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68章

明末汉之魂-第368章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调兵需要,更是为了能够提高运输生铁、铁矿石、煤炭等等原材料的效率,节约成本。

    郑国昌和刘之伦刚刚离开京师不足两天,就有六百里加急的报告送到黄汉手中。

    得知朝廷终于打破祖制册封了异性王,黄汉根本没有兴奋,反而更加觉得大明已经弱不禁风。

    被大明封王没有什么好嘚瑟,历史上狗尾续貂的南明出现的王爷太多了。

    郑成功、李定国、李成栋、孙可望、刘文秀等等都是王爵,而且还有好几个藩王。

    黄汉没有立刻回山海关等待天使,准备请郑国昌、刘之伦来赤峰卫看看,让他们明白“红旗军”没有消极,一直在积极部署。

    郑、刘两位阁臣来到山海关没见到黄汉,从接待的黄沂州口中得知黄汉领兵在清洗、征服喀喇沁、喀尔喀、察哈尔等等蒙古部落,已经打入草原一千余里。

    他俩当场眼睛发亮,当即表态不能为了接旨让征虏大将军回山海关误了战机,他们会赶去大草原寻黄汉。

    黄沂州亲自点齐亲卫骑兵一个把总陪同亲家郑国昌上路,急不可耐的刘之纶已经由刘全带领的三百铁甲家丁护送着疾驰而去。

    山海关到达宁远的官道质量跟京师到天津卫的大马路不相上下,一路上都有驿站提供伙食和马料。

    刘之纶的三百余人当天下午就入住宁远城,第二天一大早上路,傍晚就在大兴土木的赤峰卫见到了黄汉。

    久别重逢,二人都很高兴,在搭建的一座精致的蒙古包里喝酒聊天到了三更天还意犹未尽。

    刘之纶刻意回避“红旗军”体系已经独立与大明朝廷的现状,只是谈论这几年“红旗军”一场场大战的宝贵经验。

    他何尝不知黄汉应该是骑虎难下,如果向皇帝屈服不会有好结果,选择强硬到底其实是必由之路,他忠于皇帝又不愿意坑害朋友,因此不涉及敏感话题。

    兴致勃勃的刘之伦还拿出一幅图纸,建议“红旗军”依图大量生产尽快装备。

    这是他去年春天设计的车载抬枪改进版,因为考虑到装填的速度故而用数量来弥补,约等于是原本装备一支抬枪,现在车上装了三杆。

    大明财政吃紧,已经快要山穷水尽。

    刘之纶这个阁老亲自督促着兵仗局也只生产了一百架新式三管车载抬枪装备京营。

    无他,因为要使用“红旗军”体系生产的优质钢铁才能够符合刘之伦的要求,成本太高,一架三管车载抬枪造价高达一百二十两银子。

    黄汉看了看刘之纶的设计,认为一个这样的车载抬枪已经达到一磅弗朗机炮的造价,还仅仅是打出三发大弹丸,性价比太低。

    抬枪的枪管很长达到六尺,这样的前装滑膛枪根本解决不了无法迅速装填的大问题,拿直接换子铳的后装弗朗机炮的速度慢了五六倍。

    “红旗军”实在没有必要装备这种武器。

    但是为了刘之纶的面子,黄汉准备布置生产二百架,今年年底,就用这二百架三管车载抬枪给崇祯皇帝送礼。

    黄汉得知为了研制新武器,刘之纶和郑国昌经常出入兵仗局和安民厂、新厂惊出一身汗。

    末代大明发生了王恭厂大爆炸众所周知,其实发生的爆炸次数多着呢,不仅仅在天启六年,几乎年年发生,只不过大小不同而已。

    崇祯十一年的新厂、安民厂相继发生爆炸事故,破坏力惊人,导致大明武库被炸光了,死亡军民官宦一万几千,伤者过万。

    虽然黄汉早早地提醒郑国昌、刘之纶加强火药的管理,旗卫也时时刻刻明察暗访抓捕奸细和破坏分子。

    但是记载于历史的大事故是否能够避免黄汉心里真一点点数都没有。

    黄汉满脸严肃道:“大人还记得天启六年的王恭厂火药灾吗?”

    刘之纶是四川宜宾人,崇祯元年的进士,天启六年当然不在京师,不可能是经历者。

    他道:“本官虽然没有亲身经历那一场大爆炸,但是崇祯元年多次看过爆炸后的王恭厂,太惨烈,至今那里都没有完全恢复。

    王爷忽然提起此事,难道是担心类似的事故会再次发生。据本官所知,不少当事人事后分析,那未必是一场事故,有可能是天灾。”

    黄汉道:“不管是人为事故还是天灾,总是因为王恭厂存放了太多火药的缘故。

    如今的新厂、安民厂的火药库存恐怕又到了一个峰值,直接导致存放不当,管理人员不够。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灾难性事故,本爵建议大人火速派人回京师疏散库存火药。

