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都督 >

第363章

大明都督-第363章

小说: 大明都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条船上下来一个高大的身影,正伸着脖子四处张望,不是老哥哥郑宏达还是谁?

    毛文龙就努力的挤过人群,向郑宏达挥手招呼:“郑大哥,我在这呢。”

    郑宏达好半天才在密集的人群中看到毛文龙,哈哈大笑着挤进了人群,兄弟两个就在无数的人海里相见了。

    “半年多快一年没有见了,兄弟你风采更胜当年,你累战大胜之声威更是名扬天下,哥哥我为有你这个兄弟无比荣耀啊。”

    毛文龙也拉着郑宏达的手感慨:“大海风浪也让哥哥你更加矍铄,怎么来这里啦,带来了多少货物啊?”

    郑宏达就得意的汇报:“有你开皮岛港之依靠,哥哥我在江南组织了一个巨大的商行行会,哥哥不才,做了行会会长,这次江南再次大熟,我们行会就组织了一批粮食走海路运过来,还有松江的布,南方的茶,景德镇的瓷器,绫罗绸缎更是非常充足,还有我们行会购买天津地皮的银子,哈哈,兄弟,赶紧找人搬运卸货吧。”

    毛文龙就彻底的尴尬了,因为现在,天津还真就没有多少苦力,就连当初答应自己带一千兄弟过来的那个精明汉子也没有见到人影,这里一定有了什么变故。

第757章 收拢人口() 
简陋的天津府知府衙门的议事厅,现在成了诸位大佬的聚集地,所有的人都兴奋的痛苦着。

    这一场盛大的开业典礼,虽然办理的匆忙草率,但它的效果却是毋庸置疑的,就单单这半天多的时间,售卖地皮的收入就已经让魏忠贤笑得见牙不见眼。之所以他这么高兴,不但因为这里有他最大的股东股份在这里,同时这笔巨大的收入,按照国朝的规矩,一半由天津截留,算作建设新城公共设施的建设费用,作为天津建设的资金,其中要给投资者分成,要给东江镇分红。但还有一半要上缴国库,而这一半中的三成是要上缴内帑的,也就上直接落了皇上的腰包。

    而国库有了这一笔巨大的额外收入,就减少了向内帑伸手的机会,而那三成的收入,或者还贷或者是支应其他开销,就都有了转圜的余地,让魏忠贤能够轻松的做许多事。

    但是所有人都愁的是,现在的天津城建设严重的缺乏人手。

    徐光启就愁眉苦脸的掰着手指头算计:“天津港刚刚开建,这里需要巨大的人手,仓库区也在不断的扩建,泥瓦工匠所需太多,闻风而至的海船每日都阻塞海面,国内的国外的都有,海量的货物需要装卸,也需要海量的人手。而新的天津城,街道需要平整整修,房屋的建设需要砖瓦,所以围在外面的那些砖瓦窑日夜赶工,依旧是供不应求,马上百姓也要开始在自己购买的土地上纷纷建设商铺或者是住宅,所需的人手就更多,总的算下来,以现在的公期工程量,每一年我们最少需要50万劳力。”然后双手一摊:“可我现在眼前只有不足20万,这严重的拖慢了天津城的建设。”

    沈光祚却是轻松无比:“徐大人抱怨的好,我这里还真得感谢你。”

    徐光启就连连摇头谦虚。

    沈光祚道:“现在西北开始大旱,已经出现了流民,往年的时候一入冬他们就开始挤进北京城,大街小巷淌满了这些苦难的百姓,我们顺天府所能出的赈济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这样一来,每一天的早上我们都要派出大车往城外运送那些冻饿而死的百姓。不但这是让人感觉到悲伤,社会的治安也变得极坏,即便是我的5城兵马司,还有锦衣卫的同僚们日夜奔忙,但效果也奇差,为此老夫没少被皇上申斥。

    不过现在我的担子轻了,在徐大人您的天津城开始规划建设以来,无数的流民都开始到这里来寻找工作养家糊口,这样一来,我的顺天府,流民聚减,让我轻松不少。”

    徐光启就痛苦的说:“沈大人那里倒是轻松了,不过我这里却压力巨大,不但北京城的流民都涌到我这里来,周边无地的百姓也开始纷纷向这里逃亡,你看看我在新城规划外的那片荒地,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贫民窟,每日里治安的案子层出不穷,而且人口来自各地,户籍混乱非常,更是难以管理,而其中数人头统计下来不下30万,但真正的壮劳力,也就五六万,我是一面在愁苦着那些百姓的管理,一面愁苦着人手都不足,真的弄得我是焦头烂额。”

