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启 >

第241章

大明天启-第241章

小说: 大明天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甩给了所谓的自然灾害。

    他笑道:“厂臣不错,竟然能够想明白这么多事,看来平日里倒是有过许多思考的呀。”

    魏忠贤笑道:“圣上,老奴有时候有些事想不明白,象上次圣上所颁布的私有财产保护法,老奴就觉得这样以后杀人抄家不是有了许多条条框框管着吧,这多不爽利。所以上次便去向孙阁部请教,他和我说,圣上这是想奠定万世之基呢,只有每个人都知道保卫的是自己的财产,那时当然就会去拼命了,这样才能激发全国子民的积极性,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财产去做战,自然就会尽心尽力了。”

    朱由校大笑道:“你们俩人倒是奇怪,当年只是京营练兵时的情谊,竟然持续了这么长时间。”

    魏忠贤道:“孙阁部不以老奴身残而鄙视,老奴深为感激,而且当时不过是圣上命老奴杀了几个人,帮了他一点小忙。他一直觉得欠了老奴人情,所以大家一直以来相处甚得。”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私人交情是私人交情,可不要在公事上犯糊涂呀。”

    魏忠贤道:“圣上放心,老奴心里有数的。平日里老奴有些事不明,便去请教孙阁部,有时大家一起喝杯酒。东厂与兵部的公事从来没有过交流。”

第562章 纸币发行() 
纸币尚未发行,先已经达到了分拆大家族的意外之喜,这让朱由校很满意。

    天启十三年正月,新式纸币正式开始发行。新纸币与宝钞草纸一样的形象完全不同。硬挺的厚版纸,上面字迹清晰。正面上面写着大明皇家银行,下面则标明了面额。反面写着纸币管理办法中关于处罚造假的条文,下面则标明发行时间。

    虽然报纸上已经说明,纸币可以在农业合作社进行购物,也可以缴纳税款,但宝钞给大明人留下的心理阴影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所以前来银行兑换纸币的人几乎没有。而如果使用纸币在商铺里购物时,店小二总会小心地问道:“客官可否用铜币结算?”

    看到这种情况,李之藻很是着急,虽然朱由校和他说过,纸币推行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他是管银行的,大量的纸币印了出来却用不出去,这看着就让人焦急得厉害呀。

    他去找毕自严商量对策,毕自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两人一起去找徐光启。徐光启笑道:“急什么,好的货币总会让人接受的,一时的不接受有什么好担心的。”

    李之藻道:“那么多的纸币都堆在银行里,都要堆不下了,你说我担心不担心?”

    徐光启道:“那我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派人一家家地发纸币吧。”

    李之藻眼睛一亮道:“这次官员发俸禄时可否全部用纸币代替银币。”

    毕自严说道:“这个月的俸禄发放一元以下的用纸币发放,一元以上的用银币发放。”

    李之藻道:“反正有一元的纸币,纸币比银币要轻便易拿,全部用纸币代替银币不是更好吗?”

    毕自严迟疑道:“这个只怕会让官员们不满吧。”

    李之藻嚷道:“有什么不满的,身为官员都不支持朝廷的纸币,难道还有道理了?”

    毕自严看向徐光启,徐光启深思半晌道:“兹事体大,只怕要从长计议才行。”

    李之藻道:“我去求皇上,我就不信皇上会不支持我们。”

    徐光启道:“这点小事又去麻烦皇上,显得我们太过无能了吧。召开内阁会议,讨论用纸币发官员俸禄的事,看看大家怎么说。”

    他是内阁首辅,有召集内阁会议的权力,只需要在事后由通政司向皇帝报备即可。内阁的书吏将通知发给各位阁部和各部尚书,下午两点,众人来齐,会议便开始了。

    徐光启首先说道:“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关于纸币发行的问题。大家当然都知道纸币发行的意义所在,但现在大家对于纸币的使用似乎不大积极,五天以来,皇家银行一共才兑换出三百多元的纸币,这种情况对于纸币的推行极为不利,所以让大家来商议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孙传庭道:“为什么不直接让皇上想个办法。”

    孙承宗狠狠地盯了这个不靠谱的本家一眼道:“什么事都要麻烦皇上,那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孙传庭立即不敢出声,在他想来,直接问皇帝是最简单的,皇帝自然会给出一个事后证明有效的办法,这么多人一起想,最后结果可能还不如皇帝随口一言,还不如就由皇帝出主意,大家来执行的好。

    杨涟难得地开口道:“李行长,确实可以用纸币随时兑换银币和铜币吗?银行不收取费用吗?”

