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有点慌 >

第53章

唐朝有点慌-第53章

小说: 唐朝有点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薛紹牵头玩的这个“你画我猜”十分对武后的胃口,包括自己在内大家玩的都很开心,眨眼之间就到了子时,搁在往年,太平公主和殷王李轮早就困得打瞌睡了,哪里像今天这样玩的这般开心。

    “明日圣人还有大朝会,不得胡闹。”武后发了话,殷王李轮立马老实了。

    一想到薛紹在守岁前神神秘秘直往御膳房钻,武后忍不住发问:“今日上的吃食是不是三郎最新改进的“牢丸”?听说味道不错!”

    城阳公主听罢,立马拉住武后的手:“怎能让三郎如此胡闹,今日除夕守岁,明日圣人大朝会,万一吃坏了肚子,那……”

    “幼娘就是放不下心,御膳房的大厨早就确认了,三郎改进的吃食没有问题的,还很好吃的。”

    “今年的牢丸不同以往。”不待自家娘亲说下去,薛紹率先提高了音调。

    “如何不同,三郎快快说来。”雍王李贤(后来的章怀太子李贤)忍不住问道,今日三郎带他们玩的游戏相较以往来说有趣很多,用来打发时间再好不过。

    太平公主已经凑了过来,似乎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三郎所说的神秘牢丸究竟不同在哪里。

    “待会儿端上来的牢丸大致分为三种口味,有豚肉荠菜味的,稍微有些辛辣;有三鲜香菇味的,贵在鲜香不油腻,;还有豆沙莲子味道的甜食。大家喜欢什么吃什么。”

    “只是口味不同吗?那也只是好吃而已,还有呢?”太平公主似乎不太满意。

    “这三种牢丸里头有一只包了一个红枣,若是有人吃到这只牢丸的话,他将获得娘亲提供的元正压岁红包一个。当当当当”连续当了两遍,几名宫人终于将一个小红箱子抬了上来,不出三息,箱子上面立马围了一堆脑袋。

    “三郎,这里头什么东西?”

    薛紹挤开两颗脑袋,艰难回答道:“等吃到了那枚牢丸,不就知道了?”

第九十八章 元正() 
第九十八章元正

    并没有让众人等上多久,宫人们纷纷将刚出锅的"牢丸"端上案几,几位年龄稍大一点的皇子还好,耐心端坐着,等着坐在上首的高宗李治先动筷子,思量着待会儿是不是要说上几句吉祥话,或者将早就熟记在心的"牢丸"典故说上一说。

    年龄稍小的殷王李轮和太平公主早就不耐烦了,有腊月滑冰和"你画我猜"在前,这薛三郎方才说的压轴的压岁红包想必不会差到哪里去。

    "牢丸"的胃口如何,他们两个并不关心,两双眼睛直愣愣盯着十几个盘子中的"牢丸",似乎想透过这层薄薄的面皮看到躲在里头的红枣。

    高宗李治和武后相视会心一笑,同时拿起筷子,夹起最近的一只牢丸,放到对方的餐盘之中。这温馨默契地一幕感染了众人,大家纷纷起筷,将这暖心的举动传遍整个案几。

    宫里的菜肴薛绍也没少吃,宫里的御厨做菜相对保守,好吃说不上,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这并不是说他们的手艺不好,只是常年给宫里的贵人做菜,难免处处小心。若不是薛绍强行带上一波节奏,这豚肉荠菜饺子(猪肉荠菜)还有什么三鲜饺子怕是要再隔好久才会出现。

    鲜美的牢丸让城阳公主稍稍放宽了心,一边和武后闲聊着节后的安排,一边注意着薛绍的动静,天知道这小子还会耍出什么花样来。

    最不关心牢丸味道的怕是只有殷王李轮和太平公主了,嘴里塞满了牢丸不说,还要时刻关注周围啊爹啊娘哥哥姐姐们的盘子。

    牢丸刚上桌的时候,两人早已想好了对策,围着案几转了好几圈,将众人餐盘牢丸的所有权瓜分殆尽。殷王李轮虽然比太平公主大上两岁,但毕竟还是个孩子,撒娇求人的本事差了太平公主几条街。守岁大部分人早已倒向自己的妹妹,答应吃到枣子算在太平公主的头上。要想得到那个所谓的压岁红包,只能靠自己了,嗯,还有几位兄长。

    太子李宏艰难咽下口中的牢丸,拍了拍还在埋头苦吃的李轮,无奈地摇了摇头像是在说,大哥已经尽力了,剩下的要靠你自己了。

    李轮嘴里头还塞满了牢丸,发不出声音,眼珠一转,将盘子里的一半牢丸全都倒太子李宏的跟前,眼神充满期盼:大哥,拉兄弟最后一把吧,我敢打赌,那天杀的红枣就在这盘里头,若是不在,弟弟我将这盘子给吃了。

    你就算把锅给吃了,红枣该不在这还是不在啊,你吃盘子给我看有什么用啊。李贤默默从自己哥哥面前扒拉了一半牢丸,单手握拳,做了个加油的手势,太子李宏顿时感动不已,吃牢丸吃到这份上,也是醉了。

