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雨大宋 >

第182章

风雨大宋-第182章

小说: 风雨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方平一拍桌子“好!最近几月我奔波数州,不只是有澶州、相州等有我们兄弟举事,就是东西两京也多有香众。到时必然一州举事,天下响应。”

    说到这里,潘方平喝了一杯酒,压低声音,神秘地道“不只是如此,就是在皇宫里,也有我们的香众。不过,此事隐秘,我也只是耳闻,不能细说。”

    听了这话,其余人两眼放光。如果举事的时候,宫中有兄弟刺死皇帝,大事可期。

    九曲楼二楼的阁子里,杜中宵和程文礼、潘振一起,频频向坐在客位的王凯和折继闵劝酒。

    王凯即将调往京城,出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晋升管军大将,特意到火山军来向杜中宵辞行。折继闵随其一起,到火山军来做客。

    自郑戬以经略司的名义,广修河东路的道路,麟府路的粮草供应宽松了许多。更不要说,自从唐龙镇发展起来,麟府二州的钱便从这里出,折继闵是得利最多的人,特意借机来向杜中宵道谢。

    看着外面繁华的街市,折继闵道“火山军以前我也来过,除董家寨,这一带一片荒凉,不想现在竟热闹如厮!这一带府州向称大城,却远不及这里。”

    杜中宵道“周边数百里之内,就这里的一片土地平旷,招揽人户,自然就发展起来。”

    王凯道“知军也不必过谦,自立国以来,到这里主政的有数十人,火山军还不是那个样子?知军到来不过一年余,就成要地,商户云集,这功劳大家都看在眼里。”

    折继闵也道“唐龙镇自立国时起,便就归附本朝,受我折家辖制。因其路远地偏,一向不曾过问其事务。若是朝廷逼得急了,他们就躲到河东去,契丹逼得急了,就躲到河西来,两方摇摆。知军不但收复了那处要地,而且大修道路,短短时间就与火山军连在一起,牢不可破。这等功劳,实属不易!”

    说完,与王凯一起,与杜中宵饮了一杯。

    重新落座,折继闵道“听闻火山军这里羊毛织造搞得好生兴旺,急需羊毛。麟府二州,境内多山地,养羊的人户多,多产羊毛。我已命人收购,卖来此处时,知军行个方便。”

    杜中宵道“知州放心,只要运来,必然照价收购。这里产的好羊毛呢,最适合做袍子,若是买些回去,强过绢帛。”

    折继闵笑着摇了摇头“我看过你们制的呢袍子,委实好物。不过,价钱着实贵了些,普通士卒哪里穿得起?等到以后价钱降下来了,倒是可以商量。”

    杜中宵道“羊毛便宜了,羊毛呢自然便宜。只要周围人户多养羊,早晚价如布帛。”

    讲过闲话,说起秋粮,折继闵道“府州今年的粮草,好大一部分着落在火山军这里。我知道你这里多产麦,麦面虽然好,只是不好储存。还望知军解送粮草时,尽量用粟。”

    杜中宵听了就笑“如此最好!麦面我这里还有许多用处呢!看看这外面,店铺用的,大多都是麦面,每年不知用多少。今年粮食收得多,粟米应该是足够了。至于草秣,今春在附近山地利了苜蓿,若是知州不嫌弃,可以运些去。”

    折继闵听了大喜“那便谢过知军了!作为马料,苜蓿可比草秣强多了!”

    几人直饮酒到午后,折继闵因为要去唐龙镇看一看,先行告辞。程文礼最近闲一些,陪着他一起前去。潘振要回衙门处理事务,也一起离去。

    众人离开,王凯和杜中宵又喝了几杯酒,道“知军,现在火山军好生兴旺,若是离去,会不会舍不得?火山军在你手上兴盛起来,再做上两年,朝廷必有重用。”

    听了这话,杜中宵先是一愣,而后淡淡地道“钤辖,有话直说么。我们两人相识已久,一起占住唐龙镇,把周围打造得如铁桶一般,交情不比别人。”

    王凯道“那我便直说了。此次我入京为龙神卫帅,一是因为酬我守边功劳,再一个,也是朝廷见火炮犀利,想用在禁军中。火炮利器,是知军想出来先用的,谁比你熟悉?所以我想着,让你与我一起进京,找个合适职事,做这件事。以后建功立业,都是我们两人的功劳。”

    杜中宵道“钤辖武将,我为文臣,只怕不好引荐。”

    王凯道“我自有办法。此次回京,我难免见些家中故旧,有那得力之人,可以想办法。文臣最贵的是馆阁,知军进士出身,外任多有功劳,召试馆阁也是应该的。”

    “这种事,就更加不容易了——”杜中宵说完,觉得不合适,忙闭上了嘴。王凯官再大,也是个武将,哪里能在这种事情上说得上话?本来以夏辣跟杜中宵的关系,他可以举荐。不过两人关系不亲密,杜中宵的任期又没有结束,此事便就没有动静。

