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司礼监 >

第121章

司礼监-第121章

小说: 司礼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方印不想做海瑞那种官,那种官太苦,买点猪肉打个牙祭都让人惊呆的官,实在不是他做的来的。

    他原本是想继续上进,考个进士的,可惜,运气实在是不好。

    不甘从小官做起,又实在考不上进士,蒋举人索性就当了“山人”。

    一般来说,“山人”一听名字,就当是居住在山区,与外界接触转较少的山区百姓。然而,从“山人”这个称呼问世以来,代表的从来就不是真正的山里人,而是那些没做官却想做官,身在民间却想挤进庙堂的读书人。

    他们的典型特征就是都有功名,或是举人,或是秀才,但却全部放弃科举,云集于两都或九边,通过各种方式想跻身庙堂。

    他们的榜样有三位,一位是“阳明山人”王守仕,一位是“弇州山人”王世贞,一位则是“四溟山人”谢榛。

    十三年前,成了山人的蒋方印成功成了朝廷大官杨镐的幕僚,本想借杨镐的势一飞冲天,岂料杨镐却因为讳败为胜被皇帝下旨罢免。结果就是蒋举人整整蹉跎了十三年。

    直到,一个多月前,几乎被所有人认定不可能再复出的杨镐突然得到了新的任命。

    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蒋举人不敢将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了。因此,在得知恩主的副使竟然是宫里的红人,他的心思一下就活了。

    活了的结果就是倒霉的魏舍人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沈阳。

    魏良臣不知道始作俑者竟然就是自己引为知己的蒋举人,他现在一心挂念的就是“规格”二字。

    规格就是逼格。

    曹家岭村的那座小庙实在是不入他的耳目,令他耿耿于怀。

    他想象中关于自己的生祠就算不比孔庙,至少也得是文成武德,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那种。

    要有统一的建筑样式,要有统一的庙风,要有统一的工作人员,要有统一的宣传途径

    良臣沉浸在对自己生祠的规划之中。

    现在的他,身心还是很放松的。

    一来,降倭得到了有效安置,托蒋方印这个钦差正使幕僚的身份,长胜堡的守备胡三炮不得不答应提供一段日子的吃住。

    二来,辽东百姓的淳朴热情还是深深的打动他的。

    三来,沈阳城越来越近了,这意味着,如果杨镐不是糊弄他,他有可能在这座重镇里面创造一笔很大的gdp。

    郑铎带着部下依旧随魏良臣来了沈阳,除了这些飞虎税兵外,大岛还带了十个擅使长刀的降倭作为钦差副使的贴身护卫。

    作者注:海瑞,汉族。

第三百五十一章 又是一个拿白牌的() 
    飞虎军是高淮弄出来的私募税兵,如今随着高淮倒台,飞虎军这个名号肯定是不能再用了。毕竟,飞虎军的存在和辽东明军是格格不入的。

