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司礼监 >

第555章

司礼监-第555章

小说: 司礼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一次起伏都必定伴随着炸耳的铳声。

    一轮又一轮的排射只将纵马而来的女真兵打倒一片又一片。最先倒下的几十名女真兵轰的坠落,中铳的战马发出悲嘶声在阵前来回乱跑。后面的女真兵不少人是闭着眼睛勒紧战马继续向前冲锋,可他们睁开眼的那刻已然中铳。

    明军的铳子根本停不下来,天知道他们装药的速度怎么那么快。

    女真兵们恐惧不解,沈世魁他们同样也不解。

    似乎这场战斗根本不必他们参加般。

    不少女真兵的身上被打出无数细小的孔洞如镶似嵌,每一个孔洞都在涔涔的往外渗血,他们如同血葫芦一样在地上翻滚哀嚎,却不得死,除非他们的血流干。

    三百多女真骑兵转眼间就被打没了一半,余下的女真兵被自己人的尸体阻住,被乱奔的战马搅乱成一团,进不得退不得。

    德安布是眼睁睁的看着他左右方向的战马同时失去主人的,他头脑发懵,望着前面还在起伏的明军,望着那些列在明军铳手后面动都不曾动的矛手,他知道他们是冲不过去了。

    “撤,快撤!”

    德安布慌乱的就要掉转马头,可始终不曾出动的明军骑兵动了。他们的马速并不快,但对于残存的女真骑兵而言却是比前面明军火铳还要可怕的存在。

    因为,骑兵最害怕的就是骑兵。

    他们已经成了明军骑兵的猎物,他们无路可逃。

    对面的明军步兵也发动了,在犀利的哨子声中,明军的铳手开始往前推进,并在前进中突然分开,露出后面的明军长矛手。

    惊恐在一瞬间爆发,女真兵们想也不想掉头就跑,整个队伍立刻散乱,一直压抑着的对明军的恐惧让这些女真精兵们人人胆寒,他们不少人终于想起来明军一直是他们女真人最可怕的恶梦。

    德安布也在跑,他跑在最前面,结果他的座骑和边上的一个马甲的座骑撞在一起,慌了心神的德安布竟然失手从马上掉了下来,等他爬起来时,自己的座骑已经奔出几丈远。

    “杀!”

    丁孝恭身为总旗,虽然骑术还不精湛,但身先士卒、一马当先,领着部下冲在最前。长刀一挥,只一下就砍断了对面女真兵的脖子,然后震天价的一声虎吼,用力将那垂下来的脑袋整个甩了出去。

    在骑兵的配合兜抄下,东村指挥的步兵大队轻而易举的将乱成一团的女真骑兵包围。

    为了避免误杀,东村将彻底消灭女真残兵的任务交给了临时征召的矛手们。

    一杆杆长矛向在马上进退不得的女真人身上捅去,女真人绝望的挥刀砍断一杆,可却有更多的长矛捅在了他们身上。

    如羊群被恶狼围起一般,女真人吼叫声与哀号声彼此起伏。

    沈世魁是第一次当兵,也是第一次上阵杀敌,然而,叫人意外的是这个从前的小商贩对于杀人似乎有天生的本事。

    看上去,他的动作没有什么气势,就是机械的将长矛往马上的建奴捅去,抽出再捅。

    这种动作一点也不豪气,也不英雄,但却十分有效。

    面对明军的重围,德安布拔出佩刀发出了最后的吼叫声。两杆长矛同时对准了他的左胸和右胸,一杆长矛更是从他的嘴巴上捅过。

    因为用力过猛,或是捅在了头骨,沈世魁的长矛废掉了。握着失去了矛头的矛杆,他愣愣的望着前面那个嘴里“含”着他的矛头,鲜血“咕噜咕噜”从嘴里涌出的女真人。

    看他的穿着,似是个军官。

    魏公公始终没有下令停止对女真兵的屠戮,因为他说过屠男留女。但因为心中还是有些不忍,所以他转了过去,背对着永奠方向默默的啃着亲卫刚给他烤好的鸭子。

    这只鸭子是刚才在河边发现的,女真人不是游牧民族,而是和汉人一样的农耕渔猎民族,所以只要住的地方有水,他们也会打鱼养鸡养鸭。

    在这正在杀伐的黑土地上,在这漆黑却弥漫血色的深夜里,默默的啃鸭子,真是一件让人陶醉其中的事。

    德安布的悲壮出击失败了,他那颗还“含”着矛头的脑袋连同其余三百多颗被明军一起扔进了堡中。

    堡内的女真兵和汉人阿哈们终于崩溃了,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跪地乞降,然而等待着他们的却是更残忍的屠戮。

    这场屠戮直持续到了天亮。

    上千具尸体倒在血泊中,整个永奠堡如人间地狱,活着的人中看不到一个男丁。

    此后,有人问过魏公公为什么要在永奠屠城,魏公公解释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更多的杀戮。

    闻者无不动容,肃然起敬:公公真仁者无敌啊!

