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雨大宋 >

第31章

风雨大宋-第31章

小说: 风雨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枢密副使王贻永是附马,赵元俨的妹夫,那里的消息瞒不过他。杜中宵在王贻永家蒸酒多日,每天按照比例施粥,在开封府闹出好大声势。杜中宵蒸酒,是按照比例要求施粥的,报酬并无定数。自己还年轻,要赚钱以后有无数的方法,没必要靠这个。而且说的是到京城游学,结果却到处蒸酒,收钱平白让人看轻了自己。这个时候,钱远没有名好用。

    想了想,赵元俨又问道:“你家里酒楼是如何经营的?酒糟里蒸出酒来,糟还在那里,难不成依旧扔掉?我听人说,可以卖到城外养猪的农户那里。只是似我这种人家,酒糟山积,哪家买得了?”

    “回大王,我家里自己养的有猪,不愁酒糟去路。”

    赵元俨连连点头:“这倒是条路子。今日找你来,也是为我家蒸酒。只是看你是个读书人,怕耽误了你的学业。既是曾经发下愿心,那便另一回事。明日我去菩萨面前,也发一条愿,比你原定比例多买一些米,煮粥施舍出去。此是好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杜中宵拱手:“大王有此善心,自是好的。我在京城还要待些日子,为大王蒸酒也没什么。只是大王要多差些下人来做帮手,我在一边指点,不能误了读书。”

    “好,那便如此说定。我这里专一拨出一座院落,做你书房,其他的都听你吩咐。”

    想了一想,杜中宵又道:“说起蒸酒,朝中苏舍人的小官人与我投缘,这几日一起读书,蒸酒的事情他最清楚。我在京城不能久待,此事废弃了可惜,便想把如何蒸酒写成册子,献与朝廷。此册子是苏小官人与我合写,不如大王让他与我一起,就在大王府中把书写成。替大王蒸完酒后,便把蒸酒的册子献上去,从此由朝廷来做这件事,岂不是好?”

    赵元俨一怔:“你愿把此法献与朝廷?如此岂不坏了你家衣食?”

    杜中宵笑着摇了摇头:“现如今许州只能由我家蒸酒,一州之地,足够全家吃穿不愁了。”

    赵元俨痛快点头:“你有此心,朝廷必有重赏!好,这几日你便在我家蒸酒,要些什么,尽管说与府里管事。我助你做成此事,也是为朝廷做事。西北战起,此时朝廷正是用钱的时候。”

    听了这话,杜中宵心中一动:“烈酒与平常的酒不一样,放得时间长了也不会酸败,最利于长途贩运。若是朝廷制酒,便可从京城运到西北去,省了前线粮米。”

    赵元俨听着有意思,问杜中宵具体如何操作。此事说来简单,不独是京城有酒糟,从京城到西北有许多州军,都各自酿酒,酒糟无数。如果把里面的酒蒸出来,用大缸运往西北,数量相当可观。此时西北前线,酒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每年耗费大量粮食。前线的粮食可不是内地可比,运一斗到那里,路上要消耗数斗。如果用酒糟中蒸出来的酒代替,每年可以节省大量军粮。

    此事是杜中宵一时兴起想出来的,赵元俨问着,自己也觉得非常可行。现在沿边三路,每一路都积攒了大量酒糟,数目非常可观。因为无法处置,有的向地方摊派,还惹出官司。

    赵元俨对西北战事久拖不决,朝廷经费紧张,连带自己生活也受影响大为不满。有个让前线减少军粮损耗的由头,把自己这几年少发的公使钱补上,也心安理得。

    越想越觉得此事可,赵元俨把府里管事的杜主管唤来,当面吩咐,让他帮着杜中宵蒸酒。凡是杜中宵需要的,不必禀报,直接从账上支钱即可。

    杜中宵犹豫了几次,想让赵元俨支持自己和苏颂制造原始的蒸器机,最终忍住。此事还是不要挑明了的好,只要把成本算到蒸酒里面,自己和苏颂两人慢慢鼓捣好了。王府里那堆得山一样的酒糟,全都蒸出酒来,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柴炭。其中制一个特殊的锅,又能增加多少钱?

