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汉武挥鞭 >

第361章

汉武挥鞭-第361章

小说: 汉武挥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此,北海,东海,南海,三大近海水师的兵员编制皆为五万,各有千艘风帆战列舰。

    太尉郅都颁布军令,自即日起,汉军各大水师尽数停止购置或建造风帆战列舰,现有战列舰只修不造,只待圁阴船厂完善大型铁甲舰的建造工艺,且大幅降低造舰成本后,将会在三大近海水师的诸多船坞齐齐动工造舰,逐年汰换相应数量的风帆战列舰。

    大河水师的中小型铁甲战舰已达四百艘,将以四年为期,每年向大江水师移交百艘运行良好的“热舰”,自身则以每岁百艘的数量继续向圁阴船厂购舰。

    如此,四年后的两大内河水师皆会拥有四百艘中小型铁甲战舰,汰除所有旧式战船,移除掉战船上的所有军械后,连带三大近海水师逐年汰除的各式旧船,将尽数发卖到民间,改装成民用货船。

    消息传开,诸多涉足船运产业的世家大族皆是亢奋不已,纷纷筹措赀财,等着标购水师汰除的大批战船。

    是的,标购!

    昔年梁王刘武和代王刘登创办百川船运时,因着近水楼台的缘故,硬是包揽了各大水师汰除的数千艘战船,更招募到不少退伍的楼船士,使得百川船运一跃成为船运业巨擘,每岁皆能从中牟取惊人暴利。

    世家权贵艳羡之余,亦是不满刘氏皇族又吃独食。

    皇帝刘彻晓得皇族也不能吃相太难看,故是依照多年来已形成的惯例,让大农府发标出售,也不管甚么王侯权贵,甚么商贾庶民,但凡是册籍在簿,且无犯行前科的汉人,皆可参与公平公正公开的投标。

    于是乎,近年来各大水师汰除的战船不再是被百川船运尽皆包圆,不少世家权贵乃至豪商巨贾也标购到不少,间接促进了大汉船运业的蓬勃发展,尤是那些发卖的大型和中型战船,经过改造后完全能在近海航行。

    要晓得,这些原本都是战船,无论是用料还是做工皆是精益求精,内里含着的不少造舰工艺是寻常民用船只无法企及的,旁的不论,单说船身涂的的防腐蚀胶漆和那些结实耐用却质轻的大幅风帆,民间作坊压根就仿制不出来。

    民用海船的数量大幅增多,加之近海商路航线已构筑完善,北至辽东王俭城,南至岭南胥浦城,诸多沿海大城皆建立起民用海陆码头,还附带供货物转运贩卖的市集,使得大汉近海货运业愈发繁荣兴盛。

    盖因如此,吕宋岛盛产黄金的信息公之于众后,不少大汉臣民皆生出到海外淘金的念头。

    皇帝刘彻之所以要扩编东海水师,正是要为治下臣民“排忧解难”。

    奉旨协从东海水师清剿东鳀蛮夷的宣曲骑营已回京复命,东鳀岛上的诸多土著皆被血洗,即便尚有少许漏网之鱼,也是尽数躲入深山老林做回野人,再无甚么威胁。

    刘彻下诏着大农府协助北海水师,在后世蛙岛高雄之地兴建军港和商贸集镇,皆名曰“东番”。

    东番镇不驻军,不设衙,仅由建安郡轮调府兵前去守备,另设民用码头,供商船停靠。

    东番港则由东海水师轮调百艘风帆战列舰驻扎,负责往返巡视东鳀岛和吕宋岛之间的航线。

    此诏虽涉军务,汉廷却未暗中行事,反是大张旗鼓的在各郡县官府张榜公告,无疑是提醒有意前往吕宋岛淘金的大汉臣民,可以收拾包裹,准备乘船出海了。

    东番港距建安郡治福榕城仅五百余里,且航线已探勘多年,海象海情不难预估掌握,其实也算不得甚么外海,中小型民用海船亦可前往,若中途遇着大风浪,还可先绕道海峡中间的澎湖群岛躲避,虽说航程会长些,然更为安全,顺带还能登岸补给。

    抵达东番港,若要南下吕宋岛,则要航行八百余里,虽说航程不短,但终归比从福榕城前往吕宋岛要近得多,况且中途尚有巴林塘群岛和巴布延群岛,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分布在八百余里的航线中,不少岛上有淡水,又是植被茂盛,足供航海船只停靠补给。

    东番港镇的兴建,无疑是为大汉臣民前往吕宋岛提供了必要的中转站,使得他们无须经由漫长凶险的外海航行便可抵达吕宋岛,从东番港南下吕宋,非但中途有诸多岛屿获取补给,更是进一步指明航线。

    沿着这些岛屿一路向南航行,约莫五六日光景,见得大片陆地,必是吕宋岛无疑了!

    非但如此,太尉府还特意着各地官府颁布告示,“警醒”有意前往吕宋淘金的治下百姓,吕宋岛上有不少未开化的土著蛮夷,汉人登岸后要多加小心,最好出航前带齐弓弩刀剑,带足人手,免得在吕宋岛遭到蛮夷袭击时无力自保。

    最先会意的无疑是高居朝堂的群臣,他们皆带着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当殿恳请皇帝陛下明示:“吕宋金多?”

