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雄 >

第57章

北雄-第57章

小说: 北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27章失利() 
数日之后,李破在高处,见证了隋军北征第一战。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成规模的大型战役,也同样好像是上天给他人生中,上的非常的一课。

    这一战当中的经验和教训他在之后的日子里,受益无穷。

    在这一战落幕之后,他明白了一个非常的道理。

    勇猛的将领,彪悍的士卒,甚或是严明的军律,完备的武装,得当的战略战术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但。。。。。。决不能将背后,毫无保留的交给门阀子弟。。。。。。。

    这就是他在辽水之战中,总结出来的最为的一条,甚至可以说,独属于他的战争哲理。

    大业八年三月,隋帝杨广率军抵达辽水西岸。

    随即,命工部尚书宇文恺造浮桥三座,以渡辽水。

    这位工部尚书宇文恺的家世就不用说了,姓宇文的,自然是出于关西大阀宇文氏,而且是其中非常的一支。

    因为他的父亲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的宇文贵,他的兄长,并不比他的父亲稍差,乃上柱国大将军宇文忻。

    所以,其家之显赫,也就不用多说了。

    而宇文恺并非以武功见长,他的主业,是在各式各样的工程上。

    他是开皇年间,最为的工匠头目。

    从北周末年,一直到大业年间,各式工程,都跟他脱不了干系,他建设过新长安,也就是当年的大兴城,修过长城,驰道,大运河的开凿,新建的洛阳城,都是他督造完工。

    这无疑是有隋一朝的大工程师,什么鲁班之类的工匠,在他面前,都是小儿科。

    但在大业八年,搭建辽水浮桥上,他却栽了个大跟头。

    没办法,跟了杨广这么个皇帝,是他的幸运,能让他尽展其才,总是无虞人力缺失之患,这在工程师而言,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但不幸之处同样在于,跟了这么一位比较随性的皇帝。

    皇帝一句话,他这位工部尚书,就不知要掉多少头发,又要经历多少个不眠之夜。

    而在大军环绕,众目睽睽之下,伐木取材,勘探地理,水势,命令并不熟悉工程建造的军士,在敌人就在对岸虎视眈眈的情形之下,迅速搭建浮桥。

    于是,并不太熟悉战争的宇文恺,终于掉坑里了。

    浮桥搭建的很快,这与人力庞大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这同样和宇文恺知识的渊博,有着莫大的干连。

    大业年间,一系列的工程,也让隋帝杨广身边,并不缺少工程大家,在大家齐心合力之下,浮桥开始搭建的很顺利。

    但别忘了,这正处于战争当中,如果对岸没有高句丽大军的话,浮桥也许很快就能让大军顺利的通过辽水。

    不过,那是空想而已,后来人都说,宇文恺计算失误,以至于浮桥短缺,这才导致了辽水首战失利。

    实际上,在高句丽人严防死守之下,隋军仓促建成的浮桥,根本不可能接近东岸十数步之内。

    高句丽人箭如雨下,一边修建浮桥,一边准备渡河而击的隋军将士,进退唯艰,拥堵在浮桥之上,完全成了靶子。

    不时有人被挤落水中,身穿铠甲的他们,立即便被淹没在滔滔辽水之中,而桥上,一旦有了缺口,成排的人便会在箭雨中倒下。

    沉重的建筑材料,根本不可能运抵到前面。

    落入辽水的隋军将士越来越多,浮桥之上,更是尸骸累集,鲜血流淌在浮桥之上,又落入水中,却不能给辽水染上一点颜色,随即便被辽水冲刷的无影无踪。

    这不是隋人在辽水上第一次流血,但这却是大业年间,隋人第一次和高句丽人开战。

    隋军将士,用滚烫的鲜血,和无数的生命,为他们的骄傲和轻敌,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这个时候,不利的战事,却早就了另外一个人的声名。

    他叫麦铁杖,江南悍匪出身,勇力绝伦,如今官至上开府,右屯卫大将军,隋帝杨广的心腹将领之一。

    他无疑是冷兵器时代,最具典型意义的猛将。

    当他领兵在桥上进退不能之时,其实远不如后来人说的那么煽情,慷慨激烈的有如一个烈士。

    他只是做了一个统兵将领,应该做到的事情。

    眼瞅着河岸还有数十步,浮桥拥挤,已无法退后,浮桥上的隋军兵卒,正在承受着惨痛的伤亡。

    麦铁杖不由纵声狂呼,大叫着,跳入辽水之中,冒着箭雨,泅渡东岸。

    这个时候,隋军将士的勇悍,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大将军麦铁杖跳入辽水,右屯卫府麾下士卒毫不犹豫的跟随而上,像下饺子般,纷纷纵身跳入水中。

