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帝王路 >

第166章

三国之帝王路-第166章

小说: 三国之帝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来已有人猜出此人身份,不错,此人正是颍川陈群。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曹魏重臣,魏律便是他编造的。后世此人名声不显,不如荀彧等人,但可以这么说:荀彧是曹魏早期顶梁柱,陈群是曹魏后期顶梁柱之一。

    别看这么说,陈群好像很不如荀彧,但实际上已经很不简单。

    陈群此人出身名门,虽然是颍川人,但很早就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这一点不仅可以看出刘备的识人之明,也可以看出陈群的择主之能。

    不过很可惜,兴平元年,陶谦病死,徐州以举州迎刘备继领,陈群劝刘备不去,说袁术强大,现在东取徐州,一定会与其发生争斗。又说吕布乘机袭击我军的后方,则取徐州得不偿失也。

    刘备不听,最后果然丢了徐州。

    而此后,陈群被举为茂才,招为任柘令。但他没有到任,而是随父亲陈纪往徐州避难去了。

    正是因此,他才比其他人更加了解这边几位诸侯。而一番对比,他就决定投奔刘裕。在他眼里,刘裕比吕布、孙策等人更适合为人主。当然,他也觉得刘裕比不过曹操。但曹操没有招揽他,而刘裕广布招贤令,且帐下人才稀缺,正可以让他大展拳脚。

    故而,他一番考虑之后,就毫不犹豫的投靠了刘裕。刘裕没让他失望,他一来,刘裕就招其为幕僚,并且纳入核心圈子。

    这是何等信任,何等看重!

    于是乎,他抱着“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人”的想法,为刘裕推荐了不少人才,其中更有后来的曹魏重臣陈矫。

    不仅如此,他还大兴法治,为刘裕制定律法,处理刑事民事等等,使得淮南风气为之大振。

    陈群治法,吕岱治商,杜畿治农。

    吕岱此人看起来老实的很,但实际上为人狡猾,且为人世故又变通,治商最好不过。自他走马上任之后,整个淮南交易逐渐恢复。而他和陈群配合,更是重重打击了淮南的走私,尤其是盐铁走私。

    再说杜畿,他是最早跟随刘裕的,刘裕又岂会不知他对农事的擅长,于是就果断让他治理农事。这农之一道看似不重要,可却是一国之本,本不固可不行。而固本之事,除了亲近的人,还能交给谁?故而,此事非杜畿莫属。

    而杜畿也没辜负刘裕,他在刘裕的指导,以及招来的几位专才的辅助之下,不急不缓的治理着淮南,将淮南人力物力发挥到最大。

    这个春天,绝对是淮南最生机勃勃的春天,所有官吏、百姓都辛劳的而开心的奋斗着。而淮南,在他们的手中,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田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秧苗;官道上,再也没有一人高的荒草;村庄里,也重新住满了人。

    尸体被埋葬,不再被抛荒野;流民分到田地,不再无所事事;所有人,脸上洋溢起笑容

    “元直,伯侯他们做的很好。看这一片片绿油油的田地,谁能想到之前它们还是荒芜一片?而秋天,这批粮草长好,我们就真的可以挺起腰板了。”难得悠闲的刘裕,登上寿春城头,抬眼望着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田地,满意的的对徐庶笑道。

    徐庶本来在庐江,但一来庐江平定,二来刘裕有事交给他,于是就把他调了过来。至于庐江,让太史慈守着便可。

    这样的发展态势,徐庶自然也高兴,“公子,不止是伯侯他们做的好,长文定公,还有步鸷等等,全都做的很好。公子你看,现在的寿春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而这都是长文等人的功劳。公子再看,这寿春交易多繁华,每日带来多少金银,而这都是定公等人的功劳”

    “好你个徐元直,你这是要给所有人表功,自己当个大好人啊。”刘裕听徐庶说完,不禁笑骂道。

    不得不说,这君臣二人关系真的很好,一般人哪敢这么说。

    不过话又说回来,自徐庶来到寿春,这还是他们第二次闲聊,第一次是徐庶刚到。没办法,谁叫他们忙,治淮可不仅是政事上,还有军事上。而这军事上,则全是鲁肃、徐庶以及刘裕他们三个人的事,其他人很难帮上忙。

    比如暗卫的扩建,以及渗入南方各势力,这就是刘裕一个人在做,他根本没办法与人商量,就是鲁肃徐庶都不行。这倒不是刘裕不相信他二人,只是御下当有道,否则强者也不得好死。

    说到统领暗卫之人,刘裕心里还真有人选,但可惜那人在张绣帐下。不错,正是那毒士贾诩,贾诩可是很适合的。

    刘裕忙,鲁肃和徐庶又岂会不忙?

