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我不是文豪 >

第139章

民国之我不是文豪-第139章

小说: 民国之我不是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不闻示意自己的保镖们别动,王七看到自己的计谋成功,于是跟严不闻谈条件道:“十万,如果你想让她没事,就得交出十万块大洋。”

    于碗眼睛一瞪:“你们是准备抢劫吗?十万!冥币吧。”

    赵海道:“轮不到你说话,听师伯的,十万就是十万。”

    于林笑道:“十万块现大洋,对于严不闻你,可不算什么大数目吧。”于林有所了解,之前还误以为严不闻是于黑新招收的徒弟,没想到竟然是上海来的富商,这可是个金疙瘩,摇钱树,只要找到他的弱点,别说十万,五十万都能拿得出来,严不闻在通商银行里面有一百多万存款,保不准在其他银行还有其他存款,深不可测。

    其他人也都附和道,严不闻听完后,挠了挠耳朵,笑道:“十万现大洋确实不算什么,但你们有胆子要,总得有胆子拿吧。”

    王七一惊,道:“什么意思?”

    “想要取这么多现金,手续还挺繁琐,而且十万大洋就算换成钞票也起码有一大包,你们总得派人跟我过去拿吧。”严不闻道。

    “转账即可。”转账也是最快捷的手段。

    严不闻则是提醒王七:“以我这个大主顾的身份,和通商银行的关系,我随时都可以让他们冻结账户调查,我看为了稳妥起见,现金才是最好的选择。”

    “钱还有不敢拿的,我去。”赵海请缨,于林和王七思索了一番,随即想到一个完全之策,让严不闻将钱送过来,在自己的地盘,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如果贸然跟着严不闻过去,恐怕会被严不闻控制住。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有理有据,那我就下午的时候将钱送过来,你们在这等我半天可否?”严不闻道,取钱也要时间,何况还是十万之数。王七和于林等人商量一番后,终于点头答应。

    “你们不能亏待她,得让我走近确认她有没有受伤。”严不闻叮嘱道,然后让五位保镖等候一下,自己则上前看看于碗。

    于碗看严不闻四下打量自己,心中复杂的情绪很多,索性凝聚成一句话:“你在看什么?”

    严不闻道:“等我一下,我去取钱?”

    “你真的愿意用十万来换我?”于碗问道。

    “人总比钱重要。”严不闻在于碗耳边道。

    “你。”于碗动容,在严不闻还没走之际,嘴唇轻轻触碰了严不闻的脸颊,又好像没碰到,严不闻就已经走了。

    严不闻如此爽快,让王七、于林他们也非常高兴。在严不闻走的时候,还挥手致意。可王七、于林他们高兴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在下午严不闻租住的这间房屋里,踹门进来十几个穿着警服的人,趁他们还没有任何防备之时,就已经全部镇压,只要敢反抗的,轻则用警棍一顿揍,重则直接枪毙!

    枪杀一人后,剩下的人都老实了,抱着头蹲在地上,于碗也一样,这些人实在是太凶悍。

    “严先生,已经全部缉拿。”一位穿着警服的人对着外面的人道。

    “全部带走吧。”

    王七和于林还没反应过来,看到严不闻的时候,瞬间什么都明白了:“你,竟然找他们过来。”

    “你们绑架已经触及法律,当然要用法律制裁你们。”严不闻道。

    很快王七和于林他们都被带走,严不闻已经打过招呼,用几千块钱的代价,让他们这辈子都得再大牢里面度过。这时候,就剩严不闻和于碗两人。

    于碗质问道:“你又骗我,说好的用钱赎我,现在又变成报警了。”

    “钱当然已经准备好,只不过是用在其他地方的。”严不闻笑道,于碗不理解严不闻的用意,严不闻则在于碗耳边跟她说了两句,于碗才明白。

    “你是说你把《小小日报》买下来,送给我?”

第五十一章 来自上海的朋友() 
小小日报成立之初,宋心灯就投资了一千元,而在严不闻没有将《天龙八部》这本小说交给他的报社发表的时候,总价值不过两三千,所以严不闻以接近五倍价格,以严不闻的名义直接收购宋心灯报社90%的股份,这让宋心灯非常开心。自己就留下10%的股份,报社赚钱,他也赚钱,报社亏本,也跟他没关系,好说他已经拿到好几倍的报酬了。

    宋心灯跟这位神秘的老板洽谈了一番,这位身宽体胖,大腹便便的老板,难道是脑袋被驴给踢了,北京的报馆那么多,自己这《小小日报》的报馆如此垃圾,他怎么会看得上的。宋心灯有自知之明,自家报馆排名不说倒数第一,倒数第二总归是有的,既然这位老板愿意用一万元购买如此多股份,宋心灯巴不得。

    而那位与宋心灯见面的老板,则是严不闻安排过去,自己与宋心灯见面的身份还是龙古先生。

    “现在你就是小小日报的大老板,如果经营的好,以后就可以不用靠绺窃为生。”严不闻道,于碗本质上还是个好女孩,只是被他的师傅于黑引上了另一条路,现在严不闻将她引了回来。

    “这份礼物太贵重,我不能要。”于碗想了想还是推辞道,自己之前已经借了严不闻五千块,现在如果又接受严不闻的好意,自己估计这辈子都还不清了。

    严不闻想了一下道:“让你直接接受有点为难你了,不如我作为报馆大股东,聘请你来上班如何?”

