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汉武挥鞭 >

第421章

汉武挥鞭-第421章

小说: 汉武挥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兵穿越东高止山脉,撤往百乘东南沿海的。

    大汉逐浚将军唐涛接获卫青的求援密函后,即刻命麾下九百艘风帆战列舰尽数往卫青指定的接应地点聚拢,完全抛下了已然登岸的十五万巽加大军,非但再顾不得替他们运送军需补给,甚至为了加快船速,将船舰上的许多兵械粮草都直接往海里抛。

    汉军将士的性命何等宝贵,远超外族兵士,尤是那细柳骑营,若在此战伤亡惨重,即便彻底覆灭了百乘王朝,朝廷仍是会重惩领兵将领的,水师现下若不及时驰援,战后只怕也逃罪责。

    然就在九百战舰齐聚百乘东南沿海,正准备遣出步骑校营登岸接应时,旗舰上的水师主帅唐涛却又接到卫青命亲卫传来的密函。

    穆西卡城,破!

    若非封着密匣的火漆上盖了定南将军印,且密函末尾特殊的暗号编码是正确的,唐涛怕是要以为这封仓促写就五个大字的密函乃是敌国伪造。

    “直娘贼!”

    唐涛不得不用脏话来缓解心中的惊愕,月余前还发函求援的十余万汉骑,竟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且爆发大范围疫病的不利战局下,攻破了百乘国都?

    “唐将军,定南将军因情势紧急,无暇详细写明交战情形,只得先命属下前来通禀此事,不日后应会再遣人传来详细军情,或许仍需水师支援,还望将军及麾下将士能在此暂且停靠等候。”

    卫青遣来呈送密函的亲卫倒也理解逐浚将军此时心境,即便是亲眼见证那场战斗的他,至今仍觉汉军那日破城实属侥幸,仿似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儿戏。

    是的,实属侥幸,邀天之幸!

    穆西卡城,是为百乘国都,城内常年囤驻重兵,汉骑侵入百乘腹地后,百乘君王更是征调了足足五万步卒镇守国都。

    然从东部抽调二十五万步卒和两万余骑兵回援后,为了围歼境内汉军,百乘君王将驻守国都的五万步卒也调派了出去,穆西卡则改由刚强征入伍的万余新兵驻守。

    这些新兵是乌合之众没错,却也不是百乘王过于托大,盖因从中部抽调回援的还有三千头战象及诸多象兵。

    象兵在身毒诸国皆是极受重视的兵种,发展历史颇为久远,每头战象高七八尺,象背驮小屋,战士用弓箭远战,近距离则用长矛格杀,战力很强。

    百乘王朝豢养了超过五千头战象,训练有素的象兵近愈三万,本已尽数遣往东部沿海抵御巽加大军,现今却抽调三千战象及大半象兵回援,饶是如此,留在东部的两千战象和五万步卒,依仗着诸多城池,仍是牢牢拖住了十五万巽加大军。

    实则也属正常,巽加大军是靠大汉水师舰群运载而来的,骑兵都少得可怜,战象更是半头没带,对上百乘的象兵部队无疑处于劣势,野战倒还好散开,要聚众攻城时被战象群在城外一顿胡冲乱撞,无疑是要死伤惨重的。

    象兵对步卒的优势极大,但对机动性强的骑兵就没太好办法,尤是在地势开阔处,骑兵撞不过你,总能绕道而行,远远躲开的,战象可远远没有战马灵活,别说腾挪跳跃,便是转头转得急了,指不定要打绊子的。

    正因如此,百乘虽是抽调了三千头战象回援,却也没打算派出去围堵追击汉军,而是留在国都及周边城池驻守,光是穆西卡城内就足有两千头战象及万余象兵。

    相较于于这些训练有素的象兵,那刚被强征入伍的万余新兵本就没甚么战斗力,在战时无非提供些辅助,顶多跟在战象群的后头冲杀。

    饶是如此,百乘君臣依着过往的作战经验,也觉得这些兵力足够守卫国都了,更万万没料到汉军会傻到用骑兵来攻城,故才放心大胆的将其余兵力都派了出去。

    待得十余万汉骑兵临城下,百乘君臣虽是惊愕异常,却仍是信心满满的,更对城外摆出攻城阵势的汉军嗤之以鼻。

    用骑兵攻城?

    汉军将领怕不是被我百乘大军逼疯了,用汉人的话说,是要狗急跳墙,慌不择路么?

    说实话,汉军主帅卫青也真没打算全力攻城,之所以摆出攻城态势,只想迫使东面的百乘军伍都龟缩到各处城池中,使得汉军游骑斥候能早些探明从此地通往东南沿海的最佳路线,便于大军尽速撤离。

    为了赢得足够的时间,卫青已派出数支部曲与后方追击的两万余百乘骑兵纠缠,甚至打算在大部队撤离时,抛下那些因害病而拖累行军速度的乌桓骑射,用他们的性命断后,以此拖延敌军的追击。

    百乘君臣不蠢,见得城外的汉骑久久不见攻城,只是偶尔派出骑队往城头射箭,就约莫能猜出汉军意欲何为了。

    想到汉军要往东突围,百乘君臣虽料想不到东南沿海有大汉水师接应,却以为汉军突围后是要与十五万巽加大军汇合的。

    这可不行!