    皇帝淡笑:“甚多!”

    群臣再问:“岛上土著为数甚众?”

    皇帝扬眉:“不少!”

    群臣又问:“足供采矿淘金乎?”

    皇帝勾唇:“足矣!”

    群臣捻须:“如此允寻常百姓登岛,岂不危哉,不若先由诸世家……”

    皇帝垂眸:“民不患寡,患不均!”

    群臣试探:“何不驻军设衙?”

    皇帝摆手:“力有未逮,日后再论,十年为期,吕宋不驻军,不设衙,如何?”

    群臣暗喜:“诸世家闻得水师今岁军费稍有不足,皆愿尽绵薄之力,向国库捐输,为君分忧!”

    皇帝谑笑:“所为何来?”

    群臣讪讪:“欲搭乘北海水师战舰前往东番港镇及吕宋岛,还望陛下恩准!”

    皇帝颌首:“大善!”

    群臣拜伏:“陛下圣明!”

    后殿处,太子垂幔听政,闻得殿上君臣诸般应对,端是满脸讶异,颓自愣怔良久。

    下得早朝,皇帝询问太子:“今日可有所获?”

    太子挠头答曰:“套路太深,太费思量!”

    皇帝开释:“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扰,又难免人心不足蛇吞象,故豢养鹰犬,不可饿其体肤,亦不可使其饱食终日,予之取之,须得仔细权衡,方可肆意驱策,却不遭反噬!”

    太子茫然:“儿臣愚钝,不擅揣度人心。”

    皇帝摇头:“为君者,不忘反躬自省,懂得权衡利弊,善用能臣,加之体恤爱民,便是贤君圣主,未必非得费心劳神去揣度臣子心思。”

    太子诧异:“若不悉人心,如何能如父皇般使得臣民服膺?”

    皇帝失笑:“痴儿,人生而不同,秉性更异,为父不同你皇祖父,你亦不同为父。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罢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刀剑在手固社稷,谨记这两句便可。”

    太子恍然:“儿臣若继帝业,必会紧握兵权,福泽万民,亦会如父皇过往教导般,一手大棒一手甜枣,来回敲打这群吃嘛嘛香,吃嘛嘛不够的世家权贵。”

    皇帝大慰:“孺子可教也!”

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 
去岁腊月,返京述职的各郡县仆射长官多携妻女同行,过得正朔大朝,却是独自先行返回派任地,将妻女留在长安。

    原因无他,春祭大典过后,泰安公主便要出降,下嫁大农府商部少卿桑弘羊,县府官员府上的女眷或许没资格前往观礼,然如郡守般的封疆大吏,其妻女还是要留下交际应酬的。

    大汉的任官体制尚以世家政治为主,对于世家权贵而言,外放他乡任官仅是一时的,经营好京城人脉,巩固家族根基才是可长可久的。

    身为人臣者,最忌彼此间过从甚密,免有结党营私之嫌,然府上女眷往来却无太多顾虑,故在大汉朝,夫人政治还真算得上门“显学”。

    今岁春分是为二月廿三,清明则在三月初九,也就隔着小半个月,故要为泰安公主挑选正婚的吉日倒也无须太费思量,定在三月初一。

    阳春三月,上朔之日,花共人语,人比花俏,自是最为合宜的。

    泰安公主乃太上皇幺女,皇帝幺妹,向来万千宠爱集于一身,且因诸位亲王和公主都已成婚,太子刘沐又仅虚年十岁,可预见在接下来的数年内,大汉天家是不会举办甚么婚典了,故泰安公主正婚时的排场自是极为盛大。

    大汉有头有脸的世家宗妇皆是出席,其中不少是特意不远万里赶来的,非但是要给天家贺喜,更是要参与诸多聚会筵席,且在席间借机看看是否有端庄贤淑的适龄贵女,也好为家中子嗣张罗门好亲事。

    何况朝廷颁布王侯京居令后,各地王侯皆纷纷迁居入京,这意味着大批“金龟婿”都在长安,各地世家想要将府上贵女高嫁,自然要不断找由头携女入京,参与各式聚会,让王侯宗妇们过过眼。

    王侯宗妇们亦有此意,才貌俱佳的世家贵女本就是“稀缺资源”,现下长安城权贵云集,各家子嗣要娶得称心如意的媳妇就更是要抢破头,但凡府上有尚未出阁且才貌双全的贵女,不断登门的媒妁都要将门槛踏破了。

    在某种意义上,长安权贵们不免心生感叹,生儿不如生女,为儿子的婚事愁白了头,却为女儿的婚事挑花了眼。

    事实确是如此,过得清明,泰安公主出降引发的热闹劲尚未完全消散,突有传出婚讯,郎中令齐山将迎娶卫公的嫡长孙女卫敷荣。

    汉承秦制,从未敕封公爵,能带“公”字,且得大汉君臣普遍以此称呼,仅有那数位年高德勋的四朝元老。

    卫公无疑是指卫绾,太子蒙师,太学祭酒,光禄大夫,帝师!