    如果实在没有地方分散存放,‘红旗军’可以代为保管,如果火药局存货太多本爵可以出公道的价钱购买,也可以置换‘红旗军’的制式盔甲和自生铳。

    目的就是不能使得京师内存在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万一炸了,又是几万间房屋倒塌,几万军民官宦伤亡。”

    刘之纶当然关心京师军民的安危,听黄汉说得如此严重额头冒汗了。

    他是担任过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的实权派,现如今又是阁臣,说话管用,他由于经常去兵仗局下辖的新厂、安民厂,知道那里火药库存确实不少。

    如果能够用火药换取一部分“红旗军”的武器和精良的装备善莫大焉,如果能够卖出火药赚取一部分利润也能够养活不少火药局的工匠。

第八百三十四章:威望扫地() 
刘之伦跟黄汉相处足八年,可谓知根知底,他知道以黄汉现在的实力犯不着算计大明武库里的区区火药。

    情报表明,“红旗军”体系诸多火药厂生产的火药总量已经达到大明总产量的三倍以上。

    “红旗军”的火药厂根本不可能建在城池之中,而是选择远离人口密集区的山凹,“虎穴城”附近的圆顶山、老虎山、天马山、黑风山等等小山上都建有火药厂。

    为了减少事故造成巨大损失的可能性,黄汉刻意不搞大型火药厂。

    采取小而多的方式分散生产,一座火药厂拥有两三百工匠就是极限,“汉江省”城池附近的山里也有不少工厂。

    库存更加不会集中,山里,甚至于利用山洞修建的火药库绝对能够做到闲人免入杜绝火种。

    “红旗军”体系生产的火药不完全是军用,民用量占比更加大,修路之时炸山,开矿之时炸矿脉等等都需要太多火药。

    为了引起足够的重视,刘之纶当场派遣刘全带领一个百总铁甲骑兵赶回京师。

    他给兵部尚书陈新甲、工部尚书刘遵宪写了书信。

    刘之纶如今也学坏了,他在信中告诉两位尚书大人,见到征虏大将军后得知一个惊人的情报。

    潜伏在京师的建奴细作准备下手搞破坏,目标就是炸毁火药局下辖的新厂和安民厂,至于何时下手尚且不明确。

    为了防患于未然,火速疏散火药库存乃是当务之急。

    如果派发到各军远远不能消化库存,可以卖给“红旗军”,也可以置换“红旗军”的自生铳和盔甲,还可以委托“红旗军”代存。

    刘之伦相信有了他的两封信,兵部、工部不可能坐视,因为万一真出了事故,两位得到情报还无动于衷的尚书罪莫大焉!

    第二天,黄汉准备陪同刘之纶参观几个在建的小型棱堡之时憨子亲自来报告了一个最新消息。

    憨子跟刘之伦也是老相识,来报告军情之时根本没有刻意回避,他还主动开口请刘之伦喝酒。

    水涨船高,如今憨子也是声名赫赫,不仅仅是左都督山海关总兵官位居正一品,还因为席卷鄂尔多斯万户斩首几万鞑子再次被加官进爵。

    现如今拥有前锋将军头衔,是大明八大挂印总兵官之一。

    刘之伦当然要给“红旗军”第一大将面子,乐滋滋答应了憨子的邀请,并且点名要吃烤全羊。

    憨子报告之时一脸兴奋,那是建奴骑兵和科尔沁骑兵五万已经越过锦州往赤峰卫这个方向而来,预计三天后就会发生遭遇战。

    这不奇怪,满清还是草原诸部名义上的主子,二月初,以赤峰卫为中心几百里内的蒙古部落被定点清除或者征服,不少酋长跑去盛京向主子哭诉。

    红歹是早就想发兵了,他倒是不怕在草原上跟“红旗军”野战,可是农时不等人,他可不敢在粮食已经难以为继的时候再误了春耕。

    世风日下,建奴都不愿意去大草原打仗,因为明知道这样的仗没有油水,以前对付蒙古人之时就得不到什么缴获。

    现在是去对付“红旗军”,麻烦更大了。得到缴获就甭想了,说不定连命都会丢了。

    原因很简单,跟“红旗军”交战多年一次胜利都没有获得,建奴心中有了阴影。

    被放归的五百俘虏已经把几千镶白旗精锐的遭遇讲给了族人听,如今整个辽东都知道了多铎的下场,知道不肯缴械投降的满蒙骑兵全部客死他乡。

    现如今主子点兵派将要去离盛京有千里之遥的元宝山打仗,诡计多端的“红旗军”会不会在那里设伏以待?

    没有了士气的建奴军事贵族都不肯出头,红歹是点了多尔衮的将,谁知多尔衮当天下午就因为心事重重一不留神从战马上摔落折了腿。

    红歹是只得考虑换人,他想到了阿巴泰,谁知命令还没有发出,阿巴泰的长子来告假,他老子病了卧床不起。

    没辙,明知道是多尔衮、阿巴泰不愿意出战又能怎么样?

