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N道贩子康采恩 >

第195章

N道贩子康采恩-第195章

小说: N道贩子康采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本的纺织技巧,但如果他们的技巧经过系统的培训,然后再为她们装备和用的机械,并普及一下基本的质量控制的相关意识和观念,那么一个化整为零的工厂,也就出现在了华夏大地上。

    实际上,在明朝时期的江南地区,就出现过类似的状况。

    虽然大明朝廷也设立国内是工厂的官营手工业,但绝大多数的社会产能还是通过小门小户的灵巧双手来实现的。

    当然,这些人也可以自发的组织成一些民营的小工厂,康采恩也不介意自己会出现一些小规模的对手。当然,这些人并没有像自己这样好的销路,微穿越之门始终掌握在他的手里,如此以来,这些小工厂所能够承包到的工作,也就只能来源于他这为血汗工厂的工厂主。到时候这些小作坊在本质上仍然是他的打工仔而已。而且还是那种不需要他付出管理成本的打工仔,这也是他这位血汗工厂主所乐意见到的。

    总之,北宋时期的纺织业将会因为康定国的这一创举而出现大量的变革。

    虽然现在的康采恩还不能确定,朝廷和官府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改变。但考场已经决定将那些心灵手巧的传统工业者们,进行合适的技术改造——如果他们不抵制的话,他们的心灵手巧将和工业时代的那些先进器械完美的融合起来,并将为华夏文明的继续发展,做出应该属于他们,但却能量更大的贡献。

    对此,康采恩和那些朝廷里的官老爷们,显然都是乐于见到的。这一点没有任何怀疑的必要。

第345章 我康采恩又回来了—2() 
只是这个过程需要进行得小心翼翼,因为官老爷们是群没有耐性的家伙,尤其对她们不够了解的生产发明。

    这个臭毛病即便到了21世纪,也没有根除干净。

    这就给技术的革新者们带来了两点重要的要求,一,本身的技术要足够过硬,以便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政治或宏观策略上必须保持高度的耐心,同样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康采恩一边想着这些策略上的事情,一边缓步走在这所农业技术闻名的玉津园大学里。在后世的那些高等学府当中,凡是与农业相关的专业大学,都拥有着面积广袤的耕地。

    这所大学当然也不例外,不过,自从汤定国来了以后,这样的情况就发生了些许改观,农田的数量以及农作物的种类不再是他的唯一特色。因为康定国为它带来了另外一种特色,那就是无处不在的围墙。

    除了农田周围,因为需要方便昆虫采蜜的缘故,没有设置太多的围墙之外,这所大学几乎是被形形色色的围墙给组成了一个个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格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康定国需要借助这些围墙上的空间,来宣传自己的各种学问与知识。

    在这里求学的学员们在空暇无聊的时候,也会选择在校园的这些围墙之间徘徊,顺便了解一下他们所不知道的大千世界。

    每当他们留意到这些墙上的记录之时,都会对知识的海洋产生更大的求知冲动,这是康定国所希望看到的演变。

    后来,这种文化墙的特色便流传在北宋时空的每一所学府当中,不管里面住着的是鼓捣研究的高级人才,还是呀呀学语的低龄儿童。

    待到二三十年之后,江南人家的村庄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文化奇观,当然,标语上的内容全都是与康定国有关的后世常识。

    这些尝试的涵盖面非常之广,大到朝廷的典章制度,小到某些工艺的具体步骤,都能够从这些墙上得知。

    比如说,康采恩现在正路过的那道墙上,正好就记录着许多关于麻纺织,棉纺织和南方蚕丝纺织的基本步骤。

    刚刚出完神的康采恩,忍不住停下脚步来,看看这些与自己即将实行的计划息息相关的记载。

    “其绩既成,缠作缨子,于水瓮内浸一宿,纺车”

    看到这里的康采恩就不准备继续读下去了。因为小时候曾经在父亲的书房当中看到过这条句子的积累,他应该出自元朝时期编纂而成的农桑辑要,不过这一方法的源泉却来自于先秦时期,所以很难说这是多么具有先进代表意义的提炼与升华。

    不过这些工作可不是康定国的全部努力,至少,知道文化墙上还描绘了花楼和各种缫丝工具的结构图。

    明朝时期的花楼,可以纺织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图案。至于三四工具的改良,更是明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工具。

