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巨宼逆袭 >

第47章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47章

小说: 明末之巨宼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等也附议!”宏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冯铨、弘文院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高尔俨同时出列奏道。

    这些前明降臣,处境和洪承畴差不多,打的主意其实也差不多。现在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国贼、贰臣,但如果清廷一统天下,那他们就成了开国功臣,更何况到时全都成了清廷臣民,大家就“大哥莫说二哥”。

    三旗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都不说话,既然这些汉臣不愿意议和,那就让他们去打,反正死的也不是满人。

    福临思索了片刻,又见大臣们都没有异议,便又问道:“洪爱卿,以你之见,当以何人守汉中,何人进湖广?”

    洪承畴还未答话,索尼却一步跳了出来奏道:“皇上,以老臣之见,能担大任者,非洪大学士莫属!”

    “大学士本是前明重臣,与南明朝臣素来熟识,威望犹存,况且又是东南人氏,正是抚剿南明各地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守汉中的人选,臣以为跟随敬谨亲王出征的贝勒屯齐、巴思汉等人,战不当先,畏缩不前,致使主帅阵亡,罪不可恕!可革其爵,发往汉中戴罪立功,若汉中再有闪失,则应论死。”

    顺治五年(1648年),贝勒屯齐受多尔兖的指使,诬告索尼与图赖等人谋立肃亲王豪格为帝,论罪当处死,因有功在前从轻发落,索尼被夺官抄家,发配到了昭陵,直到顺治八年,福临亲政之后才将索尼召了回来,恢复之前的世职,并且提拔为内大臣。

    这肯定就结下了深仇,现在索尼顺便捎点私货,扯个由头把屯齐拉了出来,只不过是落井下石,赚点利息。

    哪知洪承畴不干了,他已经看清了目前的形势,到湖广的人选非他莫属,别人肯定不愿意去趟这趟浑水。但没有人马怎么去?再调集各地绿营兵?战力孱弱不说,怕是也没有多少能够调动的了。

    尼堪死后,他麾下的兵马损失并不多,余部暂时都归到了屯齐帐下,如果屯齐到了汉中,他去湖广之后还能指望谁?手中没有兵马,拿什么去招抚别人?

    “皇上,屯齐贝勒历来勇猛善战,此次失陷主帅,怕也是情非得已。以臣看来,汉中之地以守为主,并没有多少战事,随便遣一将去便可胜任。不如革去屯齐贝勒之爵,降为贝子,让他在湖广征剿南明余孽,戴罪立功!”

    满汉众臣都没有异议,索尼也不说话,他的目的只是要将屯齐削爵,至于汉中只是个引子而已,既然洪承畴也提到了要将屯齐削爵,他也就不想做得太明显,让人觉得他协私罔上。

    福临左右看了看,心里也有了点数,便点头道:“容朕再想想,今日就到此为止!”说罢在太监的簇拥下退朝去了慈宁宫,他这是要找孝庄皇太后商量去了。

    两天之后,圣旨颁下,封洪承畴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接旨后即日起程。

    临行前,顺治帝在宫中设宴为他饯行,赐宝马、宝刀。洪大学士一时风光无两。

    李元利又去了南岸军营。不过半年时间,大营已经基本上建好,房屋全换成了一色的砖木营房,营区之间的道路也全都用水泥铺过,走起来一点都不沾泥。

    这次他没有调特勤大队的士兵随行,他们得抽一半出来随大军出征,另外的还要训练,现在身边除了亲兵就是工匠,加起来也有好几百人。

    住的地方都是现成的,李元利又叫人在旁边搭建了几间营房来作为实验用的地方,然后就把负责玻璃生产的人叫过来,安排他去做一些实验用的仪器。

    玻璃厂不需要什么设备,无非就是建两个窖,是最先从巴东搬上来,也是最先开始投产的。

    经过一年多时间,再加上有李元利的指点,玻璃厂终于能够做出各种合格的玻璃制品,去年年底商务司的人运了一批到应天府销售,因其质优价廉而大受欢迎,但一路上关卡众多,清兵盘查得又严,以后就再也没有运出去过,库房里已经积存了很多。

    不过听商务司的人说已经有其他地方的商人找上门来,只是价格还在商议之中,若是有了稳定的渠道,玻璃器皿的售卖也是一笔很大的财源。

    十多天后,所需物品全部搜集到位,李元利把一直跟随他的十几个学生和火药局识字的工匠全部召集起来,准备开始制备硫酸。

    硫酸在后世被人们称为“化学工业之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元利要制的东西也全都要靠它。

