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司礼监 >

第554章

司礼监-第554章

小说: 司礼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仿佛自己被置于蒸笼中,温度越来越高,达尔岱几近崩溃。他的双眼流出了泪水,他想他的阿玛,想他的额娘,他却不能大声呼唤,也不能大声哭喊,他只能蜷缩着将脑袋埋在砖堆中,拼命的呼吸着,呼吸着…

    许久,空气似乎一下清新了起来,每一口呼吸都不再让他的肺子难过,不再让他激烈咳嗽。

    他挣扎着,用双手支撑着自己从砖石中爬出。他仰面看向星空,那里的空气是他无比渴望的。

    他突然停止了动作,眼神也变得无比恐惧。

    他想大喊一声“不”,可头顶上方那口摇摇欲坠的铁锅还是在砖石的松动下掉了下来,不偏不倚的兜在达尔岱的脸上。

    “唔…呃…”

    达尔岱什么都看不见,他的脑袋被整个扣在锅中,滚烫的金汁从他的口中、鼻子中、耳朵中、眼睛中浸入他的脑袋。

    没有什么比这可种死亡方式更可怕的了。

    临死前,达尔岱似乎使出了最后的力气想把脑袋上的铁锅甩掉,可是一切都是徒劳的。

    他的嘴巴再也不能动,他的脑袋如被煮熟般,最后,他的喉咙咽了咽,然后,他的身体停止了一切动作。

    在黑暗彻底降临前的那几万之一分的呼吸瞬间,达尔岱感觉到有人踩到了他脑袋上的铁锅。

    ………

    “咣铛!”

    脚底下传来的声音吓了魏学文一跳,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口反扣着的铁锅。这铁锅显然就是建州人用来熬金汁的,因为铁锅四周的砖头上都是臭不可闻的粪便。

    魏学文嫌恶的皱了皱头,目光被左前方一个黑影吸引住。他忙将手中的长刀举起,用右脚在铁锅中用力踩了踩确认可以过人后,他立即一个箭步从铁锅上踏过,挥动手中的长刀将那个刚刚爬起来的女真兵拦腰砍倒在地。

    “噗嗤”一声伴随着长刀入肉的声音,那个女真兵的左腰绵甲被整个切开,之后锋利的刀刃切入他的腰间。

    将刀从女真兵的腰间抽出后,魏学文将对方踢倒在地,持刀又走向右侧一个半截身子埋在砖石中的女真人。

    “杀!”

    整个豁口处,两百多大明皇军步兵不断的将手中火铳,狠狠剌向那些还未从爆炸中反应过来的女真兵。

    几十个女真兵当场就被捅穿,不少女真兵死死抓着明军捅进自己胸膛的类似匕首状的兵器。

    一些皇军官兵因为刺杀太过用力,以致前端的“刺刀”不是被折断,就是从铳杆上脱落。这使得官兵不得不用铳管来结束敌人的性命,不少官兵在解决敌人的同时也会把制造总局的人骂上一番。

    他们认为刺刀这么不经用,最大的原因就是制造总局的人把魏公公拨付的银子吞没了,若不然质量岂会这么差。

    却是完全冤枉制造总局的人了,他们已经尽力了。

    魏公公也注意到了这一幕,对于山寨刺刀有点失望。准确的说,他让制造总局给官兵火铳装配的这种东西并不能叫刺刀,因为无论是样式还是工艺上都达不到“三棱刺刀”的标准。

    这主要是受限于制造技术,相关图纸魏公公已经画给制造总局了,如果时间足够的话,一两年内标准化生产并不是难事。但谁让魏公公要的急,所以制造总局便在原有“铁矛”的基础上弄了这么个山寨版的刺刀。

    刺刀就是发源于中国,且就是本朝的永乐年间。最早的刺刀是在火铳上安装矛头用于刺杀,但随着实战的检验,发现这种铁矛不是太好用,所以渐渐的就淘汰了。真正的刺刀现在也应当发明了,不过是遥远的欧罗马人弄出来的,公公不知道有没有量产,反正他已经让郭居静写信给他的“同事”们在法国物色“刺刀”的实物,如果能找到的话再由江南制造总局生产,就事半功倍了。

    眼下,怎么说呢?

    能凑合的,就先凑合吧。

    虽说会掉会断,但大体也发挥了六成功效出来。

    魏公公还是很满意的,对那个正指挥部下清剿豁口的小旗十分赞赏。从相貌上讲,那个小旗很是英俊不凡,颇有他魏公公三成风范。

    “此人不错,战后晋总旗。”魏公公就是这么个直爽的人,看中谁了当场就能升官。

    旁边有两个参谋部的参谋画事正在记录战况,一人观察,一人记录,所做的相关记录都要汇总到参谋部。其中一人是苏州招的童生,另一人是原吴淞口水营的书办,姓赵。

    听了公公的话,赵参赞忙道:“公公,魏小旗是您的侄儿。”

    公公一听愣了:“啥?咱的侄儿咧?”