    同样吃到怀疑人生的还有薛绍和太平公主,都说自作孽不可活,这话一点都不假,太平公主一口一个三郎叫的他腿软、嘴软、心更软,一口气干掉三大盘牢丸,红枣还是迟迟不现身,薛绍转头不住朝伺候在一旁的二宝使眼色:"你再不动手的话,我就要撑死了,你不考虑我也该考虑公主殿下吧。"

    对方先是报以歉意一笑,趁着给上菜的间隙,将一枚牢丸轻飘飘递到太平公主的盘子里,宽大的衣袖再加上升腾的水汽,遮掩了大部分视线,闲聊的众人还有吃的发晕的李轮都没有看到这些。

    "红枣、红枣,我吃到了,我吃到。"太平公主一崩三尺高,高举着吃了一半的枣子,绕着众人跑了一圈又一圈,似乎想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红枣是她的,红包也是她的一样。

    红枣出现的那一刹那,殷王李轮如同泄气的皮球一般呆坐在一旁,神色也暗淡下来,满满的期待化为泡影,对于十多岁的李轮来说,还能安静坐着已经算是难得。城阳公主轻轻凑了过来在李轮旁边耳语片刻,后者复又神采飞扬起来。

    武后见状心里着实安慰许多,以后太平公主交给她来照顾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吧。

    ――――分―――割―――线―――――

    洛阳,戴府。

    和家人守岁之后的戴至德没有休息,绕过一座幽静的小院,推门进了房间。屋里已经在等候的几人起身朝他行礼,侍者躬身退出房间,轻轻关上了门。

    戴至德苍老的左手有节奏地敲打着胡床边缘,油灯的火苗随着响声一跳一跳,透过一双双安静沉稳的眼眸,显得格外明亮。

    "想必众位已经知晓此事,心中有何计较不妨说来。明日就是元正朝会,若是不想出什么乱子,最好慎重一点。"除夕前夜安西都护八百里加急文书,吐蕃使节似乎想要在元正朝会之上向李唐求亲,放在往日这事推一推也就过去了,现如今吐蕃势强,又当着诸国贺岁的空档,若说没有所图,鬼才相信。

    坐在边上的长脸老者似乎有些急躁,一听戴至德发话,立马拱手回应:"若是消息属实,绝不能让吐蕃使节明日出现在大殿之上。"

    另一位老者听罢轻拈胡须,双眼微眯,眼中的惊芒一闪而逝:"此言大善,我大唐与吐蕃关系尴尬,说句不中听的话,吐蕃已经远非大唐的属国,兵锋日胜,不得不防。"

    "张相所言及是,当务之急是设法将吐蕃拖住,明日朝会绝对不能让他们出现。待到弄清事情原委,知会二圣之后再做打算。"戴至德见众人言辞虽激,却无人出头,心里有些憋闷,这些人官坐的越大,胆子反而越小。到头来,一个能扛事的都没有,摇旗呐喊永远冲在前头,等到要做事担责的时候,一个个能退多远退多远,看着摇曳的油灯,无力的疲惫感顺着油灯冒出的黑烟蔓延全屋,大唐,危矣!

    "既如此,老夫便着手拦下吐蕃使团,列位回去记得和各位同僚通通气,明日大朝会半分差错都不能出。"

    见老相爷扛下此事,众人心里一松,说了些没滋没味的场面话便告辞而去,独留一盏孤灯,一声叹息。

第九十九章 吐蕃使节(一)() 
第九十九章吐蕃使节(一)

    元日大朝会算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大朝会之一,不但京师的文武百官都要打卡上朝,不准迟到。各地方官员也会派遣使者或者自己亲身进京朝贺,连远方的羁糜州(羁糜在李唐属于一种针对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羁糜州类似现代的自治区之类的产物。)、附属国也都会派人进京送礼朝贺。宫廷过年礼仪非常复杂,先是宰相和一帮大官带着下人高举火把点灯上朝,拜贺皇帝,读晦涩拗口的贺年骈文,然后由内官回答,宰相退出来,接受属国送上的贺表,再给皇帝拜年,接着按资排辈给皇帝拜年。如果当朝还有皇太后健在,宰相们还要带头去给皇太后拜年,一轮一轮拜下来,铁打的身子也要给累趴下。

    拜年结束皇帝是要象征性地接见一下羁糜州、属国、临国的使节的,双方拉拉家常,问候一下收成怎么样?生活过的好不好,然后再展望一下未来。

    昨夜戴至德戴相就怕吐蕃使节在这个时候来给二圣添堵,皇上心里不痛快,做臣子的哪里会有好日子过。当初唐人袭杀吐蕃人的消息传来之后,他们就曾考虑过吐蕃会有所动作,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

    在牢丸之中藏匿红枣,借内侍二宝二宝和御厨之手,然后依靠城阳公主的名头才将这份礼物送了出去出去。薛大郎一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关键还要看看李治和武后如何对待。以太平公主为突破口,拉近与武后的距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后世的史料记载之中,武则天的诸多面首也是仰仗她的宠信在朝廷作妖犯乱。太平公主也曾凭借母亲宠溺,干涉朝政,与自己的侄子夺权,差一点成了李唐的第二位女皇。

