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

第177章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第177章

小说: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轲比能正与匈奴人激战落雁湖,闻之蹋顿被杀,楼班投降,自觉大势已去,遂引兵向西窜逃,损兵折将,实力大损。

    这时节,辽东大都督公孙康也重创了辽东单于速仆丸,迫使其向北方森林边缘遁逃。

    乌桓三部给大卫边境带来的压力一夜之间全部解除了。

第299章 烦心事多() 
班师回朝,论功行赏,众推张辽受首功,张辽推辞不受,言破敌者朱洪烈、刘保,夺取柳城,逼降楼班的是张郃,自己虽有功却不敢当首功。

    李轨道:“文远何必谦虚,若无你临危不惧,主动出击杀敌,白狼山一战胜负难料,孩儿们又怎有机会斩旗夺帅,张郃又哪来的机会夺取柳城逼降楼班?你有首倡之功,众将无人不服,这首功非你莫属。”

    张辽这才敢接受,却将所得赏赐悉数分给部将,又拿出自己的钱财抚恤阵亡的将士。

    或言张辽这是在邀买人心,意图不轨,李轨大怒,一口气处置了十好几个造谣者,念及张辽辛劳,征调其为金吾卫大将军,让他在长安想享享清福。

    李轨北伐塞外期间孙权部将丁奉等累次三番在淮南挑衅,李轨当日腾不出手来,只得暂时忍让,战后,调田豫为广陵大都督,张郃为合肥大都督,向淮南增兵,东吴孙权感受到了压力,连忙遣使入朝,献上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汉末董卓乱政时传国玺失落民间,天下人一直怀疑是被孙坚父子藏匿,孙家父子则一直辩称没有这回事,后来又有传言说孙坚把传国玺抵押给袁术以借兵取江东。

    袁术拿到传国玺后便萌生了称帝的念头,及袁术败亡,传国玺便消失无踪,世人怀疑是被李轨藏匿起来。

    孙权的这个举动算是帮李轨洗白了名誉。

    孙权当然不敢说玉玺是被他父子收藏的,而是撒谎说传国玺是地方渔民从大江中捞取的,他身为大卫的臣子不敢藏匿,故此遣使贡献于朝廷。

    李轨让宫中人检验真伪,得出的结论是真家伙。

    于是重赏孙权,封其为吴国公。

    众人皆言李轨封赏太厚,会让孙权骄傲的。

    孙权一骄傲,弄不好又要兴兵作乱。

    李轨道:“孙权知进退,断不止于此。”

    遂罢张郃合肥大都督一职,征调其为枢密副使,三个月后即出镇陇右。

    出李典镇守幽州,征调朔方大都督龙越入朝,担任枢密副使,旋转任兵部侍郎,未几又调任合肥大都督。

    西域都护府主簿田丰回朝述职,李轨与之长谈,随后被任命为吏部侍郎。

    云中城里的胡人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几任大都督宋宪、胡图、胡靖,都未能有实质性的进展,轲比能败走大漠后,云中城里的胡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这些胡人里有很多都是鲜卑人,有些直接就是轲比能的旧部。

    现任云中大都督姜平有一种很糊涂的观念,那些鲜卑人只要在他的面前发誓效忠大卫,他就既往不咎,且不管是什么人都往家里弄,搞的云中城里愈发的乌烟瘴气起来。

    李轨深感忧虑,问吏部尚书满宠谁能承担这个责任,既要守住云中不出大的乱子,又能很好地解决掉胡人过滥的问题。

    满宠向李轨推荐了郭淮。

    李轨道:“郭伯济才能堪当,可惜资历太浅,能当得起一镇大都督吗?”

    满宠道:“郭伯济汉中时立有大功,出任枢密副使以来也屡有建树,资历方面确实是差了一点,不过这个不是问题,可以大将为大都督,郭伯济副之,实掌权柄。”

    李轨认为这个办法可行,郭淮任枢密副使以来进步飞速,让枢密使周府感到压力巨大,他或者资历还不够,但绝对有能力独当一面。

    于是李轨让曹仁兼任云中大都督,以郭槐为副大都督兼长史,实掌其权。

    李轨召见郭淮,面授机宜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不是盲目排外,而是无数惨痛教训里总结出来的规律。尤其是鲜卑人,在轲比能的蛊惑下已经视我大卫为敌,各部中除了汉化较深的迭嗒部,其余的都敌视我大卫。这些年朕没少在他们身上花钱,但事实证明这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轲比能败走大漠,却把党羽安插进云中,目的是什么?朕看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所以你去了之后,先摸清他们的底细,然后设法把他们撵走,朝廷这边有什么朕给你顶着,落刀要快,快刀斩乱麻,干脆利索。”