    听着徐光启的抱怨,毛文龙却感觉到非常欣慰。

    小冰河期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山陕延安等地三年无滴雨降落,而朝廷为征讨建奴,加征辽饷,结果天灾人祸,更加剧了百姓的逃亡。西北的流民开始大批的向中原涌入,而万历年增援辽东的山陕官兵溃散,但不敢回乡,就在山陕交界聚集起来,行成了杆子,然后裹挟百姓加入,按照历史上来说,现在的山陕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但自从自己来了以后,用皇商的办法取代了辽饷,让百姓得以减少官吏盘剥,同时前期皇商收入,加上银行贷款,让内帑有了钱到山陕赈济百姓。而边军在皇商通行长城内外又可以得到点税收收入,这样多管齐下下,现在很少听说山陕动乱了。即便是涌入北京的流民,也比历史上最少少了一半。

    “历史已经多少改变了点,虽然不大,但只要开始改变就是好事。这其实都是我的功劳。”毛文龙就这样得意的想。但看到徐光启愁苦的表情,毛文龙就将思路拉了回来:“对于那片贫民区,末将倒是建议徐大人,可以向户部申请,将那些流民的户籍全部作废,统一颁发天津户籍,然后划乡归里,如此就方便管理了。”

    徐光启就长叹一声:“我也几次上书内阁办这个事情,但是不少人却抨击我,擅自改变祖宗户籍成法,尤其那里许多的藏匿的匠户军户更不好区分,一时间让我焦头烂额。”

    毛文龙就看向斜坐在信王身边的叶向高和韩壙,却是微笑不语。

    叶向高当然明白毛文龙的意思:“以往徐大人几次上书内阁,每一次讨论的时候,都有人坚决反对,弄得内阁手足无措。”然后扫视了一眼大堂里的所有人,这里除了一个左光斗是东林党人之外,像自己韩壙这样的人,虽然头顶上还顶着一个东林的旗号,但其实早已经被东林驱逐出来,按照叛徒处理了。

    而且叶向高这个人,却是一个正直肯干的,往往他总是对事不对人。那么今天在这里,内阁的成员基本到齐了,剩下的不是阉党就是孤臣党,再就是自己和韩壙这样的中间派,却没有外面的反对声音,还不如将事情在这里直接拍板定下来,也避免再回朝堂讨论,大家争的地老天荒。

    于是叶向高就咳嗽一声,扭头征求左光斗的意见:“共之认为徐大人的上书可行否?”

    左光斗就感觉非常别扭,这件事情其实上书的时候自己也参与其中的,毕竟自己现在是天津府提刑按察使,可谓是天津的一员,尤其他负责的就是刑律治安,考察官吏政绩。说句实话,那一片巨大的难民区,每天给他的压力比徐光启都大,所以他对于改变这些人的户籍问题是举双手赞成的。但可惜,自己每一次和徐光启上书,都会被自己的同行所阻挡,真的是烦不胜烦。

    今天看到没有外边人反驳,不如干脆就请内阁来一个先斩后奏,把这件事直接定了,要不按照自己同党的扯皮方式,扯到地老天荒也办不成一件事情。于是左光斗就点头道:“这些流民百姓千里迢迢的走到这里,也不知道沿途死伤多少,如果再按照那些同僚所言,驱赶他们回去,那更是死伤无数,这有违天和当不能做也不忍做。而新的天津城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拱卫京畿,联通南北,也需要人口,所以下官以为,徐大人和毛帅之法当行。”

    叶向高就看向了魏忠贤,魏忠贤点头:“拖着打狗棍走到这里不死,就是造化了,如果我们再将他们赶回去,那就造孽啊,所以,内阁所请,我司礼监当立刻照章准批红。”

    信王就一皱眉,“这事情应该是自己哥哥做的,魏忠贤就理所当然的直接在这里拍板了,你个老腌宦还拿我哥哥当回事吗?”

第758章 良策() 
看看又要发作的信王,毛文龙赶紧岔开话题:“难民落户籍于天津的事情,既然诸位都同意,那么这事情就应该好办了,不过匠户等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叶向高倒是开明:“大家来自各地,也不能派人去当地调查,那实在是费力费工,我看就一律按照庶民办理吧。”

    于是大家纷纷点头称是。

    韩壙却皱眉道:“百姓中壮劳力可以做工,但那些妇孺没事可做,也是一个难处。”

    左光斗就站起来,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条陈双手递给叶向高:“下官在做直隶恳田使的时候,发现北方人不知道兴修水利,一年地就荒了,二年老百姓就往外地迁徙,三年就土地全荒,老百姓也走光了。现在要想旱不成灾,涝不成害,只有兴修水利一个途径。”

    叶向高就点头:“共之所言及是啊,正因为如此,京畿才不得不每年依靠运河输送南方稻米支撑,一旦运河堵塞,京畿就会出现米荒,真的让人头疼。”

    左光斗就道:“正因为如此,属下上三因十四议,还请内阁诸位阁老能臣俯允。”

