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司礼监 >

第332章

司礼监-第332章

小说: 司礼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此刻,也懒得与这些学生说什么,他已经准备撤离了。

    其实,也不能怪郑铎下令火烧书院,要怪只能怪东林书院的弟子动作太快,竟然抢先一步把书院大门给锁了,并且还搬来许多重物抵在门后,摆出一幅与书院共亡存的态势出来。

    这就让郑铎很着急了,他尝试着让部下去推大门,却推不开。拿刀去砍去劈吧,这该死的书院大门又是用的千年老木制成,还包了铁皮,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弄开的。

    远处县衙那边已是人山人海,魏公公不知生死,步军主力又尚未入城,郑铎不能耽搁,他也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

    所以,他只能下令放火。

    唯有大火可以把书院里的人逼出来,也唯有大火可以将无锡城的目光从县衙那边吸引过来。

    东林书院是东林党人的老巢,根基所在,魏公公说的很明确,他若有事,便寻东林书院。

    是谓,围魏救赵。

    大火越来越大,熊熊烈火,一点也不亚于滕县孔二公子府邸的那场大火。

    隐约间,能听见四面八方到处都是惊呼声。

    郑铎相信,想杀魏公公的那些人一定会看到这场大火,魏公公也会看到。

    ……。。

    景逸先生被掐醒了,醒来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快回书院。

    已经乱成一团的书院众君子和弟子们忙拥着高攀龙下了楼。

    楼中很快空无一人,诸君子们如丧考妣般赶回书院。

    大街上,还有众多的百姓在傻傻的看着东林书院的大火。

    深夜之中,这大火就如同指明灯一样,不仅照亮了县城,也照亮了人心。

    这人心,便是救火。

    “书院烧着了,书院烧着了,大家快去救火啊!”

    到处都是救火的声音,人群很快从县衙四周慢慢消散,往东林书院所在汇集而去。

    去救火的百姓有很多人拿了水桶和盆子,他们焦急的跑往书院,一步也不敢停。

    高攀龙一行就在这乱糟糟的人群中困难的前行着,要不是弟子们边走边喊“景逸先生在此,大家让一让”,恐怕一个时辰后也赶不回书院。

    没有人再喊诛奸寺、讨公理了。

    书院的大火才是这刻,城中所有人关心所在。

    …………。

    伍福铭一开始还以为东南方向突然亮起的火光是县衙那边起火了,吓的脸都白了。待听周围百姓呼喊是什么东林书院着火,这才定了下来,旋即又是一惊,失声对曹文耀道:“这火不是我们的人放的吧?”

    曹文耀也不太清楚,但感觉这事肯定和他们的人有关。要不然早不烧晚不烧,怎的这书院偏赶在这节骨眼上烧起来呢。

    见曹文耀犹疑不定,伍福铭叫道:“糟了!东林书院烧不得!”

    “怎么烧不得?”

    曹文耀停下步,困惑的看着伍福铭。他并不知道这东林书院的重要性,只道是普通书院。

    平常书院烧了就烧了,有什么打紧,那滕县孔家二公子家能烧得,这书院又有什么不能烧的。

    “东林党!”

    伍福铭一把拉过曹文耀,有些结巴道:“首…首辅是东林…东林党!…”

    “福清相公?”

    曹文耀怔了下,明白过来伍福铭的意思了,这位是想说当今首辅叶向高就是东林党人,要是知道东林书院叫谁给烧了,能饶得过?!

    也是,魏公公和叶阁老肯定是不能比的,二人在皇帝那的份量可谓一个天,一个地。那位阁老真要知道是魏公公下令把东林书院给烧了,能饶得过魏公公?

    魏公公完了,他们这些部下能独存。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只是,曹文耀明白是明白内中的厉害关系,可却没什么好怕,于伍福铭道:“怕什么,这火又不是我们放的。天干物燥的,东林书院自个失了火怪谁?”稍顿,又冷笑一声,“事到如今,真个是黑的,也得把它变做白的,要不然,你我都危险。”

    闻言,伍福铭咬了咬牙,一跺脚,喝令部下快点朝前赶。

    当务之急,也别它东林书院的火是谁放的了,赶紧先救出魏公公再说。

    ………

    王有福身为魏公公的嫡亲姐夫,又拉着一帮子王家兄弟来从军,肯定不能当个大头兵,所以,如今人家也是一标之总,归步军左营曹营官麾下。

    虽说这标总前面有个代字,到底算不算数还不知道,但营中都知道,别的代标总到地说不定下了,转不了正,可王有福这标总却是当定了的,说不定还能混上营官。

    没法子,谁让人家是魏公公嫡亲姐夫呢。

    这世上,有什么比得上姐夫小舅子关系铁呢。

    那曹营官也是个识趣的,虽是王标总上官,可平日却不敢真个拿自己当上官看待的。不管是行军还是训练,但能有所照顾的,曹营官都是一个不拉。托大哥的福,王家一众兄弟在步军左营中也是吃的开的,有两个当了队长。