    不过转念一想,王凯的祖父是开国功臣王全彬,背景深厚。以前王凯是个浪荡子的时候,那些故旧都装作不认识,现在做了管军大将,就是另一回事了。

    馆阁向来是育才之地,只要带上了馆职,不但是升官比别人快,更重要的是有了一种特殊身份,成了皇上认识的人。官员升迁任官,有很多途径。一般是吏部审官院,称为省除,杜中宵以前就是。这种身份虽然也一样有朝旨,有陛辞,但多是例行公事,不要说皇帝,就连宰相都没有印象,有好差事绝不会落到自己身上。还有一种是堂除,名字上了宰执的名册,被宰相和执政记住,就有一些好差事了。最高一层自然是简在帝心,皇上记着有这么一个人,到这一步升迁就不循常规了。

    (新年快乐,给大家拜个早年!)

第149章 召试学士院() 
不知不觉已是深秋,周边群山的绿色褪去,换上了金黄,一片萧条景色。田里的活已经忙完,该种的种,该收的收,火山军这一带反而热闹起来。营田务的人忙着修路开渠,其余民户做各种小生意。

    随着从保德军到并州道路修通,火山军的大车生意一时兴旺无比。南去的大路上,不时可以看见几十个车轮底盘堆在一起,前后相连,几匹马拉着南下。

    上个月,郑戬从火山军这里调走了几十个制车工匠,要在并州建一处制车工场。只是车子好制,最关键的轴承他们还做不来,要从火山军这里买。

    随着道路修通,大车流行,河东路内地州军对马匹的需求量骤增。用来拉车的马要求较低,没有作为军马的可能,就连契丹也大规模出口。营田务旁边在大道上,每天都可以见到大群马匹经过。

    刚过中秋,经略司派来的陆主事到了火山军,准备到唐龙镇常驻。

    杜中宵在九曲楼设宴,接待陆主事,并向他交待相关事宜。

    酒过三巡,杜中宵道“主事,唐龙镇虽然一镇之地,然地盘广大,商业繁荣,不比其他地方。主事到那里任职,千万小心。”

    陆主事拱手“下官前来时,经略相公一再吩咐,要依知军吩咐行事。下官临去之前,还望知军不吝指教。下官在并州城里,奉经略司之命,主管那里的毛皮货场,对做生意的事并不陌生。不过,唐龙镇那里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自是难免,不知该注意些什么。”

    杜中宵兼着经略司判官,是陆主事的直接上级,也不保留,向他说了唐龙镇的情况。最后道“主事,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商言商,柜坊及各店铺都有主管,除非特别的事情,不要干涉他们就好。”

    陆主事拱手“下官记下了。”

    其实柜坊的主管可以直接上书经略使,就连杜中宵也不能完全控制,更不要说陆主事了。唐龙镇里只要柜坊稳定,其他生意就闹不出什么浪花来。

    听杜中宵介绍着唐龙镇里的情况,陆主事不由心惊。来之前已经把那里想得不得了了,没想到实际情况更加复杂。动辄过万贯的生意,更加让人心惊。心里暗暗决定,自己到了少说多看,学会了再说。

    用过酒饭,陆主事渡河,前往唐龙镇。他到那里之后,张岊将离开唐龙镇,接替王凯任主管麟府路军马司。随着与契丹关系的缓和,又有耶律不花在那里坐镇,唐龙镇已经没有必要大将镇守了。

    回到住处,杜中宵刚刚饮了杯茶,十三郎兴奋地跑进来,扬着手中一封信对杜中宵道“官人,老员外到了蜀地,递了一封家书来,快看看里面写了什么!”

    这就是做官的好处了,可以利用官方的邮寄系统递家信,相当方便。

    杜中宵拆开看了,父亲杜循与砂糖商人入川,一路到了资州。见那里气候、水土合适,买了几百顷山地,准备种甘蔗。杜中宵的同年郭琪在那里任推官,有他照应,一切平安。

    庆历二年进士几百人,川峡属于边地,条件比福建和两广好,按一任近一任远的原则,总有杜中宵的同年在资州附近为官。杜家只是买地种甘蔗,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照应不难。

    信里详细说了资州的情况,境内多丘陵,水资源丰富。不过蜀地人口稠密,荒地不多,大规模买地只能买丘陵山地,好在种植甘蔗无碍。好处是人口多,劳动力不缺,只要给钱很容易雇到人。

    杜中宵放下书信,把内容向十三郎说了。

    十三郎兴奋地道“这些日子我也问过人来,都说蜀地繁华,物产丰富,女子娇媚,家里在那里置了产业,什么时候我也去走一遭,见识见识。”

    杜中宵笑道“等到我入京为官,你就能去一趟了,顺便带位娘子回来。”