    他们中一大部分人,都没能踏上东岸。

    不是死在箭矢之下,便是淹死在了辽水之中。

    但无疑,这是辽水之战中,最为壮烈的一刻,同样也造就了之后最为丑陋的一幕。

    麦铁杖很幸运,辽水并没有把他冲走,当然,这也和他的勇武脱不开干系,沉重的盔甲,在他穿来,好像轻若无物一般,也给他了足够的防御,箭矢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伤害。

    他踏上东岸,带着陆续爬上来的士卒,一头扎进东岸高句丽人的军阵当中。

    离着太远,身在西岸远处的李破只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喊杀声,他看的最为清楚的,就是对岸不住升腾而起的箭雨,和浮桥上不断倒下的隋军士卒。

    当麦铁杖带着麾下数十兵卒,踏上东岸的时候,李破却在想着,完了,今天这一战,应该是结束了。

    这个时候,惨烈的战争,已经不能给他太多的触动了,他只是有点悚然的愣愣的瞅着那密密麻麻,不停落在浮桥之上的箭雨。

    因为他知道,如果他现在身处浮桥之上,那么很可能,不会有什么奇迹发生,他的选择,和登上东岸的那些人不会有什么不同,他会一头扎进辽水之中,先避开该死的箭雨再说。

    结尾处,和李破料想的差不多,上岸的那些隋军士卒,很快就淹没在严整的高句丽军阵当中。

第128章转折() 
不过,还是有些差别的,三条浮桥之上,身处后半段的隋军,并未承受什么伤亡,他们的建制还很完整。?要看书·1?k?a书nshu

    但他们并未去救援同袍,而是在军官的率领下,很有秩序的退了下来,好像早就安排好了一样。

    随后,对岸的高句丽人欢呼了起来。战结束了。

    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等都出现在阵亡名录之上,一场战事下来,右屯卫府,大将军麦铁杖的亲信,被连根拔起。

    门阀子弟,颇为雀跃,他们本就鄙夷于麦铁杖等人出身低贱,羞于与其同列,于是,麦铁杖死了。

    三军一片寂静,默默的承受住了战失利的事实。

    几乎没有什么为阵亡将士复仇的昂扬慷慨,对于这里的每一个旁观了渡河之战的隋军士卒来说,其实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有多幸运,才没被派去抢渡滩头。

    这就是属于百万大军的战争,他们不是出自同一个群体,他们来自天南海北的许多地方,所谓的同袍之情,倒不如说是兔死狐悲罢了。

    最为愤怒的,也许只有痛失爱将的皇帝杨广了。

    但在这件事上,他的错误在于,过高的估计了隋军的战力,而且,他也不应该派麦铁杖率军强渡辽水。??壹??看书·1

    各卫府将军,甚或是右屯卫府麾下当中,有多少人想麦铁杖死,他又不是不知道。

    从魏晋以来,天下,从来都是门阀的天下,打破这个规则的人,都会付出沉痛的代价,麦铁杖不过是个比较鲜明的例子罢了。

    麦铁杖的身后之名,要比段文振强的多。

    因为文人们,本就比较喜欢这样勇猛的家伙,所以,他的出身和经历,很快就被渲染的充满了传奇色彩。

    但实际上,无论战功,还是官位,甚或是对于大隋的性上,都远远不如段文振。

    只能说,他在恰当的时候,出现在了恰当的位置他一战成名。

    当然,这对于麦铁杖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他战死在了此战当中,而他这样一个性情粗疏的江南悍匪,估计也不会在意什么身后之名。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人的五代孙,嗯,应该是外孙,是玄宗年间,大名鼎鼎的人物,可要比他出名多了。

    他的名字叫高力士,太监界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当然,如果知道自己家中会出现这么个子孙后代,麦铁杖也许会毫不犹豫的掐死自己三个儿子中的一个才对。?一看书?·1?k?a要n书s?h?u

    麦铁杖的名字,很快就传播到大军当中,而且,他的形象充满了正能量。

    第二天,隋军便在高丽人手中,赎回了麦铁杖等人的尸体,并在全军瞩目下,运回了洛阳,诸般奖赏,也一股脑的颁了下来。

    等到皇帝杨广稍稍安慰了下自己受伤的心灵,便开始泄起了怒火。

    如果说,段文振的死隋军征伐辽东之战,失去了最好的,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部件的话。