    百乘东部诸城之所以能抵御住巽加大军,正因其没有骑兵部队,缺乏机动性,只能老老实实的攻城掠地,以免因冒进而腹背受敌,造成粮道断绝的恶果。

    若这十余万汉骑与之合流,那战局可就彻底逆转了,汉骑都无须帮着巽加步卒攻城,只要能保障他们后方粮道,甚或四处阻击百乘各路援军,十五万巽加大军就能直捣百乘国都。

    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也不是只要汉人才懂的。

    步卒和骑兵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板,若是相互辅助弥补,那无疑比单一兵种可怕太多了,尤是大汉骑兵和巽加步卒合流后,其总兵力就与百乘的所有兵力差不多了,更别提百乘的兵力还是较为分散的。

    必须将汉军拖在此处,待得其后追击的百乘大军赶至,饶是无法全歼汉军,也要将之重创!

    百乘君臣计议停当,便是遣精锐冒死出城,向周边城池传达王令,除留下部分兵士守城,余下的守军尽数出城,向国都穆西卡城缓缓靠拢,把守各处要道,即便无法彻底阻止汉军突围,也要尽可能迟滞其行军。

    非但如此,百乘王更是屡屡派象兵驾驭战象群出城,向城外汉军耀武扬威,挑衅连连。

    汉军将士见得百乘人如此肆无忌惮,如此疯狂叫嚣,皆是纷纷向主帅请战,然卫青却是坚不应允,盖因各支游骑斥候皆已回禀周边城池的动向,显然百乘人已看穿汉军意图,要死死拖住汉军了。

    “传令下去,各骑营轮番休歇,全军整装待发,明日待得百乘象兵再出城挑衅,便遣乌桓骑射出营冲阵,各营汉骑则拔营向东,细柳左监率十支细柳部曲,及四万乌桓骑射断后。”

    卫青如是下令道,十支细柳部曲将将万骑,将他们留下断后,倒不是真想让半数细柳铁骑留下送死,只是担忧乌桓骑营在汉军主力拔营后无心恋战甚至炸营奔逃。

    若真是百乘追兵赶至,细柳左监必是会率细柳将士们尽速撤离的,卫青也会提早安排诸多骑队在前方的沿途接应,至于那四万乌桓骑射……病体未愈之人怕是逃不了的。

    战争本就是残酷的,卫青在无奈之余,也不免庆幸,好在乌桓乃是外族,使得他不必在取舍之间左右为难。

    即便四万乌桓骑射尽殁,只要各营汉骑不出现太大伤亡,想来朝廷也不会太过苛责于他的,毕竟军营内爆发大范围疫病实属意料之外,领军将帅也没奈何。

    大汉军律虽是森严,但却也是赏罚分明的,更不会只因战事不利就随意处置军中将领,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此类难以避免的突发状况下,若能尽量减少将士伤亡,反倒有功无过了。

    skbshge

第626章 血祭之年(下)()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为春秋笔法。

    对汉七十七年腊月间的百乘大屠杀,因着杀降百万有违仁道,故汉室史官鲜少着墨,留下的相关史料少之又少,倒是传承久远的军武世家卫氏留存的族志中,对此事有所记载。

    原因无他,卫氏子孙皆将覆灭百乘视为先祖卫青的赫赫军功,甚至觉着“血手屠夫”之名是对自家先祖的肯定和赞誉,非但不觉先祖凶残暴虐,更是深以为傲,故将先祖的功绩录入族志,与族谱一道流传下来,供卫氏后人瞻仰恭慕。

    卫氏族志中的相关叙事,多是收录卫青本人口述的战史,换了后世的话说,就是第一人称,第一视角的直观叙事。

    卫青率汉骑攻破百乘国都之日,恰是汉历腊月初八,对当日情形,卫氏族志中的记叙颇为详实。

    其上有云:

    “百乘不同匈奴,其民擅筑城,亦擅守城,其国都尤是城坚池深,城高七尺,又因傍水建城,掘渠引水绕城,壕池宽愈两丈,战马若非疾驰,实难越沟而过。

    (为免有读者吐槽,申明此处城池数据参照注辇国都欧赖宇尔城,战马加速的腾跃距离六米乃至八米是没太大问题的,若仍有质疑,可留言讨论,但请不要拿北京城外的五十二米宽的筒子河来做护城河的数据对比,唐长安的护城壕池都才九米。)

    百乘守军立于城头,以弓矢拒敌,饶我军精锐亦不易越过壕池,抵近城下,且我骑军虽众,却不擅攻城,又无器械,故围城数日,却只能屡屡作势佯攻,饶是百乘象兵出城寻衅,亦莫可奈何。

    是日清晨,全军将士奉吾军令,早早进食,遂整装待发。

    时近辰正,百乘国都城门开启,百乘兵士驭战象徐徐出城,列阵于城下池沟之畔,一如过往数日般,向我汉军叫骂寻衅。

    尤以象鼻汲水,遥指我军大营喷洒,其象长嚎,其兵嬉笑,辱我甚矣!

