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召虎 >

第314章

汉末召虎-第314章

小说: 汉末召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辽放纵孩子玩耍,但也严格要求他们读书,也不是他望子成龙,而是以他目前的地位而言,若是儿子将来平庸没能力,那后果将是极为可怕的,很可能就是整个家族的灭顶之灾。

    好在无论是何晏还是张启、张祯都很聪慧,除了张辽自己,他的弟子诸葛亮、郭淮以及常来府中的徐庶、诸葛瑾也都常来教导,而且他们的母亲唐婉和蔡琰都不是一般女子,嫡母唐婉对何晏和两个儿子要求都很严格,教导他们明理知事,三个小家伙对温柔的唐婉都很敬畏,而蔡琰这个大才女自然是教导读书识字,省却张辽很多功夫。

    大约日上三竿之时,书堂中读书声停了下来,看到下面几个小子期盼的眼神,张辽站起身来,一挥手:“习武去!”

    乱世之中,文武并重才是王道,于治国如此,于修身亦如此。几个小子年龄还小,筋骨还未长成,张辽自然不会让他们有高强度的习武,但诸葛亮、郭淮两个弟子就不一样了,张辽对他们的习武要求也很严。

    郭淮自不必说,出身并州,本就习武,但诸葛亮却不行,历史上诸葛亮被比他年长的司马懿熬死,固然是忧思过度、积劳成疾,但身体素质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所以张辽收了诸葛亮为弟子后,不但教他习文,也教他习武,他期待着一个文武并重的诸葛亮日后会成长到什么地步。

    诸葛亮聪慧非常,读书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但在习武上却没什么天赋了,不过在张辽的严格要求下,他也不敢懈怠。

    到了武场,张辽教郭淮和诸葛亮,张启、张祯、何咸几个小子则在一旁有模有样的跟着比划,口中还有腔有调的吆喝着,颇是有趣。

    一套气势凌厉的枪法使完,张辽正在给诸葛亮和郭淮讲解,史阿匆匆而来。

    张辽停下讲解,史阿掌管暗影情报,他此来必然是有消息要汇报。

    “主公。”史阿神色微显凝重:“董承这几日暗中联络不少朝臣,动作颇大,恐有谋划。”

    边上听到这个消息的诸葛亮和郭淮也神色凝重起来,凝眉思索,又看向张辽。

    “唔?这个狗小子又在蹦跶了。”张辽剑眉一扬,摆摆手:“阿衡,挑几个人,找个机会打断董承的两条狗腿,再不然阉了他,做的隐蔽点,让他在榻上躺个半年,也让我清闲几个月。”

    啊?

    看着仿佛游侠老大一样的主公,听到这个貌似很不靠谱的命令,向来冷傲的史阿也不由一呆,诸葛亮和郭淮更是忍不住掩面。

    看到张辽只下了一个命令就没后话了,又准备给郭淮和诸葛亮讲解,史阿不由无语,他如今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游侠了,对朝堂之事了解也颇多,他知道纵然张辽位极人臣,但殴打阉割朝臣还是大忌,消息一旦传出去,恐怕会惹来大麻烦。

    他当即忙劝道:“主公,这个……还是打断他的双腿吧,若是阉了,日后消息泄露,恐于主公名声不利。”

    张辽摆摆手:“汝看着办罢,找个不相干的人,找个理由,唔……就说董承年轻的时候在老家强抢民女,要报仇讨还公道。”

    史阿、郭淮和诸葛亮几人不由为董承默哀起来,他们心中又不由升起一股古怪的佩服感,董承如今贵为左将军,又天子为倚仗,张辽与他明里争斗,便等同于和天子相争,既失身份,又不利名声,如今打断董承的腿,很是出人意料,恐怕朝臣谁也想不到会是这两年低调的张辽干的,偏偏又能令董承一时消停下来。

    这个手段实在不入流,但在这个时候反而是奇招,又让人心生快意。

第六百二十章 后院() 
“唔,再查查那个立延的身份,这个人出现的有些奇怪,这是我的直觉。”

    在史阿离开时,张辽又随口交代了一句,随后继续教郭淮和诸葛亮习武。

    教弟子习罢武艺,张辽带着几个小子回了后院。

    后院之中,有荷塘,有田畦,有桑树,种着蔬菜,养着蚕,除了唐婉众女,母亲张氏和嫂子李氏皆在,小荷、绿绮、小翠几个侍女来来往往,笑语声声。

    亭台下,唐婉正在教导董白和蔡璎女红。唐婉的女红没的说,除了张辽的衣物,她还曾精心给张辽绣了一幅山河图,州郡山河历历在目,让张辽爱不释手,悬于正堂之中。

    一晃几年过去,唐婉、蔡琰几女在张辽的滋润下越发风采动人,风华绝世,美艳得让人不敢逼视。

    作为张辽嫡妻的唐婉纵然温婉,却也气度自生,董白和蔡璎也长成了大姑娘,却对唐婉很是敬畏,当然更是爱戴。唐婉对她们一些方面要求很严,但对她们的呵护也是没得说的。

    张辽进了院子后,众女都看了过来,何咸、张启、张祯小跑着去见大母和母亲,张辽见过母亲后,来到亭台里,看到董白和蔡璎规规矩矩的坐在那里学女红,两双大眼睛却偷偷瞟过来,便朝她们眨了眨眼,颇有几分幸灾乐祸的意味。

