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帝王路 >

第227章

三国之帝王路-第227章

小说: 三国之帝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他就稍微有点冷静,重又说道:“公子,你怎么来了?”

    “哈哈,老张,快过来坐,咱哥俩还客气啥。”刘裕一边大笑,一边把拘束的张荣拉过来。

    庞统很知趣,知道刘裕要和张荣叙旧,当即找个理由出了包间。

    刘裕拉着张荣不放,一边和张荣喝酒,一边怀念的笑道:“子耀,这包间你还记得不?哈哈,一想起那事我就想笑,我每次跟姜儿说,她可都恼羞成怒。”

    “嘿嘿,裕儿哥,我这不是、不是”张荣虽然不像刚才那么紧张,但刘裕说起那件事,他还是忍不住肥肉一抖,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

    刘裕不以为意,继续跟张荣喝酒,而且也继续聊天。他们越聊越多,也越喝越多,也越聊越回去

    比如张荣也抱着刘裕的膀子,一边大笑,一边说起刘裕落魄的事情。

    他说:裕儿哥,你当初在我大伯酒楼前还有我们当小二的日子,就那个大胖子客人,你还记得不

    “哈哈,你现在就跟那大胖子一样胖。”刘裕仿佛回到以前,没有形象的跟张荣大笑大喝大说。

    二人聊了很久、很多,从相遇的时候,一直聊到今天;从许都,一直聊到寿春;从

    最后,他们都喝的酩酊大醉,就是刘裕都烂醉如泥。还是很晚,庞统见两人不出来,不放心之下进来,这才发现两人已经喝趴在桌子上。

    这一夜,是刘裕最痛快的一夜,也是刘裕最放纵的一夜。因为很久很久,自从他摆正自己的地位,就没有这么痛快的喝酒谈天。

    然而,第二天他就恢复正常,又变回那个威严的中兴王。这也没办法,他终究不是穷小子刘裕,而是主宰一方的中兴王了。

    醒来之后,他一上午没有做事,就是在家中休息。喝太多,第二天头都还痛。

    张荣也一样,第二天一整天没有外出,不过也一整天脸上挂着笑容。就是被妻子唠叨,他也笑呵呵不说话。

    等到下午,刘裕才缓过劲,悠悠然来到衙门。杜畿听说刘裕过来,当即惊讶不已,一见面行过礼,就问:“公子,你今个儿怎么过来了?”

    “咳咳,我就不能过来嘛?”虽然经常不来,但被杜畿这么一说,他还是有些尴尬。

    也不急着说来意,他先跟杜畿进来,又是闲聊一会儿,又是看看案牍,然后才慢慢说出来意。

    杜畿恍然大悟,道:“原来公子来是为了这事,我道公子今天怎么过来了。”

    刘裕老脸一红,然后很快恢复过来,可见脸皮并不薄。之后,他咳嗽两声,便切入正题:“伯侯,那三样东西都是好东西,最好今年就投入使用。”

    “如果真像公子说的那样,那自然是越早投入使用越好,不过”

第490章 改革() 
“不过百姓谨慎,恐怕不容易推广。”杜畿犹豫片刻,迟疑的说道。

    杜畿说的并非没有道理,莫说百姓,就是杜畿没见过那三样东西,也不敢相信。

    刘裕一听,觉得杜畿说的有道理,当即也沉吟起来,“确实如此,这样吧,我们在城外田里试验一下。”

    “这倒是可行,不过最好召集百姓观看,如此才能使百姓放心。”杜畿想了想,又说道,“另外,公子最好亲自试验。”

    杜畿这么说,乃是因为农事自古是国家大事,古代的皇帝都有亲劝农桑。当然,也因为这三样东西乃是好东西,百姓不知,或许还会当成天授之物,于是更加心向刘裕。

    民心如水能载舟,有时候民心可是样厉害的东西。当然,有时候也一文不值。

    刘裕同意了杜畿的提议,甚至决定让自己的妻子亲用织绫机。

    决定之后,杜畿开始造势,一方面令人将消息传开,一方面令人积极准备。

    而刘裕就没那么多事,回到府上,把事情和几位妻妾一说,便没什么事了。说到让甄姜她们当众表演使用织绫机,可真是难为他们了。

    她们这群姑娘,要么出身大家,要么喜欢舞刀弄枪,哪里会用什么织绫机。不过她们也懂事,都没有拒绝,反倒是聚在一起认认真真的学起来。甚至就是刘菡,也跟着学起来,准备那一天一同前去示范。