    李之藻道:“当然可以随时兑换,至少现在是不会收取费用的,以后会不会收要看具体的情况来决定。”

    杨涟问道:“以后为什么可能会收呢?”

    李之藻解释道:“恐怕有些人无聊,不停地将纸币与银币进行兑换,所以可能会稍微收一点费用,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杨涟皱眉道:“即使有这样的人,应该也是极少,所以最好是可以自由免费兑换。”

    徐光启也说道:“是呀,永远不要收费的好。”

    李之藻道:“好的,那就永远不收费兑换好的,反正增加的工作量也不是很多,想来这种人应该不多吧。”

    孙传庭插嘴道:“这样的人,便应该乱棍打出。”

    孙承宗斥道:“你用什么理由将别人乱棍打出。你既然允许别人兑换,那就只能给他兑换。”

    左光斗道:“为了防止真有这样的人,倒是可以规定一天之内不可以进行双向兑换,这个只是银行内部的规定,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李之藻拱手道:“此法甚好。”

    徐光启咳嗽一声道:“此事就这样处理,现在重点是如何让大家接受纸币。我有一议,那就是官员的俸禄用纸币支付,大家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孙承宗道:“这个倒是没有问题,官员们总不会反对,再说,他们不喜欢纸币,也可以去银行兑换。重点是让商家要接受纸币,现在农业合作社和皇家的商社都是接受纸币的,但它们所占的体量终究太少,小民对宝钞的疑虑还没有消除,这才是个大麻烦。”

    茅元仪犹豫了一下说道:“如果强制商户必须接收纸币,这样会不会太过?”

    众人皆默然,这当然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大家其实心中最先想到的便是这个办法。只是强迫商户接受纸币,显然会引起民怨,这样一来,决定实施这个方案的人便要承担很大的压力。

    孙承宗思量一会说道:“那便这样做吧,出动巡捕,只要商户拒收纸币,先进行劝说,劝说不成,就封了他的店铺吧。至于理由,很简单,纸币管理办法上面不是说,纸币是大明的法定货币吗?法定的货币你拒收便是违反纸币管理办法,封你的店还是轻的,没抓你的人就不错了。”

    朱延禧道:“这样会不会太过严厉?能不能用别的委婉一些的办法,平和地解决这个问题?”

    孙承宗笑道:“其实大家都知道纸币比银币和铜币好,不但是对朝廷有好处,对商家和民众也有好处。我们用强制的办法推行,可能会让民众怨恨,但大家用习惯后,会发现其实纸币会更方便。有时候,民众不肯接受一些事物,并不是这些事物不好,而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它们的好处,我们的职责便是帮他们认识清楚。没有其它办法能够比这种办法更简单快速,平和地解决其实是不大可能的。”

    徐光启道:“那就这样吧,一是官员的俸禄用纸币支付,户部在支取俸禄时打个招呼,不准在十天内去银行兑换银币。二是出动巡捕专门纠察拒收纸币的商户,并且在报纸上说明,按照纸币管理办法的规定,纸币作为大明的法定货币,拒收便是违法。”

第563章 第两百九十九 科举与文化() 
朱由校看到了内阁会议的记录后笑了笑,孙承宗的表现让他很是满意,他已经看明白了民众的心理,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民众接受好的政策,已经成为了一个务实的官员了。

    而象杨涟,左光斗等原来的东林人,也慢慢地蜕去了东林人一贯以来那种好虚言,轻事实的风格,都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得力官员。在原来的历史上,这两人都已经死在狱中,现在却贵为一部尚书,为了大明的农业和水利事业尽心尽力,得到了大臣和百姓的一致好评。

    由此可见,皇帝的喜好是很容易让官员们知悉的,而且对于整个官场有着指导性的作用。象嘉靖帝迷信道教,便有青词宰相严嵩的受重用,大臣们都来写青词。现在朱由校想要办实事的官员,那么官员们摇身一变,便很容易从平日的激昂时事变得务实有为。所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而上梁不正下梁歪更是说出了事情的本质。

    大明的官员数目正在迅速增加,吏员学堂和会计学堂的学生们进入了各级官衙进行实习后,表现优秀的被迅速地提拔到铁路部,农业部,水利部,税务署,银行等新兴部门中。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京师大学堂又新添加了一个管理学院,专门培养初级官吏。