    并且,这支私兵跟太监沾边,具有阉党鹰犬属性,所以任魏良臣再如何洗白,只要他一日不是辽东矿监税使,他的洗白就是徒用功。

    不说成为辽东矿监税使,大珰中的大珰是何等的艰难,就是为了这富贵挨一刀,良臣都是不愿的。

    前提条件都没有,魏良臣又如何能洗白飞虎军呢。所以,他能做的是将这支高淮搞出来的私兵彻底弄没。

    当然,这个弄没不是说将飞虎军解散,永远消失在辽东,消失在那些盯着他们看的文武眼中,而是再开一个店,把高淮倒闭的店铺里的东西搬到这个新店中。

    这个新店,开在哪里,挂什么招牌,实在是个迫切需要魏良臣解决的事情。因为,有了新店,不但可以安置飞虎军,也能安置降倭。

    草帽顶子山一战,降倭和飞虎军的战斗表现让魏良臣很满意,虽然还有种种不足,但至少,算是一支小有战斗力的部队了。

    枪杆子出政权。

    想要让十年后的历史车轮换个方向,魏良臣要努力的可不仅仅是往上爬,更要建立一支关键时候可以力挽狂澜的军队。

    降倭的忠诚勿须置疑,这是倭人的天性,他们习惯服从强者。

    飞虎军的忠诚,魏良臣也不怀疑,因为几年前高淮曾经胆大包天带着他们私自潜入关内,直抵京师,扬言找皇帝鸣冤的。

    这个举动很危险,十分危险,沿途只要有一个关卡出问题,飞虎军必然遭到重重明军的围剿。

    但是,没有一个人因此退缩,他们勇敢的跟随高淮来到了北京城下。在万历没有为高淮背锅前,飞虎军上下时刻面临掉脑袋的风险。

    他们的勇敢得到了回报。

    因此,魏良臣相信,只要自己表现出和高淮一样的胸襟、气魄,以及拿出一样的赏格,这些飞虎军就会如同效忠高淮一样效忠自己。

    他是有优势的,也是有底气的,因为他打着的是为高淮平反的旗帜。

    魏良臣可不是打着红旗反红旗,而是真的想为高淮平个反,至少要把边乱这件事给拨乱反正一下。

    高淮哪怕在辽东十恶不赦,在魏良臣眼里,他对建州的布局是没有错的。

    而他也想这么干。

    想法必须有人执行,因而开个新店挂个新招牌出来,势在必行。

    张虎提出的条件是让魏良臣继续完成高淮的未竞使命,即将飞虎军并入御马监,这个条件,魏良臣当时没有答应,因为他知道自己办不了。

    他和张虎达成的协议是“戴罪立功”。

    这个“罪”肯定是高淮的罪,不管张虎他们承不承认,高淮自身都成了罪人,那么他们从前在高淮领导下干的事情,都是有原罪的。

    新任辽东矿监税使张晔是个敢于担当,为君分忧的人,但同时也是个眼睛里揉不进沙子的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明的朝堂分为内廷和外朝,外朝又分为若干党派,那么同样,内廷之中也有派系。

    张晔显然跟高淮不是一路人,哪怕他们都干的是矿监税使的差事。

    李永贞在回京前,曾经向魏良臣透露一件事,那就是他在出京时金忠公公曾给他露过口风,这一次辽东之所以弄出这么大事件出来,原因就是高淮得罪的不但但是辽东的文武,也得罪了内廷中人。

    这个内廷中人是谁,金忠没有和李永贞多说,李永贞却知道。他虽然在牢中关了十年,可不是不闻世事,这十年牢于其说是做牢,不如说是让他李永贞静静的呆在一个地方整理历年宫廷档案。

    加之李永贞是因为劝阻王皇后乱杀宫人被下狱,宫里同情他的人不少,金忠便是其中之一,否则也不会点他李永贞出来随魏良臣出关。

    金忠是想让李永贞立些功劳,回头在皇爷那边进言,放他出狱。对此,李永贞当然是心知肚明,要不然也不会硬着头皮跟着这魏小舍人走到今天。

    李永贞的分析是高淮得罪了掌印太监陈矩,以及跟高淮同样在皇爷面前炙手可热的天津税使马堂。而张晔跟陈矩关系很好,这一次以“救火员”性质紧急赶往关门调任辽东矿监,很有可能就是陈矩的缘故。

    思路理下来,高淮和陈矩关系不好,陈矩又和张晔是一伙,那么张烨上任后,有关高淮的一切,他肯定会全盘否定。

    这一点,从广宁右卫的福阳店被查封就能看出。

    连给皇帝弄钱的福阳店都被张晔给关了,他如何可能将飞虎军继续保留下来呢。

    距离关门军变已有一个多月时间,张虎等人却迟迟没有得到张晔的半点指示,已经说明一切。

    从性质上说,飞虎军虽是私兵,可却是挂在辽东矿监税使衙门下的收税队,所以哪怕高淮这个原领导倒台了,新来的领导就算不待见张虎,至少也得召他过来,跟他说明一下如今中央的意思,往后的工作方向调整等等。顺便安抚一下人心,和辽东文武打好招呼,不要再把飞虎军往死里赶。等事情安定之后,张晔就算把张虎这干高淮的旧人收拾掉,让他们拿包袱滚蛋,谁也不会说个不字。

    现在倒好,张晔是什么都不要,什么也都不承认,把前任留下的东西全部砸烂。

    张晔是辽东矿监税使,他的态度自然影响到各地明军。直接后果就是郑铎说双山台附近的明军越来越多,种种迹象表明,宁锦一带的明军很有可能会杀进双山台,彻底剿灭飞虎军。

    魏良臣自是知道这些日子郑铎和张虎那里一直有联系,他没有干涉,毕竟张虎只是借他人马,看看有没有机会弄个戴罪立功,然后魏舍人好在皇帝那里替他们争取一二。

    张虎不是太抱希望的,可随着草帽顶子山一战,斩了两百多建州奴寇,加上魏家岭的明军突然增多,张虎对于魏良臣这边已是越发看重。

    魏良臣也很着急,这次他来沈阳见杨镐,主要目的除了来看看沈阳城的文武生活条件究竟如何,另外就是想看看杨镐这里能不能给他批个编制出来。

    杨镐可是正儿八经的钦差,做过经略大佬的牛人。

    快到沈阳的时候,魏良臣将此事透露给了蒋方印,对方听后,眼睛一亮,正要开口说话,官道上打沈阳方向又来一队人。

    这队人不多,只有七个人,却是人人骑马,但看着又不像是军中的人。

    魏良臣看了一眼就没理会,只当是路过的。可沈炼等人见了其中一人手中拿的东西,却都咯噔一下,愣在了那里。

    这几个骑士中,有一人手里拿了个长长的宝剑。

    同时,他还拿了一个大大的白牌。

    那白牌,看着很是眼熟,好像跟那日魏舍人叫锦衣卫持着去斩城隍的白牌很相似。

第三百五十二章 掌印太监挂了() 
    这帮是什么人?