    后来,大乔过来串门,然后她也加入了再然后,各个大臣将领的妻妾居然都加入,这还真是一场盛事

    刘裕知道后,都目瞪口呆了,不过随后就欣喜道:“这是好事,正好扩大影响力。对了,不如把空闲的文武也召集起来,让他们跟我一起示范使用曲辕犁以及龙骨水车哈哈,妙,这个想法真妙。”

    当刘裕把这个命令传下去,武将文臣们全都哭笑不得。这,这叫什么事。

    然而,这还不算完,那些书院的学生先生们居然也来凑热闹。得,这下不用宣传了,因为早已经传开。

    时间越来越近,刘裕也可以熟练的使用曲辕犁和龙骨水车。他使用这两样东西的时候,不觉想起前世少年时,和父亲在田里劳作的场景。然后,他灵机一动,想到农业改革的事。

    这不是他妄想,而是现在的农业制度,并不利于他的统治。历史上,他记得还是使用均田制,土地的问题才得到缓解。但他知道,均田制也有缺陷。不过一口吃不成胖子,他还是决定先采取均田制,然后再慢慢改革。

    实行均田制,也不是简单的事,因为它到底会触动一些人的利润。因此,他当即密招贾诩。是的,也只有贾诩了,因为贾诩本身不是大家族,而且也没有敛财买田的行为。

    贾诩着实震惊了一把,以前他也被刘裕震惊过,但重来没像这次这么震惊。甚至,他连说话都有些颤抖,“公子,如此一来,恐怕会有大动乱。”

    “是啊,所以这不是找你给我想个办法嘛。”这话,刘裕是笑着说出来的。

    但贾诩却听的身子一抖,心里明白自己逃不掉,这是铁定被刘裕拉下水。他略一思索,就有了决断,既然没办法拒绝刘裕,那么就从中为自己谋些利吧。

    其实,贾诩明白,他能得到的最大的利,就是刘裕的信任。

    沉吟许久,贾诩这才缓缓说道:“此事宜和劝课农桑一起做,因那天那种情况之下,无人敢逆公子的意志。不过,此事还需要公子带头做,也就是说改革一事,宜从公子开始。所谓以身作则,便是如此也。”

    “好,那就这么决定了。”刘裕闭目思索,一会儿之后,他突然睁开眼睛,坚定的说道。

    此事宜密不宜公开,所以刘裕并没有和多少人说起。

    很快,到了春耕的日子,城外密密麻麻全都是百姓。他们看着被士兵围起来的场所,指指点点,叽里呱啦说个不停。

    士兵们围起来的正是一块空地和一块水田。空地上已经站满了人,都是文武大臣。当然,还有一些名流之辈。

    不一会儿,刘裕纵马而来,按照仪式走了一遍。然后,各大臣妻妾子女,在刘裕的妻妾子女妹妹的带领下,来到了空地之上。护卫把织绫机抬上来,然后她们就开始劳作。

    一脸肃穆,仿佛正做一件庄重的事。

    现场也寂静无声了,所有人睁大眼睛看向空地。至于是看人,还是看织绫机,那就不得而知了。

    过了一会儿,她们都陆续停下,显然已经完成。刘裕他们这些人还没什么感觉,毕竟他们不懂什么织绫织布。但那些观望的妇女们全都哗然了,她们知道这个织绫机的厉害,所以忍不住讨论起来,几乎都是赞美之词。

    刘裕心里一喜,知道第一步成功了。事不宜迟,他当即令人将龙骨水车和曲辕犁抬上来。然后,他大声说了几句,便脱了鞋,拉起裤腿,扶着曲辕犁下田了。

    不说曲辕犁效果如何,单是刘裕这样的行为,就让百姓们激动不已。在百姓眼里,刘裕是诸侯,是天子一般的人物,可现在这个大人物却和他们做一样的事,他们怎么能不激动?

    百官见此,当即也陆续下田。

    很快,壮观的一幕出现了,刘裕带着百官一起耕田。还别说,刘裕前世也耕过田,因此现在耕起来,居然耕的很好很快,把其他落下一大截。

    大家都很惊讶,而百姓看见刘裕这么熟练,不由心生好感,纷纷叫好起来。

    刘裕得了鼓励,耕的更快,不一会儿居然把自己的耕完了。而此时,其他人可还有一半呢。

    百姓们纷纷笑起来,而等百官耕完,他们不再笑,而是震惊和狂喜。因为,这曲辕犁确实好用,比他们的犁好用多了。而随后的龙骨水车,同样让他们欣喜若狂。

    这一刻,刘裕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但他知道,这些都是铺垫而已,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农业改革!