第三十一章 鳌拜() 
数日后,鸭绿江对面的朝鲜官员大胆派出一条船来打探情况,在表明他们的身份后,江上的明军放他们通行,并且允许他们上岸,同时派兵予以保护。

    在实地察看过后,这条船上的朝鲜官员金某随后向上面禀报:

    “本月初,约有数千明军自义州北上,据闻领军者为皇帝内侍魏某。明军的主力是北京来的皇帝亲军,他们装备齐全,兵甲精利,人数虽少,但却十足精兵……

    北上之后,明军的攻势像闪电一样,只用了三日便深入百里,相继攻占长奠、小奠。攻取这两地的明军几乎未遇到任何反抗,但在随后的进攻中,一座由纯女真兵驻守的城堡英勇的抗拒了明军的反复进攻,那就是永奠堡。

    一个叫达耳达(音译)的忠诚女真将领守卫永奠,他虽然有强大的守卫部队,并英勇反抗,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全堡遭到洗劫,百姓和士兵悉遭屠被杀…因天气酷热,明军怕大量的死尸污染空气造成瘟疫,便把尸体堆在房上,数百间房屋烧成灰烬,使这里全部变成废墟…大量的建州及汉人女子被明军掳走,据闻他们将被分配给明军的有功将士…”

    这个朝鲜官员向他的国王禀报了另一件事,就是明军在宽奠地区的行动似乎并没有得到明朝辽东方面军政大员的承认,事先也完全没有向朝鲜方面予以通报。并且可怕的是,明军的军事行动几乎是完全破坏性的,似根本无意重新夺取宽奠地区,只想将这几百里土地变成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原。

    另外,在明军的军事行动中,有大量的朝鲜人充当帮凶,他们或为明军引路,或充当辅役苦力,或直接披甲上阵为明军效力。甚至,那些被明军俘虏的女真人也干着和朝鲜人一样的事。但更多的是那些投靠女真的汉人,明军的杀戮吓坏了他们,为了不让自己和女真人一样被残杀,他们争先恐后的为明军卖力……

    金某对于汉人和女真人并无过多关心,但他认为明军大量驱使朝鲜人会带来一个恶果。

    那就是那些本来就是叛徒的朝鲜人会为了巴结明军,在充当明军帮凶的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向明军过多的透露江对岸的情况,从而诱使明军有可能越境袭扰朝鲜。

    这不是金某杞人忧天,而是事实存在。历年来女真人屡次越境掳掠的行动中,不乏朝鲜人的身影。

    建州治下的朝鲜人也正是因为彻底投靠女真人,才在建州地盘内立足生存下去。现在他们成了明军的俘虏,为了活命谁都不敢保证他们不会再诱导明军越境。所以,边境的朝鲜军队应当立即备战,以防范有可能的明军入侵。

    但,在朝鲜高层看来,金某的担心显然是无稽之谈,并且是十分荒谬和可笑的。

    不管是接到禀报的朝鲜国王和大臣们,还是平安北道的官员和将领,都认为明军有可能越境侵袭朝鲜的说法是完全不可能的。

    大明可是朝鲜的宗主国,朝鲜上下对大明也是万分恭顺,能为大明的一条狗都是朝鲜的莫大荣幸啊。

    更何况,大明对朝鲜有再造之恩,如果不是大明的天军,朝鲜早就不复存在,他们又怎么会越增侵袭朝鲜呢!

    因而,金某的报告不但被束之高阁,其本人也遭到了上司的严厉斥责,骂他不应该对大明天兵持有这样恶意的想法。

    这是不能接受,也是绝不能容忍的。

    “天朝对女真人用兵,正是我国乐于见到的,那小吏怎能如此恶意攻击天朝的大兵!万一叫那皇帝近臣听到了,岂不惹皇帝不快!”

    在辅德、汉城府右尹姜弘立的激烈要求下,平安北道将胆敢恶毒揣测天兵,离间天朝与朝鲜关系的金某抓捕送至汉城,其后被定罪关入大牢。

    …………

    魏公公可不知道他特意派人保护的朝鲜官员会这么向他的政府汇报,他老人家如今正忙着接收宽奠主堡的建州资产,也实在是没时间理会隔江的朝藩。

    一切的动产,不论是人口还是牲畜,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往义州迁移。一切的不动产,不管是房屋还是城墙,亦或一座露风的茅房、一口水井,都被公公下令纵火焚烧或填实。

    除了人和牲畜,除了兵器和银子,除了可以卖钱的东西,其它的,统统摧毁。

    上万人被有效动员起来,女真人、朝鲜人、汉人、蒙古人…齐聚在大明皇军的旗帜下,团结在大明天使魏公公的麾下,如蚂蚁搬家般在宽奠地区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拆迁工程。