    听了这话,十三郎摸着头笑。他今年刚刚二十岁,到了娶亲的年纪。不过这个时候,晚婚晚嫁的现象很普遍,又是跟着杜中宵到处走的,倒是不着急。

    读过了信,十三郎又缠着杜中宵,问了许多资州一带的情况,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他正是想闯遍全世界的年纪,显然对那个数千里外的甘蔗园很感兴趣。

    十三郎离开,杜中宵拿着家信想心事。官场上风云变幻,自己政绩再好,未来也难讲得很。既然两世为人,不能做大官,就要做个大员外,置办些产业是必要的。父亲到蜀地建甘蔗园是好事,那里开发充分,基本没有危险,可以累积经验。等到做得大了,可以再选更合适的地方。

    杜中宵记忆里,最适宜种甘蔗的地方,还是两广。只是现在岭南开发不足,不要说广西,就连广东也是极远边地。除了五岭附近的几州,大多地广人稀,而且汉人不多。哪怕广州一带,由于晚唐时候的破坏,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地广人稀。

    前途不明,杜中宵难免经常在家与国之间摇摆,对于未来并没有明确的规划。

    八月底,王凯入京月余之后,传来朝旨,让杜中宵入京,召试学士院。朝旨里说的清楚,是由郑戬和权知开封府明镐举荐,想来是王凯出了力。

    郑戬不必说,虽然自到河东路任职,跟杜中宵一直公事公办,没有私交,但一直赏识杜中宵。明镐也曾任过河东经略使,离任的时候,举荐了王凯和张岊。

    接过朝旨,杜中宵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火山军刚刚发展起来,自己离开总难免有些不甘心。而且馆阁这种词臣,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做理来。同时还有些兴奋,召试学士院,带馆职,是文臣中进士之后的第二次重要考试,一旦过了,就有了光明的前途。

    接下来的日子,火山军连续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以营田务所在地为火山县,暂由推官程文礼兼任县令,等候朝廷派正任县令过来,再行交接。设县之后,火山军的衙门从军城迁到火山县来。从此之后火山军有了属县,开始慢慢向着州转化。

    此时的火山军已经不是杜中宵初来时的边地小州可比,继任知军人选格外慎重。又过十日,才定下由景祐进士程师孟接任杜中宵,不再由武将担任主官。

    一连串的行政区划和人事变动,让火山军军民兴奋不已。行政升格,百姓也有好处,衙门官吏更不用说,从官阶到俸禄都水涨船高,人人盼望。只有杜中宵,默默等待新任知军程师孟的到来。

    (祝大家新年快乐!)

    。

第150章 陈勤当官() 
东胜州衙门,耶律元佐对耶律不花道“新近得报,对面火山军的知军杜中宵,即将入京城试学士院,新来的知州为程师孟。这个人没有听说过,你有没有消息?”

    耶律不花摇头“我问过人了,程师孟中进士之后,一直在江南和荆湖路为官,这是第一次到北方来,不知其脾性。唉,唐龙镇刚刚繁盛起来,杜知军便就离去,着实有些可惜。虽然很难在这位杜知军身上占便宜,但其做事有章法,只要守规矩,不难赚钱,这种人最好打交道。”

    耶律元佐叹口气“前几个月亏钱的时候,我们恨杜知军恨得要死,现在想来,亏钱还是怨我们自己,跟杜知军倒没有关系。这个杜知军虽然年轻,倒是有些本事,一年多时间,火山军变得好生兴旺。想来还是因为他年轻,又没有根基,有了政绩也守不住。前些日子唐龙镇设个主事,已是苗头。”

    两人商量了最近火山军和唐龙镇的情况,俱不得要领。最后,耶律不花道“上次风波,东胜州伤了根本,折腾不得了。现在宋朝那里人事大变,我们不要轻举妄动,只能安分做生意。依这半年的生意看来,我们各那里卖羊毛和马匹,收购羊毛呢和砂糖,就能够赚大钱。”

    耶律元佐道“此话说得是,安心做生意就好。火山军那里不知请了什么能工巧匠,织造的羊毛呢极是好,入手厚重,做的袍子穿在身上,寒风不侵。上次运了些去上京,极受官民喜爱。现在秋天,我们从那里多进些货,冬日卖出去,必能赚不少钱。”

    羊毛呢在宋地卖得不好,在契丹却销路奇佳,士庶喜受。现在火山军的羊毛呢,大部又卖回到契丹来,被贩往五京,甚至成了西京道的贡品。这种差别,应该是跟气候有关。羊毛呢厚重,御风的效果是其他织物比不了的,冬天特别保暖。宋朝的地盘,除了河东路北部,其他地方冬天的风不大,更喜欢丝绵之类衣物。倒是契丹的幽云地区,冬天寒风肆虐,羊毛呢的好处就显出来了。

    当然,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