    而科举还是在正常举行,只是参加的人数在大幅度地减少。一年几百个的进士名额对于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举子来说比例确实太少,何况学堂出来后一样可以做官,象吏员学堂第一期的学员最高的已经是四品官了,这可是算高级官员了,这升迁速度便是科举的一甲也是不一定能够达到的。

    当然,科举的形式也进行了改革,以前考的是八股文,重对仗,行文格式极其重要,而现在的科举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便是算学,一部分便是策论。算学是做不了假的,而且答案唯一,也防止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出现,占了一半分数。策论一般是针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论述,要求言之有物,空话大话是得不了高分的。

    算学必须得到三十分或者以上(总分五十分),才会看他的策论。而策论的阅卷是采用的一初阅,二重阅,三抽阅的形式,一经发现有徇私舞弊的情况,考官剥夺官职,其家产充公,永远不准再进入官场。考生则永远失去考试资格,并要在劳动营中改造三年。

    每次乡试的试卷由教育部组织当地的学堂教师出题,阅卷。而会试则是由皇帝亲自出题,一直到考试前天晚上皇帝才将题目拟好,然后由书记官抄录好后,第二天在考场里面公布。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题目泄露的可能性,保证考试成绩的相对真实。

    殿试则是一篇策论,由皇帝当场出题,一般都是对当前大明国的形势的看法,属于开放型的题目。贡士们当场作答,由内阁阁员当场阅卷,皇帝审阅,然后评定名次。

    虽然参加进士考试的人少了,但其实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杀进殿试的都是极为聪明之辈,所以朱由校对他们还是抱有极大的希望的,而且从中也挑选出了一些很不错的人才,放在各级官府中先历练,等待他们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而各藩属国的学生对于学堂的兴趣缺缺,却对科举考试情有独钟。特别是南越,在天启十一年的科举中有一名南越学子高中了榜眼,而大明将这个南越榜眼直接任命为广西道御史,并且赏赐给其家人大量的银钱和物品,一时震惊了整个南越。很快在南越掀起了一场学习的热潮,南越当地的汉文书籍销售一空,倒是让卖书的商人很是赚了一笔。

    朱由校认为科举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特别是在传播华夏文化方面,现在的南越,新洲,渤泥的汉化教育进行的极为顺利,在当地汉语已经成为一种高贵的语言,而本地语言被压制得很厉害。而日本和朝鲜两地本来就是大量使用汉字的地区,现在则是汉字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朝鲜,原本只是在高层中使用汉语和汉字(下层人基本不识字),现在也随着劳务输出的进行,大明与朝鲜的交流更加频繁,使得大量的下层民众也开始认可汉语,以讲汉语为荣,朝鲜本身的谚文倒成为了身份低下的象征。

    对于这种情况,大明的君臣是喜闻乐见的。特别是以孙承宗为首的一群官员,总认为只有汉字才是最美丽的文字,汉语是最美丽的语言,让所有的藩属国子民都讲汉话,写汉字是每个儒家弟子努力的目标。而他的忠实拥趸,教育部长杨鹤安排了大量的学子,远赴大明各藩属国,进行汉语教育。

    而为了在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的藩属国中传播汉语和汉字,经过朱由校的批准,由杨鹤牵头,组织翰林院的学士进行了汉字简化的工作。汉字简化本身是一个自汉字诞生以来便在进行的过程,在南北朝时第一次出现了简体字这个名称,又称破体字,俗体字等。只是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

    杨鹤他们先搜集了自宋元以来常用的一些简化字,制成了常用简体字表。选字时有三条原则:以述而不作之原则;择社会上比较通行之简体字,最先采用;原字笔画甚简者,不再求简。

    常用简体字表首先应用到藩属国内,结果反映非常好,大家一直诟病的字难写在这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报经皇帝批准后,在天启十年时,开始在国内学堂中推行。

    杨鹤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得意洋洋地指出,按现在的发展趋势,南越的喃文,朝鲜的谚文应该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内完全消失,而吕宋,渤泥,缅甸,暹罗大多没有文字,只有语言,正适合汉字的进入。可以期望,百年之内,这些藩属国与国内无异也。

第564章 史可法知海西() 
天启十三年五月,京小铁路终于完工了。终点便是远北军的军城附近。这里被皇帝命名为海西府,属北直隶直管,知府是原西安府推官史可法。

    史可法是水利部长左光斗的弟子,他是通过科举选上来的官员,吏部给的评语是“勤于王事,爱民廉洁,做事平稳”。这个评语的意思便是无有机变之才,胆子不够大。

    朱由校前世对史可法的民族气节是很佩服的,也很惋惜他上不能立明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