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宰大宋 >

第106章

执宰大宋-第106章

小说: 执宰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央微微一笑,他认得这位,虽然没有打过交道,但是在蓬莱的时候,范仲淹曾经提过,满朝大臣,他最敬重的,便是这一位,为官颇有建树,而且敢作敢为,虽然看不起武夫,但是也没有为难过,也算是一位直臣。

    师父点名的人物,未央自然是要嘴下留情的,他也不想再争辩这些了,当即拱手施礼道:“陈相公所言极是,未央受教了。”

    陈执中点点头,语气缓和了许多,笑道:“希文兄来信,说收了个弟子,天资绝艳,没想到今日一见,果然不凡,可惜啊!”

    未央知道陈执中所谓的可惜是什么意思,可惜自己入错了行嘛!不过这都无所谓。

    于是未央轻轻的退后,面向赵祯,朗声道:“启奏陛下,辽国之地,自五代以来,莫不以上京为都城。又以幽州建立南京,兴旺一时,但是百年以来,契丹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若真论战力,不见得是我大宋铁骑的对手。

    更何况,那所谓的高丽,虽然与辽国联盟,不过是利益勾连罢了,又能有几分战力?值此时机,正是我大宋扬威天下之时,岂能不趁势而进?若是错失大好时机,天厌之!”

    赵祯豁然起身,中气十足,“诸卿,朕意欲北伐!尔等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圣明的赵祯哈哈大笑,得意忘形道:“传令,朕将亲征,以夏相公为汴京留守,文相公陈相公佐之。”

    众人顿时大惊失色。

    陈执中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陛下!千金之子不坐垂堂,陛下圣躯,乃是万金之躯,岂能以身犯险?派一大将,足以灭了辽国的威风。”

    文彦博也道:“自古天子不宜轻动,天子一动,天下动荡,万一敌人知道我大宋至尊亲临,拼死作博浪一击,陛下若有闪失,我大宋江山危矣!”

    “陛下不可!”

    “万万不可啊!陛下怎能亲身涉险!”

    。。。。。。

    一时间众臣无不劝说赵祯,让他收回成命。

    自古以来,除了开国的那两三位皇帝,哪有皇帝御驾亲征的?当年真宗皇帝被寇准拿刀架在脖子上,逼着去前线走了一遭,真宗在寇准的要求下上城墙鼓舞士气,使得宋军士气大振。萧太后自出兵伊始,便曾经宋降将王继忠之手,多次提出议和。赵恒所派的使者曹利用被怀疑辽朝议和诚意的天雄军守臣留下,萧太后迟迟未等到使者。赵恒亲征后,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再次请求议和。

    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便决定再派曹利用出使。曹利用去辽朝签订澶渊之盟之际,赵恒告诉曹利用说:“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就算要百万也可以!”寇准知道后,却指着曹利用愤怒地说道:“如果超过30万两,就提人头来见。”

    这就是著名的“檀渊之盟”。

    大宋看似势均力敌,但是却是败了,就算是寇准一力主战,奈何天意不在大宋,加上真宗皇帝懦弱不堪,导致了大宋局面崩坏。

    好在寇准有能力,有手腕,硬生生撑住了大宋的江山,不然还不知道如今的天下是什么样呢。

    赵祯一想到自己那个亲爹,就没有来的恼怒,他双腿一蹬走的痛快,留给自己一个烂摊子,澶渊之盟签订后,赵恒原以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很得意了一阵子,还搞什么东封西祀,当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之后,又是一连串的庆贺活动。总计这次“东封”,包括到曲阜祭孔在内,前后花了四十七天时间,演绎了一场彻彻底底的闹剧,而赵恒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封禅泰山的最后一位皇帝。

    彻彻底底把泰山封禅搞臭了,连后世的皇帝都不愿意去干这种事情了。

    书封祀对真宗一朝的政治和财政产生了重大影响。仅是东封泰山,就耗费八百余万贯;西祀汾阴,耗资更增二十万贯,这还不计亳州之行。营造玉清昭应宫缺少具体的支出记载,但仅雕三座塑像就用去金一万两、银五千两,则二千六百十座建筑的糜费可以想见。倘若将京城景灵宫、太极观和各地宫观都计算在内,其费用之大恐怕不是几千万贯所能打住的。赵恒在位前期,经过近四十年的经济恢复,天下富庶、财政良好;由于装神弄鬼的折腾,几乎把前代的积蓄挥霍殆尽,到其晚年“内之蓄藏,稍已空尽”。

    《宋史·真宗纪》评说天书封祀是“一国君臣如病狂”。

    明代李贽也说:“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

    可以说,宋真宗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烂摊子,简直就是烂透了的烂泥,赵祯登基至今,能硬生生把大宋恢复成如今的样子,已经是难得的明君了。