    不过,要说王有福这人,真是个老实人,一点也没枉小舅子对他的认知判断。不管是刚开始当普通士兵,还是现在当标总,王有福始终对自己的身份有个清晰的认知。

    具体表现在,他不拿魏公公姐夫这个身份在营里趾高气昂,胡作非为,也不拿这身份瞧不起上官,占什么便宜。

    这一点,比起那个老喜欢将“二呆子”挂在嘴边的七舅姥爷郭大风要强上百倍。因而,魏公公对自家姐夫放心信得过,不怎么问。对那郭癞子,时不时的就要敲打一二。

    晚间的时候,王有福这标人马正在睡觉,突然接到军令进城,也是二话没说就带部下出发了。直到入城时方才知道是自家小舅子在无锡城中叫人家给困了。

    这可把王有福急的当时眼眶就红了。

    来之前,老婆魏大兰可是再三叮嘱过他要看着良臣,老丈人那也交待过,这真要良臣出了什么事,你说叫他怎么回去见老婆丈人?

    半道,又听前面传来铳声,更是吓的心直跳。

    都开铳打死人了,那小舅子那边还不得火烧房梁啊!

    王有福这心里那个急啊,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去把小舅子给救出来。

    也是没想到当个太监都这么危险,要实在不成,这劳什子公公也不要干了,还是劝良臣跟他回去。

    家里没地种不打紧,净了身子也不打紧,大不了他找人想想办法送小舅子到人家姐儿堂里跑跑腿,端端尿壶,替人家姑娘买点妇人用品什么的,总是个活路不是。

    家乡的那些个没能混进宫的,不是有很多人都做这个么。人家能做,良臣也能做咧。

    再低贱,也比把命丢了强啊!

    ………。。

    坏了,坏了!

    县衙内,魏公公一屁股跌坐在门槛上。

    围魏救赵,围魏救赵啊!

    郑铎你个蠢蛋,咱家是让你们去围东林书院救咱家这个姓赵的,你们怎么把书院给烧了呢!

    那东林书院,能烧么!

    你这是让咱家试试脖子能不能硬得过法场的刀么!

    魏公公真是慌了,前头降倭们开铳射杀人群,后头马匪们就火烧东林党的老巢。

    这两桩事,一桩比一桩要命啊。

    骚,太他娘的骚了!

    魏公公两眼直翻,部下的操作太骚,骚的他老人家晕头转向。

    射杀百姓还可以用平乱解释,毕竟手头有无锡县的救援。乱事紧急,眼看全城崩坏,斩杀一二宵小震慑人心怎么也说的过去。到时了不起打打口水官司,只要“行贿”到位,皇爷来个留中,总能平安过关。

    魏公公这算盘珠子早拨过了,他想过了,实在不行就把道君皇帝的野鸡图送万历了。

    这叫雅贿,能雅的万历手软嘴短。

    怎么得来的?

    买的呗!

    你老孔家还能跳出来不成。

    然而,把东林书院烧了算怎么回事?

    这平乱平到书院去了!

    魏公公急啊,这事叫他怎么跟朝廷,跟皇帝解释噢!

    真没法说,一点理由和借口都没有,除非他魏公公屈打成招,把个无锡城连同东林书院的读书人全打成反贼。

    可这根本行不通,也做不到,他魏公公只手还遮不了天!

    不能遮天,闹出这么大的事来,万历保不住自己,凭他手下这点人马难不成还能在江南扯旗造反不成。

    不行,得跑!

    这事闹大了,魏公公琢磨自个肯定兜不住,也吃不住,只能跑,不跑不行!

    当下“咕噜”从地上爬起,一拍大腿:得赶紧跑,跑他娘的,谁个不跑是龟儿!

    可跑哪去呢?

    思来想去也只能先出海避避,离无锡最近的出海口在哪。

    这倒不用地图,魏公公立时想到了吴淞口。

    吴淞口好像还有支水师?