    “好!”这下,于碗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立马同意严不闻的建议。

    宋心灯已经不管事,于碗就成了实际掌权的老板,但于碗自己经验实在是不足,于是严不闻这个掌握着南方知名报馆兴隆报社的掌权人就将自己的经验全部传授过去。《小小日报》报馆管理起来要比兴隆报社容易的多,人少,事也少,基本上报纸卖得好的话就两天一刊,卖的不好就四五天一刊,每次只有一百多份,因为《小小日报》市场份额也就这么大。

    不过因为上次《天龙八部》的刊登,销量急剧上升,但因为后期宣传力度跟不上,所以销量只停留在一千左右。于是接下来事情就简单了,严不闻一边创作《天龙八部》。另一边邀请权威的记者,开展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将“龙古”这个笔名彻底打响,进而彻底推出《天龙八部》这本小说。方案也很简单,说是南方庸生的同门师兄弟,然后编造一点爆点,让各大报社刊登出去,打响广告。

    没过几天,于碗就掌握的轻车熟路,报馆也进入了平稳阶段。

    这段时间,基本上就是每天收稿,刊登,发行,之后收取数据,继续轮回。

    还好严不闻口述的时候,执笔的人写得快,不然扛不住《小小日报》的小说量。

    才开始名气还有点打不响,等过了几天,小说刊登几次后,名气彻底传开了,每天的《小小日报》都开始供不应求,报馆开始张罗着购买新机器。

    进而开始招收稳定供稿的小说家,一切都踏上了正轨。

    四月初的时候,严不闻将最后一稿交给《小小日报》报馆,自己就彻底脱身了,脱身之前,已经彻底改变的于碗请严不闻吃了一顿饭。于碗现在不再穿着一身破旧的棉袄,而是特地打扮了一番,穿着保暖的裙衣,新鲜靓丽,头发也修过,让有点黑的皮肤增色不少。

    吃的是羊肉泡馍,北方口味。严不闻和于碗一边撕着泡馍一边交流着,于碗,道:“别以为你改善了我的生活,我就会感激你。”

    严不闻道:“怎么突然说这个。”

    于碗睁大眼睛,瞪着严不闻:“你还记得我被联系绑架两次,你都表现的无所谓,你真的不怕我被杀吗?如果你今天不说出一个好的理由,我们以后只能是上下级领导与职员关系。如果你能说服我,我们还是好朋友。”

    于碗的语气非常正经,让严不闻也没有开玩笑的可能。

    严不闻想了一下,道:“原因之一我不太相信他们的人品,第一次如果我束手就擒,那个凶神恶煞的杀手,恐怕将我们两个都杀掉,第二次王七他们是为钱而来,就算我给了他们钱,难保不会有下次,放过他们,我们就难以安宁。”

    严不闻吃了口泡馍,不得不说味道还不错,这是自己理性思考的结果。当然对于女人来说,理性很多时候代表的就是冷漠无情。于碗自顾自吃着泡馍、羊肉,喝着汤,问道:“还有呢,不是才原因之一嘛。”

    严不闻道:“原因之二,当然是想要快点把你救出来,让你少吃点苦。”

    这也是严不闻感情上的一面,宗师唯唯诺诺,恐怕那时不仅就不了人还将于碗推入更加危险的境地。所以纵然于碗不理解,严不闻也自己扛下。

    于碗喝完汤,忽然笑道:“你这个理由倒是让我听得很舒服,行了,我原谅你了,以后我们还是朋友,啊。”

    于碗像安慰小孩一样,安慰严不闻,好像严不闻没她这个朋友,在北京就活不了似的。

    严不闻则是附和于碗一下,吃完饭,严不闻就回到在清华学校里面租的房屋里面成立的研究所。等路过清华园就看到有好几个拖着行李箱的男男女女在清华园外面参观,清华园道光年间赐五皇子奕誴,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现在已经成了著名的景点,来清华的外地学子或者学者都会到水木清华一游。

    这时候忽然有人向严不闻招手:“严兄弟,严兄弟。”

