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璜台志 >

第716章

璜台志-第716章

小说: 璜台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但也不够这位爷瞧的。

    李落看了一眼一脸苦色的汪文海,轻轻一笑,没有应声。

    汪文海一狠心,沉声说道:“王爷要是真有急事,那就别管末将了,王爷先行北上,末将跟在后面,咱们鄞州再见。”

    。。

    

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三种可能() 
李落微觉惊讶,和汪文海在宫里确有数面之缘,但谈不上有多深的交情,禁军一向不得勾连外臣皇子,尤其在当年太师于乘云作乱之后更加避讳,汪文海能有这样一番话,已经担了极大的风险,倘若有人泄露了消息,被卓城里的人知道,杀头倒不至于,不过这禁军将领的官职一定是保不住了。

    汪文海回头看了一眼身后几将,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喝道:“今天的事谁要是说出去,后果如何你们自己心里清楚,到时候别怪我翻脸无情,听到了没有?”

    几将连忙应下,不敢多言。汪文海满意的点了点头,转头看着李落。

    李落和颜一笑,不管汪文海是不是有做戏之嫌,但能说出这番话也已经足够了。

    “不用了,既然是皇命圣旨,那我就和你回去吧。”

    汪文海松了一口气,胸口的大石落了地,方才这弹指之间汪文海都已经开始盘算后路,如果李落确要北上,说不得自己也该筹谋后路了,谋个外调的差事,远离卓城里的是是非非。

    李落当然不知道就这么会工夫汪文海竟然已经把随后数年乃至十余年的打算都斟酌出个大概了,不过由此也可见卓城里的纷争已经到了何种境地。

    历来这帝君身子骨见弱,皇权摇摇欲坠的时候,就是朝堂之上争权夺势最激烈的时候。

    李落不虞为难汪文海,汪文海自然心怀感激,言语之中多了几丝唏嘘钦佩之意,将皇城里的动静曲直知无不言的告诉李落,生怕李落一回去卓城就吃了亏。李落道谢领了汪文海的人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卓城,李落向来不是孤军奋战。

    往回走李落走的并不快,算算时日,等着草海议和的使节到了卓城之后再回去,免得到时候和宫里那些人见了面彼此脸上都不好看。

    自古议和最常见的手段是和亲,这一次草海与大甘议和也不例外,就在朝堂上一些老臣盘算着要把那位公主嫁到草海的时候,从草海使团中传了一个令大甘朝野震动的消息,这一次出阁和亲的竟然不是大甘,而是草海诸部。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落也自吃惊不已,人还没到卓城,已经能猜到卓城里朝堂上那些人诚惶诚恐,感恩戴德的模样,到时候别说相柳儿垂涎的沿海三州,只怕掖凉州和雁沉州也未必能保得住。

    和草海使团前后只隔了一天,李落先一步回了卓城,刚到弃名楼里还来不及洗一把脸,宫里传旨的太监就到了院门前候着了,李落怅然若失,只怕这宫里堂上有着一大堆疑问在等李落亲自解惑,只是个中缘由李落就算知道,此刻也说不出口,而且说了,除非有人亲身经历,又有几人能信。

    事关重大,万隆帝难得的上了次朝。

    长明宫里,万隆帝强打着精神,等到李落缴了金令和龙凤金印,就迫不及待的问道:“玄楼,这是怎么一回事,你给朕好好说说。”

    李落沉吟少顷,字斟句酌道:“回禀圣上,草海联军有意议和,皇侄也是刚刚得到这个消息不久,蒙厥拨汗已亲身前来,议和之事应该不假。”

    群臣议论纷纷,太师狄杰轻咳一声,沉吟道:“草海议和,这背后会不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有人点头,有人摇头,长明宫中除了李落,没有人知道相柳儿议和的真实原因,不过这个原因眼下却还说不得。

    “草海诸部突然议和,无怪乎两个因由,第一是草海诸部内有隐患,北府之争已无力久持;其二就是他们有一件比南侵北府更重要的事,让草海诸部不得不另做打算。”

    “应该还有第三种可能。”门下省上卿吴忠贤躬身一礼,微微带点喜滋滋的神色接道。

    “哦,还有第三种因由?吴卿,你说说看。”

    “启禀皇上,微臣愚见,北府有亲王千岁筹谋在前,大耗了草海联军的兵力,后有九殿下挥军围剿,都在皇上天威庇护之下,想来草海犯边敌兵也得不了什么便宜,当初南下的时候只是借了一口蛮力,后力不继,这个时候怕是由不得他们不议和了。”吴忠贤恭恭敬敬的一本正经说着,万隆帝很是受用,开怀大笑,殿中诸臣大都陪着笑,纷纷附和,不过想来只有龙椅上的万隆帝才笑的真心实意。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如何,都说出来让朕听听。”

    “启禀圣上,这北府战局眼下还有胶着,草海突然提出议和,恐草海异族居心叵测,依微臣之见还需多留几分余地,北府鄞州幽州不可掉以轻心,免得被草海兵将所趁。”新任少师陆游夏沉声说道。

    李落看了一眼这位新晋九卿之首的少师陆游夏,此人名声不显,曾外放徽州等地做过知州,在位之时口碑不好不坏,不高不低,没有大恶,也没有大善,一如顾陆两家的存身之道,中庸。

