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243章

明末汉之魂-第243章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已经锻炼出来有了政治觉悟的郑孝文需要扯张虎皮做大旗,竭力要求妹夫提兵入洛阳城,目的自然是让诸多文官武将瞧瞧郑家的底牌。

    可惜黄汉不具备率领大军进入洛阳的条件,因为一路上又收留了难民不下于两万,不能带上这些脏兮兮的难民入城。

    这些难民跟着“红旗军”几天而已,仅仅是图每天两顿施粥罢了,没有建立认同感,他们一旦入城,许多人会躲在城里不肯出来,以后大有可能成为洛阳乞丐。

    黄汉有粮食,大军早上、晚上给难民施粥每天如此,但是军队不会刻意让难民能够追上而减慢行军速度,估摸着走着、走着就会有难民自谋生路。

    一直坚持跟随而且不掉队的难民,十有是坚定了追随“红旗军”的信心,以后会考虑安置这些人。

    黄汉留下一半人马在洛阳东门外二里处扎营,自己率领女兵营和一半步兵大概四千余人排列方阵入城。

    东平侯来到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洛阳军民都来围观传说中的“红旗军”,见到了盔甲鲜明刀枪耀眼的强军劲旅,听到了嘹亮军歌声,太多军民叫好不迭。

    入城当然必须拜见福王,况且黄汉还种了属于福王的几万亩封地呢。

    由于东平侯黄汉名声在外,福王也有耳闻,给了高规格接待,这位胖王爷笑容满面,看上去倒是像一个富商,黄汉没有看出来传说中的刻薄。

    这一次福王为了接待东平侯大宴宾客,洛阳城中从七品以上的文官,正五品以上的武将都在受邀行列。

    介于大多数坚城都是被流寇里应外合攻破,黄汉在福王的宴席上给大家科普。

    主要内容就是介绍城小人少基本上没有驻军的平顺县城在徐明扬指挥下打攻防战的实情,告诉大家为何平顺县面对六七万流寇四天四夜的攻打依然然能够坚守。

    强调防止内贼是重中之重,不仅仅要防止奸细,还要提防流民、乞丐、青皮、流氓趁机打砸抢烧自乱阵脚。

    福王朱常洵昏聩根本没有在意,世子朱由崧倒是听得津津有味,这位南明首位君主三十出头,瞧上去还比较干练。

    他听完了徐明扬坚守平顺县城的故事,离开座位来到黄汉这里敬一圈酒,客客气气道:

    “东平侯战功彪炳,大明无人不知,您说无论多么高大坚固的城池都承受不住里应外合的攻击,要求洛阳文官武将严格按照户籍清查人口,加强往来商贾的盘查,把流民、乞丐清理出城池,本世子以为然。

    可是如今洛阳城里的流民、乞丐遍地,在天寒地冻的时刻驱逐他们有可能激起民变也未可知。被驱逐出城的那些人恐怕大多数没有了活路。”

第五百四十八章:单打独斗() 
朱由崧此言一出,在座的文官武将都点头赞许,他们何尝不知乞丐、流民混迹在洛阳城是个不安定因素。

    只不过真的进行驱赶,哪怕没有激起民变,也会导致大部分乞丐、流民冻饿致死,颁布一个政令直接导致成千上万穷苦人死去,这样的罪名谁能够担得起?

    黄汉笑道:“世子的顾虑是明摆着的,当然不能把流民、乞丐赶出城不闻不问,可以在城外安排一些被流寇过境毁了的庄子安排这些人。

    也可以把他们安置在寺庙、道观里,每天五更天施粥两碗还是必不可少,需要的粮食可以由大户认捐。”

    这些话是黄汉用来试探朱由崧,看看这小子有没有担当,会不会率先表态拿出粮食,福王家的钱粮何其多也,拿出粮食给乞丐、流民每天吃两碗粥,还不至于把肥胖的福王吃瘦了。

    朱由崧听出了要向大户摊派粮食的意图,没有接茬,福王府里还轮不到他当家,给不给粮食那要看他父亲的态度。

    黄汉见自己开口建议大户出粮食满堂宾客和福王都装聋作哑也不生气,依旧心平气和道:

    “流贼凶恶,天生仇视达官贵人,往往被攻破城池里的升斗小民说不定还有活路,大不了被他们裹挟成为流贼。

    富贵人家基本上不会留下性命,女眷更是生不如死,家中的钱财、粮食会被洗劫一空,豪宅十有八九被付之一炬。

    因此本爵认为大户人家在面临流寇过境的恶劣情况下一定要精诚团结,切切不能舍不得钱财、粮食。”

    这都是实情,流寇破城所有的富人都会家破人亡,可是没有到生死边缘的危急时刻,基本上不会有多少富人肯倾尽全力出钱粮跟守军同舟共济。

    见妹夫要求大家出粮食遭遇尴尬,郑孝文道:“本官赴任不久手中没有多少粮食,本官愿意出两千两银子用以购买粮食救济流民、乞丐。”