    生产硫酸有很多方法,比如矾石制酸,硫铁矿制酸等等,考虑到目前的条件,李元利选用了最可行的硫磺制酸法,原理很简单,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溶于水,就是硫酸。

    第一次是实验性质,只取了不多的原料。先将硫磺加热搅拌、冷凝提纯后,再放入燃烧皿中点燃,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硅土制成的催化剂,再经收集罩连通的玻璃管,进入装了蒸馏水的敞口玻璃瓶。

第106章 试验() 
“硫磺之所以叫硫磺,就因为它里面含了硫这种物质。硫磺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就是硫,再溶于水,就能够生成硫酸!”李元利用学生们能够听懂的语言来跟他们解释,反正现在只是让他们知道这个过程和结果,至于原理,还得慢慢来。

    他现在已经在着手写“化学知识入门”和“物理知识入门”。要想发展工业,可不是三年五载的事情,而且光靠他一个人难度更大,他不得不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培养人才。

    李元利目不转睛地盯着玻璃瓶,随着烟雾溶解得越多,里面的蒸馏水越来越浓,逐渐变成了清油状液体,这正是硫酸的形态!

    硫磺燃烧完了,他拿起一支小铁勺,沾了一滴液体滴到白纸上,但过了好一会都没有什么反应,白纸没有碳化,说明这硫酸浓度不够。

    李元利道:“这种硫酸浓度不高,所以叫稀硫酸。如果将它浓缩为浓硫酸,就会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伤肉烂骨,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时它还有脱水性”

    学生们似懂非懂,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李元利先用玻璃磨制成的盖子将玻璃瓶盖上,然后才为他们一一作答。

    这种硫酸不但浓度不高,而且还含有杂质,根本不能使用,后面还要经过一系列的高温沸腾、蒸馏、分馏、浓缩、加热、冷凝等步骤,但这些都需要石英玻璃设备,因为只有这种设备,才耐酸、耐高温、耐骤热骤冷,浓缩、蒸馏和提纯能够同时完成。

    硫酸不易挥发,完全可以用蒸馏的方法来提纯,这其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后世任何一名理工类的大学生,只要不是混出来的,都应该能够掌握,关键就是设备的问题。

    李元利上辈子是一个农村孩子,高考的时候他以六百七十多分的高分被陆军指挥学院特招,上大学之后更是刻苦,成绩十分优异,知识自然掌握得很全面,但因为没有亲手操作过,所以还得先做一些试验来验证。

    原理虽然简单,但设备不容易制造,李元利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提纯出了合格的浓硫酸。用浓硫酸加上硝石共热,制出了稀硝酸,再把稀硝酸与浓硫酸混合之后低温蒸馏,就可以得到纯度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的浓硝酸,而分馏出的浓硫酸还能够再次回收利用。

    实验取得了成功,李元利安排工务司的人找了一处偏僻的地方建造厂房,趁着这段时间,他继续实验制取硝化甘油。

    硝化甘油很不稳定,稍微震动就会爆炸,哪怕是实验室制取也十分危险,李元利用了诺贝尔最后改良的“温热”法,才安全地将它制造出来。

    这温热法其实应该说是散热法,主要就是利用冷水管来冷却酸液反应时的温度,在较低温度下则基本没有什么危险。

    硅藻土早就已经筛选好,将硝化甘油浸进里面,然后再加入木浆作为钝化剂,这就成了安全黄色炸药,接下来就是制作引爆的击发药和发射药。

    现代枪械关键的就是击发药,在没有发明无烟火药之前,黑火药承担了击发药和发射药双重作用,但黑火药只能用明火点燃,而且烟雾大,还有一点就是燃得不够快,导致子弹的初速度不高,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低,换句话就是子弹打不远,而且准头不高。

    将水银溶于硝酸并混合乙醇(无水酒精)就能得到足够稳定的雷汞,这就是击发药。将雷汞填装进小金属片上的凹坑里,就制成了“火帽”。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困难得要命,光蒸馏无水酒精李元利就用了好几天时间。

    接下来是发射药,先将棉花脱脂:把棉花中的杂质挑除,用水洗净。然后装于锅内加水和烧碱煮十分钟,冷却之后,再用大量水揉搓冲洗十分钟,最后晾干。

    第二步就是硝化,将脱脂棉花浸于硝酸和硫酸混合液中,再用水洗去多余的酸液,就成了硝化纤维。最后将硝化纤维溶解于硝化甘油中,就会变成胶质,再将胶质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便制成了无烟火药。