    那么,麦铁杖的死,终于让皇帝杨广,失去了理智。

    这两个人,同为皇帝杨广之心腹,他们的死,对隋帝杨广来说,打击是非常巨大的皇帝迅的失去了对臣子们的信任。

    随后,他拼尽一切的努力,想要将大军的军权握在自己手中,完全忘记了,当年率军南征时,给自己定下的那些规矩,其中最为的一条就是,不轻易干涉将领们的决断。

    于是,隋帝杨广开始了他的战争游戏模式,并很快成这场战事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不过,在辽水西岸,人,还都没意识到,皇帝已经快被气疯了,很多家伙,还在沾沾自喜,做的事情滴水不漏皇帝根本抓不到什么把柄。

    也确实如他们所料,他们做的很好,皇帝杨广再是恼怒,也不能擅杀军中上将。

    于是,工部尚书宇文恺,先就倒了霉。

    他受到了皇帝非常严厉的斥责,此时,因为身处军中,皇帝并未罢其官位,但想来,等到大军凯旋,回到洛阳之后,他很可能就此丢掉工部尚书之职。

    宇文恺也有些岁数了,操劳至今,加上连气带吓,回去之后,很快就病倒了。

    所以,他并未随军渡过辽水,而是回去了燕郡养病,在燕郡一病不起,逝于大业八年十月,和兵部尚书段文振,一道走上了黄泉路。

    随后,隋帝杨广令少府监何稠,接替宇文恺,续建浮桥。

    并严令各军,裹足不前者,斩。

    这一次,没人再去刺激皇帝了。

    站在高处的李破,也就再次有幸目睹了隋军第二次渡河之战。

    有了之前的诸多教训,无论是登上浮桥的前锋所部,还是造桥的何稠,都很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渡过辽水的隋军将士,立即便和高句丽人在滩头处,展开激战。

    隋军的强悍,到此,也终于显露无疑。

    先是小股隋军,猬集成一团一团,戮力向前,根本不管身前的高句丽人到底有多多,他们都是征战多年的隋军老卒。

    当他们被派到这个任务的时候,都已经明白,生还的机会不大了。

    但这正是隋军可怕的地方,一旦生机渺茫,这些身经百战的隋军老卒,选择的不是退缩,而是拼命,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向前,才能获得一线生机。

    退后的结果就是,不是死于践踏之下,就是被被人砍下头颅,挂在旗杆上示众。

    所以,这一刻,他们爆出来的能量,是非常可怕的。

    当第一个隋军士卒,猛的一头扎入高句丽人军阵当中的时候,几乎是直接猛的跃起,任由自己的身躯被长枪刺穿,却拼死挥舞着长刀,在最后一刻,一刀斩下一个高句丽人的头颅。

    向前,向前,不住向前,一个个隋军将士,用自己的生命,打开了缺口后续跟上的同袍,迅插入到高句丽人的军阵当中,随即便在高句丽人军阵当中,掀起了一阵阵的腥风血雨。

    求收藏,求,求打赏。

    唉,今天起点后台改版,预存的没了,阿草才现,不过到底没过24呢,呵呵。

    。。。

    。。。

第129章再战 一() 
喊杀声一下便大了起来,人丛之中,刀光闪烁,鲜血迸流。

    彪悍狂野的隋军士卒,在军官带领之下,戮力向前。

    他们一大部分,都战死在了滩头之上,并没有什么人,能冲到指定的高句丽人将旗之下。

    但这种令人胆寒的决死冲击,却动摇了高句丽人严整的阵型高句丽人根本无法封堵住浮桥上迅速通过的隋军。

    这一战,是两**士勇气以及战争技艺的正面较量。

    无疑,隋军将士更胜一筹。

    这一次,李破料想的差距可就大了。

    从晌午过后,隋军登上东岸,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

    隋军便在东岸站住了脚跟。

    三座浮桥,三个阵地,飘扬的隋军旗帜,竖起来便再没有倒下。

    离的很远的李破,却彷如亲临其境般,体会到了其中的残酷与惨烈。

    拼死一战,绝不回头。

    隋军将士的意志和他们在野战中表现出来的疯狂劲头李破吃惊不小,这就是隋军的战斗力吗?

    马邑隋军向称精锐,但如果是他带领这手下的军兵,渡河抢滩,会是如何?

    这注定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不过,李破也隐约觉得,这一次战争当中,他并不缺乏证明这个问题的机会。

    此战,也表明了,隋军并不缺乏优秀的将领,敢战的士卒。

    右屯卫府大军迅速通过了浮桥,连成一片,箭雨一下就密集了起来,那是隋军的弓箭手,终于通过的浮桥,摆开了阵型。

    高句丽人的军阵,在不住的凹陷,很多地方,还出现了空白,在那里,箭矢如蒿草般扎在地上,一片片的尸体,和横流的鲜血,成为空白处最为醒目标注。

    两军接触的地方,一排排的隋军士卒,挥舞着刀枪,迈着坚定的步子,不住前进,阵列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