    沈炼等人当日亲眼见过魏良臣制了个白牌交给那俩锦衣卫去斩城隍,故而此刻再次见到一模一样的白牌,这心中自是既好奇又困惑。

    当然,再好奇再困惑,沈炼他们也没有将这白牌和魏舍人的斩城隍事迹联系到一块,因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世上,怎么可能有那么厚脸皮的官呢?

    有魏良臣斩城隍的事迹,正所谓珠玉在前,别人再跟着做,做的再好,也是叫人笑掉大牙的。

    那不是拾人牙慧么。

    沈炼不认为这世上有这么不讲究的人,所以他猜测那骑士手中的白牌是不是有其它用途。

    但翻来覆去的想,却实在是想不出白牌到底有何用意。

    蒋方印和郑铎等人不知道魏舍人斩城隍的具体经过,因而都没有在意。那十个毕恭毕敬的倭人护卫则是绷着脸看着那几个骑士,目中满是警惕。这也正是魏良臣看重他们的原因,单论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倭人还是一级棒的。

    “怎么?”

    魏良臣注意到沈炼他们盯着过来的骑士看不走,有些奇怪,便多看了一眼,这一看,顿时面色古怪起来。

    难道李鬼碰上了李逵?

    良臣有点做贼心虚,探头探脑细看,发现来的人中没有熊廷弼,这心方才安定下来。

    过来的几个骑士见前方有一队人马,似是官家的,不由放慢了速度,免得冲撞了。

    见状,魏良臣轻咳一声,示意沈炼将他们拦下问问是什么人,又干什么去的。他没好意思叫沈炼问人家白牌干嘛。

    沈炼等人辽军装束,魏良臣随从数十人,排场看着很大,那几个骑士倒也不敢怠慢,告诉沈炼他们是辽东巡按的随从,奉巡按之令持白牌往盖州斩当地城隍,以为百姓求雨。

    “”

    对方的这个说法让沈炼硬是半天没说话,直勾勾的盯着人家看,搞得这几个人一头雾水。半响,沈炼干笑两声,憋着笑回去将事情和魏良臣说了。

    还真是熊廷弼的人,之前魏良臣倒也猜想到一点,但不确定,毕竟熊廷弼是辽东巡按,别看官小,可却是能和巡抚、总督分庭抗礼的人。

    巡按的主要工作又是巡视地方,考察吏治,消息渠道不可能那么闭塞,因而魏良臣不信熊廷弼不知道他两殿舍人代天子斩城隍的光辉事迹。

    若熊廷弼知道,自然不可能再来一出斩城隍的剧目,但偏偏这位正主还是来了这么一出。

    魏良臣不知道应该说好笑还是好气。

    这熊蛮子身为巡按,消息闭塞的也真算可以。

    还好,他不是去广宁或宁锦求雨斩城隍,而是派人去辽南的盖州。

    辽东很大,魏良臣在广宁那求来了雨,顺带造福了沈阳左近的百姓,辽南那地方的城隍不给他面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毕竟,神仙也是要分地盘,有各自管辖范围的嘛。要是事权不清,打起官司来可就真正通天了。

    “辽南久旱,不想巡按大人竟与我想到一块去了,真是为国为民啊”

    魏良臣眼珠子转了转,正主消息虽然有点落后,但是他必须要赞扬。因为否定熊巡按就是否定他自己,谁让二人干的是同样的事呢。至于熊蛮子干了这件事后会不会被人笑话,那是他的事。

    不过,熊廷弼此时应当在沈阳,不然他不会派人打沈阳那里过来。魏良臣琢磨着这样也好,省得再到处找这位蛮子。到了沈阳后,他亲自去拜访一下,然后将舒尔哈齐那桩事说与他听,将熊廷弼也拉下场。

    拉熊廷弼下场,就是拉楚党下场,有了楚党动员,再有李永贞帮助请动的那三位科道言官,风潮就大了。

    魏良臣不担心熊廷弼不下场,因为自从宽甸六堡的事后,熊廷弼就憋着气要将李成梁拉下马。以前他是孤军作战,现在有他这钦差副使协同作战,再有人证物证,怕这位熊蛮子的热情都比他这小千岁高。

    熊廷弼的随从打魏良臣一行过去后,魏良臣就下令继续赶路。一行人行了十来里地就到了浑河边。

    河上有座桥,桥那边不远就是沈阳城。

    而就在这座桥的两岸,没有魏良臣的时空,十多年后,这里发生了一场自辽左用兵以来最悲壮的一场血战。

    立马在桥边肃穆许久,魏良臣轻叹一声,默默纵马上了桥。

    他想到了在京师武举校场外瓜棚中见到的那些年轻的武举,此刻,这些武举应当在天南地北投军吧。

    十多年后,命运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