    既然是自己亲爹丢的人,赵祯自然是希望由自己去改变这一切,不然百年之后,九泉之下,见到赵大赵二,赵祯觉得真是一点脸面都没有了,毕竟他没有赵恒那样厚的脸皮。

第243章 皇帝的威风()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猖獗,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无视天威,然皆朕之错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但如今辽国步步紧逼,西夏自立,高丽蕞尔小国,竟敢冒犯天威!朕若是再不奋力前行,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赵祯怒声连连,响彻大殿,一时间大殿内众臣战战兢兢,无人敢说话。

    以前的赵祯,是何等的温仁,就算是臣子扯着袖子跟他论理,人家也能唾面自干,但是今日的赵祯,展现出了帝皇强绝的一面,满朝文武,文人们满心错愕,惊慌失措,武官们心中暗喜,却又惴惴不安。

    摊上一个强势的皇帝,有好处也有坏处,总体来说好处大于坏处。

    要知道自古以来,但凡皇帝过于英明神武,臣子的下场,总不会好到哪儿去。

    赵大算是皇帝中比较中庸的一位,还干了杯酒释兵权的事,李世民也算是千古明君,但是魏征、房玄龄死后,他们的后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尤其是魏征,连挖坟鞭尸的事情都干出来了。

    臣子们喜欢一个懦弱的皇帝,却又盼着皇帝英明神武,这本就是矛盾的。

    赵祯便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作为皇帝的自尊心告诉他,朕是天子,他们是臣子,不该是这个样子,一方面又深受臣子影响,垂拱而治,才是最好的。

    但是到了今天,赵祯终于爆发了,他的皇权在大宋第一次爆发,展现出来的威力,还是颇为可喜的。

    最起码没有人再提不让赵祯亲征的事情了,也没有人洋洋洒洒一大堆,说些乱七八糟的怪话了。

    未央看着赵祯,这一刻,那个略显懦弱的赵大叔,竟然前所未有的高大。

    其实他的心中也是很复杂的,比那些文官也好不到哪儿去,差别便是,他是希望赵祯励精图治的,而不是庸庸碌碌的听从文官的摆布,但是也不希望自己头顶压着一座大山,那样的话,也太累了。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好了,未央还是很欣慰的,毕竟他是一个后世之人,还是比较喜欢有一个英明神武的老板的。

    而赵祯,无疑是最好的老板,可以让他放手施为。

    赵祯说完话,径直离去,留下大殿之上的众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来到后边,赵祯身躯微微一晃,陈琳面色大变,连忙上前搀住赵祯,心头不由一沉,短短时间内,赵祯的衣衫,竟然几乎汗透了,可见那区区几句话,耗费了赵祯多大的精力。

    赵祯苦笑道:“看来朕的身体不行了,这才三十多岁,说会话都汗如浆出。”

    陈琳连忙轻声道:“官家今日发了龙威,情绪激动,身体出现不适,也是常理,只需好好调养一番,便能无虞。”

    赵祯笑道:“你倒是会安慰人,朕的身体朕知道,朕只恨不能亲自率领大军,臣服四夷,让我大宋的威严,遍布四方。”

    陈琳轻声细语道:“官家,这次官家亲征,必然能克敌制胜,建功立业,非秦皇汉武不能比。”

    赵祯闻言笑骂道:“不要拍马屁了,你以为辽国的大军是纸糊的嘛?这么轻易就能战败?再说了,咱们大宋是什么样子,军队是什么样子,朕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是却不傻,那些人惯好弄虚作假,皇城司的奏报却不会假,百万禁军,几乎糜烂,真正能打的,却是没有多少了。”

    陈琳摇头道:“官家何必灭自家威风?王德用老将军,杨文广将军,狄青将军,还有未央将军,都是鼎鼎厉害的大将。

    还有折家军,种家军,都是我大宋的中流砥柱,忠心耿耿,世代效忠大宋。

    有他们在,断然不会让辽国西夏越雷池一步。

    官家只需在前线走一圈,便能激起士兵的血勇之气,将军效死,士兵用命,岂能不战而胜之?”