    见知府开了口,洛阳同知和通判等等下官纷纷开口认捐粮食一百石到五百石不等,接下来也有一些文官武将口头认捐。

    福王虽然沉迷于酒色,但不是傻子,如此情况下再不开口就没脸了,他依旧笑嘻嘻道:“这些年收成少了本王府里也没有余粮啊!这样吧本王节衣缩食凑出两千石粮食。”

    算算账黄汉开口化缘总共能够得到六千多两银子和五千石粮食接济流民、乞丐。

    第二天郑孝文就组织人手清查户籍,与此同时在入城的“红旗军”配合下抓捕流民、乞丐送出洛阳城外安置,当天晚上脏兮兮、乱糟糟的洛阳城就清爽了不少。

    洛阳和开封等等大城“四方快运”一两年前就已经入住,旗卫也扎下了根,在黄四方亲自布置下这一两年有十几个旗卫已经成功混入流寇队伍。

    执行这种危险任务的旗卫基本上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采取三人团的方式进行,也是为了便于管理和互相监督。

    只不过流寇实在太烂,经常被官军打得抱头鼠窜,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旗卫枉死于官军剿杀,还活着的旗卫基本上成为流寇老营马匪,还有人混到了中级头目。

    黄汉临别之时叮嘱郑孝文莫要对流寇心慈手软,千万不可以收留投诚的流寇头目,发现流寇再犯洛阳,一定要逐户排查可疑之人,宁可抓错也莫要放过。

    旗卫组织太会惹人遐思,黄汉一向自己掌握这股力量,担心郑孝文接受不了,因此从来没有跟他透露。

    郑孝文从辽西选拔的家丁中就有几人是黄四方安插的旗卫,他们不仅仅收集情报,还要承担保护郑孝文的工作,万一出现洛阳失守的情况,旗卫会强行裹挟郑孝文弃城逃跑。

    流寇渡过黄河天险如同水银泻地往南、往东西流窜作案,“红旗军”不能在洛阳空耗,必须紧紧咬住一部才能够减少携带粮食的消耗。

    往往流寇刚刚抢到粮食和物资之时遭遇“红旗军”骑兵奔袭都会扔掉辎重落荒而逃,用缴获的粮食接济大量流民当然能够节约随军运输的给养。

    流寇贼精,应对官军之时扔辎重、丢金银财宝,追击的明军十有八九会立刻大乱,兵丁们你争我夺唯恐落于人后。

    明知抛弃辎重扔钱财是流寇的奸计,诸多将领也无可奈何。

    明军将领吃空额已经常态化,出兵之时为了应付点验到处抓人充数,他们的麾下说不定有一大半人就是强拉入伍的流民、乞丐,甚至于还有不少流氓、混混。

    为数不多真正的营兵也是缺粮少饷严重,眼看着在地上就能够捡到金银财宝,这帮乌合之众还会管什么军纪?

    将领此刻下令家丁队出手阻拦,弄不好急了眼的兵丁就有可能跟家丁拼命,最后干脆砍了主将造反投奔流寇都大有可能。

    罗汝才、老回回、张献忠等等贼骨头不可能一味的逃亡,他们时时刻刻关注屁股后面的追兵,发现了明军自乱阵脚会返身厮杀。

    这时往往双方角色会发生转换,变成了流寇追逐官军,打得他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黄汉不愿意跟其他明军合作,根本不跟已经坐镇开封府的河南巡抚玄默协调,这位从三品文官为了避免叩见东平侯的尴尬基本上不见面。