    细柳左监栾延奉吾军令,领骑队出营列阵,万骑细柳为中军,以乌桓骑营为侧翼,乌桓骑射虽四万众,然染病无法出战者近半,故随之出战者不过两万余骑,各分万骑居左右两翼。

    若如往日佯攻,我军骑队必驰临池沟而勒马,与百乘象兵及城头守军弯弓对射,然栾延今日却是奉命冲阵,乱敌军心以利余下骑军即可弃营东进,使百乘兵士不敢冒然出城追击。

    百乘兵士或因我军连日佯攻,以为今日亦然,故略有懈怠,城下象兵阵势松散,城头守军亦不似过往般早早弯弓齐射,拒敌于一箭之地。

    栾延其人骁勇善战,且颇有急智,见得此等情形,突是着随身令兵鸣金鼓号令,传令特意遣去两翼骑营督战的亲信部将,领乌桓将士尽提马速,至壕池而不驻,越沟而过”

    卫氏族志中,未曾提及居于中军的万骑细柳是否同样尽提马速跃过壕池,使得后世史家对此处细节颇有存疑,但两翼乌桓骑营率先攻城是得到史家公认的不争事实。

    此番随汉军出征的乌桓骑射,大部分在数年前也曾跟随汉军征讨巽加,故皆晓得大汉军律森严,阵前违令者,杀无赦!

    况且今日要冲击敌阵是既定的军令,乌桓骑射早有心理准备,虽没料到会刚出营就要直接跃过壕池冲到城下,却仍是硬着头皮尽提马速,跟着率先冲锋的督战汉将往全冲了。

    据后世史家推估,出城向汉军叫阵的百乘军队至多不过百余头战象,配置的象兵估摸只有千余人,即便一字排开,阵型宽度也不大,至少要远比其面对的三愈万骑兵来得阵势小,这意味着两翼冲锋的乌桓骑射越过壕池时,不会遇到太大的阻碍。

    或许,这也是乌桓将士们为甚么甘愿蒙着头往前冲的原因,若是壕池对面有大队敌军防守,想策马越过两丈宽的壕池,那无疑是九死一生的,几乎等于用性命去填那壕池。

    卫氏族志录事的本意,无非是为颂扬先祖卫青的功绩,不免带着颇重的主观色彩,对乌桓骑射在此战的作用仅是一笔带过,却极为明显的归功于中军的细柳将士,倒也不足为其,毕竟卫青时任细柳校尉。

    故在卫氏族志对此战的记叙中,后世史家对前半部分没有太大争议,然对接下的部分,就存在着极大的质疑了,盖因写得太玄乎,太蹊跷了。

    “中军抵近敌阵,栾延命细柳将士投掷掌心雷,神雷轰鸣,敌阵大乱。战象惊而难驭,倾覆入池者重,更有返身奔突者,百乘门卒惊慌之余未及紧闭城门,象群奔突而返,撞门而入,惨遭踩踏者为数甚众,栾延遂领万骑细柳乘势入城。

    吾(卫青)遥见此等情势,遂命全军出营,策马入城。

    覆灭百乘,栾延当居首功,吾虽为主帅,却不敢窃功自居,若非栾延率部破城,吾已沦为败军之将,岂有日后荣景?”

    后世史家对这段记叙存在着不少争论,迟迟没有公论。

    掌心雷等新式火器在当时管制极为严苛,不但严禁流入民间,甚至在汉军中都没有大量装备,至少在两位亲王领兵侵扰巽加及侵入安息时,都没有动用掌心雷。

    据史籍记载,即便在五大精锐骑营中,也唯有皇帝刘彻的嫡系军伍虎贲骑营才专门设立了火器部曲,装备了大批加农炮和掌心雷,且还要由郎署和太尉府分别派员监管,以虎贲右监为首的诸多军律官更是每日进行点算查验,何时何处出现的损耗皆要记注在册。

    在此等情形下,细柳骑营装备有少量掌心雷虽可理解,但主帅卫青的本意是要带大部队尽速撤离的,这意味各骑营的右监也要随行,尤是细柳右监不会留下断后,更不会跟着细柳左监领兵冲击敌阵。

    倒不是大汉军律官们贪生怕死,而是他们的主要职守就是监察军律,纠举不法,尽最大可能避免军中将帅拥兵自重乃至通敌叛国,肯定是要跟着大部队走的。

    即便细柳骑营的军律官们为了保障断后的袍泽性命,允许随军火器士动用掌心雷乃至分发给将士们,然中军的万骑细柳面对的是诸多战象和象兵,即便能隔着壕池往敌阵投掷掌心雷,但在敌阵大乱前,栾延真的敢下令将士们尽提马速,尝试越过壕池?

    若是不然,在敌军大乱后,细柳将士们真能在马速不高的情况下,策马越过两丈宽的壕池,且迅速抢占被战象群撞开的城门?

    会不会是乌桓骑射率先趁乱入城?

    毕竟他们应是早已从两翼越过壕池的,奔驰到城门的速度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