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乾坤之行 >

第2章

乾坤之行-第2章

小说: 乾坤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在淡淡的月光下,他的身上竟然隐约产生出一丝丝“雾气”,匝绕周身,越来越浓。

    马步不知是创于何时,然而它确是天脉人几万年以来习练武术最基本的功夫之一,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因此各门各派绝大部分均有“入门先站三年桩”、“要学打先扎马”的说法。

第二章:游龙枪法() 
柳义所练的马步桩,双脚分开略宽于肩,采半蹲姿态,因姿势有如骑马一般,而且如桩柱般稳固,因而得名。

    通过练习马步主要是为了调节“jing、气、神”,完成对气血的调节、jing神的修养的训练;锻炼对意念和意识的控制。

    在蹲马步的时候,各派均要求凝神静气,呼吸自然,蹲得深、平、稳,直接练习喉、胸、肾等器官,并使腹部肌肉缩进,腿步肌肉紧张,以图达到全身xing的综合训练。

    这种桩功,由于是长时间的静功,所以对于人体全身各器官是很好的锻炼,通过这样的锻炼能够有效的提升在剧烈运动时人体的反应能力,并可壮肾腰,强筋补气,调节jing气神,且下盘稳固,平衡能力好,还能提升身体的反应能力。

    修炼马步桩,随着功夫逐步深入,一般来说可以达到以下几方面效果:

    一、每天习练,坚持三年之后,整个人会神奇地变为力大千斤,而且平时行走如飞、饭量大增;

    二、体内真气猛增,充沛通畅,小腹时有热团;

    三、jing力异常充沛,口中津液常满,每天睡觉的时间可大大少于常人;

    四、如功夫下得深,则内气鼓荡,可随意而行,运之于体内及体表;

    五、功夫进一步,可达“心手相应、得心应手”之境;

    六、如人有小疾,可应手而解。如打坐修道,可迅速入静,即所谓助道品也;

    七、功深到极处,甚至可达“仙人指路”之效,也就是出现一些预测之类的神通。

    自十岁开始随父练武,他的马步桩功足蹲了六年之多,且天天如此、寒暑不辍,上述前六个境界已全部达到,只是第七个境界要涉及到据说是涉及到了一些修真的入门秘法,单纯靠练武,非夙缘慧力深厚者很难悟到,所以一直未能突破。

    整整半个时辰过去,蓦地,周身的雾气似乎开始有些淆乱,慢慢地发生不规则地扭曲变动,好象是被风吹散开的样子。

    猛然从静定中回过神,心头一紧,柳义便知道今天的马步桩功火候已到,再勉强下去非只无益,反而有害。

    随即意守丹田片刻,用力呼了几口气,“收功!”,缓缓起身,此时,这个少年全身上下已是被汗水湿透。

    “哗啦!”,将上身短褂脱下,稍息片刻,接着又在地上打起了家传的“五形拳”——龙、蛇、虎、豹、鹤形拳。

    “五形拳”据说为柳义祖上于天脉大陆上一宗门所习得,其法脱胎于天脉人博大jing深的五行学说,揉和了龙、蛇、虎、豹、鹤五种动物的运动和搏击jing华。

    所谓:“龙应木,蛇应水,虎应金,豹应土,鹤应火”,鹤拳练jing,蛇拳练气,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

    其拳理相生相克,刚柔相济,应物无穷,内外兼修。招式上攻守兼顾,劲道凌励,变化多端,暗藏杀机。

    在天脉大陆上可以排到九级的武学秘籍,算得上是比较靠前的了。

    武术、医术在天脉大陆上的流传由来已久,据说是圣人们在yin阳五行这些天道法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让人们修习,强身健体,进而体悟天道。

    同时,天脉大陆面积广袤无比,东西南北不知纵横几亿万里,人类聚居生产活动的地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有无数未知的疆域,如:

    深山大泽,万里荒漠,千里冰原,海外荒岛等等常人远未涉足,而那里是飞禽走兽、豺狼虎豹的天下,甚至还有令人闻之sè变的妖禽怪兽,就是在一些偏僻的小型聚居区,人类还时常受到袭扰。

    因而,一直以来,除了那些一心读书求取功名而没有时间或者没有jing力去练武的读书人,天脉大陆上的一般人为了强身健体、保家卫园,大都以武为本,尚武成风。

    天脉大陆武学亦有九个层次,一级为最低,俗称“入流”,九级为最高,一级到九级均属后天范围,一律称为武师,突破了九级的称之为“先天”,成为先天的武师便可沟通天地中先天之真气,并可外发于体外,杀人于无形,且威力强大。同时,先天之后,他们的寿命就是凡人的一倍,达二百多岁。

    所以,达到先天的层次是许多天脉大陆武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当下的柳义也不例外。

