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的脊梁 >

第13章

大明的脊梁-第13章

小说: 大明的脊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铭就想不通了,这米明天就要拉去城里卖了,受点潮还能增加点重量干嘛非要像个宝贝似的那么小心?

    李老爷送的宅子就在距离杨家大约半柱香的路程,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早早的便跟着母亲待着妹妹将一些轻便的东西带了过去,房子很大一进三出,青砖的墙壁并不算老旧,并且非常雅致,在前面的大院里还种有不少花草非常不错。

    其实这便是李老爷以前的宅子,当初中了秀才后修建的,只是家业越来越大以李老爷的身份高贵自然不可能屈尊此地,才又修建了新的李府。

    于是乎这宅子也就空了下来,平日里隔三差五也有仆役打扫也算干净用来读书还真是不错。

    新宅子不算厨房有六个房间,倒是宽敞,除了老爹、母亲共用一间外杨铭和小妹都各占了一间,所剩还有许多,本来一家人都搬过来住也并无不可但是老爷子发话了不能耽误杨铭读书,虽然大伯、二伯很是遗憾也只能从命,最后还是杨铭找到老爷子说了半天才将奶奶给请到了新宅住下,美其名曰照顾居所。

    其实家里人都明白这只不过是个理由罢了,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也该让她住一住这青砖大瓦房。

    当然,既然奶奶过来了,老爷子自然也只能伴着铺盖卷跟过来,都说年少的夫妻老来的伴,老两口如此又何尝不是相濡以沫白头到老!

    “爷爷,你瞧,我住这间屋,好大呀!”杨兰虽然只有四岁,但是也知道这可是一个大人物送给哥哥读书的大房子,住在这里再也不用担心像以前的泥糊茅草房那边担心下雨天漏雨了,看到老爷子坐在院里的石凳上歇气赶忙上前撒欢!

    老爷子很享受的一把将杨兰抱起放在了自己的腿上,老婆子已经在厨房里烧好了开水用一只大套罐装好放在了跟前的石桌上,从里面用勺子舀了一瓢盛在碗里示意老头子喝点。

    奶奶很喜欢看着老爷子满面笑容的样子,看着他那张曾经英俊的脸慢慢的长满皱纹,那个曾经强壮的就像能背起一座山的汉子慢慢的变得老态,能和他一起慢慢的变老对于她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家里的日子在一天之内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每个人都看在眼里,哪怕就是大伯二伯住在老房子里也不用像以前那边做点什么都遮遮掩掩,毕竟房子太小了,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老三家肯定看不上这老宅了正好腾出地让几个孩子也沾点儿光。

    李秀才以前搬家的时候留下了很多物什,比如床,柜子以及一切家具估计他也没有没有想过这宅子有一天会送人结果便宜了杨铭一家,所以除了一些破铺盖烂袄要搬的东西并不多,反正留在老房子里大伯他们还能用,一家人没必要分的那么清楚。

    白米到底还是留下了一袋,用老爷子的话来说这可是留着以后晚上给杨铭进食用的,用小火煨一碗白米粥读书之余喝上一碗绝对是一种没事,看来应该给家里弄点钱财了,照这样下去多了他这个累赘一大家子都得跟着活受罪!

    晚饭算不得丰盛,依旧是菜粥,不过咸菜多了一些一家人吃的津津有味。

    如今住上了新宅子大家都非常满意这时候杨铭才有时间清理下文房纸张。

    笔是狼毫,徽州正中十三行的拿手精品,墨也有四五块一打开墨盒便一股子松香传来久久不散即使不是名品应该也不便宜,然后是一副松下睡佛的砚台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看来是李秀才的藏品不知道为何被送了过来。

    铺开宣纸,杨铭便就着以前李秀才的书桌开研起墨来。

    研墨是个技术活,并不是加水后不停的捣鼓发黑便成,这其中自然也有手法,顺时而为,缓缓行之则墨色均匀墨汁饱满方而经久不散。在前世,杨铭自然也是洗练过书法的,虽然在当时看来还不错不过与这大明朝的文人比起来那简直就是个渣!即使是一个一般的人也能赶超后世的书法家,毕竟所谓术有专攻,能够专心致志的写上几十年就算这人天生愚笨也早就熟能生巧了。

    ps:感谢孜孜之后打赏588!感谢所有支持烟头的兄弟!烟头一定稳定更新!

第二十九章 人头税() 
作为后世之人,杨铭自然也有着他的优势,至少也算的上见多识广,什么柳体、颜体、魏碑等等均有所涉及,只不过属于那种虽然能写但是都不精通的那种,你要让他说肯定能说个头头是道,但是做起来便是让人难以恭维,至少以他目前的状况来说写的字除了比之同龄人好上几分外也并无多少特别之处。

    狼毫开锋,以清水渐渐化开纤毫然后吸满乌黑发亮的墨汁杨铭手腕一运力,一时间笔走龙蛇,《西游记》三个楷体打字已然跃然于纸上。

    “好!”突然,门外响起一个好字,声音中夹杂这喜悦和自豪,不是老爷子是谁?

