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 >

第47章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第47章

小说: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文礼又到地上随便捡了一块大小合适的石头,放到弩机上面。也没有瞄准,就果断地扣下了扳机,只听见呯的一声,弓弦巨大的张力,将石头抛得不见影子了,只留下弓弦在嗡嗡地颤动。

    弩炮不是弩箭,没法精准,因为石头不可能标准,因此杨文礼只随便试了一下,看能不能发射成功。

    “仁曰,你们继续实验,测试最大射程,最近射程,还有总结一套快速组合,快速击发的操作步骤,如无问题,明天马上大量铸造。

    船队等不了太久,要抓紧时间,知道吗?”

    “遵命”杨仁日毫不废话的坚定应诺。

    铸造弩炮要不了几天时间,但杨文礼也不想浪费这一点点时间,他开始动手磨制望远镜光学材料。

    早期的望远镜是加利略式望远镜,一般是单筒,构造简单。而杨文礼要研制的是开普勒望远镜,后来的双筒望远镜都是此种。

    这两种望远镜的区别,就是镜头的不同,加利略式望远镜是两块凹透镜,而开普勒望远镜是两组凸透镜和两组棱镜构成。

    古代条件非常简陋,没有先进精密的仪器测量和磨制镜片,所以杨文礼用失蜡法,先铸造出了大小两种凸透镜和棱镜,而后再动手打磨。

    大家都知道,玻璃硬度系数高,很难打磨,特别是手工打磨,更是万难万难。

    杨文礼设计的手动式磨机在这里就派上了用场,通过大小齿轮的传递比,能将力量转化为速度。

    手动式磨机像小型的立式钻床,杨文礼将物镜卡在台座上,就命令奴兵杨礼善拼命摇动一个像方向盘式的摇盘,磨具高速转动,他扳下磨具就开始打磨,一边滴一种油水混合液的做成的降温液。

    磨具上缠有用鱼胶沾石英砂的布,是古代版的砂布,这只是一种砂布,整个有五种不同材质的砂布,要分五次打磨,整个打磨过程非常繁琐,比铁棒磨成针,还有过之,幸亏已是凸透镜、棱镜形状的毛玻璃胚胎,打磨过程还比较快。

    衡量一块打磨过的凸透镜是否合格,非常简单,对着阳光看焦点,焦点越细,亮度越高越好,反之则还要继续打磨。

    另一种棱镜的打磨也不简单,步骤是一样的,不过测量的方法不一样,是釆用暗室光束测量法,暗室的细光束,是一条绝对的直线,棱镜又是折射光的,将棱镜的一面水平光束,如果有一面不平,棱镜就会折射光线,证明哪里还要打磨,反之则证明棱镜合格。

    还有,棱镜的一面直边要镀银,当然不是现代的化学镀银,而是使用水银,也就是汞,早在秦朝,秦始皇的陵墓就使用了大量的水银,古代的炼丹师都要用到水银。

    用锡泊纸蒙在玻璃上,滴上水银,就得到了一种优秀的反光物质,这也是早期镜子的镀银方法,镀好后还要涮上一层油漆,以保护镀银层。

    杨文礼就是采用这些土办法,当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镜师,幸亏他前世使用过望远镜,所以知道望远镜的构造原理,否则他也只能制作简单的单筒望远镜了。

    最后一步,就是组装望远镜,因为是双筒望远镜,所以也很麻烦,还要调焦距。

    用铜融化,压延成铜板,做镜框,铜性软,容易制成自己想要的形状,由于时间有限,也没讲美观了,更没搞什么花哨的装饰,一切以实用为先。

    就这样,杨文礼带着几个奴兵,历尽艰难,终于制作出了,全世界第一款双筒望远镜。

    ……未完待续

第105章 离别() 
等杨文礼制作好20副望远镜,杨仁日也铸造好200套弩炮了,不知不觉,时间已过了二十天整,是时候去辽东了。

    其实此时茅山冲那里,各个船东早就吵翻天了,他们一等就是二十天,如果是其他客户,早就被他们骂死了。

    可惜,现在他们踫到的,不是普通的客户,而是一帮手握凶器的军人。

    “官爷,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我们连粮食都没有了。”一位船东领头,几十个船东又一次找到负责监控船队的军官杨义盈哀求道。

    “你们啰嗦什么?什么时候走,我也不能决定,我也是奉上级命令,你们说再多也是白搭,粮食不够,会发放给你们的,你们停一天,也有补助,但不准无理取闹,否则爷爷的刀子可不认人的。”杨义盈一副凶巴巴的面孔大声斥责他们道。

    “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原来以为踫上了豪客,哪知道却是一帮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冒出来的粗鲁军汉。”一众船东禁欲寒蝉,但在心里都暗诽道。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这些粗鲁军汉,一个个满脸横肉,凶神恶煞,绝不是讲理的主,船东们只能自认倒霉了。