    威望扫地的红歹是打落牙齿和血吞,他只得派遣豪格领兵,委任杜度为副将,抽调八旗子弟兵两万,征调以科尔沁为主的蒙古外藩人马三万出征。

    建奴如今情报的收集比较困难,他们不知道“红旗军”究竟有多少人在大草原劫掠。

    为了安全起见,红歹是叮嘱他倚重的长子豪格。

    如果发现“红旗军”出动的人马少可以一战,如果那里的人马已经过万就得放弃夺回草场的计划立刻退兵。

    并且强调不能进入山区行军,必须在旷野扎营,哨马要前出五十里,不可以进入密林。

    很明显,建奴是被伏击怕了,这样小心翼翼再被伏击的可能性确实不大。

    五万满蒙骑兵来犯黄汉当然不能等闲视之,整个赤峰卫防线都在建设中,连一座完成的堡垒都没有。

    一旦遭遇突袭,征调来修筑城池堡垒的十几万杂役将要损失惨重。

    现如今“红旗军”承诺的阵亡和因公殉职的赔偿标准已经提高到了一百块银元,尊重汉人的生命,哪怕是来修筑的杂役被敌人杀害,他们的家属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抚恤。

    这就意味着万一被建奴屠杀了十万民夫,“红旗军”仅仅是直接赔偿就得付出一千万块银币,也就是一千万两雪花银。

    为了民夫的安全,战场不能摆在赤峰卫,十营人马和近卫营东进准备在赤峰卫西六百里的乌兰山北麓迎战。

    与此同时黄汉发布命令给已经来到宁远坐镇的宋鹏飞,让他发动一波攻击,把防线往锦州推进最少十里。

    刘之纶是自己人,黄汉下达命令之时没有藏着掖着。

    见“红旗军”就要面对满蒙骑兵的攻击,此时如何开口要抽调“红旗军”前往陕西对付已经壮大到了超过五十万的流寇和六七万满蒙骑兵?

    陕西已经沦陷了超过九成领土,由于熊文灿送去了大量人马、粮食和军需。

    如今的流寇如日中天,还有满蒙骑兵数万。

第八百三十五章:选择() 
即便是“红旗军”出兵陕西,没有十万人马恐怕不能确保安全,如果要打歼灭战,人马还得加倍。

    毕竟流寇号称百万,清军号称十万,陕西方圆两千余里,一两百州城府县,仅仅夺回城池守住就得部署不少本力。

    看眼下这个情形“红旗军”怎么可能抽调得出如此多的人马?

    等到郑国昌赶来之时,刘之纶把当前形势讲了。

    郑国昌年纪大了刘之伦十岁,现如今吃不消骑马疾驰,他是乘坐马车赶来,故而晚了两天。

    他本来就不热衷调“红旗军”入陕,一直认为女婿的第一大事就是五年平辽,唯有成功收复辽东才是不失信于天下人。

    郑国昌直言不讳道:“刘大人,老夫认为陕西既然丢了就应该暂时作罢,反正那里赤地千里,这十几年把大明拖累得疲惫不堪。

    那里良民无多,绝大多数是丧心病狂的流寇,明军守稳川北、潼关、黄河天险即可。

    只要征虏大将军完成平辽,陕西的建奴、鞑子就成为了无根之萍,他们即便不肯主动撤离陕西也有可能跟流寇发生冲突。”

    刘之纶点头道:“郑阁老所言一针见血,确实犯不着调集'红旗军'劳师远征,只要在辽东打得好,能够大量歼灭建奴、鞑子,陕西的情况就会逆转。”

    郑国昌叹息道:“天子其实是病急乱投医,这几年的决策真让人寒心,我泱泱大明走到这一步,跟天子识人不明不无关系啊!”

    刘之纶气呼呼道:“先有袁崇焕,再有熊文灿,多少大明悍将折戟沉沙,多少明军精锐被葬送?如今唯有仰仗征虏大将军。”

    郑国昌趁机问道:“天子和征虏大将军的矛盾愈演愈烈很难调和,你我二人身份特殊,万一天子有什么不当举措,刘大人何去何从?”

    刘之纶沉默了,他这几天耳闻目睹,深知“红旗军”控制的地区形势一片大好,如此多的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黄汉居功至伟。

    如此大才不融于朝廷被天子猜忌不可避免,可是大明没有了黄汉,已经是危如累卵的局势会彻底崩塌,亡国灭种近在咫尺。

    为了天下苍生,刘之纶做出了选择。

    他良久才长舒一口气道:“本官深知征虏大将军为人,想必他不会对天子如何。可是他如果失去了兵马,恐怕难得善终。因此本官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尔!”

    郑国昌听了这番话一恭到地,道:“刘大人深明大义,老夫有礼了!”

    刘之纶赶忙还礼道:“出了京师来到山海关,再经过辽西走廊来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