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区域经济学原理 >

第12章

区域经济学原理-第12章

小说: 区域经济学原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廉姆逊(美)
倒U型理论∕《区域不平衡与国家发展过程》(1965)
经济增长与区域平衡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形态。即: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总体经济增长,区域差异逐渐扩大,继而区域差异保持稳定;经济进入成熟增长阶段后,区域差异将随着总体经济增长而逐渐下降。
阿朗索(美)
钟型理论∕《五种钟型曲线》(1980)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经济增长往往趋向于扩大区际间的不平衡;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经济增长放缓,趋向于区际间的平衡发展。
资料来源:1。 PERROUX  F。 Note sur la notion des p?les de croissance'J'。 Economie appliqué; 1955(12):307320。
 2。PERROUX  F。 The pole of development'new place in a general theory of economic activity'G'//HIGGINS B and SAVOIE D ;ed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ssays in Honour of Francois Perroux。 Boston:Unwin Hyman;1988。
   3。BOUDEVILLE J R。 Problems of Regional Economic Planning'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66。 
   4。 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M'。London:Duckworth;1957。
   5。KALDOR N。 The case for regional policies'J'。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0;17(3):337348。
   6。DIXON R J;THIRLWALL A P。 A model of regional Growth Rates differences along Kaldorian lines'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75;27(2):201214。
   7。HIRSCHMAN  A  O。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New Haven:Yale Unversity Press;1958。
   8。FRIEDMANN J。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M' 。 Cambridge ;Mass : MITPress;1966;FRIEDMANN  J。 A general theroy of polarized development 'M'。 Los Angeless:UCLA;1967;FRIEDMANN J。  Urbanization ; Planning ;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M'。Beverly Hills;Calif; Sage Publication;1973。
   9。WILLIAMSON  J G。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 Description of the Patterns'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65(13):345。
   10。ALONSO W。Five Bell Shaped Curves'J'。 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1980(45):516。
 二、增长极理论
(一)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19031987)在论文《经济空间:理论与运用》(1950)88中将经济空间划分为计划空间、极化空间、匀质空间三种类型,从极化空间入手,首倡〃极〃概念,论述了 〃极〃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继而在论文《略论增长极的概念》(1955)89中,佩鲁倡导〃增长极〃概念,指出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在〃增长点〃或〃增长极〃,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扩散,影响整个经济增长。在《20 世纪的经济》(1961)90一书中,佩鲁对增长极理论做了更充分、教科书式的阐述。在佩鲁对增长极理论不断完善的同时,欧美学者也对其增长极理论作了许多新的诠释和拓展。针对增长极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增长极概念被简单化、被滥用现象,佩鲁在论文《发展极概念在经济活动一般理论中的新地位》(1988)91中辨析了〃增长极〃和〃发展极〃两个概念,进一步拓展了增长极理论的内涵。
1。 经济空间论域中的〃极〃概念 