    严不闻看过去,不由得笑了,这是自己在大夏大学的同时,戴望瑜和苏文瑾还有一些学校的历史老师们都过来了。

    几月不见,戴望瑜还是意气风发,苏文瑾依旧眉眼骄傲,只不过诸人眼中多了一点疲倦。

    严不闻赶紧过去,笑道:“远道而来,不甚欢迎,怠慢了,怠慢了,怎么不打个电话,也好让我迎接一下。”

    “文瑾的意思,想的是,如果能遇到严兄弟正好,如果遇不到,那就在这多玩两天。”

第五十二章 贪婪的求知者() 
“上海已经被南方国民政府占领,孙传芳也已经逃往北京,也就是这,在张作霖庇佑下。”戴望瑜道。

    “上海那边还挺安全的,只是夜里面偶尔听到枪炮声音,不过我们走之前就已经小了很多,估计现在又和平了。”另一位女老师道。

    “严先生大可以放心,现在上海是非常安全的,不用替家里面人过多担忧。”苏文瑾见到严不闻眉头紧蹙,于是安慰道。

    安全肯定是安全,但总有万一。严不闻决定将史语所的事情交待清楚后,近期启程返回上海,戴望瑜他们也赞同严不闻的决定,回去看看也好。

    “现在北方才是不安全的地方,我们却都往北方跑,是有点不正常。”一位男老师笑道。

    “这是为知识而献身。”众人笑道,学者们俱都这样,为了考察,为了研究,什么地方都敢去,而那些军官也都很尊重学者,基本上不会出现屠杀知识分子的情况,而且一个政权需要稳固住,也必须得靠这些拿笔杆子的人配合,歌颂功德,不然整天有人写些批判政府的文章发表出去,总归是让当权者头疼,也让民心不稳。所以很多时候,政府都会让知识份子,尤其是那些个大师,担任自己的幕僚,也就相当于大喇叭,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那种类型,代表政府立场。

    严不闻请他们吃完饭后,就引荐给李济他们,这时候王国维也揣着衣袖坐在破破烂烂的校舍里面,到处翻看文献。王国维其貌不扬,话也不多,朝那一座就相当于一个雕塑,不停翻看文献,这些文献都是严不闻花大价钱从各个前清遗老自己藏书室搜刮过来的,很多资料连清华都没有,非常珍惜,所以才吸引的王国维也来查看。

    不仅是王国维,还有冯友兰、杨振声等几位清华的名流大师,没事做就往这边跑,来了什么招呼也不打,就是看书,不仅看还打算借书,本来就不大的校舍,加上里面史语所成员,和各种书架书籍,已经非常挤,但这些大师们还乐此不疲,津津乐道的挤成一团在这看书,有时候这处校舍里面基本上全是人(还有这些大师的门徒们),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众人挤挤,草地上一坐,这阵仗非常壮观,俨然这处破烂的校舍已经成了清华的一处非常著名的景点,而且还不像清华的图书馆有人看着,这里一个人都没有,随便来,随便走,这当然是那些大师自以为的,严不闻想:我这是研究所,给史语所成员提供方便的,当然不设门卫。可这些大师们却把这当成福利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临走的时候还抱怨一声。

    冯友兰走的时候正好遇到严不闻,就拍拍严不闻的肩膀:“小严啊,你这地方实在是太小了啊,我们这么多人实在是蹲不下,怎么不找个大点的地方。”

    严不闻鄙视冯友兰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反正校舍也不是我租的,也不要我出钱的行为,于是愤懑道:“清华校舍都已经满了,哪有地方租给我。”

    冯友兰干笑一声:“哈哈,好说,好说。”

    于是很快清华又批给严不闻一间非常大的校舍,里面足够将所有藏书收纳其中。

    本来严不闻以为这样会好点,没想到更加挤,原来只有大约三十多个人经常跑过来,现在又多了一倍,在冯友兰介绍下,清华的各个名流都跑过来看书,而且这些人看书也就看书算了,还经常性为了一个问题争吵,让严不闻很是头大。

    “小严,这本书我就拿走了,过几天还!”

    “别滚犊子,在这看,就在这看,别拿走,这本书可有两三百年历史了,就是古董,你弄坏了赔的起吗。”严不闻对冯友兰怒斥道,冯友兰哈哈一笑:“真小气,借本书怎么了?”

    “这本书借我看两天,这边没地方坐了。”杨振声拿着一本书马上就准备开溜,也不等严不闻的回应,直接拿着书就走。严不闻赶紧拦住:“老哥,这一本可是我从一个前清大员那里买过来的,是明朝时朝代历史的的第一稿,五十块大洋,你这拿走了弄丢了怎么办?老老实实坐在这看,不行,站着。”

    杨振声也发出了跟冯友兰一样的鄙视神情:“这么小气干什么?不就是一本书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