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任侠 >

第887章

水浒任侠-第887章

小说: 水浒任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尸身!

1646章 人死非是名俱灭,梁山的传承() 
刘豫一死,本来便打算尽早往北撤离的伪齐人马更是军心涣散,饶是有些军卒从仍驮伏着关胜游走的卷毛赤兔马旁边经过,震恐惊惧的将兵忌惮方才关胜神威难犯的刚猛战姿,也如潮水般迅速向北面掩去。未过多久,不顾自己也是伤重体虚的宣赞连忙聚拢些军马疾驰赶来。

    而正值夕阳西下,从众人的眼中视线里望去,看到一轮红日光辉正照落在插在地表上的青龙偃月刀的刀杆上,而端坐在卷毛赤兔马上的关胜头颅微微垂下,这一人、一马、一刀。。。迎着落日夕阳,如此景象也显得格外的悲壮与凄凉。

    宣赞见状,当即从战马上滚鞍滑落下去,他当即跪倒在地上挥拳捶胸嚎啕,登时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嚎声,周围一众幸存的天勇军健儿也无不跪倒在地,悲怆垂泪。而就在宣赞与这些骑军军健身后不远处,方才与关胜被敌军骑众冲得散了,拼死厮杀一番之后,几乎是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郝思文,也赶急寻觅得一匹无主战马慌忙赶至。

    然而目的面前景象,郝思文也当即从马背上翻落下来,旋即双膝一弯直朝着关胜的方向噗通的跪倒下去,虽然默然哽咽的郝思文不似宣赞那般大声嚎啕,可滚热的眼泪也是止不住的从眼眶中滑落出来。。。。。。

    大刀关胜,于京东路济南临邑以少击众,奋力拦截住刘豫所统领北往投奔金国的伪齐残部,力战敌将云龙,甚至催骑突进于乱军丛中亲手诛杀国奸刘豫,还全因他拖着身负重伤的躯体尽力救还回宣赞、郝思文两个手足兄弟,但到底仍是战至油尽灯枯,力竭身死。

    当宣赞与郝思文带领天勇军残部将士好生收敛关胜遗体,返至本已整顿数支军马前来驰援的济南治所报述战事经历,萧唐以降,城内所有头领闻讯后皆感伤悼不已。萧唐郁郁悲怆,又命麾下备置灵柩,吩咐宣赞、郝思文将关胜遗体送回水泊梁山,并设灵位享祭。而当宣赞与郝思文返至梁山后宅,将关胜遗留下的青龙偃月刀与卷毛赤兔马交还与关胜妻室陈氏,以及他妻弟陈葵之际,关胜家眷也不免号啕泣泪一场。

    当中关胜幼子关铃,也早过了牙牙学语之龄,如今懵懵懂懂已开始记事,也清楚由他两个自幼便见着时常追随在自己父亲左右的叔伯传来的噩耗悲讯代表着甚么。也随着自己的母亲涕泗交流一番后,关铃胡乱一抹眼泪,又挺起他那张通红的小脸,虽然嗓音仍显得十分稚嫩,哪怕还语带哽咽,可他也仍断然说道:“我关家传承先祖英名,阿爹也是大英雄,我也绝不能给关家丢脸!阿爹去得早了,可是尚还有我,他没除尽的鞑子与奸厮,便由我来杀!”

    而尽是黯然悲伤的宣赞、郝思文二人闻言对视一眼,心里也尽皆想到为关胜兄长他遗下的幼子关铃,也早看得出来他似是有意继承父亲衣钵从军投伍要以战功争得一番功业。。。那么我等哪怕是穷毕生之力,也要殚思极虑的点拨协助这个侄儿长大成材,而绝不辜负关胜兄长多少年来彼此间的情谊,与待自己的恩义。。。。。。