    来京城一个我月了,该买的书已经买到,能够学到的东西也都学得差不多。至于议论经典,在官员中结交人脉,杜中宵并不想做。谁知道几年之后,现在结下的人脉是福是祸?现在大变将起,还是远离漩涡,明哲保身为上策。

第55章 玩具() 
苏颂看着一边抱着几本范文死啃的杜中宵,实在忍不住,问道:“杜兄,你天天读这些书,真地有用?朝廷科举取士,取的是治国安邦之人,并不是做这种花样文章的。”

    杜中宵把书放下,叹了口气道:“苏兄说得不错。可虽有治国之能,却不能入朝为官,最终老死孤村,那岂不是更可悲?朝廷以此取士,我便读这样文章,依着朝廷说的做,总不会有大错。”

    苏颂摇了摇头,杜中宵又叹了口气。

    杜家小门小户,自然不能跟出身大族,父亲为高官的苏颂相比。苏颂自小基础打得扎实,当然不必像杜中宵这样,临考试了才抱佛脚。像他们那些人学习,才是真地学习,杜中宵如何比得。

    正在这时,王府管事杜主管过来,行礼道:“小官人,你吩咐我做的锅已经制好,不知道要安在哪里?这锅做得尴尬,看起不是蒸酒的样子。”

    “当然不是蒸酒,那是用来带扇子的。这样热的天气,在棚里蒸酒,简直要热死个人。”

    杜中宵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对苏颂道:“走,我们看一看去。前几日你不是问如果水封在锅里加热,会不会炸掉吗?左右这几天无事,我们做一个来看。”

    苏颂好奇,跟着杜中宵到了蒸酒的棚子旁边。

    见是一个大铁罐子,旁边一个圆桶,苏颂问道:“杜兄,这是做什么用的?”

    杜中宵指着铁罐:“这里面装上水,我们煮一煮看,到底会怎么样。把水汽通到那边桶里,里面有个塞子,很好玩的。”

    一边说着,杜中宵一边弯腰查看铁罐和筒。

    原始的蒸汽机就是这么简单,加热产生蒸汽,通到汽缸里推动活塞往复运动。活塞可以连接各种工作机构,往复式的可以用来抽手或者提举,旋转式的就成了通用动力了。真正复杂的是精度和效率,以及由此而来的功率。杜中宵现在只是做个原理展示,以后会走到哪一步,那就难说得很了。

    引出蒸汽用的是铜管,用铜板卷起来进行钎焊,比较粗糙,而且过粗。筒也是铜的,都打磨过了光滑得很。里面一个铸铁的活塞,研磨得甚是光滑。

    杜中宵把几样东西装在一起,架了起来,唤个小厮过来烧火。苏颂好奇,站在一边看。

    不一会铁罐里的水烧得开了,有水汽从缝里冒出来,杜中宵笑道:“这东西还是粗糙了些。”

    水汽从铜管引到那边的铜筒里,活塞便缓缓被推到了一边。

    杜中宵指着活塞对苏颂道:“看见没有,有水汽进来,这个是可以动的。”

    苏颂摇了摇头:“这有什么用?我用手也可以推得动。”

    杜中宵一笑,用手扳了一个阀,堵住先前的铜管,打开另一边的铜管,活寒便就被推到了另一边。

    一边反复换着两个铜管,杜中宵道:“水煮得过开了,如果不放出来,一个不好就会炸掉。但如此把水汽引出来,就有了这般用处。那边铜管里的塞子,可以来来回回。”

    苏颂看了一会,摇了摇头:“此物初看有些意思,但细想却无大用处。如此麻烦,不如找个人拉着那塞子,强似这般。”

    “杜兄说得差了。此物现在做得简陋,当然没大用处。但若是做得大了,精巧起来,可就有了无穷用处。你想啊,只要有炭烧水,那塞子便就可以自己动,许多地方用得着。”

    苏颂连连摇头:“这还是要有人看着管子,塞子如何自己动?再者说了,委实想不到什么地方能够得着这种东西。”

    杜中宵直起身来,发了一会愣。突然之间他感觉苏颂说得没错,这种事情就是挺没意思的,从这简单的蒸汽机原理,到真正的蒸汽机,不知还有多远的距离。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故事还没有开始,在这种事情上花费心力,委实有些不值得。自己现在应该做的,是好好读书——

    使劲摇了摇脑袋,杜中宵把这些想法排走,对苏颂道:“能用到这种东西的地方,在我想来就有许多种。比如在河边,可以用这种东西提水;比如在路上,可以用这种东西拉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只是现在这东西太过简陋了而已,只要我们做得精巧,那又是另一番景象。苏兄,左右无事,这些日子读书之余,我们便做一做这一个东西,看看能做到什么地步。”

    “做来何用?”

    “先定一个小目标,就用来扇扇好了。现在正是炎夏,蒸酒气闷无比,我们用这做个扇子,让这棚里的人不用那么难过。这件事成了,很多用处也就出来了。”

    苏颂对技术天然有兴趣,听了杜中宵的话,弯下腰去看铁罐和铜筒。看得久了,突然觉得杜中宵说的也有道理。此物看起来简陋,若是真能不住往复,倒是有许多用处。

    杜中宵道:“此物现在做得简陋,要想真正能用,还有许多要做的东西。比如,不能用人来换这铜管,那边塞子要连上到的物事,往复打扇不如让扇子转起来。苏兄巧思,我们一起想想该怎么做。”

    苏颂看着铜筒里的塞子,想了一会道:“若是这塞子带着换铜管,此物便就有些意思了。”