    魏公公眼前一亮,天无绝人之路啊。

第六百四十七章 尊皇攘夷() 
吴淞口那地方肯定是有水师的,此地是太湖的主要出海口,和崇明岛隔海相望,魏公公印象中的黄埔江都是其支流。

    说白了,就是上海,只不过如今那地方属松江府。

    之所以肯定吴淞口有水师,是因为魏公公记得嘉靖年间水师名将俞大猷曾在此地和倭寇大战。

    战后,原先的吴淞守备千户升级成了总兵,不仅在吴淞口修了炮台,还设立水师以确保倭寇不可能再由此地登陆。

    要不然,再让倭寇从吴淞寇入,几十号人大摇大摆跑到南京城下,那真是太他娘的丢人了。

    所以,这吴淞总兵又被称为江南水师总兵,虽然事实上并没有这个官职,但性质却是如此。

    别的,魏公公不是太肯定,但确信现在的各地水师还不是太烂。整体上肯定不如大明开国之初,但绝对比陆军的卫所要强。

    事实上,大明水师也是历经三百余年无一败仗的。哪怕到了南明时期,明军的水师依旧称霸东亚,不但清军干不过,红毛鬼和倭人更是干不过。

    可惜,水师的强大拯救不了陆地的沦陷。

    曾经的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直到魏公公前世方才得到了复兴的机会,开始望向大海,然而距离祖先的荣光依旧很远,很远。

    此时的大明水师,要说是帝国最后的骄阳,倒也恰当。

    魏公公于现在各地的水师情况了解不多,不知大明朝都在哪些地方设有水师,领兵的将领又是谁,参加过援朝抗倭之役的将领们又还剩多少人。也不清楚吴淞口那边现在有多少战船,有多少能出海的精锐。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魏公公心中是乐观的。毕竟,大明如今南北的各支水师在十几年前可是统一抽调过参与露梁大海战的。那一战,彻底粉碎了日本征朝野心,使之三百多年不敢露出窥伺大陆之心。

    才过十多年,辽东都没烂透,水师这边更不可能烂透。

    就算吴淞这边再不成样,弄个几十条船应该是没有关系的。

    魏公公很有自知之明,他对自己的认知很准确,那便是他老人家其实就是会读书会写字的大老粗。

    为啥?

    具体到细节方面,他老人家除了两只眼珠子会转,别的动不了。

    好在,他老人家见过猪跑。

    因而,事情就好办了。

    海战这玩意嘛,在魏公公看来,就是大船欺负小船,大炮欺负小炮。船多欺负船少,炮多欺负炮少。

    往上推一千年,往下推五百年,不都这样。

    大阴帝国强盛时维多利亚港里上千条战船和两百多年后的十来条破船,不是很能说明问题么。

    管你科技怎么演变,事情的本质是没有变化的。

    国力强盛,军力强盛的标准就是多。

    对于穷的只剩钱的魏公公而言,他只能学韩信多多益善。

    故而,吴淞口水师是必须拿下的,且必须干出点成绩来。

    或者说,必须抢点东西回来。

    要不然,无锡这个窟窿实在是填不住。

    今晚,魏公公原只想开个窗户,哪曾知骚部下们把房子都给拆了。

    这房子都叫拆了,京城里的东林大佬们还不把桌子给掀了?

    人大佬掀桌子,魏公公掀不得噢,所以,只能跑。

    。

    除了吴淞口,距离无锡最近的出海口就是太仓,也就是当年郑和船队出海所在。只是,魏公公不肯定那里现在有没有水师,所以他不敢冒险。

    毕竟,他老人家真的就是要出海避风头,也得有战船在手才行。要不然,难道跟赵老九一样在海上飘了玩不成。

    趁着东窗没事发,赶在朝廷拿人圣旨和缇骑到来前,赶在无锡的事情还没传遍江南前,赶在江南的驻军还没集体来包抄他魏公公前,抢先到吴淞口出海,是唯一也是最有效的避祸手段。

    吴淞口,必须拿下!

    坑蒙拐骗也好,重金贿赂也好,强势入营斩了将官夺了兵权也罢,反正不管什么手段,魏公公都得把水师拿到手。

    不为国,不为民,先为他老人家自个。

    要不然,百年大计,毁于一旦啊。

    计定了,就得善后。

    无锡城这个烂摊子,也不是一拍屁股就能走的,总要做些什么。

    说是出海前的准备也行。

    。

    东林书院的大火还在烧着,无锡城还在恐慌之中。

    但是,再也没有铳声响起,也不再听到谁再喊杀人了。

    一切好像恢复如初,除了熊熊烈火外,无锡城中再也没有了骚动。

    县衙中,魏公公的一道道命令快马传了出去。

    真个就是快马,因为除了东林书院那边还聚集着人群,无锡城中大多数地方都是空无一人的。

    随着魏公公的一道道命令,县前街驻满了军士,县衙前后成了一座军营。

    没有人敢在这附近活动,也没有人敢接触那些视人命为草芥的强盗官兵。

    伤亡结果很快出来,这伤亡自不是魏公公这边,而是无锡百姓。

    总计一百三十余人被射杀,死者八十余,伤者四十余。

    内中,经过无锡县衙差役的辨认,有三十余东林书院的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