    然而除了返至梁山向寨内家眷报知关胜壮烈阵亡一事外,还有一件事待萧唐听闻回报之后,也不由得心有所感。张清那边也发付人手,将董平的尸骸与他刻意嘱托遗留下的双枪送至水泊梁山,并向一直被安顿在后宅的程婉儿详说董平协助义军单骑闯阵,拦截伪齐军马并枪搠投虏奸厮范琼后也阵亡身死的经过,也将董平临终前的遗言原原本本说了个分明。程婉儿闻讯过后起初沉默无语,只是静静的点头集应了,然而待传报声息的头目正准备再度前往济南治所向萧唐交令之际,也从后宅那边听闻说程婉儿独处段时间过后,却也是睹物思人,竟然怀抱着董平遗留的双枪大哭了一场。。。。。。

    感情的事太多时候都很难说清,程婉儿之父程万里为董平所杀,自己又被他强掳为妻,按说也的确是对董平怀着刻骨铭心的仇恨。然而程婉儿当初是否全因自己父亲阻挠,而对董平已是心生情愫,却因家门横祸而始终对他怀着一种爱恨交织强烈复杂的情感?萧唐琢磨着亦或者说程婉儿对于董平的态度,便如同后世斯德哥尔摩效应那般全因生死操控在他手里才会产生出一种蹊跷的依赖情感?然而这些事,如今也是不得而知了。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随着程婉儿大哭一场过后,似乎她的心结似乎也疏朗舒缓了许多,也不至终日像以往那般郁郁寡欢,时常于独处时怔然出神。

    过后一段时日,程婉儿也将自己与董平所生的幼子更名做董芳,而双枪将所赖以成名的那一对铁枪,也一直安放在他们娘俩的宅院当中,随后程婉儿也出言请托,恳请于董芳成长之时,寨内讲武传艺的头领能够点拨传授他马战枪术、行军要略等兵家本领,对于此,萧唐也是予以满足程婉儿的所有要求。

    “那双枪将董平虽有旧恶,可他不但好歹也曾在水泊梁山上坐得一把交椅,而且因董平于国难时不避生死截杀投虏国奸,战死疆场,就凭此功绩,自也可与其他战死的弟兄尸身同葬于梁山陵寝内。。。。。。”

    得萧唐首肯发话,也算是为董平所立下功业所做出的一番回应。至于对于大刀关胜之子关铃、双枪将董平之子董芳,以及先前于梁山军奇袭反攻水畔边金军伪齐营盘船坞时阵亡的菜园子张青之子张国祥,加上徐宁之子徐晟,也早有子嗣的阮小二之子阮良,以及张清之子张节。。。。。。乃至也可算上宋江之侄宋安平等等前后寨内头领的子女后代,萧唐已发书信嘱托梁山三军兵马都教头王进,以及寨内都监操习预备军役的头领多加留意讲武教习,当中有些孩童也早已到了知事记事的年纪,萧唐也正打算调派原来便是掌以兵书、弓马、武艺教授学生职事的武学谕罗戬也去协助教育那些梁山子女后裔培养兵家军事才能。

    而孟邦杰、董先、张这些先后于诸部义军攻克潍州、淄州率领义勇忽然起事,里应外合,协助萧唐所部兵马攻破城郭的豪强人物先后也有所处军州主将引荐,得蒙接引前去拜谒萧唐,也亲眼目睹了关胜、董平这些为讨伐投金伪齐奸厮而战死沙场的军将收殓悼念的悲壮场面,孟邦杰等人也是感慨万端,甫一与萧唐相会详谈时便倾心吐胆,表态自己也必然心诚效命襄助应从北讨金贼奸厮大事。而孟邦杰、董先、张这些两宋交迭之际曾为势所迫而一时屈从蛰伏于伪齐治下,但随后也尽是招聚反正也立下赫赫战功的抗金将领,萧唐知晓他们于正史中的生平事迹,大致相信孟邦杰等人届时心诚投效,合当委以重任,也是不在话下。

    只是当萧唐又觑见那做足颌首低眉状,并直朝自己恭敬施礼纳拜的吴用时,他脸上的神情却变得十分玩味起来。 富品中文

    

