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剑与江湖 >

第47章

剑与江湖-第47章

小说: 剑与江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莽看了他们一眼,拍了拍张渊的肩膀,这些装成商队的私盐贩子缓缓向前。

    隔着较远的距离,苏炳南旁观的全过程,即使是他,也不得不佩服这位中了举的私盐贩子。

    ……

    行至半路,伪装成伪装成商队的队伍分作两路,大部分人马成一批,快远离,而黄莽和两位青年单独向前,朝着京城方向赶去。

    路上,正好同路的苏炳南一行自然与他们三人相识,同行数日,相互之间自然熟悉起来。

    阮青是长垣县芦岗村中的大户,和来自凤阳村的陈赤褚一样,自幼饱读诗书。

    而那黄莽,则是黄家村中之人,相对于两人,幼时也只能算得上是粗通些笔墨。不过自**年前开始,黄莽便对诗书起了极大兴趣,中了举后有两次进京赶考,虽然都名落孙山,但这次的恩科,他和阮青陈赤褚二人约好一同前去。

    这次的恩科,并非寻常的科举考试,因为当今皇上诞下一子,是为朝廷庆典,不仅大赦天下,同时也特别开科考试。

    一路行来,三人察觉到苏炳南并非常人,他身后的那些人马行进森严,暗有威势。三人并未因此而心境失稳,依然不卑不亢地和苏炳南交谈。

    数日后,三人看着路途上百姓的艰辛,不由久久无言。

    途有饿殍,易子而食,或许不再是纸上的文字,这些惨绝人寰的字眼,变成了民生多艰的现实,**裸生在眼前。

    还好,随着越来越靠近京城,苏炳南等人也能察觉到这种情况的好转,至少不再有死尸横于路边。

    “还好圣上大赦,命天下共减税赋,这样一来,相信百姓的日子会好过许多。”阮青叹息说道。

    众人不言。

    随着越来越靠近幽州京畿地区,苏炳南现王天涯越来越沉默。

    王天涯紧紧握着手中的刀,每日的练习越拼命。

    有时,王天涯会拿出一块玉佩,神色茫然地呆,很快又抽出手中的刀,放于眼前凝视许久。

    一日,众人终于看到了京城的城墙。

    京城的南面,是外城又建的重城,长二十八里。正南是永定门,永定门左侧为左安门,右侧为右安门。东面的城门叫做广渠门,广渠门上侧为东便门……

    苏炳南一行正是要从永定门进入京城。

    永定门时京城外城七座城门中最大的,属于通衢要道,其城楼形制是重檐歇山。有城楼与箭楼,各面有两层箭窗,每层有数孔,琉璃瓦脊兽装饰其中,威仪非凡。

    靠近这“永远安定”之门,黄莽三人心中不禁产生一种肃然情绪。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阮青眼神痴痴看着京城,口中不由说出当年太祖临终所言。

    为了这句话,大昊自武帝起,在北部国境沿长城防线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也称九边重镇,守卫大昊子民不受五胡侵扰。

    时至今日,大昊国力日衰,但胡人终究未能大举入侵,这九边重镇像一道天国之墙,汲取大昊财力,守得百姓太平。数千里的防线,至今屹立不倒。

    而京城,距离这道防线并不遥远,帝都靠近边镇,天子死守国门。

    刚靠近城门,一人看着苏炳南的脸,立马就将这队人拦住。

    “下马,检查!”一位城门守卫对苏炳南叫道。

    立刻有人呈递相关凭证,说明他们是六扇门或锦衣卫人马。

    那人眼皮也不抬一下,直勾勾看着苏炳南,道:“我怀疑你有问题,过来让我搜身!”

    苏炳南看着他嚣张的样子,当下便知晓这人也许是书嘉佑或是第五南山的人。

    就在这人不耐烦之时,远处突然有一骑快马如电掣般朝城门口奔来。

    人群纷纷躲避,那骑马踏大地,就要闯进永定门。

    “来者下……”

    砰!!!

    刚刚拦住苏炳南的那人刚说出三个字,试图拦住这骑,就被狠狠撞飞,人至半空吐血不止,落在地上又被马匹踏着胸口,眼见是活不成了。

    “八百里加急!拦者死!阻者亡!”