    对,他们认为是军队,而不是什么乌合之众的土匪山贼,他们一个个站立如松,行动整齐如一,有明显的铁血军人作风,也穿着一种不同于朝庭官兵的制服,虽然很怪异,却显得异常精干。

    这是杨文礼设计的常服,或者说是照抄现代解放军03式军服,也使用了铜扣,宽牛皮带,布料是棉麻混纺,这是他的独创。

    明代已经大量种植棉花,但都是短绒棉,织成布虽然柔软,但不耐磨,于是杨文礼就要山塞里专职织布的女人,掺杂30%的苎麻线,既兼顾了舒适,又更耐磨,而且可塑性更强,也就是更笔挺,唯一的缺点就是染色差,还是土法的植物染料,颜色是墨绿色,没有光泽,显得灰扑扑的。

    跟后世的军服比,是有点土,甚至比不过明代此时的锦衣卫的飞鱼服,但胜在干净利落,又是统一着装,总比以前他们当土匪时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服装强多了。

    ……

    “这次远赴辽东,只留杨仁地小旗在家,其余部队,全部同我赴辽。仁地……”

    诸事准备停当之后,杨文礼就召集手下主官开会,在会上刚点了杨仁地的名,他就马上站起来行礼大声应道:“到”

    “山寨是我们大家的老巢,弟兄们的家属都在这里,责任重大,绝不容有失,因此,大部队走后,你不能再去攻打其他山寨,而应该稳妥的坚守为上,明白吗?”杨文礼很严肃的叮嘱他道。其实杨文礼也是怕杨仁地发展实力,造成尾大不掉的现象,因此一开始就禁止他扩张实力,而只是要他坚守山寨。

    “遵命”杨仁地没有二话,他坚定有力地回答道。军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上级的命令,必须无条服从。

    杨仁地是杨仁天率领部队走后,杨文礼就把他召了回来。情况有变,他要去辽东了,在大别山就不能发展势力了,所以他把天塘寨放弃了。

    “我们这一走,有可能会暴露目标,官府也有可能会攻打这里,你如果兵力不够,也可以训练那些佃农,帮助抵抗官兵。”杨文礼到底还是担心官府会攻打这里,所以稍微放宽了一点,允许他训练山寨的佃农。

    “遵命”杨仁地又站起来应诺道。

    安排完老巢的事情,杨文礼接着说道:“这次因为人员太多,不是偷偷潜伏去辽东,而是采取硬闯的方式。凡属对我军有敌意的水师舰队,我们都要坚决的打击。

    弩炮的精度不高,因此不能各自为政,而应该统一打击,先打击威胁力最大的火炮船,和企图去下游报信的快船。

    记住,我们的目的是冲出长江,不是攻打官兵,所以对己方无威胁的官兵,不得打击。

    弩炮打击群由仁日统一指挥和部署,弓箭手由仁月统一指挥。

    还有一件事,为了我军的正面形象,以及为了达到远赴辽东的战略需要,我们要在松江港征集大海船,水手以及购买大量的生活物资,都要依行价付钱,包括这次租赁的船只,这件事由后勤部负责。”

    虽说杨文礼有点冷血,但他极为注意正面形象,宁可花巨资购买,也不愿意唾手可得的白拿。

    讲到这里,杨文礼看了一下坐在下首两列的手下,见他们没有人有问题要问就宣布散会道:“如果大家没有异议,现在就散会,以小旗为单位到广场上开始列队下山。”

    “诺”杨文礼话讲完,全体军官都站起来鞠躬行礼齐声应诺。

    部队要远行,全体山寨人员都到操场上来送行了,其中包括老夫人和红娘子,老夫人纵是心如坚钢,此时也握着儿子的手,泪水盈眶,她声音嘶哑地叮嘱儿子道:“礼儿,到辽东你要保重身体,凡事三思而后行,遇事不决,多问问手下人的意见……”

    老夫人有一肚子的话要和儿子说,事无巨细,再三叮嘱,杨文礼也是眼眶泛红,抿着嘴,一个劲的点头答应,他纵有雄心万丈,与年迈高堂分别也是心如刀绞。

    而红娘子在一边则早就哭成了泪人,她痴痴地望着爱郎,心如刀割,如果不是外人太多,她只想死死地抱着他倾诉自己满腹的衷肠。有诗为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只有小燕儿没心没肺的站在一边看热闹,她可以同去辽东,就是很高兴,她能忍住不笑,就已经算是好的了。

    不单是杨文礼家人是悲伤离别的情绪,所有去辽东的每一个兵丁都有同样的境遇。古代可不比现代交通、通信发达,去东北就是几天的事,还可以电话联系,如今正是乱世之秋,他们是军人,就注定了此生是金戈铁马,征战不休,他们想回来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有可能就此成为永别,每一个士兵家属,都哭成了泪人,骨肉亲情,哪能不牵肠挂肚。

    “出发”离别终有时,杨文礼与红娘子说了几句知几话之后,就抹干眼泪,大声命令道。

    他的奴兵因为尚未成家,所以忠实的护卫在他的身边,负责传令的几个奴兵,马上四处大声重复道:“大当家有令,出发!”

