不到理据。

    不过回头想想确实是如铁香玉所说,大理城内百姓仿佛不曾经历过什么一般,但事情又确实发生了,那么照如此说来,原因似乎没有之前想的那么复杂。

    原因之一,便可能是老百姓不太关心上位者们之间的事情,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不管宫里和朝堂上发生了什么权力的更迭,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那么事情发生后不久,也就没人关心了。

    而原因二,似乎是针对想他们这些外人的,自己国家发生了谋朝篡位的事情,总是有些不光彩的,也许自己人私下里还会谈论一些的,但是在杨怀仁这样的外人面前,就难以启齿了。

    杨怀仁想了一下,吩咐道,“小七哥哥你去找几个人,装作出门去采购当地的特产,顺便尽量和当地人多交谈,争取打探出点什么消息来,咱们这样一无所知,实在是太被动了。”

    小七点点头,立即转身走了出去。他打开房间的门之后,似是看到了什么人走上了楼来,便回头给杨怀仁打了一个眼色,这才匆匆离去。

    杨怀仁会意,立即示意众人收口,这时春来客栈的一个小二哥端着一壶茶水走了进来。

    “几位客官,这是我们当地最好的普洱茶,掌柜的叫小底送来给几位客官享用。”

    杨怀仁笑着点点头表示了谢意,等小二哥放下茶水,杨怀仁又从腰间掏了一块碎银出来,抓着小二哥的手塞到了他手里。

    “这位小哥,我们初来乍到,很多事情都不懂,我想打听点事,不知道可不可以。”

    那个小二手里攥着杨怀仁塞过来的银子,早就惊得说不出话来,这块碎银虽然不大,却也顶的上他两个月的月钱了,以前他可从来没遇到过出手这么阔绰的,便不自觉地笑容满面,小鸡吃米似的急忙点了点头。

    “客官有什么话尽管问,小底一定知无不言,嘻嘻……”

    杨怀仁和蔼地问道,“我听说你们大理国刚换了新的国君,不知道会不会对我们来大理行商的汉人有什么影响啊?对了,为什么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