    四大头衔个个响亮,沉甸甸的。

    卫敷荣的才情相貌在大汉贵女中皆堪称上乘,意图求娶她的世家子弟能从北阙甲第排到泬西邑去,然真有信心延请媒妁登门的却不多,实在是这门第太高了些。

    倒不是说卫绾的权势通天,却是他太过无欲无求,从不贪恋权势,反倒更得天家信重,且他乃太学的创立者,又担任祭酒二十载,门生故旧满天下,故其地位极为超然。

    声名达到卫绾这等高度,手中有无权势已不是那么重要了。

    正因如此,世家权贵们闻得卫敷荣将嫁给齐山时,端是惊诧哗然。

    齐山是甚么人?

    郎中令,统掌内卫和暗卫的郎中令,内卫是为天家死士,且不去提,暗卫可是让世家权贵们闻之胆寒的存在。

    虽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然世家大族多是枝繁叶茂,林子大了甚么鸟没有,即便算不得藏污纳垢,多多少少会有些腌臜事,就看皇帝想不想遣暗卫去查了。

    齐山统御暗卫,自是知悉诸多世家权贵的阴私事,又向来不与群臣往来交际,说好听点是孤臣,说难听的无非是皇帝陛下的鹰犬。

    皇帝若要收拾谁,齐山必是最为锋利的刀刃,下手必是快准狠,绝不容情!

    卫府,齐山,二者给大汉臣民的印象完全不同,处世风格更是南辕北辙,故齐山迎娶卫敷荣的消息简直颠覆了世人的三观。

    不少对卫敷荣仰慕已久的世家子弟暗自腹诽,以为齐山必是仗着权势逼嫁,他们的长辈却是对此等荒唐的揣度嗤之以鼻。

    卫府若是不愿嫁女,谁能逼,谁敢逼?

    何况齐山与卫府联姻不是小事,说嫁就嫁,说娶就娶么?

    若无皇帝陛下准允,这婚事可成不了!

    别看皇帝陛下没为齐山下旨赐婚,皇后却是为卫敷荣请封乡君的,天家的意思还不明显么?

    若说卫府里对这桩婚事觉得略微有些难过的,无疑是卫敷荣的双胞胎妹妹卫敷华,她虽为自家阿姊寻得如意郎君感到欢喜,却又难免顾影自怜,她对即将成为自家姊夫的齐山亦是倾心,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心,齐山终归是选择了卫敷荣。

    嗯……这事且不去提,便说那齐山的婚事。

    卫府行事向来低调,齐山就更是低调了,连带着各式婚仪都是低调得紧,且甚为干脆利落。

    清明过后传出婚讯,没过数日,齐山便往卫府送去纳征礼,随后的请期连带亲迎正婚,相距不足三日,新媳妇就娶进门了。

    无须多说,纳采、问名、纳吉必是早已行过,却是鲜少有旁人知悉,而正婚吉日也必是早已定下的,所谓“请期”无非是做做样子,走足六大婚仪的流程。

    怪不得皇帝陛下不下旨赐婚,婚仪都已暗暗走了半数,若是得了赐婚旨意,可不得再重新再走一遍?

    卫敷荣的正婚排场不大,仅是邀了些卫氏的亲朋好友和齐山的昔日袍泽前来道贺,然无人会因此小觑讥笑她,盖因其正婚当日,太子殿下亲临齐府道贺,且带来了皇后赐下的两尊珍宝,一尊金童,一尊玉女,皆是憨态可掬,即意喻齐山与卫敷荣,亦有冀其儿女双全之意。

    卫敷荣自是羞红了脸,闻之此事的宗妇贵女们却是艳羡不已,心道再好的女子,也是要嫁个好夫君,才能摊上大好事。

    齐山也不晓得自个能否做个好夫君,他本是军中遗孤,幼年尝尽人间冷暖,却从未得尝家庭温暖,虽说在遗孤院时有不少同伴,从军后亦有同生共死的袍泽,然终归填补不了他心头的某处缺失。

    正因如此,在样貌相似,才情亦相差不大的卫氏姊妹中,他选择了恬静体贴的卫敷荣,而非爽朗欢脱的卫敷华。

    唯有在见得卫敷荣时,他的心头才涌起那股温暖的感觉,便如这三月的暖阳,驱散寒凉,融化冰雪,让他这在外头手段狠戾的郎中令,回到府里仍能活成个普通人。

    皇帝刘彻是过来人,见得这位心腹重臣日渐消去周身戾气,不禁大为欣慰。

    虽说皇后阿娇和那卫敷荣的脾性大相径庭,然若非有憨傻耿直的阿娇不断胡闹折腾,刘彻只怕也要活成阴戾模样。

    时时算计他人,又时时忧心被他人算计,这样的日子可不好过!

    人自降生于世,就要不断寻觅能与自身互补的另一半,刘彻很庆幸老天早早为他安排好了,也无须费力寻找。

    对忠心耿耿的齐山,刘彻亦是希望他能觅得良缘,填补感情缺失,免得因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