    无论是规划作战计划,还是处理与各诸侯的事宜,又或者是调整军队,都足够他二人忙的脚不沾地。这些事都很细碎,而且做了也不一定有用,但还必须做,否则谁知道会不会突然用到。须知一颗螺丝钉,能毁了整辆火车。

    说到对外事宜,就不能不提刘裕升迁之后,他和各诸侯之间的关系了。说实话,那关系真的很冷。

    如刘表,他之前各刘裕和解,诸事都很上心,可刘裕一升迁,刘裕发现他开始敷衍自己。这当然不止是赌气,更多的大概还是防备刘裕,毕竟刘裕崛起太快。

    再比如孙策,那是在公众场合就直言不服。对此刘裕并不惊讶,因为孙策比之刘表等人,那叫少年得意,怎么可能不气盛?

    不惊讶归不惊讶,刘裕还是很不爽的,毕竟他身份摆在那里。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相比前面两位,吕布的态度就要好多了,不是因为吕布不桀骜,而是因为吕布被刘备缠住,不敢再竖刘裕这大敌。

    说到刘备,嘿嘿,他知道刘裕升迁的事之后,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啊。

    不管和诸侯们的关系如何,这段时间,淮南还是难得的风平浪静。

第346章 平地惊雷(上)() 
建安二年,末路的大汉王朝,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它的边疆,如凉州、幽州,大战不断、烽火满天,但兖徐扬荆四州却陷入诡异的平静之中。

    这平静确实诡异,乃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如水面之下的暗流。

    四州诸侯虽然没有大打出手,但全都在准备着战斗,又或者小范围的战斗。如吕布,他虽然稳住了徐州态势,但仍然不能将刘备完全拔除。刘备不仅与他对峙,还时常出兵骚扰。

    再比如孙策,他虽然没有立即出兵对付刘裕,可也是积极备战。一方面,他全力剿灭治下反抗势力;另一方面,他大力支持张昭的工作,使得江东逐渐稳定。相信等他稳定江东之后,他一定会剑指刘裕,不死不休。

    说到孙策,就不得不说一说来到扬州的郭嘉。历史上,孙策死于刺客之手,但从刘裕的遭遇来看,孙策很可能是死于曹操的阴谋。也是,那时候曹操要对抗袁绍,确实留不得孙策,派人刺杀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这次郭嘉南下,就是抱着杀死刘裕和孙策的想法。但可惜,就差那么一点,刘裕终究是没杀成。刘裕没杀成,按理说郭嘉会更用心的杀孙策,否则一个没成功,他岂不是很丢人?但郭嘉没这么做,刘裕没有死,他竟然放弃杀孙策。

    一般人可能还不理解,以为郭嘉不敢对付孙策。但曹操一听这个消息,就笑了,明白了郭嘉的意思。其实郭嘉的意思不难理解,无非是留孙策牵制刘裕。

    孙策、吕布收回爪牙,潜伏于江东、徐州,刘裕自然也就没什么战事。刘表,这么一个老好人,自个儿是绝对不可能与刘裕开战的。至于曹操,他忙的很,根本没有精力对付刘裕,否则他也不可能捧杀刘裕,而是亲率大军攻打刘裕了。

    不得不说,这平静的建安二年虽然是假象,但到底给了刘裕缓冲的时间。一个春秋,不仅使得淮南大丰收,使得刘裕摆脱了缺粮得尴尬促进;更使得淮南大治,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尽管才初上正轨,没办法,一年的时间到底还是断了,但好歹能支撑刘裕作战了。如果没有这缓冲的一年,刘裕恐怕一战即溃了。

    “元直,今年春天,你我就在这城头喜话丰收。哈哈,看这金黄一片,当真是大丰收啊。”

    忙碌的夏季结束,加之一切步入正规,刘裕等人都渐渐闲下来。这不,他们携手城头,观看百姓笑脸收割庄稼。

    徐庶比之以前更加沉稳,站在那里自有一股威严,想来是这一年多的锻炼,“公子,这些日子当叫屯田官员注意点,否则突然下雨那就糟了。”

    “嗯,这点你放心,伯侯会注意的。对了,元直,你母亲身体还好吧。”刘裕比之当初也更有气概,顾盼之间,如龙如虎。

    徐庶听得刘裕关心自己的母亲,不由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道:“公子有心了,家母身体好多了,想来只是刚来有所不适,如今已无大碍。”

    徐母早就被接到上蔡,后来又被送到葛陂,再后来又被送到寿春。这老人家几次颠簸,自然有点受不了,所以一直抱病在身。

    其实不止徐母来到了寿春,像刘菡、甄宓、赵红衣以及各位将领的家属,全部都已经迁到寿春了。甚至,当初上蔡随行的百姓,也迁了不少过来。

    “没事就好,若是伯母有什么事,我可是罪过啊。”刘裕说了一些闲话,就忍不住又说到正事上来,“元直,各军整编的如何?”