〃经济空间〃概念是佩鲁增长极理论的基点。所谓经济空间,是指〃存在于经济元素之间的经济关系〃,92这种经济空间是对经济关系(主要是产业关系)的抽象概括,而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地理空间。佩鲁将经济空间分为计划空间、作为受力场的极化空间和匀质空间三类。〃计划空间〃是由原材料、劳动力、资本等的供应者和购买者之间经营计划联系的空间。〃匀质空间〃是指内部经济变量等值的空间,如同一市场价格下的厂家、同一人均收入的城市等。佩鲁着重分析了作为受力场的极化空间。〃极化空间〃由一些中心(焦点或极)组成,每一中心都具有自己的吸引和排斥范围的场,并与其它中心交汇。这种空间中心即所谓的〃极〃,它通过极化(吸引)不断积聚自身的发展并通过扩散(排斥)带动受力场附近区域发展。基于经济空间论域中的〃极〃概念,佩鲁提出了〃增长极〃概念。
2。 增长极论视域中的〃推进型产业〃、〃关键产业〃和〃推进型单元〃概念
在经典文献《略论增长极概念》(1955)中,佩鲁从产业关联及相互依存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其增长极理论,他关注的重点是在经济空间中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效应的产业和产业综合体,这些产业和产业综合体具有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他指出,经济的增长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扩散,而且对整个经济具有不同的终极影响。佩鲁从推进型产业与经济增长、产业综合体与经济增长、增长极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三个方面阐释了增长极理论理论。
   (1)推进型产业与经济增长。佩鲁将〃推进型产业〃、〃被推进型产业〃概念界定为:某一产业当增加其产出(或增加购买生产性服务)时,若能增加另外一个或数个产业的产出(或投入),则前者可称之为〃推进型产业〃,后者可称之为〃被推进型产业〃。佩鲁将增长极与推进型产业联系起来,认为推进型产业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工业产值和国民经济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推进型产业是经济成长中最富有活力的产业,它不仅对被推进型产业施加影响,而且还影响经济总量的增长。 
   (2)产业综合体与经济增长。佩鲁引入了〃关键产业〃(key industry)、〃非竞争性产业综合体体系〃和〃地域聚集〃概念。他认为,那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出的增长远远超过它自身产出的增长的产业可称之为〃关键产业〃;推进型产业与被推进型产业往往通过经济联系建立起非竞争性的产业综合体体系,但由于产业综合体属于寡头垄断形式的组合,因而内部之间存在着寡头竞争或毁灭性冲突,并由此将诱发出被推进型产业的扩张和增长;关键产业或非竞争性的产业综合体体系由于在地域上的聚集而带来特定的经济后果,地理上聚集起来并处于增长中的综合产业极由于相互邻近和相互的接触,从而使其经济活动地位得到强化。
   (3)增长极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佩鲁认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是以相对活跃的集合体(推进型产业、地理上聚集的产业和活动极)和相对被动的集合体(被推进型产业和依存于地理上聚集的一些活动极的和地区)的组合,前者引致后者产生增长现象。
佩鲁继承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创新,而创新总倾向于集中在推进型产业。因此,佩鲁的〃增长极〃是指极化空间中的推进型产业或关键产业,该产业能增加另外一个或数个产业的产出或投入,并通过对被推进型产业的影响来实现经济增长。
事实上,佩鲁在经典文献《略论增长极的概念》(1955)中并未对〃增长极〃概念作一明确的界定。直到1961年,佩鲁才在论文《区域推进型企业和推进型区域》中明确提出〃增长极是在特定环境中的推进型单元〃。93这种推进型单元是与周围经济环境相结合,对另外的经济单元施加不可逆或部分不可逆影响,产生支配效应的推进型单元,包括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此,他引入了〃区域推进型企业〃和〃推进型区域〃等概念,这事实上是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从抽象的经济空间走向现实地理空间的初步探讨。
   (1)区域推进型企业。佩鲁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区域中大企业(即区域推进型企业)的总产值占区域内总产值的60%,而众多独立的小企业只占40%,是作为被推进型企业而存在。大企业通过预期和创新行为,将对整个区域的供给与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大企业所不断追加的投资具有带动性,它能引起流量规模和生产系数结构或区域消费预算的变化。在较长时间内,区域推进型企业将通过引发一些与其自身活动或区域内其它活动由较强互补性的新活动来改变区域经济增长率。
   (2)推进型区域。一个区域之所以成为推进型区域通常是由于三个因素在起作用:城市聚集体、引进后适应环境的推进型产业、新兴产业。当具备这些经济特征的区域的经济增长使得其他区域的消费和投资增长率持续提高时,那么该区域相对于其他区域即为具有推进型效益的区域。推进型区域可以引起其它区域的净投资和净消费的增加。