    这一切,都是魏公公的功劳啊。

    这一切,都只因为仁者无敌啊。

    宽奠其余三堡,是“和平”解放的。

    攻破永奠的次日,魏公公就手书《谕宽奠诸堡建州文武官员人等》布告,命军士骑马广为散发。

    文曰:“昨国朝大兵至永奠,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抗拒天兵。咱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永奠可鉴。”

    布告上,魏公公痛心的表示他是“迟延数日”,不得不被迫攻城并戮,但实际上从劝降到攻城都没有一个时辰。

    而杀戮只在一个晚间就完成了。

    布告如长翅膀般飞遍了宽奠地区,永奠被屠的血淋淋事实震荡着其余诸堡女真守军的心。

    他们都被吓坏了。

    要么全城被屠,要么开城投降。

    魏公公给出的选择简单并不难选,在大明皇军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人都知道应怎么选。

    贺世义部计划攻取的大奠堡守军在知道永奠被屠的消息后,守将正白旗佐领胡里海立即率全堡军民开城投降。

    得知大奠投降后,魏公公立即派人宣谕将士勿杀无辜,勿掠财富,勿焚庐舍,以使余诸堡建州军民感知大明天恩,弃暗投明。

    这个命令来的非常及时,也非常有效。

    当大明皇军兵临宽奠主堡,摆出强攻阵势之后,堡内守将瓜尔佳氏卫齐就被自己的部下捆绑着押出了城。

    和卫齐一块被绑出城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赵布泰和鳌拜。

第三十二章 孽种() 
赵布泰和鳌拜的无意落网,真是让魏公公觉得人生充满意义。

    赵布泰当是卓布泰的音译,这位跟着阿济格打过李自成,又从贝勒博洛攻浙江,下福建,从济尔哈朗破湖广,最后在对南明的军事总攻“三路入滇”战役中做为南路军主帅,一路率满兵督绿营在前,于云贵大肆制造无人区,可谓是双手沾满各族人民鲜血,是满清阵营中典型的刽子手。

    鳌拜嘛,比他哥哥赵布泰名声更大些,因为人是满州第一勇士,参与了崇祯年间对明的大小战事,是洪太手下的第一勇将,甚得洪太信重。洪太病逝后,鳌拜成了福临小儿的拥立元老,随多尔衮入关主攻大顺军主力使之重创。再后来福临病逝,鳌拜又成了玄烨麻子的顾命大臣。

    其一生对爱新觉罗可谓是忠心耿耿,对满清居功甚伟,但对汉民族和其余各族人民而言,那就是罪恶不赦之人了。

    魏公公决定杀降,杀掉卫齐父子三人,以斩草除根。

    这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因为卫齐并不是主动投降,而是被其手下的女真佐领联同汉人阿哈造反给捆绑出来的。

    卫齐不肯降的原因是他兄长乃是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其父是苏完部落的族长索尔果,当年率部落主动投奔奴尔哈赤,故而苏完部落在建州权高势重,如果他卫齐向明军投降,势必会牵连其家族。

    因此,卫齐和永奠堡的达尔岱做的是一样的打算,都打算凭堡坚守,等待黑图阿拉援军。

    可惜,永奠堡的被屠以及诸部相继被明军不费吹灰之力攻克,大奠堡的佐领胡里海又开门投降,使得宽奠城中的女真人都对抗拒明军失去信心。

    在屠城的威胁下,女真军官们只得将卫齐捆绑送出。毕竟,他们的妻儿老小都在城中。

    卫齐父子三人被解到魏公公面前时,杀意正盛的魏公公却突然泄了气。

    原因是赵布泰和鳌拜竟是两个孩子。

    赵布泰不过七岁,鳌拜才五岁。

    而他们的父亲卫齐也不过才二十一岁。

    虽是孽种,但毕竟尚小,且未长成,公公实是下不了狠手,所以他改变了主意。

    公公命人把额福找来,叫这位叔丈人劝降卫齐。

    主打亲情的召唤。

    天下瓜尔佳是一家嘛,作为瓜尔佳家的女婿,魏公公可以给瓜尔佳家开个后门,留点香火。

    谁知额福再三劝说,卫齐就是不肯背叛家族,背叛兄长,咬死不降,并大骂额福不配做女真人,是汉人的狗之类,表现的十分刚强果烈。

    额福无奈,只得据实回禀。

    魏公公肯定不是太高兴,但还是亲自出面劝说这位远房叔伯小舅老爷。

    然而,还是碰了壁。

    “…莫与我攀亲,我瓜尔佳氏没有嫁给汉人做妾的姑子!…杀了我吧,莫再啰嗦!”卫齐真不愧是日后洪太的十六章京之一,盛京的八门提督,端的是宁死不屈的很。若非被五花大绑着,只怕就要扑倒魏公公了。

    公公倒也不怒,掸了掸额头上飘来的柳絮,然后和声说道:“你若不降,咱也没办法,却是只能叫你父子团聚…一家人嘛,整整齐齐的才好。”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