    可惜的是,野猪皮的来访终结了即将发生改变的华夏文明,满清的愚昧统治,让这个东方泱泱大国落后了世界主要潮流300年有余,当然这期间也有明朝内部知识分子的问题,自从明夷待访录这样的作品问世之后,非君思想和离心主义就开始在南方泛滥,以至于身为东林党人士的史可法,坐拥十数外怀勇精锐,而无视了陷入重重包围的崇祯皇帝。倘若他在南方有所举动,那么北京城也不会如此容易的落入李自成手中。

    然而历史的铁面无私,不会让任何满含惋惜的假设生效。

    但是康采恩意外的获得了改变这一切的机会。或许资本主义的萌芽依旧会出现在江南闽粤地区,但是作为政治中心的汴京城也不会落后太久,甚至从现在的状况来看,汴京城才是最早萌生的资本主义的地方,而且还是在本时空的全世界范围之内。

    中原地区的确不是一个大力推广棉纺织业的好地方,首先是人口的过于密集,让每一寸耕地都显得十分重要,这让农业部门无法腾出足够数量的耕地种植经济作物。

    所以在原本的历史上,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是,鱼米之乡江南地区,因为那里的人不容易被饿死。

    当然,身处天府之国的西南地区,也拥有着类似的优势,但他们的蜀锦并没有广泛的销路。虽然通过北方的河西走廊,可以让他们的纺织产品踏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线,但不幸的是,他们距离河西走廊本身就很远。

    先天的种植条件,和后天的销售渠道,给了他们发展工艺的足够空间。

    如果没有这两点重要的因素,像中国这样靠经验主义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根本无法熬过那漫长的经验总结期。

    这也就难怪那些毒性生物化学之类研究的后世学者们,很难相信中国的传统文明竟然有着那么高的科学成就。

    可经验主义这种东西就是如此的有意思,尤其是在有些人能够清楚的告诉他们,你们在将来能够总结出什么经验,并且在这种经验的指导之下,能够生产出如何优秀的东西之后,他们便对经验主义更加膜拜了。

    于是康定国就做了这样的事情,他们把100年之后的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提前告诉了这些老百姓们,而奉行口口相传,相信祖先能够把美好事物传递给他们的华夏子女们,真的竟然就按照康定国的意思去做了。

    于是他们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其中的大部分还没有出现在康采恩面前,但距离那一刻也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尤其是这些知识流传到江南地区之后,那些原本就掌握着先天与后天优势的老百姓,一定会很快的将之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几十年的光景之后,那里的百姓会把康定国的学问视若珍宝,直截了当的写在自家的院墙上。

第346章 我康采恩又回来了—3() 
其实在当时的汴京城里,就已经有很多人家开始模仿玉津园大学的文化墙。

    只不过上面提醒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套餐的学问罢了。身处天子脚下的他们,当然对科举取士更加感兴趣,所以之乎者也之类的东西,才是京城文化墙的主力。

    不过康采恩对这一现象并不反感,这也是崇尚文明的一种方式。对于大宋王朝的官吏们来说,这也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化方式。

    只是有些酸腐文人至今还认为,将圣人的教诲写在墙上,实在有不敬的嫌疑。所以文化墙这种宣传形式,大都集中在开封城外的郊区之中,一旦进了城,类似的现象也就少了很多。

    但康采恩却不会因此而感到没落,因为他在进城之后,忽然有一阵热情的秋风将它紧紧的裹了起来,那些熟悉的面庞再一次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有很多甚至还是专门从朱雀门附近赶过来的老相识。

    原来在他徒步进城的过程当中,小郎君回返的消息就已经迅速的传进了城里。北京城市个喜欢热闹,也喜欢招揽热闹的地方,所以像这样传播小道消息的人物,从来都不会缺席这里的大舞台。

    就连曹婆婆也拄着拐棍,晃晃悠悠的迎到了南熏门附近,这让康采恩受宠若惊。

    婆婆没有提起那些跟随康采恩远赴海外的禁军,甚至都没有提起同样不知所踪的义子们。她只是静静的抓住康采恩的手脖子,用那股熟悉的和蔼可亲,审视着这个久未谋面的孩子。

    周围的人也注视着这祖孙两个,甚至还自觉的为他们让开了进城的道路。

    虽然康采恩一直留意着周围熟人的言语动作,但他的注意力还是大多花在了老婆婆身上,不过婆婆一直没有多余的言语,直到走了很长的一段路之后,才好像是记起什么一般,忽然说道:“你的那家分店,如今兴盛的已经超过了老店。每天都会有几万张饼子从那里卖出去,老婆子我活了这70年,还没有见识过如此鼎盛的局面,真不知道该怎样谢谢你才好。”