    ……未完待续

第106章 锋芒才出鞘() 
“十年磨一剑,锋芒才出鞘,今日赴辽东,欲与天比高。”

    望着一队队排成整齐两列的兵丁,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军官的口令指挥下,雄纠纠气昂昂地走下跑马岭,杨文礼抛下了满怀的离别伤感之情,不由涌出一股天下谁与争锋的豪迈气概,他思如泉涌,顿赋歪诗一首。

    这是杨文礼即兴所作,东拼西凑,胡乱造了一首。也没管平仄、韵脚、对仗,意思到了就得,他没读过八股文,不懂这些东东。

    在军人养成这个方面,杨文礼的军队比现代军队还要胜上一筹,不是别的原因,而是纪律执行方面有巨大的差距,古代动不动就砍头,而且多达20条砍头之罪,再一个奴兵与现代人的身份地位也有巨大的差距。古代人认同阶级差距,心甘情愿服从上级的命令,现代讲人人平等,没有这么自觉,故而杨文礼的军队,更有铁血军人作风,直可比肩古代秦朝军队。

    兵丁们挺直腰板,大步行走,左手扶刀,右手甩动,再配上现代军人夏季常服,一顶简约贝雷帽,确实气势非凡。

    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没有辅兵,每六个兵丁就有两个推着鸡公车走路,车上推着士兵们的盔甲、弓箭、箭枝、个人生活用品等,奴兵们轮流替换,以节省体力。

    队伍中也有后勤兵,是那些因功不够,只升为列兵的兵丁,他们没有奴兵,所以被临时编入了后勤部队。后勤兵专司后勤运输,实际上就是一群人力车夫,看到他们才知道现在还是古代,科技落后,运输效率低下。

    人上一千,彻地连天,无法隐藏踪迹,故而杨文礼干脆就没有隐藏,而是命令部队大摇大摆的行军。

    出了山区,杨文礼的军队就把乡民吓得半死,乡民们哭爹喊娘,鸡飞狗跳,连东西都不要了,忙往山上躲。

    后来看到这些山大王,竟然毫不理采他们,径直往前面而去,方敢小心翼翼地下山回家,他们一个个直呼,其哉怪也,跑马岭的山大王果真不一样了。

    也是,自从杨文礼占据跑马岭以后,有近两年,土匪未下山打食了,让这些山民都忘记了威胁,故而直到部队开到近前,乡民们才查觉。

    蕲州是鱼米之乡,人丁繁密,一路上的村寨民堡全部是吓得关门闭户,敲锣打鼓,聚众拒敌。

    但他们想错了,杨文礼的军队不是下山来打劫的,只是路过,队伍停都未停就在旁边路过而去。

    杨文礼也没派人去解释,以行动证明更有效,免得引起乡民们的误会。路上打尖,都选在远离村寨的地方,就这样,历时两天,终于赶到了茅山冲。

    茅山冲只是一个小地方,一下进来二千多全副武装的兵丁,可把乡民们吓坏了,但他们不比别地,既无力反抗,也无从躲避,因为山上也驻扎有杨仁天的部众。

    不过当他们看到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时,就不怎么怕了,反而夹道欢迎跟在后面的杨文礼。

    “礼少爷,少夫人,”……

    村民们露出一口纯朴的笑容向杨文礼和小燕儿招手打招呼。

    “各位叔伯兄弟,大家好吗?”杨文礼牵着小燕儿的手越众而出,向熟悉的乡邻抱挙问好。

    “礼少爷,这都是你的部众吗?”胡子叔仗着其是杨家多年的长工,指着排着整齐队列行军的兵丁问冒着胆子他道。

    “是的,但是你们切不可外传,更不能暴露我的身份,否则你们都会受到牵连。我不是官军,这些都是我的家丁,有点违制,你们和我杨家是主从关系,暴露了对你们绝没好果子吃。

    此次走后,我不会再向你们收租,但是你们要自觉交纳朝庭赋税,余下的都是你们自己的……”

    杨文礼很正色地一口承认了,还不忘警告乡亲们不要向外声张,又以利益许之,其实他也是一片好心,多年的乡邻了,他只想善始善终,不要因自己连累了他们。

    “不不不!礼少爷,你尽管放心,向外声张,对我们大家都没有好处,外人来问,我们会说不知道是哪里的强人就是。”胡子叔连忙摇手说道,乡民们也一口附和。倒底有没有人会告密?杨文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