    “红旗军”掌握一天进兵五十里的速度尽可能剿杀所有能够找到的流寇,这个速度已经是神速,官军中没有哪一支剿寇人马能够长期保持。

    张凤仪的前车之鉴,各路明军都不能信赖,万一被猪一样的队友坑了没地儿喊冤。

    黄汉选择单打独斗,不苛求扩大战果对敌人形成围歼,也不特意追逐三十六营的哪几个贼头下手,“红旗军”有方向,一直向南打穿河南进入湖广打到长江边是第一目标。

    流寇乱窜之时,“红旗军”不趁机拿下几个地方建立根据地枉费兴师动众来内地一趟。

    因此在长江边搞一个拥有天然港口的堡垒,使得湖广这个稻米产地有“红旗军”的一块根据地很重要。

第五百四十九章:剑指襄阳() 
去年底黄汉就制定了“日月海运”发展长江联运的计划。

    今年正月,大匠师王玉琪和几十个少年技师带上全钢龙已经骨赶去龙江船厂工作。

    他们采取就地购买船料招募龙江船厂的师傅和劳工、租用龙江船厂船坞的模式,建造排水量三十到一百吨适合在长江、内河航行的船舶。

    龙江船厂的技术力量本来就在大明首屈一指,再有标准统一的钢铁龙骨,减少了对于质量过硬巨木的需求,建造排水量一百吨以下的江船质量毋庸置疑。

    这些船大部分都是平底,能够较好的避免水位低而搁浅。

    不是进入内河、长江的船必须是平底船,在水位高的长江上,尖底海船只要吨位不太大一样可以航行。

    历史上郑成功就曾经带领排水量达到四五百吨的战船进入长江试图夺取南京,闹倭寇的嘉靖年,倭寇的朱印船曾经进入长江打到扬州。

    只不过因为尖底海船吃水深,对航道水位的要求高于平底船。

    吃水越深的船舶稳定性越好,用于战船的江船完全可以跟海船通用,从南通州到荆州的航道完全能够满足排水量一二百吨的尖底海船航行。

    几路贼兵攻破渑池县刚刚准备修整,不到三天“红旗军”就杀到,一部贼兵不得不扔掉了辎重往西而去。

    黄汉当然不肯跟着流寇往西进入陕西,追着往南流窜的一部大概有小十万的流寇猛打,这些流寇一直沿着官道往汝州、淅川、内乡、光化、南阳方向逃窜。

    由于“红旗军”追得太急,使得历史上被这一路流寇攻破的城镇少了一大半,也是由于河南是第一次遭遇大规模流寇入境,有存粮的地主老财不少,流寇逃一路抢一路没被饿死、累死。

    封藩河南的朱明皇室最多,其次就是湖广。

    九天后黄汉率领“红旗军”抵达南阳,唐王朱聿键和诸多地方官已经望眼欲穿。

    襄王朱翊铭的长史在王府卫队保护下刚刚赶到南阳不久,见到了“红旗军”如同见到了救星般兴高采烈。

    人大多数是无利不起早,“红旗军”来到南阳得到了礼遇事出有因。

    那是南下的流寇早就窜入湖广,如今接近二十万人马在围攻襄阳,其中有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闯塌天刘国能等等大贼头的喽啰。

    贼兵声势浩大,沿途官军都在据城死守,哪敢出城跟贼兵野战?

    这其实不怪这些文武官员,内地明军疏于操练,有战斗力的部队凤毛麟角,由于缺额严重,分守参将手里的兵马恐怕连四成都不足。

    真有参将带着两三千七拼八凑的人马去打流寇,结果十有反被流寇打了,选择尽可能固守城池其实是量力而行。

    怕就怕脑子坏掉了的文官瞎指挥,逼着心里有数的将领出战,最后的结果是出战的明军被流寇干掉一部分,不少人干脆加入流寇来夺取他们无比熟悉的城池。

    襄阳被围太多附近的文官武将都知道凶险,万一城池被流寇攻破襄王有个好歹不知多少人会人头落地。

    现在来了一支百战百胜的“红旗军”,文官武将当然安心不少,王府长史不断催促黄汉前往襄阳解围,南阳知府不敢怠慢,咬咬牙给了足两千石粮食五百石马料。

    历史上的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键相助粮食两千石,并且设宴为东平侯壮行。

    黄汉心里有数,襄阳被攻破那是七八年后的事情,为此已患重病的杨嗣昌惊惧交加而死,这一次献贼根本打不下襄阳这座城高墙厚的坚城。

    敌情不明,没有必要玩突袭,稳扎稳打即可。

    黄汉心里其实还是有些提防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等等这些流寇队伍的中坚力量,他相信集中所有的正兵、卫所军、杂役齐头并进,不取巧就不会弄巧成拙。

    纵观天下也不会有哪一路人马能够把兵精粮足的“红旗军”两万人马围而歼之,只要击溃围攻襄阳的流寇,救援封藩的大功劳就到手了。

    接下来就可以再往南追逐流寇,堂而皇之进入米粮充足的湖广过年水到渠成。

    届时接到命令的“日月海运”船队会赶到荆州附近的江上待命,再联系雇佣几百艘在长江上往来的船舶运送流民就不存在任何困难。

    毕竟长江水道最是繁忙,船舶总量究竟是几万还是十几万没有人能够说得准。

    利用船舶沿着长江顺流而下送人的效率最高,那些一直从河南跟到湖广的老百姓可以乘船去南通州转大海船去宁远或者辽南。

    正瞌睡,有人送枕头,黄汉怎么可能拒绝。

    他没有一丝犹豫就答应王府长史,“红旗军”虽然远道而来,但是不修整,继续南下救援襄阳,使得这位正五品文官感激涕零。

    长史跪下赌咒发誓,只要护得襄王周全,届时王爷一定会厚赐钱粮犒赏三军。

    见有人解燃眉之急,南阳文官武将终于露出了笑脸。

    知府和一干官员拍胸脯保证,东平侯丢在南阳城外的几万难民不会无人问津,每天每人给两碗粥吃能够保证。

    这几万难民经过了每天行军五十里的淘汰赛,心智不坚定的,体力不行的,被家小严重拖累的都掉队了。

    现在这些人在“红旗军”管理下有了组织架构,超过五千青壮年被编组成为了拥有白蜡杆长枪的乡勇,刘在旗的武装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