第491章 科举() 
“1、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所受之田不准买卖,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

    2、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新定居的民户还可分到少量的宅田,每3口一亩,奴婢5口一亩,宅田也属世业。

    3、桑田按现有丁口计算。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超过应授额部分,可以出卖;不足应授额,可以买足。

    6、地狭的地方,居民可以向空荒地区迁徙因犯罪流徙或户编无人守业的土地,收归国家所有,作均田授受之用。

    7、各级地方官吏按照官职高低授给不同数额的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

    如果有后世人听见这份诏书,他们一定会惊奇的发现,这份诏书的内容和北魏的均田制很像。尽管文字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显然,这是刘裕苦思冥想出来的。

    这份诏书一颁布,现场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他们睁大眼睛,不敢相信的看向刘裕。

    随后,他们呼吸变得粗重,显然激动不已。

    不过他们的激动不同,百姓是兴奋和高兴。这份诏书明白如话,他们自然听明白,知道这是要分他们田地。他们能不兴奋,能不激动吗?

    而大族也激动,但他们是不相信,也不愿相信。如果这份诏书成真,他们的利益肯定会受损,毕竟

    不过,这情况刘裕早就料到,见众人反应,心里冷笑一声,继续念下去。下面还有一些政策,主要是安抚大族。果然,他念完之后,那些大族情绪稳定很多。

    那些大族很精明,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反对刘裕,否则必死无疑。因而,他们都默然不语,算是同意刘裕的话。但实际上,这个时候他们留了一手,那就是不开口同意。

    刘裕自然知道,但也没在意,他相信他们现在开不了口,以后更不可能开口。

    周围的百姓已经陷入狂喜,他们手舞足蹈,喜极而泣,高呼着刘裕的名字。

    接下来,刘裕面露微笑,按礼仪结束了这次春耕祭祀。

    随后几天,刘裕让贾诩全权主持此事。贾诩知道自己推脱不了,索性大张旗鼓的大办起来。此事执行过程,也是充满暴力血腥,单是官员都杀了好一批。至于大族,那就更别说了,不杀鸡儆猴怎么行?

    当然,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温和。一来因为刘裕的补偿政策,二来因为那三样奇物的作用。如此一来,这农业改革暂时算是完成了。

    其实,说是均田制也不是均田制,因为为了迎合这个时代,刘裕修改了不少内容。假如照搬的话,他一定会自食恶果的。

    农业改革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百姓热情高涨,一眼望去,田地里全是辛勤劳作的百姓。他们的精气神,比之以前好得多。

    见后续发展顺利,刘裕也不再关注此事。甚至贾诩也不再管这事,而是将其交给寒门官员管理。

    为了分散大族的注意力,刘裕决定举办第一届科举。这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他这么年实行招贤馆,自然而然的过渡来的。

    科举的消息一发出去,大族们果然被吸引,实际上学过文或者武的都被吸引了。然而,他们哪里知道刘裕的心思,这科举也无非一个引子。刘裕已经打算好,趁这个时机好好整顿治下,然后好全力与袁尚、曹操争夺天下。

    对于刘裕的心思,谁也没有猜透,便是贾诩、庞统也只是觉得科举一事并非那么简单,但也没想到刘裕更深一层的意思。

    刘裕也不着急,科举之事不能操之过急,须先造势,还须出题,还须完善考试制度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要做。

    造势很简单,刘裕交给杜畿,很快就宣传开来,而且还不是局限于寿春。

    不过,寿春自然是先火起来,几乎每个公众场所都在讨论科举。不仅如此,就是书院里也是讨论的热火朝天,大有一批学子摩拳擦掌,想去试试,甚至都有人开始准备。

    寿春如此火爆,其他地方也不差,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全都朝寿春赶来。刘裕发现这样不行,因为寿春的住房不够。

    这火爆程度,还真是令人

    最后,刘裕采取杜畿的建议,让人修建馆舍,这才缓解无房可住的局面。

    然而,问题又来了。

    因为是文武双科举进行,所以来了很多武夫,这些家伙可是一言不和即出手。何况还有很多酸书生,让这些武夫看着不爽,动起手来的次数都增多了。

    没办法,刘裕只好加强巡逻,并且贴出告示,凡无故动手者,即轰出寿春。这个时候,该强硬还是要强硬。

    话说这次武举,刘裕还派了军中悍兵参加,也好为武举把把关。

    就在外地人纷纷赶来的时候,刘裕开始布置考场。这考场也有讲究,不能随随便便的。不过这事不需要刘裕亲自动手,有杜畿监督,他还是很放心的。

    考场不需要刘裕亲自动手,但主考官却需要刘裕挑选。刘裕和众人商量,已经决定来场三级选拔考试,也就是说一共有三轮考试。那么,主考官就需要九名,每场考试三名,其中一名为主。

    这主考官,刘裕还是要费心挑选,尤其是最后一场的主考官。另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