    郭淮道:“鲜卑人尚可对付,匈奴人当该如何,一旦清理,势必开战,而且不是小打,可能要打大仗。”

    李轨道:“这个朕也想过了,匈奴人要打,朕奉陪到底。刘家人打得他,朕就打不了他?笑话。”

    郭淮道:“定不辱使命。”

    李轨为了保护郭淮的安全,诏命让锦衣卫派遣两旗兵马随行。

    锦衣卫的编制跟其他军队不同,以旗为基本单位,五人为伍,十人一伙,百人一小旗,五小旗为一旗,五旗为一总旗,五总旗为一镇。

    锦衣卫现有左右先锋军,左、右、前、后四军,锐骑营(虎豹骑),锐器营(天雷地火)游骑营,内军营,武卫营和中军牙帐等十二个单位。

    除了中军牙帐,每个单位下辖一到三镇不等。

    派出去保护郭淮的是内军营的人马,内军营就是李轨的贴身警卫营。大卫的高级将领身边都有内军营的人做护卫,这些人仗着是皇家卫队,势力大的不像话。

    经过四年的磨合,国家机器已经逐渐步入正轨,除非特殊事情,根本不需要李轨再花费像过去那么大的精力去倒腾。

    他现在得闲就看看书,找高士名流聊聊天,或者找贾诩、荀攸下下棋。

    李轨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慵懒,终于有一天他萌生了把皇位让给自己的某个儿子,他去当太上皇的念头。

    这念头一经产生就黏在他的脑子里挥之不去,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还没有册立继承人时才感到了紧张和焦虑。

    自己的年纪也不小了,虽然搁在后世官场里这个年纪还被称之为年富力强的青年干部,但在这个时代却已经是将步入老年了,随时都有挂掉的危险。

    而且即使是挂掉也丝毫不会引起别人的诧异,因为年龄到了。

    所以册立太子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作为开国第一代君主,他这一辈子生于忧患,长于忧患,最终也将老于忧患。

    他的太子,作为开国第二代君主,他肩上的担子仍然会很重,江山尚未一统,朝堂内外的势力都还没有摆平,这些都需要高超的权术和技巧。

    这远不是一个坐享其成的时代,皇帝的短命,愚笨,性格缺陷以及懒惰,都有可能葬送掉一个王朝。

    因此太子之选,李轨显得极为慎重。

    按照前代的做法,立嫡以长,嫡长子是权力的最佳继承者,除非有证据证明他不能胜任,或者说他的某个兄弟比他更能胜任。

    这种制度自然有他的优越性,古人生产力方面可能会落后点,但脑子又不笨,这种制度是无数聪明人历经上千年的选择后确立的,当然非常一般。

    但李轨毕竟是跨越千年的一代圣主,他当然能体察道这种制度的致命缺陷。

    所以他暗示只要是自己的子女,只要是正儿八经妻妾生的儿子都有可能继承自己的皇位。消息一传出,自己两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就遭遇了不测,一个吃饭噎死,一个莫名其妙的溺死,他们的母亲或死或疯。

    李轨也快疯了,自己的家风水不好吗,怎么尽出这种事?

    他知道问题出在哪,却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后宫的水有多深,看看前朝就知道了,自己以九五之尊也只是堪堪压服群臣维持这幅局面,前朝耗费了他太多的精力,他再无余力整饬后宫了。

    即便是自己的儿子死于非命,他也只能忍气吞声。

    自古为君难,不当这个皇帝永远也体会不到这句话里包含的辛酸苦辣。

    想到这些烦心事,李轨就觉得头疼,所以他叫夏侯忠过来喝酒。

第300章 我不是英雄() 
夏侯忠乐呵呵地来了,他现在是身份是宫内局的内常侍,其实就一个闲官,宫内局的头头们大部分是宦官,但不是全部,一些特殊岗位李轨还是给了朝臣们一个报效的机会。