    但是武学之一道能达先天的,据说十万个练武者中也没有一个,比如:就柳义生活的这个叫明新州的,属五品级别建制的地方,其治下共九县,有二百多万人口,目前听说到的仅有五位先天武师。

    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几位先天武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

    那就是他们刚一达到先天,就不知为何,拼命地往外面跑,似乎是想去找什么东西,竟然没有一个是愿意呆在原地,只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个别的回来,然而竟然是发现他们颇为沮丧,一副如霜打的茄子闷闷不乐的样子。

    不论何家何派武艺,均离不开刻苦砥砺和持之以恒,“五形拳”的炼法是“小成三年中,大成十年功”。柳义拳法小成已二年多,当年十四岁的他竟能突破三级巅峰达到四级初阶,也就是大陆上俗称的“中阶武师”层次,而今,已达五级“巅峰”,意谓着不久之后便可向六级冲刺。

    “呼!呼!呼!”。

    只见,柳义在自家亩许大的院子内打起“五形拳”;时而形似游龙,时而动若虎豹,又或屈曲盘绕如蛇状,又或鹤立群鸡、稳若磐石。

    “嗖!嗖!嗖!”。

    片刻之后,他的身躯竟然比之前快了几倍,如闪电般不停地移动穿插起来,窜奔跳跃,辗转腾挪,抑扬吞吐,拳脚如风。

    整个套路打下来,那真是拳脚刚劲,力大千斤,吐纳绵长,气息浑厚。

    内行人如在此时看到了,就知其已得其中jing义。

    打完了拳,微微喘几口气,他抓起一块挂于竹竿上的一厚厚蓝sè布巾,擦拭干净身上的汗水,已是天sè微明。

    柳义想了想,看看还有些时间,就返回屋中,拿出来一杆丈余大长枪,接下来,就在院子里面练起了当今大津武术界很少有人能见识到的不传绝技——内家“游龙十三枪法”。

    其实,这个枪法并非传自祖上,而是由他读书时的启蒙老师“孟夫子”所传授。

    据称,内家枪法在大津国的传承并不多,使用者多为军中的大将,在世俗的战场上运用,那可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封妻萌子的绝学。

    听说“孟夫子”也是年轻时得自于一南郡的大儒,对柳义那可是又看面相、又进行试探,在整整考察了五年之后,于他十二岁时,才肯教给他的。

    枪杆的木材是大津国北方所特有的白蜡树,柳义这边的南方地区没有生长。从外表看,枪身笔直如切,枪把粗如鸭蛋,枪头粗如鸭蛋黄,表面泛出青光,连一点疤节都没有,枪头不比枪把细多少。

    整根枪杆沉重密实,又长又沉,常人两只手端平都难,很不好使,如发力一抖,杆身“呼呼”直颤,虽然振幅不算大、但持久。按“孟夫子”的说法,这根枪杆对于一般的武师来说都是比较难找的,就是他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得到。因为,这得要有专门的人员,按照实战要求,根据一定的选种、择地、种植、护理等秘法来培养出来的。

    从白蜡树苗只有一米高时就开始修剪,只保留树顶几片叶子,不允许长任何侧枝,为的是限制其生长速度,并使树干笔直。

    而且更为夸张的是,还要一天十二个时辰时时关照,为之浇上药水,不能让其长虫,否则一受虫害就留下疤了。

    同时,它们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种得太密,以至光照不好,树木就会弯曲,那就变废材了。

    如此下来,一片符合要求的向阳之地,根据秘术种上一百根,二、三十年关心下来,能成十根就很不错。

    只见柳义站在院中,双手抓住枪把,重重复复地做起了了三个基本动作——“拦、拿、扎”,这也是他每天晨练的必修课程,因为“游龙十三枪法”其他的种种玄妙动作和招式都可以从中演化。

    柳义挥汗如雨,心无旁骛,待这三个基本动作足足重复了上千遍,他又在院中练起了“大枪桩”——

    手臂向前伸开,右手抓住枪把,把丈长的杆子端平,身体如雕塑一般一动不动地站定。

    不久,“哆!哆!哆!”,柳义全身的关节、骨骼竟然微微抖动,奇妙地和白蜡杆大枪抖动的频率同步,人枪合一即枪和人浑然抖成一体,这一端整整又是半个多时辰,直到腰酸背痛,四肢麻木,他才停了下来。

    “孟夫子”常常捋着胡子,满脸自豪地对他说:

    要练过“大枪桩”,才能听懂自己的枪,枪和人才能互相感应,一摸枪杆习练者就知道枪想干什么,任何加在枪头上的一点小小的力量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这就是所谓的“听劲”!