    苏炳南凝神看去,百姓分道两边,有数人避之不及,被那骑一刀斩过,毫不留情。

    急劲的马蹄声犹在回响,许多百姓一脸茫然,不止生了何事。

    众人正准备进城,这时又是一阵马蹄声传来,一道疾风以丝毫不逊于此前那骑的度,向着城中奔去。

    短短不到一刻,就有两道八百里加急的情报。

    苏炳南心中一紧,举头望天,感觉天突然黑了下来。

    ……

    这一日,一位骑着青牛的白须老者突然一愣,止住了与童子的言谈,身子缓缓升起到半空,眼神复杂地望向帝都方向。天山、昆仑、祖山、秦岭、大别、燕山,在他眼中,巨龙已有夭折之相。

    剑阁王家中,那位闭目十年的天人境睁开双眼,于此同时,四周一万八千柄利剑出轰鸣之声,久久不绝。

    中州李家,一位老者对家主说道:“天已经变了,早作准备。”

    江南之地,一位绝色女子衣着大红袍,脸色平常地看着跪伏在她脚底下的数人,看了一眼北方,说道:“敢质疑青莲老母,你们可以死了。”

    少林寺中,一位僧人面带微笑,从怀中掏出《般若掌》。

    一处山峰之上,那位号称“一人既是一峰”的天下第一,从酣睡中醒来,不经意间瞥了一眼远处,又继续大睡。

    这一日,黄家村的那位司马老先生,告别孩童不舍的眼神,背负长剑,离开了长垣县。

    一声响起,竹筒冒出烟火,青云城的郝志对韩擒虎说道:“这黑色粉末东西还有些威力,你们叫它什么名字?”韩擒虎回答说叫黑火药。

    郝志突然心有所感,望向远处,又转过身来,对一旁站立的古玄机说道:“青云城待久了,是时候再回金陵。”

    ……

    这一日,京城收到噩耗。

    五胡联合叩关,破开九边重镇,大昊十万铁骑大溃,只逃出一万余骑。

    那号称满万不可敌的族中领,下令筑起人头京观,三万士兵的头颅,死不瞑目望向中原,数十里外,煞气冲上云霄,泥土一片红。

    这一日,有周、王两位私盐贩子聚众数百人,于衮州揭竿而起,攻占郡县,一时间声势大壮。

    兖州、徐州、徽州三州流民趁乱而起,连破官兵,大肆劫掠,屠杀豪强,数百万饥民望风而动,蚁附与这数十股起义军。

    这一日,剑南府刺史孙道尚暗中杀死朝廷制衡钦差,拒不上缴钱粮。

    ……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这一次,于草莽之间,掀起滔天风浪。

    寒夜将至。

第五章 局势() 
榆林镇为天下雄镇,论九边重镇,其兵最精,将材最广,但又地瘠饷乏。

    时至今日,山海关的士兵常常不敢出兵对敌,野战中,十有**会被五胡鞑虏打得落花流水。

    但自榆林镇成立以来,每逢胡人试图越过榆林防线,士兵多主动出击,将其击败,不仅如此,榆林镇将士悍勇无比,曾经在十八年前进攻草原。

    “霜降之时,遣人焚塞下野草,胡人多饥死。”

    榆林镇的这一把火,使得当时的刘破虏一跃成为皇帝最为宠幸的大将,这一把火,替赵家皇帝稍稍洗刷了其自继位以来国土缩水的耻辱。

    “部族聚哭,请纳马五万以赎之,不许,蒙兀室韦乞盟纳赂以求之,自是十余年不能犯塞。”

    榆林塞北,士****斗,固若金汤。

    刘破虏因此成为如今公认的大昊第一名将,自此以后,其率军作战,无一败绩。他也由此坐镇中枢,掌管兵部,被封为代国公。

    榆林镇也成为胡人心中的不可逾越的坚固防线,与宁银镇互为屏障,将陇右、河套、河西一带牢牢守住。

    十八年后,八百里加急传来噩耗,女真、突厥、契丹、鲜卑、蒙兀室韦放下彼此间的仇怨,结为联军,诱得榆林镇大将郭元一出军。

    蒙兀室韦佯败,陇右府固原镇大将高芝远,宁银镇大将许啸见功心切,出兵追击,三镇骑兵共八万余骑倾巢出动,只余九万步卒留守一百四十五个军堡,三十八个关口。

    与此同时,三镇派出人马联络安西府嘉肃镇大将耿恭,劝其共歼大敌,耿恭察觉不对,可那时已为时已晚,只得亲自领兵一万五千余骑前去。

    蒙兀室韦诱敌深入,直达王帐,三镇长驱直入,誓要一举鼎定不世之功,比肩刘破虏,可这时共分十路的五胡联军突然出现,数十万人马围合,共击三镇八万余精骑。

    这时,什么都晚了。

    八万余骑苦苦支撑,一路突围,他们都是大昊精锐,却远不如胡人的马上功夫。

    胡人尾随截杀,以一种悠闲的节奏收割人们,最终,这八万多人只逃出数千,而嘉肃镇大将耿恭所率一万余骑被断后路,只得向草原亡命逃去。

    五胡中女真首领将一路倒地的大昊将士头颅割下,于榆林镇前筑成人头京观,共计三万余头颅死死盯住这天下雄镇,榆林镇三十六军堡,二十四关口士气大跌,人心晃动。

    五胡趁机而攻,一举拿下此镇,此后向西进发,势如破竹攻下宁银镇。

    两镇皆归于胡人之手,河套、河西、乃至陇右尽失,幸好固原镇位于陇右府靠南,士卒最众,才得以勉力抵御。

    可嘉肃镇却孤悬塞外,剑南府已形同造反,陇右河西被胡人兵锋所指,原来的此镇大将耿恭领着仅剩的一万余骑,无奈没入敌巢,一旦嘉肃镇失守,那关中再无可挡胡人的兵马。

    关中一失,山西、汉中、中原便会立即危在旦夕,前朝大楚便是自关中龙兴,一举鼎定天下。

    如今的天下局势,巨蛇吞龙之势初露峥嵘,已是杀气漫天。

    三镇大溃,大昊大半精骑毁于一旦,自大昊皇帝继位以来,数十年积攒而下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那些苛捐杂税、民脂民膏化为枯骨,化为不甘的头颅,望向中原。