1647章 那条路再走不得,最不坚定的招安派() 
惯会察言观色的吴用眼见萧唐耐人寻味的目光向自己乜来,他的面色倒也淡定,只顾说道:“小可本村中教授,出身微贱,而先得蒙与晁天王啸聚梁山水泊避难逃灾,后从宋公明兄长得朝廷降诏,赦罪招安,却也因此与萧任侠做成对头,多有得罪,叵耐朝廷寡恩,空教小可与公明兄长蹉跎自误。。。先是听闻萧任侠肯宽胥公明兄长罪责,方今国难当前,无论军旅绿林出身,萧任侠亦体恤朝廷忠良,极力促成众所同心、共御外辱,小可遂敢来拜请,以报萧任侠赦罪之恩。”

    萧唐沉吟片刻,忽的微微一笑,说道:“吴学究,你我之间也打过许多次交道了,或曾相互协作,或也曾彼此暗藏心思。。。虽然从都不算是推心置腹的交情,但凭心而论,我当真也佩服你果然善于推断,那时能猜破我以‘全羽’的名头于江湖中行走的身份。

    既然你是聪明人,如今也须当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为何肯暂许宋江附从于我义师协力抗金,却又为何只待他只做为一支附从军马,无论和他还是与你之间,不免仍有些隔阂。。。。。。吴学究也定然想得通透,此番肯投我从于我共做大事,你也应早做过思量,是以我倒也想请问吴学究,若要打消我心中疑虑,你又曾做过如何打算?”

    听萧唐说罢,吴用脸上讶然之色一闪而逝,随即也很快的又变回原来那副云淡风轻的神情。只这点上萧唐倒也算有些佩服这吴用,他常好端出一副《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轻摇羽扇笑言“山人自有妙计”的架子,虽然火候还差得远,但是萧唐想来原著中无论身处于何等情况,他也从来未曾表露出惊慌失措的狼狈相,甭管心里打得算盘是好计歹计、妙招损招。。。哪怕是如今算是寄人篱下的处境,可是他面上那副架势也依然能够端得住。

    而直面萧唐单刀直入的询问,吴用也是淡然回道:“承蒙萧任侠抬举,又如此直言不讳垂询,实教小可不胜惶恐。而萧任侠慧眼如炬,大致揣摩得清宋公明兄长心性,也体念他虽然曾坏江湖义气投从朝廷,确也是心怀忠义,是以方今也可不计前嫌一并抗拒外辱,故而公明兄长,可用也;

    然萧任侠所虑者,实则从来也不仅仅是公明兄长与小可,正是忠义两难全,方今投从于萧任侠麾下众多共襄义举的豪杰当中,起初又有多少本来忠心于国绝不肯背反朝廷,更遑论如何肯投身绿林做个强人?而萧任侠仍能得以教群豪归心,虽然是恁仗义仁德,誓不损害忠臣烈士,可是最为要紧的因由,不也正是因为朝廷无道,致使国家忠良屈沉遭辱,而教天下赤子寒心齿冷,直至方今国难之时,众多性直刚勇之士非但有国难报,更是有家难投,先前既都曾感念萧任侠大恩,如何不会心甘情愿的投从恁共创大业?”

    吴用侃侃而谈,下意识的要摆出副运筹决策的架势时忽觉不妥,又连忙垂首躬腰,继而说道:“又何止是萧任侠?当初小可与公明兄长结义的故交旧识,事到如今,尚疑虑我等遮莫心怀叵测,于情于理,也不为过。然而也权因我等当初执迷,不及萧任侠曾于朝堂官居要职,于爵禄声名早已看得通透,公明兄长与小可当初于招安一事尚存侥幸之心,可是如今也早看透朝廷寡恩,觑我等曾落草之人便如草芥,而公明兄长当初就算遭高俅老贼迫害,也仍忠心不负朝廷却又是为何?也全因他指望久后就算不得封赏,好歹身故后能留个好名。。。。。。