    “公子,此事早已完成,不过因为磨合的事,所以一直还没有正式结束。”此时的徐庶,对军营之事那是信手拈来,“另外,换防的事也随着整编完成了。太史将军仍旧守庐江,不同的是濡须口又安排了甘宁将军。”

    “呵呵,这水军就应该让兴霸来,而且我们也该建造自己的水军了,否则以后夺取江东怎么办。元直,你让人告诉兴霸,就说我让他好好建一支水军,否则拿他是问。”刘裕对水军还是挺重视的,毕竟对付孙策肯定要用水军。

    徐庶被刘裕打断,便停下记住刘裕的话,然后才继续说道:“徐将军和赵将军,一在临淮,一在寿春前线布防,可谓稳如泰山。至于平春石阳则有魏将军及夏侯将军,而葛陂则由陈将军接手。如此布防,可谓固若金汤。”

    连魏延也被徐庶称为将军,可见刘裕升迁之后,不仅步鸷这些文官得到升迁,魏延那些武将也得到了升迁。比如魏延,现在就是名副其实的将军,虽然只是杂号将军,但毕竟也是将军。再比如原先就是将军的许褚等人,他们也升迁为高级杂号将军。

    “元直,你啊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自夸自吹了?”这当然是刘裕开玩笑的话,他难道还不相信徐庶。

    就在他二人交谈的时候,鲁肃突然急急忙忙的跑过来,看那样子,似乎真的有事发生。

    “子敬,有什么事吗?”刘裕停止和徐庶的交谈,转头疑惑的问道。

    鲁肃有些气喘,但还是快速说道:“公子,张绣使者求见,说有事与公子商量。”

    “哦,张绣使者,这个时候来?”刘裕先是眼睛一亮,随后陷入沉思,想那张绣为何现在派使者过来。

    没想出个所以然,刘裕也就没继续多想,而是开玩笑似的对徐庶、鲁肃二人说道:“元直、子敬,随我去会会那使者,看他有什么花招。”

    “咳咳,公子,张绣派使者来,想来无非联盟之事。现如今公子无曹操之急,可那张绣却仍然时常为曹操所威胁”

    徐庶话没说完,鲁肃已经露出一丝笑容,接过徐庶的话,道:“张绣所求,无非公子的支持。”

    说完,他和徐庶对视一眼,眼中充满笑意,颇有互为知己的感觉。

    刘裕听他二人说完,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道:“不管如何,既然张将军派使者来了,我等还是要礼遇一番,否则传出去,岂不是要被人说我寿春无礼嘛。”

第347章 平地惊雷(下)() 
又是一年初春雨,料峭风寒,燕子归巢,刘裕与帐下文武集聚一堂。

    堂外乌云滚滚,风雷阵阵;堂内灯火通明,热浪扑面。刘裕端坐席上,左武将,右文官,大有天子会群臣之气象。

    “元直、子敬、子扬,此番曹操兴兵攻南阳,尔等有何看法。”

    刘裕跪坐主席之上,腰杆笔直如剑,双目似鹰眼看向徐庶等三人。那眼神,仿佛放出光芒,直看的徐庶等三人心中一凝。

    说到那子扬,也就是刘晔,可就有的说了。当初刘裕变相拘留他,可是让他大怒不已,虽然后来渐变平静,但心中到底有些隔阂。正是因此,鲁肃的信也没能劝服他,甚至刘裕的信也没能劝服他。

    后来,还是刘裕上演三顾茅庐,这才感动刘晔,使其全心全意投靠了刘裕。说到这三顾茅庐,还真是让刘裕苦笑不得,因为这事居然给刘裕带来了巨大的名声。

    江淮一带,甚至中原地区,所有的文士都在传颂刘裕的爱才之名,盖因三顾茅庐此事可以跟周公三吐哺相比了。历史上,三顾茅庐的事可也是经久不衰。

    此事之后,投靠刘裕的人才又增加了不少。

    至于刘裕所说曹操兴兵攻打南阳,乃是今日斥候快马加鞭送来的消息。该消息一至,刘裕便立即召集帐下文武。

    且说刘裕的问题,使得徐庶、鲁肃、刘晔陷入沉思之中。但不过片刻,他们三个都抬起头,一脸跃跃欲试。实际上,他们私底下早就思考过了,刚才不过是组织语言罢了。

    首先起身的是刘晔,他投靠刘裕的时间也不短了,可至今没立什么大功,这心里自然有些不舒服。于是乎,这会儿急忙起身,大声说道:“公子,曹操去年秋天就兴兵攻打南阳,因公子救援、张绣坚守,而最终无功而返。而这次,从出兵规模便能看出曹操的决心,晔窃以为不宜硬拼。”

    说到这里,刘晔微一顿,紧接着就又说道:“以曹操之奸诈,绝不会不防公子,故晔料之,其人可能说动孙策,以牵制公子。除此之外,晔料曹操放出消息,必有逼降张绣之意,以张绣之摇摆极有可能投降。”

    刘晔分析的不多,但说的每一点都很重要,孙策来袭,张绣投降等等。试想假如孙策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