    叶向高就惊喜的问道:“共之有此良策,还请道来。”

    左光斗就侃侃而谈:“一因天时,二因地利,三因人情。一议浚通河流,二议挖渠,三议引水,四议修坝,五议建闸,六议设坡,七议地势,八议筑塘,九议招徕百姓,十议选人,十一议选将,十二议兵屯,十三议种田赋额,十四议富民可以拜爵。法度井井有条,诏令全部实行,水利得到大规模兴修,北方人也开始种稻。”

    听到这样详细的条陈,韩壙不由得双手一拍:“若如此,三十年前,京师人不知道稻子为何物,现在到处都种稻,农民感受到了种水田的收获,京畿的粮食就有保障啦。”

    叶向高皱眉沉思不语,毛文龙当然知道这个事情,历史上左光斗做的非常成功,但其中也有弊端,冒然执行利弊之间难以决断,难免会因为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这个事情诟病于人,让一个好好的良策胎死腹中。

    于是想了一下,站起来建议道:“左大人之法,良策也,但若强行在京畿地区推行,却有扰民之嫌。”

    难得毛文龙拽文,大家都来了兴趣,叶向高笑眯眯的看着这个理解自己的家伙道:“镇南试说一二。”

    毛文龙就接口道:“北方百姓种植旱田已经成为习惯,习惯难改,一旦官府强制推行,当然会有反弹。”

    叶向高点头:“镇南老诚某国。”

    “旱田改水田,需要人力物力无数,这笔花费百姓难出,如此就更让百姓反感。”

    韩壙就长叹:“如此本是善民之法,就可能变成害民之道啊。”

    左光斗就尴尬的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

    其实这也不怪他,他就是一个文人,其实能想出上面那些办法也已经实在难得了,至于后面经济和人心的算计,根本就不是一个书呆子所长,所以他的这些好政策,正是因为后面的两个办法而遭到百姓抵制,阉党在和东林斗争中正好拿了这个把柄,再加上汪文言案牵连,最终将左光斗下狱,又因贪污一事而被拷打,这才死在狱中。

    毛文龙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还算正直清明的官吏走到那种下场,于是就出来拉他一把。“这才是关键,我们不能将好法变成害民的坏法,所以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沈光祚看到外甥站出来说事,当然要鼓励他表现了,于是追问道:“既然镇南有了如此说,当在心中有所举措,不妨说来大家参考。”

    徐光启更是充满期待,毕竟这事情可能关乎新城规划外的那三十多万难民,这也是自己职责所在啊。

    毛文龙就接着话题说了自己的想法:“一个政策的推行,凡事都有利弊,利弊不明,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害处,所以末将以为,凡是政策推行,最好先小面积的试行,发现其中害处,加以解决,发现其中益处当加大推广,这才是稳妥之法。”

    徐光启就双手一拍:“毛帅所言及是,就比如这天津港的建设,还有这依附在天津港边上的天津城的建设,虽然有毛帅提议,但毛帅战事缠身,没有机会亲临,我们这些人还真的不懂,但好在毛帅在皮岛建设了相同的一个港口,还依附着建设了一个东江镇,那就是缩小版的天津,所以,老夫不但亲自去考察,而且还派出我的属下去那里学习考察,才有了现在天津港和天津城顺利的规划开发,如此少走了许多弯路,加快了事情的推进进程,此法当推行朝政范例。”

    这个建议,倒是让毛文龙很是骄傲了一把,正是因为自己在皮岛被逼弄出的港口,为了敛财开发的东江镇让自己的财政危机得以缓解,也是因为这两个地方,让自己的将士能够吃饱战斗,也正因为如此,再结合了后世天津的发展过程,让毛文龙有了信心开建天津港和城,如果一旦这个由小到大的再次成功,毛文龙决定,去锦州开港,然后一步步蚕食辽东。

    当然,那都是废话,现在还是说眼前为好。

    “既然左大人提出了这样的良好建议,那么我们干脆就拿外面那些流民做试点,反正现在围绕着天津新城规划区还有很多盐碱地,正需要开发,这东西就适合种植水稻,也可安置未来还会源源不断赶来的流民,而先期的投入,因为流民身无分文,这笔钱——“

    徐光启就干脆接口:”这次天津发卖地皮,得了些银子,我天津府就出了。“

    毛文龙就感激徐光启的爱民管民:”既然如此,那样一来,在缓解了山陕动乱的可能,同时也给流民稳定的生活,让京畿之地得到安定,正可一举多得。”

    魏忠贤立刻再次伸出脑袋:“可是记住了,这些新开垦出来的土地不能买卖,只能承包。”

    这手,伸的真快啊。毛文龙简直鄙视死了魏忠贤的死要钱,不过这个办法好,就应该这么办。

第759章 漕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