    三镇已失,中原腹地又有流民趁乱而起,剑南府孙道尚割据之势已成,川蜀被其威势所凛,转眼间,大昊已至步步杀机的局面。

    变局、危局、乱局,如今已是残局之像。

    苏炳南走入永定门,看着左手的山川坛和右手的天坛,也不知祭祀祈谷到底有无作用。

    一行人走在正阳门大街,看着左右繁华的坊市,每个人心中都有说不清的感觉。

    正阳门是内外城分隔的正中央大门,三面有众多箭窗。箭楼宽阔高大,与正门间还有巨大瓮城,两重门中靠前为千斤闸,后为对开的铁叶大门。

    一过正阳门,便便是京城内城,整个京城共有胡同四百余,街巷村千余,而皇城两边街巷最为稠密,天下士民工贾云集于京城,肩摩毂击,竟日喧嚣。

    正阳门不远的前方便是朝廷中枢所在,六扇门与锦衣卫办公地点也在那里,阮青、陈赤褚和黄莽与苏炳南告别,前去贡院。

    苏炳南先让自己身后那批人解散,带着王天涯与彭城来到自己的屋子,然后独自前往六扇门。

    中枢之地,并非无比森严,大昊风气开明,内城繁华如烈火烹油。

    和锦衣卫相比,六扇门和江湖势力要牵扯得更深一些,但高手却远远少于锦衣卫。不论是那个级别的捕头,几乎都要直面江湖人,对各个新兴或成名豪杰了如指掌。

    “进得衙门,出得江湖”便是成为六扇门中人的基本要求。

    正因为如此,朝中官员大多看不起六扇门,它比不上锦衣卫密谍的让人心慌,所做的也不过看似奔走江湖的事情,尽管是书嘉佑这位六扇门的最高长官,也难以被那些高官真正认可。

    锦衣卫、六扇门,一向与主流官场格格不入,苏炳南的三品官,也只是品秩教高而已,换做任何一人,能做员外郎都有人不愿意当一个朝堂中的江湖人。

    当年大昊皇帝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才将六扇门和锦衣卫品秩擢升,以提升其地位。

    一入江湖深似海,六扇门还是锦衣卫中人,不论官职多大,此后的晋升只能一条路到黑,顶点也就是书嘉佑或第五南山这个级别,位极人臣更是别想。

    当苏炳南来到六扇门,立刻就有人认出这是他们的苏大人。

    现场气氛为之一变,安静了一下,马上又恢复过来。

    苏炳南对着众多向自己问好的人微微点头,然后径直走入一处屋子,坐下后闭目沉思,食指不住敲打座椅出声。

    屋外有人求见,苏炳南应了一声,那人便站立苏炳南面前,道:“大人,终于等到您了。”

    苏炳南和颜与他交谈,等到这人面色有些激动地离开后,又不断有人求见。

    这些人,皆与苏炳南走得近的一些。如今六扇门因为副总捕头快到致仕之年,这个“朝堂江湖”也分为两派,分别以书嘉佑为首,和以苏炳南为首。

    按理说,苏炳南这个三把手无法和书嘉佑分庭抗礼,但凡是皆有例外,他受到皇上的信赖,兼任锦衣卫的指挥佥事,同时是前所未有的武学之才,这才得以受到众人拥趸。

    当然书嘉佑当总捕头已多年,根基深厚不是他能比拟的。

    苏炳南正宽慰一位金牌捕头,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贤侄,回来了为何不通知一声,这可让我书嘉佑心中有些不快啊。”

第六章 人生如戏() 
伴随着爽朗的笑声,一位五十来岁的男子大步走进来,满脸笑意看着苏炳南。

    那位留在屋内的金牌捕头识趣地告退,只留苏炳南两人单独相处。

    苏炳南看着书嘉佑明显苍老许多的面庞,和发间斑驳的白发,拱了拱手,道:“请书大人见谅,我刚赶到京城,正准备前去拜访大人的。”

    书嘉佑和煦说道:“什么书大人不书大人的,我已经老了,六扇门迟早归你来掌管,我的这些心血迟早也得你来继承。”

    苏炳南笑道:“也对,一切都要有个结果。”

    书嘉佑现在的模样,根本不像曾谋害了苏华宇夫妇,一点也没有此前派人暗杀苏炳南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