    夏侯忠粘着胡子,身份是朝官,他这不是为了给自己争什么面子,而是觉得亏欠宋玉莲太多,想给她母子一点补偿。

    所以他以朝官的身份娶了宋玉莲。

    酒到微醺时才散,李轨本想征询一下他对立太子的意见,想想还是算了,自己拢共就这么一个能说话的朋友,可不能把他吓跑了。

    夏侯忠走后,李轨就躺下来看书,太史公的名著《史记》。

    为了方便他阅读,殿中省秘书局专门用硬纸誊抄的,字抄写的很工整,而且还用标点符合进行了分段。

    李轨看了不到一页,倦意袭来,张着嘴就睡着了,他手一软书滑落在一边。

    麻姑走上前把书本拾起来,在看过的地方做了标记。

    她取了一件毛毯,正要给李轨盖上,忽然见到一个小宦官急匆匆的走进来,瞅了眼李轨,然后焦急的直冲她挤眼。

    麻姑就走了出去。

    抬头就看到了站在殿下空地上的贵妃郭佚和她儿子甄城公李丕。

    郭佚神情疲惫,勉强挂着微笑,李丕则如霜打的茄子,蔫在那。

    麻姑降阶准备行礼,郭佚则急忙向前几步及时将她搀扶住了。

    麻姑现在是宫里的女官,礼制上是宫里的差役,郭佚身为贵妃,协管六宫,是后宫的大总管,理论上是麻姑的顶头上级,但麻姑这情况有些特殊,她是唯一在殿中省服役的女官,而且郭佚也知道麻姑在李轨心中的分量,又怎敢轻慢她?二人一直保持着相敬如宾的姿态。

    “秦姐姐,陛下他……”

    郭佚勉强挤出一丝微笑,笑脸映着疲惫的眼,让她看起来有些楚楚可怜。

    “午间和夏侯喝了点酒,午休前看了会书,现在刚刚入睡。”

    “哦。”

    “贵妃娘娘有什么要紧的事吗?”

    “哦,那倒没有,就是丕儿,这孩子,白狼山一战,众将都奋勇杀敌,他却畏葸不前,而今后悔的要死,整日价跟丢了魂似的,当真是丢死人了。”

    麻姑就朝李丕看去,这孩子自打白狼山战后就一直萎靡不振,看着怪让人可怜的。

    李轨的孩子,除了长子李沁,其他的都是在麻姑的眼皮子底下成长起来的,麻姑对他们还是有感情的。

    麻姑抚摸着李丕的背,笑着对郭佚说:“咱们在这说白狼山之战如何如何,却未曾亲身经历,想那几万人猝然遭遇,那是何等的惊心动魄。他毕竟未曾经历过,莫说是他了,便是陛下自己也说当日情势紧张,他自己心里没底,当时可是紧张的冒汗呢。丕儿不过是临阵发了会儿呆,情理之中的事。”

    郭佚道:“说到底还是他胆怯,李岛就没有嘛,我这孩子怎么就这么胆怯呢。平素也不是这样的。”

    李丕哀求麻姑道:“姑姑,你就行行好,让我们进去吧,不得父皇一句赦免,我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不是滋味啊。”

    麻姑抚摸着李丕的脑袋说:“你呀,干嘛跟李岛较劲呢,他是武将,你是**,只要你没有临阵脱逃,那你就是英雄。几万兵马,那该是多少人,黑压压的,铺天盖地,常人不要说打仗了,就是看一眼也要惊掉魂。”

    又笑着对郭佚说:“贵妃娘娘请尽管放心,陛下与人交谈中不止一次提到白狼山之战,对我们的丕儿可是赞不绝口呢。说他临危不惧,居然一直站在那,换做旁人,只怕是早就跑了呢。”

    麻姑咯咯地笑着,郭佚也就跟着陪着笑了几句。

    但说到底心里还是不大放心,所以就把王俭找了来。当日白狼山一战王俭也参加了,他的任务就是保护自己的儿子李丕。

    郭佚要他还原一下当日的情景,李轨说了什么自然要一句不差的复述给他听,当时有什么表情,什么动作,都要一点不差的说给她听。

    王俭笑着告诉郭佚李丕当时的表现已经算可以的了,当日猝然遭遇三万乌桓骑兵,大家都没有准备,所有人都吓懵了,不仅是李丕,多少身经百战的老将也不觉面容失色,真正能做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变的只有两个人,一个自然就是陛下了,另一个则是张辽张文远。

    那份定力,着实是让人叹为观止。

    不仅陛下称赞,全军将士哪个不叹为观止,引以为楷模。

    至于其他人,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都吓懵了。

    郭佚道:“你实话实话,当日你怎么样?”

    王俭道:“也懵了一会儿,但想到贵妃娘娘的嘱托,又立即清醒了过来。末将当日满脑子想的都是待会儿万一张辽将军战败了,那纵然是丢了自己的性命也要保全小王爷。否则万死难赎其罪。”

    郭佚听了这话,微微吐了口气,她不想听王俭在这瞎白活,但有件事她听明白了,当时王俭也很害怕。

    既然连久经沙场的禁卫将军都心生怯意,那他的儿子为什么就不能害怕?

    她没有问李岛当时的情况,李岛参加了张辽的敢死队,真刀实枪的跟乌桓人干了一仗,斩首六级,俘虏了四个人,立了特等功。

    这也没什么吧,李岛上的是武备学堂,从小就舞刀弄剑是个军人,他是参加了敢死队,但皇帝的儿子谁敢不舍命庇护?

    所以他的功劳是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