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大宋 >

第310章

舌尖上的大宋-第310章

小说: 舌尖上的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上也很大方,基本都是加倍还礼的。

    这次一次来了两个使团,而且两个使团进贡的物品比起以往都有很大的增加,就让大宋的外交官员们摸不着头脑了。

    后来一位刚刚从成都府路调回来京城的官员那里才知道,大理国最近也发生了一些事情,大理国布燮,也就是大理国的宰相高升泰架空了大理段氏的皇权,看样子要阴谋篡权了。

    而两个大理使团产生的原因,也因此搞明白了。这两个使团,一个是大理国国主段正明派来的,另一个则是高升泰派来的。

    段正明派使团来向大宋朝贡,那意思肯定是向大宋求救了,而高升泰派使团的目的,自然是要说服大宋朝廷能站在他这一边。

    想到段正明这个名字,杨怀仁觉得熟悉不过,这不是段誉他大爷嘛,据说段正明武功高强,还会家传的武功绝学六脉神剑,怎么可能被一个老头子威胁呢?说不通啊。

    不过这也是杨怀仁从后世的武侠中的描写里联想到的,有点经验主义和想当然了。

    而真实的历史里,段正明确实有个弟弟叫段正淳,不过段正淳有没有儿子,他的儿子又叫不叫段誉,那就没出去查考了。

    至于传说中的大理段氏的绝世武功六脉神剑,也只不过是个传说而已,江湖上也许有这样的传闻,但大家都这么说,却没有人真正见识过,也就是传着玩而已。

    杨怀仁的认知里,或者影视里那种比手枪还牛比的武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应该也没有可能存在,也许大理段氏确实是武学世家,也和江湖中人有扯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可要说他们真有六脉神剑那样的牛比武功,那实在没有道理,要不然他们大理段氏,也不用害怕一个阴谋篡权的高升泰了。

    就在赵煦搞不懂这件事又左右为难的时候,那个宫女刘青箐,竟然建议赵煦把这件事交给杨怀仁处理,这就让杨怀仁难以置信了。

第713章:两个使团(下)() 
刘青箐,如今也才十四五岁,还是大宋皇宫里后宫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宫女,可杨怀仁知道,将来赵煦废掉孟皇后之后,她就是那个昭怀皇后。

    都知道历朝历代都有一条后宫不得干政地规定,可惜这世上女人都是比男人命长的,皇帝正值壮年的时候也许这条规定还比较靠谱,而更多的时候,后宫中的女人们,才是权力的核心所在。

    刘青箐这么大点年纪,得到赵煦的宠幸,随便说几句讨赵煦欢欣的话,自然还到不了后宫干政的地步。

    只是她也许是随口一说的话,赵煦听了,竟然听了进去,还当了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杨怀仁心说赵煦啊赵煦,你也是个大人了,又不是没见过女人,怎么这么耳朵根子软呢?她刘青箐只不过一个小宫女,她说的话你还就真当回事了。

    大宋的外交,是有专门的官员的,礼部有专门从事外事工作的部门,而且还有个专门接待外国使团的鸿胪寺,怎么轮,都还轮不到杨怀仁头上。

    而刘青箐忽然提到把一件外交事宜交给杨怀仁处理,也许是在宫中从那些好事的喜欢嚼舌根子的内侍们口中听说过杨怀仁的大名。

    虽然他不上朝,也没有多少实际的官职和职权,但她觉得赵煦既然十分器重这个人,那么把别人哪里觉得十分棘手的事情交给这个杨怀仁,让他来处理总是会让赵煦高兴的。

    怎么说红颜是祸水呢,赵煦的这位红颜知己,就一盆子祸水泼在了杨怀仁身上。

    杨怀仁心中有苦说不出,只能接了这一盆也不知道干不干净的水,然后在深秋的冷风中凌乱。

    处理大宋的外交事宜,杨怀仁也不是第一次,只不过他每次处理这样的事情,总是用一种另类的匪夷所思的方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买了牦牛,让吐蕃内部起了内讧;一幅满口胡诌出来的药膳方子,让契丹人去压迫女人真,让他们提前十年开始了反抗契丹统治的斗争。

    最重要的一点,近十几年来,跟番邦外族真正打过架的,也只有他杨怀仁一个了。

    似乎在有些人眼里,和那些番邦胡人打交道,是杨怀仁擅长的,动了兵马也好,不动一兵一卒也好,他在这方面总是没让大宋吃过亏。

    大理国来了两个朝贡的使团,朝廷里即便刚刚搞明白怎么回事,可谁也没有胆子去说哪一个就能真正的代表大理国。

    按照常理来算,自然是大理国当今的国主段正明派来的使团应该算是正统的大理国使团的,而高升泰派来的人,似乎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不过这种事谁也说不好,万一这个高升泰取而代之,当了新的大理国主呢?那他会不会记恨当初大宋对他派来的使团不敬呢?