第三章:孟夫子() 
据“孟夫子”说:他的师父,也就是那大儒,能一边骑着快速奔驰的骏马,一边飞快地舞动大枪,疾如闪电,瞬间刺出,点死石灰墙上的一只苍蝇,而更让人惊叹的是,那些石灰上面居然连一点点的痕迹都没有留下,可见其听劲之好,枪法之高。

    而“孟夫子”他自己只须运用内劲,枪头一点,无论是一般民房青砖墙角的小砖或者是州城城墙墙角上的大砖,想卸下那块就卸下那块,决不含糊。

    这靠的当然也是听劲,如果是使用身上蛮力的话,就是把枪杆子撞断了也是行不通的。

    当然,柳义目前只练了二年多,虽然运用起“游龙十三枪法”自信可以克制住同阶中的甚至是比他功力高上一些的其它对手,但是和“孟夫子”等出神入化的高手境界比起来,还是有相当差距的,大概连砖角都卸不下。

    举目四顾,远近村庄炊烟袅袅升起,邻近村户烧煮的饭菜,阵阵若有若无的香味,随着晨风从空气中飘来,更是激起了柳义进食的yu望。

    习武之人本就比常人更容易耗能,何况柳义又是在长身体的非常时期!

    洗漱,更衣,带上弓箭、朴刀、大枪,关门,几个动作一气呵成,沿着小路冲下山坡,一路小跑,向村子东头的“孟夫子”家里奔去。

    刚入村,柳义眼尖,远远就看到村西的张大婶跟五、六位外村的中年农妇,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肩上挑着箩筐谷箩,一路迤迤逶逶,说说笑笑地走出来。

    顿时,他的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

    原来,大津国虽有男子十八、女子十六方可婚娶的规定,但是,许多父母在自家孩子适婚年龄前两、三年,便托媒人找合适的人定婚。

    眼前的这个张大婶有一个女儿,其芳龄已是十四,听村里面的人说,还是个长得如花似玉的大闺女,而且似乎她们家人就是看上了柳义,于上个月特地找人向柳敬说媒,但深知自己儿子xing格的他以各种理由把它推掉了。

    “大婶好早,去田地里割谷子啊。”

    狭路相逢,柳义看看躲不过了,只能硬着头皮,连忙刹住身形,面带微笑,抱拳行礼,向张大婶招乎起来。

    瞥了一下她们挑的箩筐和谷箩,发现中间放着镰刀、细绳之类的工具,心下知道,那几位农妇大概帮助大婶收割谷子的“换工”好友。

    柳义清楚,秋收是世俗天脉农村的村民们最繁忙的收获季节,成熟的谷子是不等人的。

    所谓“粒粒皆辛苦”,为了让谷子颗粒归仓,他们必须抢在yin雨天到来之前,将所有庄稼收割完毕,并尽快地把稻谷运回家。

    为此,他们通常会采用“换工”这种简单而又有效的方式,也就是几个家庭联合起来,先集中忙活谷子成熟的这一家,然后另一家的也就差不多了,再接着忙活。

    这样的互帮互助,既赢得了收割的宝贵时间,又增进了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哎呀,柳秀才,这才几天不见,又长高几分啦。”

    大婶摘下斗笠,露出一脸微黑健康的肤sè,洁白的牙齿,嘻嘻哈哈地说:

    “怎么,又想着上‘孟夫子’家吗?”

    见他心急火燎,一步三急的样子,当下就猜中了几分。

    “是啊,孟三立那黑大个昨天晚上到我这,临走拽了我好不容易存储起来的十两银子,说我这边从今天开始就用不着生火了,一ri三餐都由他那解决,不过如此也好,今后‘孟夫子’家就是我的厨房啦,如此的待遇怕是州县的太爷也是无福消受吧,哈哈。”

    说罢大笑起来,蓦地闪过身子,让开道、抱个拳,接着一窜一奔,边跑边回头道:

    “好嘞!别耽搁大婶了,小子告辞。”

    一溜烟,拐过一道弯路,瞬间不见了人影。

    张大婶瞪眼望了望早已消逝了柳义身影的方向,似乎还有些不舍,回过头,一边赶路,一边自言自语地嘟喃:

    “哎,这秀才,溜得好快,早知如此,无论如何也把他叫住,去陪陪咱家老头子喝上两盅。”

    “陪老头子是假,分明是看上了人家,想让你家小晨跟他套热呼吧?”

    旁边的一位圆脸妇女瞅了瞅张大婶,大有深意地说。

    “啐!别胡说。”

    大婶笑着,拍了一下圆脸妇女,口是心非地说道:

    “小晨今年才十四岁,离官府规定的谈婚论嫁的年龄还有两年,再说了,我们小晨也是亭亭玉立、水灵出众的姑娘,又知书达理什么的,有哪一点配不上他,是吧,王大妈?”

    “啊,小晨倒是个不赖的闺女,可这秀才好生奇怪,又是携刀又是带枪的,衣着分明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