    “我也是如此想的。如此便要加些机构,让塞子和阀门连起来才好。”

    这种事情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杜中宵前世是学工科的,做个连动机构难不住他,难的是阀门开闭和密封。人换可以简单地在里面堵住就行,连动切换就要实用的阀门了。这个年代做出合用的阀门并不容易,又要灵敏,以要密封,还要耐高湿耐高压,要克服很多技术难题。

    蒸汽机的原理对杜中宵来说不难,难的是各种技术细节。一些前世很简单的零件,全部都要从头做起,工作量委实太大。依杜中宵的想法,这些日子天天看书太过气闷,做这么个东西换换头脑。最后能够做出个原理机就足够,真正实用的机器,还是交给苏颂去慢慢改进。等到自己以后有精力和机会了,再完善起来不迟。蒸汽机这个年代做是能做,就是太过消耗时间和精力了。

    历史上的苏颂可以制造出精密的天文机械,蒸汽机用到的技术应该难不住他。杜中宵把原理讲清楚,不知道他会走到哪一步去。(卡文,今天还是一更,报歉。)

第56章 买书() 
夕阳西下,凉风习习,杜中宵与苏颂走在大相国寺前汴河边的大道上,悠闲而懒散。

    八大王府里的酒糟已经蒸得差不多了,杜中宵不想再在京城里待下去,正抓紧完善自己制酒的小册子,请苏颂帮忙审稿。游学的一大目的是士人交流,跟同样的读书人谈论学问,再就是增长见识。可杜中宵的运气太好,有李兑这种高官引荐,来往的多是馆阁里的优秀之士。他们饱读诗书,大多又有一副忧国忧民的热心肠,谈天说地,偏偏杜中宵最需要的科举经验谈得少。这些离杜中宵还过于遥远,再跟这些人混下去,没有大太意思了,不如回乡安心准备科举。

    苏颂对技术有兴趣,反而跟杜中宵谈得来。两人都是要参加本届科举的,议论起学问,比馆阁官员实际得多。怎么才能够入考官法眼,比继承圣贤衣钵实用得多。

    看了看天色,杜中宵道:“乘天色还早,我们到相国寺后面卖书的地方看一看。过些日子我就要回许州去了,若有合适书籍,多带一些回去。”

    苏颂自然答允,与杜中宵一起,穿过热闹的待道,向北行去。

    走不多远,却见迎面而来一个大和尚和两个青衫读书人,远远拱手:“杜小兄弟,这是哪里去?”

    杜中宵回礼:“左右无事,到后面卖书的摊子去看一看。三位哥哥这是从哪里来?”

    一个读书人道:“去衙门里有些杂事,却才办好回来。兄弟若是无事,晚上一起饮酒。”

    杜中宵答应着,与三人拱手而别。

    看着三人离去,苏颂问道:“这三个是什么人?听他们口音,好似来自西北。”

    “正是西北来的。那两个青衫读书人,是永兴军进士,一个名杨著,一个名卢凯。西北战起,他们自觉胸中有些才学,上书朝廷,冀望搏个一官半职,为国效力。那个大和尚法号道信,一身好本事,马上马下都是一把好手,同样是来京城搏前程的。与我一样在大相国寺这里居住,偶然相识,闲时在一起喝酒谈天。听他们话里的意思,事情都有些眉目了。”

    这个年代的官跟后世不同,很多低级事务官员职权不大,就是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用起人来比较随意。特别是西北因为战争,正是用人的时候,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可毛遂自荐。杨著和卢凯两人都是永兴军的乡贡进士,自觉科举考上正榜进士的希望不大,便来京城求官。道信是个僧人,孔武有力,是来京城试武艺的。这些事情都有专门衙门受理,只看自己运气。

    大相国寺这里鱼龙混杂,热闹非凡。杜中宵贪这里消息灵通,卖书的店铺多,住在这里,闲时便到书铺里逛逛,这些日子淘到不少好书。从唐至宋,二百多年间科举进士优秀的诗赋,都快要收集齐了。若论科举真题收集之多,杜中宵是这个年代最顶尖的人物之一。此时科举命题,经常用唐时考过的题目,不过是唐人考诗,此时改赋,诸如此类,真题有其独特价值。只是读书人看重的一些经典名著,他这里反而很少。杜中宵现在读书就是为了考进士,与此无关的,本就没多大兴趣。

    到了书铺,随便看了一圈,杜中宵对掌柜道:“主人家,最近可有什么好的科举书籍?”

    程掌柜笑着拱手:“我这里的书,小官人看上眼的都已买了,新书却是不多。前些日子得了一套今人省试殿试的拟题,虽不十分好,也还过得去,小官人要不要看看?”

    “既然有,那便拿来看。”对杜中宵来说,这类书籍越多越好,反正价钱又不贵。

    程掌柜从柜上取了一个木匣,打开来交予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