    赵煦的态度就说明了问题的难点所在,对于大理这样的蛮夷小国,大宋有点不当回事,本来也没有争端,更没有利益纠葛,平时就当是个好邻居相处,点头之交而已。

    至于谁是这个番邦小国的国主,不是大宋的皇帝关心的事情,不管大理国是姓段还是姓高,只要他们不给大宋惹麻烦,每年象征性的来朝贡表达他们对大宋的尊敬就好了。

    他们的王朝更迭,大宋不会强加干涉,更不会对他们的新主人说三道四。

    目前的情况是,来了两个大理国的使团,都说自己是正宗的使团,鸿胪寺不敢慢待,只好都接待住在了鸿胪寺的招待所里。

    嘴上说来的都是客,可没有道理一家里来两拨客人,而且谁都不服对方,还谁也不承认对方,这就让接待他们的主人家为难了。

    朝堂上不是没讨论过这个问题,那些朝廷的大佬们在乎的也不是大理国谁说了算,而是在乎大宋在那些周边的番邦效果心目中的形象,是不是有礼仪之邦该有的风范。

    朝堂上对此时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的,俨然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应该承认大理段氏一百多年来大理国国主的地位,承认段正明的使团才是大理正宗的使团,而大理布燮高升泰这种意图阴谋撺掇段氏皇位的人,应当当做反贼,人人得而诛之,根本就不应该接待他派来的使团。

    但另一派则认为大宋不应该干涉别国的内政,大理国地处西南遥远蛮荒之地,人家也许有人家的一套准则和规矩,如果慢待了高升泰的使团,加入将来他成了大理国国主,以后大宋和大理的外交关系就没有之前那么和谐了。

    而且大宋境内的西南之地,也是有不少少数的部族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也有些和汉族杂居,大宋一直以来的政策,也是不干涉他们部族内部的事宜,只要他们不给好听添乱就好。

    两派其实也没有多少争论的余地,因为大理国现在的状况,几千里之外的东京城里,也不是很清楚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

    就算现在派人去打探,一来一回就够麻烦了,等到有了确切的消息,也许是几个月之后了。

    到那时再做出合适的反应,似乎又容易被人认为大宋有见风使舵之嫌。

    赵煦也知道外事无小事的道理,即便大理国一直以来也不算是大宋的威胁,只是现在北方大辽和西夏对大宋的威胁似乎更大一些,赵煦不愿意看到西南边再闹出什么乱子来。

    赵煦既然当着杨怀仁的面提起这件事来,就是没有给杨怀仁推辞的余地了。

    赵煦刚重掌皇权也没多久,朝堂上又经历了一次人员的大变更,他信得过又可用的人,实在是太少。

    两个大理国使团的事情,不算大也不算小,赵煦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和人力去处理,想来想去,刘青箐说的话也有那么点道理,不如就交给杨怀仁这个闲人和能人去办。

    杨怀仁心中也只能叹气,尽管他很想在家当奶爸伺候月子看孩子,可赵煦既然开口了,他也只能应允下来,就当是再出去旅游一趟,看看风景了。

第714章:西南行(上)() 
回家的路上,杨怀仁开始回忆这个时间点上,大理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虽然不太清楚是不是高升泰这个人,但是大理国的历史上,在这个时间点确实发生过一场政变。

    印象中大理国一位姓高的相过确实在这段时间架空了大理国段氏皇族的皇权,自己独掌朝政。

    后来好像一场政变确实也成功了,大理保定帝段正明也确实被逼无奈之下向高相国交出了皇权,然后自己去当了和尚。

    只是这一段历史里,高氏皇权也没持续多久,大概仅仅维持了两年那么短的时间。

    而有一种说法,是说高升泰当了两年大理皇帝之后,在临终前并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或者高氏家族中的什么人,而是把皇位重新还给了段氏。

    更奇妙的是,大理段氏似乎也不怎么记恨高氏一族,反而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给了高氏世袭布燮的地位。

    也就是说,大理段氏继续当他的大理国主,而高氏,在篡权夺政两年之后,还是继续做大理国的宰相,而且还是世袭的宰相。

    不知道别人能不能理解段氏和高氏两家的这种行为,杨怀仁反正是理解不了,按正常的道理讲,他们两家不应该是不共戴天之仇吗?