    两个大姑娘恨恨的瞪了他一眼,又有几分羞涩,手中针线不由慢了下来。

    “阿白,阿缨,须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每做一件女红,都要倾尽一时灵思与心血,要寄托心意与关爱,怎能不专心为之……”

    唐婉声音温婉,显然是察觉两个大姑娘分心了,出言教导。

    蔡缨和董白急忙收敛心神,低头耷耳,摆出一副乖宝宝的样子,看得张辽不由哈哈大笑。

    唐婉嗔怪的白了他一眼,显然是怪他打扰董白和蔡璎学女红。

    张辽笑道:“做女红,要严谨,也要随心,阿白、阿缨正是青春飞扬的花样年华,你教了她们方法就成,由她们自己随心去做便是。”

    唐婉纵然不认同张辽的想法,却也从来不会当着外人的面驳斥张辽,莲步轻移,自然的过来给张辽端茶揉肩,极尽一个妻子的温柔,看得两个大姑娘颇是羡慕。

    如此生活,张辽大感美好,舒服的长叹一声:“温柔乡里,佳人满园,娇妻相伴,红袖添香,如此美妙,给个神仙也不做,啧啧,真不想理会那些政事,每日舒舒服服的陪着你们哪。”

    唐婉轻笑道:“那夫君可要被人唾骂成昏官了,夫君已经够清闲了,那些政事还不都是姊夫在忙。”

    “能者多劳,谁教荀文若有大才来着,这个谁也羡慕不来。”张辽哈哈大笑,满饮了一杯茶,道:“我也不是不体谅他,这不在家里一心培养弟子,小诸葛他日必可为文若分忧哪,哎……我真是用心良苦、殚精竭虑哪。”

    这下子连蔡璎和董白两个大姑娘也忍不住给他白眼了。

    张辽嘿嘿一笑:“两个小丫头,老天给了你们一双又黑又水的大眼睛,你们却用它来对我翻白眼,真是暴殄天物、逆反造化哪。”

    噗嗤!连唐婉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夫君哪,你就逗她们吧,小心她们一辈子不放过你。”

    张辽咧了咧嘴,看了两个些微羞涩的大姑娘,这话貌似话中有话。

    这时,一袭青衣的貂蝉腰挎长剑,轻盈而来,向张辽和唐婉施了一礼:“将军,主母,宫中传来消息,董承几番去见陛下,陛下又召见了太傅刘虞、司空杨彪,还有曹操、段煨、鲍信等人,怕是又有不利于将军的行动。”

    张辽懒洋洋挥挥手:“由他去吧,大动作不敢,小动作不断,格局狭小,花拳绣腿,惹毛了我大不了一拍两散。”

    “夫君,慎言。”唐婉轻轻捶了他一下。

    张辽无奈的道:“比起老董,李傕、郭汜,我算是退无可退、仁至义尽了吧,这天下都乱成这样了,还搞什么乱七八糟的内斗,连着四年灾害了,河东还好,关中、并州还有这雒阳都是刚刚稳定下来,挨饿受冻的百姓还比比皆是,更不论关东州郡了,我只是想领着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踏踏实实做点事,他们搞什么乱?换作前些年沙场征战时,朝堂上早就尸横遍野了。”

    朝堂之上便是如此,从来不乏野心之徒,虽然张辽曾经对很多朝臣有恩,但时间能淡化一切,何况是对于权谋与斗争最激烈的朝堂,对于很多政客而言,为了前途与利益,恩义从来都是可以抛弃的,何况董承是站在天子刘协这一边,有刘协这杆天下最正统的旗帜,足以令很多朝臣以天下大义为名来掩盖自己的私心和负义了。

    当然,张辽不是没有手段,他挟天子,本身就占据着绝对优势,当然,事情还没到了那一步,他也不愿意采取强硬压制的方法。刚不可久,刚强不能压制一切,除非你能长生,除非你能永不懈怠,否则过度或长期的强硬换来的只会是更加强烈的反弹。

    中国自古以来权谋斗争都是最厉害的,而朝堂更是最黑暗、最勾心斗角、倾轧最厉害的地方,因为这里涉及的利益太复杂,而参与其中的人群也是最聪明、最狡猾、最具有野心、最逐利的人群,张辽并不愿意陷入其中。

    唐婉轻叹了口气:“陛下年幼,身边又多有小人。”

    张辽扬了扬眉,归根结底还是刘协自身聪慧有余,襟怀不足,更缺乏恩义,至少自己是救过他的,如今他反倒过来算计。

    当然,天家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天子更是不能淳朴的,否则怎么能压制朝臣,但张辽理解归理解,却不会让自己受委屈,该鄙视刘协还是要鄙视的,该看不起还是要看不起的。