    但今时不同往日,朝廷无能,官军多半毫无实用处,而致使女真外虏祸乱中原横行无忌,是萧任侠率领群豪勘定国家祸患,收复失陷疆土,以搭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方今格局,已远非当初啸聚一方的绿林强人可比。天下黎民,已待萧任侠与恁招聚义师推崇备至,而如今又是朝廷暗弱已与金虏和议,萧任侠抗旨北伐,反是顺应民心。小可与公明兄长本是心诚抗虏,而若说有朝一日是否又会心向朝廷。。。。。。萧任侠,宋廷已待我等弃如敝履,倘若公明兄长与小可仍执意投从朝廷,辜负萧任侠恩义,非是坏了义气,而是有违大义,如此行径是能争得好名,还是招致骂名?”

    好个智多星,如今务必须仰人鼻息的处境下,倒仍能自荐表露出这等说辞!

    萧唐心中暗付,自也知道吴用这厮,固然算不得甚么算无遗策的智囊军师,可是他脑筋活络、擅长算计,按说对于己方一众取代宋江接管梁山的众豪做派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也对于自己如今的处境心知肚明。是以与吴用这等聪明人做商榷试探,他也不会似寻常绿林草莽那般拍着胸脯阐述自己将如何义气深重,必当诚心投效忠心不贰云云。。。。。。听自己开门见山的探问,吴用也是完全通过剖析利害的角度,在恭维萧唐如今所做义举应合大势、顺应民心的同时,言语中还透着另外一层含义:

    我与宋江先前受了招安,也已彻底顿悟与朝廷官僚根本不会是一路人,以我等如今的身份处境,几乎也不可能得封赏高官厚禄,想争个好名声也是适得其反,已没半点好处,而你萧唐也早非是当初绿林反军强寇首领的身份,如今投从过来若能得重用,也是我等唯一的指望与出路。既然你也说我是个聪明人,就算全然为自己着想,我又怎会犯那等糊涂,再反覆去投从本就对我极不待见的朝廷自取其辱,更是自取其祸?

    萧唐倒也全然相信吴用如此阐明他的心思,因为他也清楚吴用虽然响应宋江极力招安的主张,但这个智多星可绝对不是对朝廷心怀忠义的坚定招安派。原著里从朝廷首次至梁山赐御酒宣读招安诏书时吴用瞒过宋江暗下指示,教接引头领听他口令行事,又在高俅得王瑾献计利用颁降诏书使诈之时,刻意拿眼色示意花荣射杀宣诏使臣,再到受招安后三番两次的拿言语暗示宋江朝廷轻慢我等,再是尽忠竭力恐怕也不得善终,乃至说出了“弃宋从辽,岂不为胜”这最叫人诟病嘲骂的一句话。。。。。。若非是吴用劝谏谋划甚至从中作梗,宋江早就迫不及待的无条件接受朝廷所有条件;而若不是宋江,吴用多半也不可能一直随波逐流受朝廷指使,最后还在已受封做一方承宣使的情况下发出“朝廷既已生疑,必然来寻风流罪过。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的叹言,而在宋江的坟头前自缢而死。。。。。。

    吴用当初随他投从朝廷,其根本目的完全有别与宋江,也只是为梁山受招安的头领谋取更大的利益,而现在比起再去投从朝廷做奴才,与争取萧唐的信任投从义军博个出身,两者相较哪条路更适合自己走?吴用是个聪明人,他不会想不明白,而听萧唐单刀直入的见问,吴用当即也立刻表态其中利害得失,我是真的明白了。

    心中念罢,萧唐微微颔首,随即又对吴用意味深长的说道:“吴学究既肯如此推诚相见,我自也相信,只是教我略为担虑的是,吴学究非是执迷之人,可宋江。。。。。。却未必不是。”

1648章 非只宋境,敌后战争() 
听萧唐言明点到不知如今宋江真实心意,吴用见说倒是微微点头,也附和道:“萧任侠大概知悉公明兄长为人若何,但仍是人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