    想了一路也没想明白,杨怀仁只觉得脑仁疼。不管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利益关系,杨怀仁反正是把赵煦交给他的这个从中斡旋的任务,当做是公费旅游罢了。

    他前脚到家,圣旨后脚就到了,这次赵煦很大方,给了他一个真正的钦差的身份,让他代天巡狩,监察西南诸路诸州,一个字没提大理国的事情。

    这就属于政治上的辞令了,圣旨怎么说也是官方的文件,在这样的正式文件当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干涉别国内政的内容的。

    但旨意说的很隐晦,其中意思杨怀仁是明白的。

    杨母听了圣旨有点不高兴,说是眼看就要入冬了,官家还要发派这么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任务让杨怀仁去做,一去还去那么远的地方。

    杨怀仁也不解释什么,有些事根本不用说出来让家里人担心,而且杨母是当着众人面说的这些话,与其说这话是说给杨怀仁听,不如说是故意说给两个刚生了孩子的儿媳妇听的。

    有那么点明贬暗褒的意思,杨怀仁心里明镜儿似的,母亲这是为他开脱了。

    即便如此,杨怀仁对韵儿和莲儿,还是心怀愧疚的,女人刚生完了孩子,是最需要她们的丈夫留在她们身边的时候。

    并不是非得需要她们的丈夫真的去伺候月子,而是只要丈夫在身边,她们就会觉得生孩子的苦痛都不算是什么,会觉得心里暖,会有安全感。

    杨怀仁也想多留在家里陪陪她们,可是时间上有点紧迫了,他想着如果一路赶过去,象征性的把事情处理完了,也许还能赶在新年之前赶回家来陪着老婆孩子过年。

    这年头真正的钦差出巡是很有讲究的,仪仗就必须做足了派头,而且随行的官员也不少,毕竟地方上的繁琐事务也很多,杨怀仁也不可能事毕亲为。

    而随行的侍卫,就更不能少了,按照杨怀仁的意思,他这趟出去轻车简行,只选出一百名自己府上的府卫随行也就够了。

    不过为了防止意外时间的发生,圣旨里还是允许杨怀仁从他的龙武卫禁军中选取三千名禁军将士随行保护。

    听起来带着三千禁军去替皇帝出差挺体面的,不过这可是三千人啊,也太惹眼了些,就算西南诸路诸州有什么贪官污吏的,知道钦差这么大张旗鼓的去巡游,也查不到他们腐败的证据来。

    当然,杨怀仁也无心去搞出那么多事情来,只要不是很过分的,他都可以不闻不问,因为他心里清楚,就算揪出一两个硕鼠来,对于大宋当前的局势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不如就按照他的方式,先御外,再安内,所以这趟出去,先把皇帝的交代的事情办完了,然后一路尝尝各地的美味,然后便可以回来交差。

    还有另一件是也是杨怀仁可以顺道去做的,就是一路可以联络上分散在各地的原来的内卫们,把内卫改制成风神卫的相关事宜处理一下。

    所以这一趟出去,他的随身侍卫,用的是府卫中的那一百名原来的内卫们,而那三千龙武卫禁军,让连子庚带领着随行。

    而他的兄弟们,要么像天霸弟弟和柯小川这样刚成家的,要么像小七这样老婆刚生了孩子的,杨怀仁自己没法在家伺候老婆坐月子,但是不想小七也不能陪在老婆孩子身边。

    不过话跟他们一说,这帮人是没有一个愿意留在杨家庄子的,都愿意跟着杨怀仁出去见识见识。

    杨怀仁也只能劝他们,像黑牛哥哥,作为府卫大将军,杨怀仁走了之后,不论是家中还是龙武卫里,都需要他留下来的照应着。

    而柯小川呢,毕竟年初的伤势刚刚才好了一些,大冬天的跟着舟车劳顿,杨怀仁怕他身体的伤病再出现反复,所以也不让柯小川跟着。

    柯小川是不肯的,拿出男儿志在四方的理由怼了回来。杨怀仁只想笑,这话你也就是不当着僧儿面前说出来给自己壮胆,你才刚成家,瞎出去转悠啥?

    杨怀仁后来给了他一个职事,让他去学院里当总教官,监督学院的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把军事化管理进行到底,这才让他留了下来。

    玄参直接打发他去了西北,柯小巧如今在环州也呆了一年了,去年的事情也渐渐淡了下来,是时候让她回到中原了。

    让玄参直接去环州,就是杨怀仁想成全他们俩,直接就把柯小巧迎娶回来就好了,杨怀仁这个永兴军路节度使的名头虽然是个虚衔,不过他相信环州地面上,他的话还是一言九鼎的,没有人会说三道四。

    而陶勇和梁二娘,就看他们自己如何选择了,愿意回到中原,就接回来,庄子里有很多职事也是需要人手的,如果他们愿意留在环州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那就随他们好了。

第715章:西南行(下)() 
杨怀仁觉得自己当年上学的时候地理学得还是挺好的,从京城出发去云南嘛,自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