    刘协算计没错,不过时机不对,韬略不足,没有为君的城府、担当与气度,这一点从当初王允之死就能看出来,刘协自始至终没有出面保他,如果当初刘协敢于出面力保王允,张辽对刘协自然是另一种看法了,当然,那样的刘协也更可怕。

    一旁董白因为全家被诛灭,本就不喜欢天子,此时更看不得张辽被人欺负,怒哼哼的道:“要不大哥哥取而代之,做天下最大最厉害的,也免得被人欺负。”

    张辽摇头失笑:“做皇帝有什么乐趣,做明君要累死累活,多陪陪你们就是昏君,还要被人指骂,懒得自找麻烦。”

    “这倒也是。”董白连连点头,反倒让张辽更是好笑,篡位这么大的事在小姑娘眼里也就是做不做那么简单。

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 
事实自然不可能那么简单,彼可取而代之也,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真正做起来并不简单。

    刘邦取代秦朝立汉,传承数百年,一在于他得人用人,二在于秦以暴亡,不得人心,三在于六国贵族与秦争斗,他渔翁得利,四在于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五在于他先入关中,名正言顺得了秦三世子婴奉上的传国玉玺。

    张辽最佩服老孔的一句话,名正则言顺,这是综合人心、人性、舆论、秩序、道德的一句话,是中国代代相传的根本,正如后来的宋建立比辽晚,但被尊为正统,就是因为他继承了前朝,后朝也是继承他,清入关以武取天下,却也不得不寻找一些理由,以名正言顺的继承前面汉人建立的朝代,这就是名正言顺。

    在汉末而言,曹魏代汉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只因名不正言不顺,曹操不敢妄动,到了曹丕,千方百计顺应五行学说,强行靠拢谶言,又三番五次搞禅让,也不过是为了一个名正言顺。

    但汉终究是一统天下数百年,深得人心,不同于暴秦,是短暂的统一,没有归属人心,所以曹魏代汉很是勉强,这个名正言顺完全不够,故而曹魏很快夭折,而司马篡魏也很是轻易,这就是人性,你曹魏得国不正,我篡国也理直气壮,而且会有一批人可以堂而皇之的支持他,随后到了南北朝,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其他人纷纷效仿,名正言顺这个秩序一旦被打破,一乱就是数百年。

    反之蜀汉,刘备始终讲究名正言顺,以汉为国号,继承汉室,看似虚伪,但带来的却是蜀汉政权的相对稳定,汉室余味尚在,刘备还能享受余香。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什么可取而代之,实际上对于诸葛亮而言是一剂毒药,如果诸葛亮真要取而代之,那蜀汉会立时分崩离析,没有名正言顺这个根本,没有刘氏这个招牌,在当时的环境下,诸葛亮没有名正言顺的立场,根本难以聚合益州、荆州、东州、羌氐等各方势力,带来的只会是一团乱。

    就孙吴而言,也始终尊奉汉天子,直到刘备和曹丕称帝后,打破汉室最后一丝名分,孙权才敢吃这个螃蟹。

    蜀、魏权臣辅政,一个鞠躬尽瘁,一个篡权得位,两个不同结果就在于名正言顺这个大环境。

    张辽如今就是有野心取代天子,时机也根本不对,汉室人心犹存,一旦他露出苗头,纵然全面掌控形势,结果也是难以估测的,至少刘虞、杨彪等中立派会立时与他开战,而他手下一些依附的朝臣也会离心吧,数代之后也未必不会有其他权臣大将篡他张家的位。

    照目前的情况看,与天子刘协的决裂是迟早的,只是轻重而已,张辽目前只想趁着没有决裂之前,多做一些事,将一些政令以朝廷的名义推行下去,这样即便日后决裂,他再次实施起来也会轻松很多。

    看到张辽陷入沉思,唐婉明眸中闪过一丝忧色,轻声道:“夫君,就怕陛下诏令之下,曹将军、刘将军、段将军诸人离心。”

    张辽哼道:“我喜欢交朋友,即使起初是利益相合,但也不要永远用利益来维系,合则力,不合我也不至于活不下去。我自谓以诚待之,如今处事已有两年,若彼等还是那般容易被离间,只能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般朋友与盟友不要也罢。”

    这两年来,张辽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施政中聚拢了一群与他志同道合不离不弃的实干能吏,而不再是原来那种薄弱的依附关系,如荀彧、荀攸、钟繇、糜竺、沮授、鲁肃、步骘、鲍信诸人,至于贾诩、李儒、郭嘉等谋士与高顺、赵云等武将自是更不必说了。

    不过段煨、曹操、刘备等回京的诸侯依旧是遵从天子,与他并没有明确的附属关系,眼下涉及到与天子之争,这些人的立场就很难说了。

    唐婉虽然不干张辽政事,但此时也有些担忧,道:“莫不如请伏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