    现如今这位小公主却躲在房间里玩着昨天"千辛万苦"得来的"压岁红包"。憨态可掬的小熊、小巧可爱的猫咪、威武的战士、俏丽的仙女等等各式各样的金银物件都有,虽说宫中大匠也有制作格式物件供年幼皇子公主玩耍,可比起薛绍送来这些机巧、奇妙的玩偶来说差上一大截,难怪殷王李轮眼红,吵着要姑姑城阳公主再多送两件。

    参拜完皇帝之后,戴至德一行宰辅并未急着回家过年,经由宫人引路,在偏殿等候武后。饿了一早上,內宫服侍的婢女上了几盘点心,设了取暖的铜盆。

    稍顷,传来一阵脚步声和清亮的唱和声,武后已至。

    "今日元正,诸位也莫要忌讳,但说无妨。"武后揉了揉发涩的眼角,想必元正大朝会累的不行,几位宰相求见恰好逮着机会好好休息了一会儿。

    戴至德闻言,和几位同僚点头致意,拱了拱手,起身朝武后浅浅一礼,遂将唐人袭杀吐蕃人,兵部截获密报,吐蕃意图不明,内阁私自主张将吐蕃使节拖住的事情简单说了出来。

    这是一个机会,武后心中突然冒出这个念头。就事论事,戴至德处理这个问题做的不错,事急从权,关乎朝廷颜面、江山社稷,在这个节骨眼上拖住吐蕃人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

    圣人今日还有重要事情,分不开身,朝堂之上又不适合将今日之事和盘托出,找上自己的确是个好办法。

    "戴相此举大善,此事尚未结束,戴相能者多劳,不妨继续领着诸位将这件事请了结了。"

    "不知天后对此事怎么看?"戴至德对于武后的态度稍感意外。

    "和亲之事,断无可能,我大唐与吐蕃开战的时机未到。这态度,可够明确了?"武后需要向这些文臣们传递一个信息,对于正确的政治措施,我会给你们最大的支持,并且迅速实施,皇帝这份工作,女人做起来,未必会比男人差。

    众人听罢,慌忙行礼谢恩,然后匆匆离开大殿,还要赶往兵部和大理寺,许多事情还要交代清楚,免得到时候出乱子。

    ———————分———割———线———

    大理寺内的地字乙号牢房今日格外热闹,几个军汉模样的囚犯,围着牢房里头的桌子打叶子牌,桌子上满是花生壳和啃剩下的骨头,桌子底下散乱滚了几个空酒坛子,两个看守的狱工竟也抱着棒子围观。

    "菜来喽"随着一声悠长的叫唤声,一名年轻黑瘦狱工拎着两个食盒,一步三摇晃到牢房门口"哥几个,还没耍够啊?开饭了,过来填填肚子,吃饱了,好有力气细耍。"

    为首的一名浓眉囚犯闻言放下手中的叶子牌,剥了颗花生米扔到嘴里,冲那名狱工直嚷嚷;"我说黑子,信送的怎么样?咱们在这好吃好住的,家里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得让他们安心啊,这大过年的。"

    狱工黑子将食盒放下,简单收拾了下桌子,一边跟浓眉囚犯交谈:"这位郎君稍安勿燥,昨日明府亲自陪同到各家各户安抚,还送上了些礼物。诸位郎君尽管在这里待着,过会儿狄公还会亲自过来一趟。"

    "可是大理寺丞狄的那位狄公?"另外一名魁梧囚犯,失声喊了出来。

    "正是。"

    "我等不过依照上头命令找了吐蕃人晦气,怎劳烦狄公亲自前来?"

    "大猛慎言,我们是醉酒误事,哪里是奉命。"浓眉囚犯慌忙纠正,后者连连称是。

    "我刚才瞧见戴相的马车送狄公来的,狄公听说诸位尚未用餐,准备吃过了,再交代些事情的。"

    "赶紧知会狄公,我等已经吃饱了,怎可让狄公久等,快去快去。"魁梧囚犯神色奕奕,喜上眉梢,连忙吩咐狱工去叫人。

第一百章 吐蕃使节(二)() 
第一百章吐蕃使节(二)

    大唐军卒酒后闹事殴打吐蕃使节的事情大年初一就传遍了整个洛阳,八卦这种东西向来跑的比风还要快。要不是过年事情比较多,估计薛紹都会带上一些人去找找吐蕃人的晦气。

    洛阳的百姓倒是很乐意看到这些,初一这天还有不少人跑到大理寺给这些闹事的军卒们送上些吃食,稍微有些头脑的百姓估计也能猜出来,殴打吐蕃使节的事情背后一定有朝廷的身影。李唐一向以礼仪之邦自居,欺压小国的事情还是不屑于做的,偶尔有属国告状告到自己这里还要兴兵前去帮人家讨个公道,敲打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