    这种无烟火药既可以做发射药,又可以做炸药,威力比黄色炸药更高,但是它制造的过程危险性也更高,不像黄色炸药只要将硝化甘油渗入硅藻土中就基本上没了危险。

    而且不管是无烟火药还是黄色炸药,虽然实验已经成功,但要大批量生产,困难也是多多。

    硝化甘油易爆,雷汞易燃而且有毒,让现在这些文盲老百姓来制造,那肯定是要死不少人!李元利心里也有些纠结,但以现在的情况,又实在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因此李元利决定还是只生产少量雷汞和无烟火药来作为新枪的击发药和发射药,至于大量生产,还是等以后化学工业有了基础再说吧。

    他硬下心肠,在火药局中挑了一些头脑灵活并且识字的,开始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重复整个生产过程,讲解其中的原理,然后不断地声明其中隐藏的危险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一直培训了半个月才算结束。

    这些人是他培训的管理人员,李元利给他们开出了两倍的饷银和高额的抚恤,其他工人也开出了两倍的月饷,没想到想来做工的人竟然出乎意料的多!

    这年头人命不值钱!那些采矿的工人,川江上的船夫,哪一个不是冒着随时丢命的危险?可是为了能够养活家人,一样有人去做!何况他还开出了这么高的饷银。

    李元利没有时间去感慨,他还得去研制新的击针枪。虽然图纸都是和工务司的工匠们一起仔细研究过后画好了的,但在试制之前,他还有准备工作要做。

    首先要把游标卡尺做出来,没有精密的测量仪器,肯定别想标准化生产。

    党守素没有说大话,所有厂矿都在一个月内开了工。抽调来的工匠们在李元利的指导下,用了十多天时间才做出来一把,这是手艺最好的铁匠纯手工制作出来的,精确度已经相当高。

    李元利将它当作“母尺”制出模范,一连做出二十把,但只有九把能用,合格率不到一半,不过以现在的工艺水平,这已经是工匠们将他们的手艺发挥到了极致的结果。

第107章 授艺() 
有了游标卡尺,再制直尺、圆规等工具就要简单得多,工匠们也学会了看图纸,李元利将分解图纸分发下去,让他们去打造标准零件,只留下枪管图纸和几个手艺好的铁匠给他帮忙。

    以前火枪都是用薄铁板卷的,口径不能统一不说,膛压高了还容易爆膛,最关键是打造起来太慢。这一次李元利造击针枪是准备装备全军,十几万支枪慢慢用人工来卷,那得卷到什么时候?

    他准备把水力钻床和水力镗床都改造一下,把原来苏钢制的钻头都改成坩埚钢钻头。苏钢虽然比这个年代其他的钢都要好,但还是低碳钢,韧性够但硬度不够,钻起枪管来慢,而且钻头还容易磨损。

    坩埚钢不同,它是高碳工具钢,做钻头最合适不过,只要把握好里面的碳含量,将它的韧性和硬度做一个平衡就行。

    但这需要多次试验!大兴军中的铁匠多,自然用不着李元利亲自去做这些事情。

    坩埚炼铁早在汉代就在山西太行山一带盛行,铁匠们即使没有用这种方法炼过铁,但最少都是听说过,一说大家都能明白,关键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工业化之前相当长的时间内,李元利还得靠这些铁匠,所以他决定给这些铁匠上上课,起码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用处。

    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中,人们靠自已摸索和前人的经验,发明创造了许多东西,但因为封建王朝和儒家文化的思想禁锢,一直没能形成一个连贯的科学体系。

    结局就是有着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最后却沦为西方列强蹂躏的对象。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都领先于世界,而欧洲这一阶段的科学技术因为愚昧的神学崇拜僵化了思想而停滞不前。

    一直到了十六、七世纪,由于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形成,欧洲的近代科学才得以诞生和发展,并逐渐超越中国,领先于世界。

    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发明的纸张和印刷术来传播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利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来探索未知的海洋和世界。

    但在中国,火药用来做鞭炮,指南针被制成罗盘来看风水,最后,中国被自己的发明所击垮!

    知识普及和科学实验是现代科学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炼钢技术同样如此,在没有化学和物理知识的中国古代,人们只能依靠经验来炼铁炼钢,而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所以不能在前人已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革新。

    幸亏李元利上辈子学的材料学还没有完全忘记。炼钢的原理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因此他要让这些铁匠明白这些原理之后,通过摸索实践来一步步提高他们的炼钢水平。

    “我们现在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