    赵祯奇怪的看了一眼陈琳,若非知道陈琳是跟随了自己几十年,只怕都不认识了,这还是那个陈琳吗?以前的陈琳,可是从来都不谈论这些事情的。

    陈琳看着赵祯的眼神,坦荡的道:“官家,人都说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可是百年以来,我大宋养士,给了他们最好的,为何不见扫清妖氛,反而积弊重重?可见这其中是有问题的。

    老奴跟在官家身边,见的多了,也想的多了。

    将门没落,造成的结果就是军队不振,文官们整日里叫嚣着三代之治,孔孟圣贤,但是遇到事情了,却胸无一策,一点办法都没有。

    反而是武将们,出生入死,为大宋守卫边疆,百年来无怨无悔,有的将门都死绝了,却毫无怨言。

    但是文官们又有几个真的为国而死?据老奴所知,从我大宋建国以来,就算是寇准相公,虽然忠烈,但是却依旧少了那么一分效死的勇气。

    只有那些士兵们,虽然没见过官家的面,却依旧镇守边疆,抵抗外敌,数年、数十年如一日。

    没有他们,又何来的这太平盛世呢?”

    赵祯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陈琳今天的话特别的多,但是每一句话,都撞在了赵祯的心头。

    大宋百年以来,无数例子证明,真要动真格的时候,文官们没有几个靠谱的,就算是出了一个寇准,那也是例外,其实开国之时的文官,还是秉承汉唐遗风的,至于现在嘛!那些家伙争权夺势,阴谋诡计倒是擅长的很,真正让他们干点正事,干点实事,那就扯淡了。

    远的不说,就说三年前王伦造反的事情,庞籍的兄弟庞光,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

    要不是遇到了未央,未央又是一个不讲规矩的人,只怕庞光非但无罪,而且有功,还是驱除贼寇的大功。

    这是何其悲哀,何其可笑的事情啊!

    赵祯心中一片悲凉,有种说不出的愤怒,他更加的渴望这次亲征了,若是能一战而胜,就可以携着大胜之威,整治朝纲,到时候反对的声音,也会小了许多。

第244章 狄家() 
狄青对未央很是佩服,能在朝堂智商侃侃而谈,这种气度与胆量,都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尤其是面对文武百官,未央从容不迫,颇有一种舌战群儒的风采。

    尤其是三言两语间,首相夏竦直接就怂了,文彦博也被喝退。

    虽然狄青不知道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但是对于未央,没由来的产生了一种信心,这是他自己都没想到过的。

    狄青在开封有一栋不大的院子,还是赵祯赏赐的。

    作为一个传奇性的武官,他不是将门出身,加上治军严谨,穷的叮当响,想在京城置办一栋院子,还真没有那个实力。

    赵祯是出了名的勤俭,他赏赐的院子,自然也不会太大。

    狄青今年三十八岁,妻子魏氏,生有五个儿子,完美的演绎了一出能打就能生的传奇。

    他的长子狄谘,如今在军中效力,次子狄咏,今年才十二岁,其他的三个儿子,还在玩泥巴呢。

    狄咏完美的继承了他爹与他娘的基因,虽然还小,但是身量比同龄人高出不少,而且长相俊美,又乖巧的很,深的两夫妻喜爱。

    狄青这次回来,自然要跟魏氏腻歪一番。

    风雨过后,魏氏满面潮红,偎依在狄青身边,缓缓开口道:“夫君,此次回京,能待多久?”

    魏氏是狄青的结发夫妻,当年狄青发配之时,都不离不弃,一直照顾老父母,直到狄青荣归故里,老父母也入土为安,这才随着狄青来到京城。

    京城虽然繁华,但是魏氏却一直谨守妇人本分,从来不做出格的事情,而且勤劳能干,不大的院子里,有鸡有鸭,还开辟了一小块菜地,却依旧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所以狄青,对于自己这个夫人,很是敬重。

    听到夫人问话,狄青笑道:“此次战情如火,若是真打起来,少则半年,多则三年五载也是有的。”

    魏氏叹了一口气,“整日里打仗,就没有个安宁的日子。”

    狄青也叹气道:“时也命也,既然入了军武,又承蒙圣人垂青,无论如何,也不能顾及家里,所谓自古忠孝两难全,我狄青活了三十多年,不能尽孝,只能尽忠,只是苦了夫人,要把孩子们拉扯长大。”

    魏氏轻声道:“跟着将军,就没想过有好日子过,我倒是没什么,只是咱们的孩子,都还小,你在战场上,一定要活着,我们可不想成为孤儿寡母。”

    狄青心中一动,突然道:“夫人,我在朝中树敌颇多,若是有朝一日,我战死沙场,你就带着孩子们去投奔蓬莱的未央。”

    魏氏一愣,说道:“未央?夫君何时交过这位朋友,怎地从未听夫君提过?可靠吗?”

    魏氏没有问死不死的事,他们夫妇间早有默契,直接就询问投奔未央的原因。

    狄青笑道:“未央是锦衣卫指挥使,你或许没听过他的大名,因为他的名字,只是流传在朝中高层,或者有权有势有钱的人中间。

    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