    “是啊,公公有所不知,如果按辈份算,公公是魏小旗的堂叔伯叔父呢。”赵参赞笑道,他私下和魏学文关系不错。

    “噢?”

    公公这才想起怕真是这样,按“进良友义”算的话,自个还真是那小旗的叔叔。

    “好,好,我老魏家果然是人材济济,人材济济啊。。。”

    魏公公由衷高兴,家族的晚辈成器,就是他这个做长辈最欣慰的事啊。

第二十九章 哭坟() 
魏公公是真的欣慰,家乡子弟跟他混了这么久,终于出来一个看得过去的。还是老魏家的血脉,焉能叫他不喜。

    老人家还是很有宗族观的,九年义务教育未能彻底消除他的封建思想。

    家国思想,根深蒂固。

    这种思想,放在后世无疑是危险的、落后的,是小农思想的典型代表,是不符合人类命运趋向大同的主流价值观的。

    但,人类的命运跟咱有什么关系?

    自家的日子过好就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封建时代嘛,不靠宗族靠什么?

    看着英俊不凡的侄儿在那挥刀劈砍,公公心潮暖和:后生如此,天下必为吾有啊。

    战斗还在继续,东堡墙的坠落并没有让堡内残余的女真兵投降。

    整个永奠堡的女真驻军是两个半牛录,全员披甲人近七百人,另有一千余汉人阿哈。和长奠、小奠驻军不同,这两个半牛录是建州军的精锐,也是二阿哥、古英贝勒代善的直领旗兵。

    当初从明军手中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宽甸六堡时,代善就向阿玛提出由他的正红旗接管六堡,虽然最终奴尔哈赤没有采纳次子的建议,但代善还是获得了往宽奠派兵的权力。永奠六堡的长奠、永奠和大奠三堡都是正红旗的人在驻守,这为日后代善主掌宽奠地盘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获得了镶红旗的支配权力。

    达尔岱自幼和代善一起长大,他的阿玛安费扬古更是代善的骑射老师,二人关系自是亲近。为了让自己的正红旗在宽奠占据主导地区,代善向他的阿玛求情,最终促使达尔岱来到永奠。

    代善给达尔岱的这两个半牛录是他精心挑选的,战斗力很强,其中一半都是打过十年仗的老兵,比长奠那些“发配”的旗兵要强的多,小奠那些正黄旗的朝鲜人更是比都没法比。

    佐领德安布曾是奴尔哈赤中军的红甲摆牙喇,分到正红旗后一直跟随代善,可谓战功赫赫。

    他在达尔岱阵亡后接手指挥,面对被炸塌的东堡墙和那些正从废墟上冲杀进来的明军,德安布没有选择在堡内“巷战”,他知道那样做只会被明军团团包围最终身死。

    因此他选择主动出击,发挥女真人的长处。

    三百多名骑马的女真兵突然打开南堡的大门,然后从左翼抄向正列队沿东堡豁口进入的明军步兵。

    与此同时,堡内的女真兵驱赶着汉人阿哈疯狂冲向豁口,欲以血肉之躯将攻入堡中的明军击退,牵制扰乱明军的攻势,为德安布赢得胜利的时机。

    发现女真人骑兵冲出来后,临时编组的皇军骑兵队总旗丁孝恭顿时便要请战。魏公公打量了一眼这个才学会骑马怕不到一个月的扬州老乡,咧了咧嘴命令对方取出唢呐给他老人家吹上一曲。

    这个要求让丁孝恭万分郁闷,却无奈只得摸出一直系在腰上的唢呐鼓起腮帮子吹了起来。

    却是一首《百鸟朝凤》,这是人家娶亲吹的。

    听着是喜气,可就是少了悲壮,而且和眼前的大战极度不匹配,魏公公不喜,命改吹《小寡妇上坟》。

    调子一起,熟悉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公公只觉浑身轻松,心肺都好像通透般,不自觉的就想往地上躺,好让小寡妇们有个哭坟的对象。

    真是越听,越得劲。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啊。

    ………。

    “他娘的,后面吹的什么玩意?跟他娘的哭丧似的!”提着一杆长矛的刘兴贤“呸”了一口,真他娘的晦气,没事吹什么小寡妇上坟,你就是吹个青天歌也是好的啊。

    “别说话了,建奴上来了,小心叫建奴把咱们收了去!”