    打开门,只见老爷子、奶奶、老爹和母亲,就连小杨兰都站在门外,刚才她们没有出声生怕打扰到他,只等他写完之后才叫出声来。

    而这三个字也打开了老杨家新的篇章。。。。。。

    清晨!

    鸟儿愉快的在树上欢闹,唤醒了整个村子。

    由于昨天的一场雨天气好像并没有那么热,虽然是夏末不过一路上的丝丝凉爽却让人不能自持,好想在躺会被窝再睡一会儿。

    老牛很不情愿的被套上了牛车,说是牛车其实就是一块木板加上俩车轱辘,满满的载着一车的白米晃晃悠悠的朝县城赶。

    山远路遥!庄子距离县城约莫四十里地,走其路来刚开始还没啥,一会就开始发热,再然后就开始发酸,渐渐的又开始发软,看着老爹她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杨铭就有些纠结,走了那么长的一段路他们几位就不累吗?

    老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大伯心疼的给他解下了牛车,让它吃些草再活动下以便继续赶路。被解开牛车后,老牛欢快的哞哞直叫唤,看来他很不喜欢这样的感觉,自由无束缚的感觉真不错。

    杨铭找了块还算干净的石头一屁股坐了下来,凉嘟嘟的非常不错,顺便把鞋也脱了透透气。

    “哟!这不是杨家老大吗?”几个汉子快步的赶了上来,都是村里的熟人背上背着不少东西看来是想去城里换点钱,虽然几乎每个镇里都有市集但是价钱比起城里要少上两三层,还是去城里好劳费的就是些脚力罢了,多出来的银钱足足可以换上几尺麻布了。

    “是王春哥啊!怎么,又弄了那么多山货进城啊?”大伯赶忙也上前打招呼,都是乡里的庄户平日里也经常聚在一起摆几句龙门阵啥的。

    “是啊,弄了些竹笋给家里换点儿盐!”王春笑呵呵的走了过来,看见坐在石头上杨铭立马就更精神了,昨天下午他就听说了杨铭的事,毕竟都在同一个庄子风声传的很快特别是有着张二叔几位见证人杨家出了个读书人的事情早就已经传的家喻户晓。

    “铭哥儿,呵呵,你也进城啊?”

    自从杨铭进了学外人就再也没人叫他狗蛋了,铭哥儿这名字朗朗上口确实比狗蛋中听的多。

    “呵呵!”杨铭朝他回了一个笑脸,算是打过了招呼,无奈啊,马上又要赶路了脚还生疼着哩,根本就没功夫搭理人。

    于是队伍又庞大了几分,紧赶慢赶,终于在晌午时分来到了县城的西门前。

    进城是需要交人头税的,不多,一个人一个铜板至少这个规矩很多年就没有变过,身在蜀中得天独厚上有都江堰下有龙府川(涪江)水陆交通发达让洪城的光芒盖过了许多州县,毕竟这里出过一位大人物,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说的就是这位。在洪城的金华镇还保留着昔日的陈子昂读书台,杨铭道是想要去瞻仰一翻,无奈这一大队人马今天还真不实宜,况且他年纪不大老爹他们也不可能会让他一个人到处瞎晃悠。

    最关键的是洪城也可以说是成都府前往渝州(重庆)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以人口自然不少,城门口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利益纠葛,是个人都有着活命的营生,有的过的滋润天天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有的非常窘迫半饥半饱。

    好在蜀中有这都江堰作为天然屏障历年水源辽阔自少收成不错对于农人来说虽不至于钟鸣鼎食但也不会饿死人。

    城门口的守兵远远的便看见了杨铭一行人,老牛哞哞的拉着车子晃晃悠悠的总算来到城门前。

    “人丁四口四枚大钱,牲畜一头五枚大钱,山货一车十枚大钱!”

    人还没到,这税钱便喊了出来,张成也算是守城门的老兵油子了,靠的就是过往的财神爷收点额外的银钱日子过的非常不错,不仅隔三差五能割上两斤肉回家还能打壶酒。

    其实这也是惯例了,按说多收点忍忍也就算了,只不过四个大钱的人头税硬生生被他加到了十九个那可就有点过了,要知道一斗米也不过百十钱,那可是一整袋上等白米的价钱。

    “什么?十九个大钱?”大伯也是被下了一跳,这么多钱对他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别看数字不大那也是针对有钱人,对于他这样的人家那就是大半年的盐钱了怎么能让他不惊讶。

    “没错,就是十九枚大钱!”长成乐呵呵的一笑,朝着旁边的兵丁使了个眼色,兵丁便来收钱。

    大伯也是急了,立马嚷嚷道:“这是哪门子税钱,不是说只交人头税吗?”