佩鲁非常重视创新在增长极中的作用。具有创新效应是推进型单元的最大特点。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中,迫求利润最大化是所有经济单元的共同目的,但只有创新才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根本途径。〃创新把不同的或迫加的变量引入积极的代理人和一群代理人的经济视野和计划之中,它具有不稳定的效应〃。94因此,并非所有的厂商和产业都具有创新功能,只有〃成功的创新〃性厂商和〃领头产业〃在一定的经济空间中对其它厂商和产业才具有支配诱发和推进的功能,产生〃支配效应〃和〃扩散效应〃。
3。〃增长极〃概念的拓展95
自佩鲁的〃增长极〃(growth  pole)概念问世后,欧美学者在研究文献中又频繁出现〃发展极〃(development pole)等相关术语。佩鲁最初对〃增长极〃与〃发展极〃等概念未作明确的区分,还时常混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佩鲁在晚年所发表的《发展极概念在经济活动一般理论中的新地位》(1988)一文中,不仅〃增长极〃与〃发展极〃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区分,而且还引入〃增长诱发型单元〃、〃发展区〃、〃发展轴〃、〃一体化〃、〃一体化轴〃等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
   (1)增长极与发展极。在佩鲁看来,〃增长极是能引起其它集(set)增长的集;发展极是能引起经济和社会结构相互作用的集,它能提高区域整体的复杂程度并扩大它的多元效应〃。96佩鲁坚持认为,不能把发展极理论仅仅看作是区域政策的一种工具,他建议人们在制定区域政策时不妨把抽象经济空间中的发展极概念应用到具体的地理空间中进行分析。
   (2)增长诱发型单元。在佩鲁看来,一家富有生机的企业或经济单元,在某种环境下,在或长或短的一个时期,总是要对另一家企业或经济单元施加某种诱发效应。具有这类效应的企业或经济单元即被称之为〃增长诱发型单元〃(growthinducing units)。
   (3)发展区与发展轴。佩鲁指出,当几个发展极相互联结和相互施加互惠诱发影响,并对其单位施加这种影响时,那么一个发展区(development areas)就形成了。当发展极系统的出现和激增受惠于有形、无形通讯轴的结果时,那么发展轴(development axes)就形成了。
   (4)一体化极、一体化区、一体化轴。佩鲁认为,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发展极将成为一体化极(intergration pole),这两个条件分别为:一是与区域经济或全国经济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二是能保障全体人口至少逐步地能从发展极递增的收入或产量反叛中获得剩余。他指出,尽管每个发展极并非都是一个一体化极,可每个一体化极却都是一个发展极。一体化极也可以划分为一体化区(integration areas)和一体化轴(integartion axes)等形式。
   (5)发展极和极化区的基本效应。佩鲁将发展极和极化区的基本效应表述为:其一,投资效应(investment effects);即一个系统或子系统的总投资是诱发增长投资和受诱发投资之和;其二,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s),即全部增量产品都是获自初始受诱发投资的产品之和;其三,收入效应(ine effects);即增量产品引起的递增工资和递增利润,以及增量工资和利润所引起的增量储蓄;其四,贸易差额效应(balance effects),即增量产品将使总产品增加,由此可获得进出口增加,从而能产生出贸易差额的净效应。
总之,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所关注的主要是增长极的功能结构特点,尤其是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在佩鲁看来,增长极只是一种分析企业和产业如何出现、增长,以至停滞和消失的工具。缺乏对增长极的负效应的分析和在地理空间的应用,成为了佩鲁增长极理论在具体应用中的一大缺陷。也正因为如此,在佩鲁之后,众多追随者对增长极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补充和完善。
   (二)西方学者对增长极理论的拓展
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要与地理空间发生联系,而佩鲁本人对增长极的论述的却是产业间联系。忽视增长极的地理空间特征,成为佩鲁增长极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一大缺陷。佩鲁的得意门生、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R。Boudewille,1966)最早将佩鲁的增长极概念地理化。97他借鉴佩鲁的经济空间的划分方法,把区域划分为匀质区域、极化区域和计划区域三种类型。在布德维尔看来,极化空间主要体现要素的相互依存性,这一个概念与城市等级概念紧密相关,它特别适合于研究城市中心及其外围的相互关系。这样,极化区域可以因此定义为地理空间中的连续异质地域,这种地域中的不同部分通过围绕区域重心(城镇或极)而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自此,增长极概念既涉及到地理空间的极化,又牵涉到功能空间的极化。众多学者对于增长极的理解随着各人所强调的不同而相应地作出不同的定义,并逐渐形成了两大增长极理论流派。即:强调推进型产业和企业的〃功能学派〃增长极理论;强调地理空间极化的〃地理增长极〃理论。
1。 功能学派增长极理论
功能派增长极理论往往把地理空间的增长极看成是具有抽象经济空间的一个区域节点,并重视推进型产业对区域的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