    这话说的康采恩略带惭愧,有鉴于他的工作重点并不在肉饼店上,反而还从军中抽调了大量可信的人才,以至于给肉饼的质量可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至今也不知道那个店子的经营状况究竟如何了?所以在面对婆婆夸奖的时候,他其实是感到十分汗颜的。

    于是他原本准备用来表达谦虚的语句,竟然不自觉的带上了几分庆幸的意味:“没有丢掉曹婆婆肉饼店的招牌,我就已经深感万幸了,哪里还敢夸耀什么销售业绩,那种玩意儿,可不是我们这类传统电子所应该推崇的。”

    说起传统工艺,周围的人其实是很有话说的,由于过去几个月之间的腥风血雨,加上边境一直都在打仗,导致汴京城里的商业气氛十分紧张,各种明争暗斗也是层出不穷,利用这两股大潮流做文章的那些小聪明者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当中有人取得了成功,但也有人血本无归,甚至锒铛入狱。这里面的故事,足够在场之人为康采恩讲上三天三夜。

    可是他们的踊跃发言,都被淹没在了周围的喧嚣之中,康采恩虽然听到了只字片语,但依旧将注意力放在老婆婆身上。

    曹婆婆当然知道康采恩在回来之后会面临的处境,他甚至也已经猜到,这次康采恩的归来,很有可能是为了了结汴京城里的这一切。

    因为他和官府都不愿意看到这种混乱的局面,实在是有太多的跳梁小丑,利用汴京城里的商战风云和边境上的那些战士,在商业上做着投机倒把的买卖。没有人喜欢被利用的感觉,所以官府会把这群人弄到倾家荡产的地步,甚至不惜动用司法手段,将之收罗到监狱之中,但康凯恩却没有朝廷的强硬手段,他所能够做的也只剩下了结这场战争了。

    只要这场战争了结,浑水摸鱼的小喽罗们就没有了施展的舞台。

    而如果不结束这场战争,朝廷恐怕也将会对康采恩失去耐心,这对于他在这里的发展可没有好处。

    但曹婆婆却只是心中有数,嘴上则是严格把关,什么话都没有多讲。他准备静静地观察康采恩准备用怎样的手段,了结这场持续了十个多月的商业大战。

    尤其是那些手握传统工艺的店子,究竟会在他的翻云付雨之下落得怎样的下场,最为让曹婆婆关心。

    如果说没有同病相怜的心思,说出去是谁也不信的。有些商家是自打太祖入主汴京以来就已经存在的,他们可以算得上是老字号,在这里波谲云诡的商战之中,也从来不曾出现闪失。

    但这一次却明显有所不同,至少曹婆婆已经知道,玉津园大学之中已经兴起的纺织学,就足够让那些手握传统工艺的老店子们感到瑟瑟发抖,虽然他们弄出来的那个什么水力纺织机,最终以不上不下的惨淡局面收场,甚至还让一些看他们不爽的人。借机弄出了不小动静,但无论是诽谤还是陷害,都最终无法阻止康定国在这方面的决心,听说他们已经派人到江浙一带去组织织工,开办工厂,估计不久之后,就可以在纺纱方面做出一些大事情来。

    而纺织这个伙计们类无非就那几种,要么在植物的根茎上动手脚,要么就在动物的毛皮上动手脚,然后就是春蚕吐丝的事情了。

    而大宋朝的工业部门当中。在植物根茎上动手脚的主要是麻纺织,这个行当比较麻烦,至少在预加工方面,就要经历好多的步骤,比起羊毛纺织来需要耗费更大的成本。

    也就是多亏了我们中华儿女,从小就心灵手巧,或者说祖先传递下来的方法,具体而又明确,要不然很难在这方面取得短时间的成就。

    除了在这一领域之外,康定国几乎在剩余的所有领域当中,都准备奠定属于他的一块根据地。

第347章 我康采恩又回来了—4() 
超不过,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康定国放弃了麻纺织,而纵容这方面的几个店铺,都能够苟延残喘的生活在汴京城里,但他知道将来出现在汴京城里的那些衣物当中,肯定有能够超过麻衣的存在,比毛衣更加常见的葛衣,恐怕更不会成为康定国关心的目标,那么他究竟在想什么呢?这是个问题,也是他这个情报头子该关心的问题,但却不知道他投入太多的力量。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位康定国能够带给大宋王朝的,远远超过了康采恩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

    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他们爷俩是一个路数,却分成了两种明显不同的流派。

    一个留在汴京城里鼓捣所谓的科学,而另一个则远赴海外,开拓所谓的贸易市场。这让枢密院以及皇城司的情报分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