    兵丁见他这么一说估计也觉得这抽的实在是有点过了,回头望了望长成看他怎么处理。

    张成这一下子就感觉面上挂不住了,一个泥腿子还和自己叫上劲了,不阴不阳的道:“那门子规矩?你张爷我就教你规矩!今天你不把这钱一个不拉的给交足了就哪儿来回哪儿去吧!”

    “这不是没王法了吗?”

    大伯一看不交钱就不让进城,顿时慌了,平日里在庄子上嘟哝几句也无关紧要,可这是县城门口,他这一嘟囔不要紧其他被多摊派了税钱的农户也开始起哄转眼间偌大的一个城门口便聚集了不少人,

    人越来越多,牲畜,过往的车马一时间拥堵不堪别说进城就连出城都没办法。

    ps:今日第三更了,怎么样给力吧?那个收藏和推荐。。呵呵!

第三十章 金饭碗(上)() 
张成也知道今天这事闹大了心里有些凉凉的,转过头他又看了看旁边的兵丁也是一副隐隐不安的表情。

    可是如果今天服了软那以后各位的进项可就要大大缩水,不仅如此,这城门守的威信岂不是也要大打折扣?

    今天能有人和你讲道理,那么明天就会有人只交人头税!

    那么今后自己这帮弟兄还吃什么?喝什么?

    进退两难啊!

    太阳已经悬至正中,毒辣辣的阳光烘烤着大地,不仅是里面的人,就连外围也是汗流浃背,加上牲畜的粪尿味渐渐的把整个城门周围弄的是乌烟瘴气,只是无论如何两方似乎都卯足了劲都退让不得。

    杨铭也在心里暗暗叫苦,不就几个大钱吗?给了就是,何必争的面红耳赤的?

    不仅耽误了赶路,就算现在进了城,卖了粮食赶回庄里只怕也是日落西山了只是事到如今也只能这么干耗着。

    事情现在已经变了味,牵扯到了所有平头老百姓的利益,别看每次几个铜板不多,那也是足够给家里的娃子买上俩烧饼或者给闺女扯上几条红头绳。。。。

    越是没钱这钱的作用便被无限放大,为了每次入城的几个铜板他们不介意今天就在这口子里坐上一天,反正有的是时间。

    杨家的人早就坐在墙根边歇气,累了,嚷嚷了半响,一口水都没喝得喘口气!

    “让道,让道!把守来了!快让道!”人群里一阵高呼,渐渐的人群出现了一道口子一位神着铁甲的威武汉子走了进来。

    一听说把守来了,哄闹渐渐的安静了下来。

    民不与官斗!

    即使明明知道自己站理也没人愿意站出来说话,就连刚才还活拨乱跳的几位哥们也顿时哑了火。

    能和几个大头兵吵两句已经是不得了的大事,何况还是一位把守大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既然当官的来了想必自然会有个交代,虽然说是官官相护但至少朝廷也需要几分脸面。

    “谁在闹事?”把守一进人群便开始发问,他说这话很有艺术,问的不是为什么闹事而是谁在闹事。这其实便是把张成等人给摘了过去,事情在这里便拐了个弯暗暗提醒几个二货拉人头顶罪了。

    这其实也是衙门里的常事,正所谓杀鸡给猴看,只要先绑了带头的人那么后面跟风的泥腿子那还敢起哄?百试百灵!

    “禀告守备大人,是他,他最先挑事的!”有了把守大人撑腰,长成立马来了精神朝着杨铭的大伯一指便道:“就是这个土帽,不仅不交人头税还带头抗税!”

    “绑了!”把守一听,一声大喝,两名守门兵丁便要拿人。

    “我,。。。。。”大伯已然说不出话来,此时此刻他也是被吓的闹到里一片空白,就这么一会功夫自己就成了带头闹事之人?

    眼见着大头兵恨恨的走了过来,他一时间之觉得又是后悔又是怨愤。

    “把守大人拿人总要有个明目吧!再说了事情的缘由都没问清楚恐怕有失公道!”

    就在此时,突然一个声音慢悠悠的响起,声音不大却是条条是理。

    “慢!”把守一听,来人不善啊!

    放眼望去,只见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已然翩然走了过来,穿的衣服不甚华丽还有几个布丁,不过洗的非常干净,最关键的是他那神态和举止那里有一丝一毫泥腿子那惧怕的模样?

    仿佛这样的事情只不过是寻常事情一般,云淡风轻!

    对!

    就是云淡风轻!

    这是一个读书人!

    杨铭仅仅只是说了一句话,刘铁山便已经知道杨铭的身份。只有读书人才不会害怕自己等人的爆敛手段!

    所谓文武不两立,自前宋开始便已经是文武分明,武者手持兵勇割据一方轻则拥兵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