    同样提着长矛的沈世魁秉气呼吸,牢牢握着手中的矛杆。他从来没有打过仗,这是他第一次以官兵的身份参与战斗,说心里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这一队百十人的兵是以降倭和飞虎军杂编组成的,带队的是原来的队正杜正,他是张虎公公的亲兵。金州选兵时,其把兄弟胡全特意向魏公公保荐的他。

    有意思的是,当胡全把选出的人员名单递交给魏公公时,魏公公却在两个人的名字上画了个圈,说这两个人要重点培养。一个就是沈世魁,一个则是刘兴贤。

    公公说要重点培养,胡全肯定要落实,于是刘兴贤和沈世魁都当了小队长,手下领十个兵。

    事后胡全问魏公公这两人有何不同,魏公公却笑而不答,一脸老谋深算的样子。胡全摸不着头脑,却也不好再问,临走时魏公公却突然又叫住他,让他去打听一下沈世魁是不是有个女儿。

    说话的时候,魏公公脸上明显有玩味之意。

    胡全立时就是“卑职明白”了,很快就打听到那个沈世魁真有个独女,不过尚小,才十二岁。

    报给公公听后,公公噢了一声,说了句:“那再等等吧。”

    等什么呢?

    胡全不知道,公公知道啊。

    沈世魁有女,天色国香,乃当世绝色,堪称明末第一美人。可惜,叫毛文龙个糟老头子纳去为妾了,后来这个女人间接引发了东江内讧。

    等不等的实际公公也无所谓,绝色不绝色的,公公也不是太在乎。

    他不是个好色的人,他只是重视沈世魁。

    这是个有能力的大将,也是个有血性的男儿,是个明知不可为仍毅无反顾去为国家做最后抗争的人,是个宁死不屈,终至死节的忠义之人。

    公公想收揽其心,如果有可能,做这等豪杰之人的女婿方为大丈夫本色也。

    至于刘兴贤嘛,公公对其本人倒可有可无,但他的兄弟们就有意思了。

    老大刘兴贤,毛文龙的左右手,奉袁崇焕所召,战死于北京城下。

    老二刘兴治,支持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使诸将不敢动。

    其后东江之乱,刘氏兄弟尽涉其中,均死于非命。

    不过,刘氏兄弟手下有一支近千人的女真兵。这支女真兵原对明朝忠心耿耿,登莱巡抚孙元化却逼刘兴治诛杀他们,结果引发兵变。最后,这支女真兵的一部分参与了孔有德、李九成的登莱之乱。

    公公不是孙元化,他的心胸可开阔的很,所以他要重点培养一下刘兴贤,好把他在奴尔哈赤帐下效命的兄弟们拉过来。

    若是能策动刘氏兄弟在萨尔浒反戈,就更有价值了。

第三十章 仁者() 
沈世魁肯定不知道有个太监在惦记做他的女婿,刘兴贤也不知道有人在打他兄弟的主意。

    二人现在都在紧盯着前方。

    在他们的前方站立着六排持铳的士兵,前四排都是魏公公从江南带来的,后两排则是临时征召的降倭。

    沈世魁他们管这些人叫铳手,降倭则叫铁炮队。

    发现左翼有一支女真骑兵抄过来后,一个背插三面不同颜色旗帜的旗手立时走到队伍最前面,拔出背负的红色三角旗用力挥舞起来。

    与此同时,一枚红色发烟弹升空。

    “向左转!”

    东村太郎操着一口夹生的汉话大声命令着部下。

    前四排的皇军官兵立时本能的按照口令向左侧转动,动作整齐划下,瞬间就将从左翼抄上来的女真兵变成了正面。

    后面两排临时征召的降倭对口令有些陌生,但依旧学着前面人的样子转过身来。

    “快转过去!”

    杜正喊了一声,一百多持矛的士兵连忙匆匆左转,动作相比前面的人明显散乱。

    “预备!”

    东村太郎将手中的指挥刀指向前方,后面的两百多火铳手迅速将竖放的火铳端起,平对着前方打马而来的女真骑兵。

    德安布没想到明军转向这么快,他也知道明军火铳的厉害,但这个时候他已经不可能勒马停住命令部下下马用弓箭击溃明军的阵列。只能咬牙将身子伏低,期望能够凭借战马的速度冲开明军的阵列,然后打穿他们。

    沈世魁和刘兴贤等人现在最担心的是前面的铳手能不能挡住女真人的冲锋,虽然冲过来的女真骑兵并不多,看着只有两三百骑。但在平坦的地形上,哪怕就是几十骑的冲锋都会让人骨子里产生一种畏惧。

    如果前面的铳手们不能大量杀伤女真人的骑兵,让他们冲进来,骑兵的冲击力肯定会落在他们这些长矛手身上。

    “放低!稳住!”

    杜正曾是定辽卫的兵,参加过几次对蒙古人的战斗,因此还算镇定。

    ……。。

    蹄声已近在咫尺,东村的指挥刀依旧没有劈下,直到火光照映下,女真人的模样清晰可见时。

    “放!”

    数十杆火铳同时打响,声音还没消散,打完火铳的士兵已然蹲下,将用牛皮纸包好的定装药弹用嘴撕开,将其中的火药重新倒入火铳的药室,再将另一袋子里装着的铅子倒入铳管,然后用一支铁条不断捣鼓压实。

    后几排的士兵同样如此,打完便蹲下装药。两百多人六列的铳兵队伍如同波浪一般不时起伏。

    每一次起伏都必定伴随着炸耳的铳声。

    一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