    陆游夏才刚进卓城不久,根基不深,虽有顾陆两家在后面撑腰,但毕竟是外来的,短时间内还没有足够的威望坐稳少师的位子。

    果然,陆游夏话音刚落,就有数位朝臣出言反驳,其中以吴忠贤最是激进,没说几句就隐晦提点到陆游夏是说天威庇护难及北地的意思,惹得万隆帝很是不喜,脸色也阴沉起来。

    陆游夏吃了一惊,连忙补救,李落冷眼旁观,不在卓城身临其境就不知道这朝堂背后的权利纷争,顾陆两家先有司马顾怜影,又有少师陆游夏,九卿其二皆在一家之中,不过再瞧着朝堂上的模样,只怕后宫那位贵人的日子也不好过。

    “好了,别说了。”万隆帝一挥手,群臣噤声,万隆帝看着默不做声的李落和声问道,“玄楼,你刚从北府回来,朕想听你说。”

    “草海议和,对大甘而言无非就是两个选择,答应和不答应,答应便议和,不答应那就再战,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三个选择。

    。。

    

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大殿议事() 
不过在决定之前,还请诸位大人群策群力,想一想草海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议和。”李落依诺不能泄露天机,唯有用这种隐晦的方法提醒一二。不过李落还是高估了万隆帝的耐心,万隆帝在意的是天下太平,至于背后的原因万隆帝可不关心,连带着诸臣投其所好,谁又愿意给万隆帝添堵呢,没瞧见少师陆游夏就只说了一句便歇在一边不敢吭声了。

    “父皇,依儿臣看定是那些草海贼子力有不逮,草海兵将善骑射,但不事农耕,粮草诸物多有短缺,初时声势瞧着凶猛,不过后劲未必能够久持,如果不议和,最后泥足深陷的必是他们无异。父皇内政修明,知人善用,我大甘地大物博,岂是区区草海能及,这个时候收手也在意料之中。”纪王李玄郢谦逊说道。

    这位诸子之长的身骨清瘦了许多,神色之间也沉稳了不少,燕丹枫谋反一事李玄郢没少受到牵连,此刻在卓城如履薄冰,纪王的身份地位一样岌岌可危。不过李玄郢能转危为安的情由李落也想得出来,若不是万隆帝首肯,李落亲自传信压下燕霜儿入都城述职的事一时半刻不会有人再提起,废了纪王,那是当着天下人的面扇了万隆帝的一个耳光,万隆帝好颜面,捏着鼻子也得吞下这个苦果,要不然当初李落前往蜀州之时,万隆帝也不至于闭门不见,只给李落留了一块天子令符。

    万隆帝轻轻点了点头,纪王此言颇合胃口,内政修明先不说,万隆帝可一向对知人善用这句评语自得的很。

    “依皇兄的意思,是继续在北府用兵?”慧王李玄泽轻笑一声道。

    “这自然还需诸位大人商议裁定,是战是和,我大甘想也不怕了区区草海。”

    慧王一笑,不再多问,说了等于没说,如今这位兄长可是谨慎的都有些过头了。

    诸臣交口称是,李落懒得开口,当初卓城敲响震天钟的时候满朝文武面无人色的模样恍如昨日,事到如今,还能有几个人记得当初惶恐不安的模样。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察觉到奇怪,中书省上大夫茅雄义踏前一步,直言进谏道:“皇上,微臣恐草海议和一事另有古怪。”

    “古怪?什么古怪?”

    茅雄义看了一眼淳亲王李承烨和李落二人,沉声说道:“自古提议议和的都是势弱一方,微臣斗胆,北府战事明面上实乃大甘处于劣势,草海势盛,大可静观其变,如今突然提出议和,而且竟还要送人和亲,这就更奇怪了。依微臣愚见,议和一事不能急于一时,草海使团明日就到卓城,我等以国礼相待,安抚草海来使,暗中调查议和一事背后的玄机,免得被草海诸部蒙骗。”

    提议中规中矩,倒也有可取之处,所谓忠言逆耳,听起来就不怎么样了。

    “茅大人,此言差矣,正因为草海势盛,提出议和更显诚意,如果我等鲁莽探查,一旦被草海察觉,只怕会恼了草海,到时候彼此都不好看啊。”司空仇自省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说道。

    殿中有人嗤之以鼻,这是什么歪理,还能把胆小怕事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殿中诸臣大约分了四派,一派主张议和,平息战火,让北府诸州早日休养生息,这一派以纪王李玄郢,司空仇自省为首;另一派主张谋定而后动,一边议和,一边探查草海意图,随机应变,倘若草海别有居心,也不会措手不及,这一派算是稳重派,附和之人最多,以慧王李玄泽,晋王李玄悯为首,太傅凌疏桐,少傅许归,冢宰章荣政等人都有这个打算。还有一派不答应议和,继而对北府用兵,收复失地,将草海逐出大甘。说话的人大概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但草海诸部南侵,首先想到议和而不是驱敌,如果连这点血性都没有才是最大的悲凉。所以主张再战的人也有不少,以少保应冠旗,英王李玄慈和宗伯杨万里等人为首,慷慨陈词,争论不休。

    李落瞥了一眼一脸复杂纠结的李玄慈,暗自好笑,英王心里的定议多半还是倾向于议和的,不过英王与大甘将领亲近,自当以兵家霸道立己身,不得已只能出声言战。还有一派保持沉默的中立派,不言战,不议和,只是听着殿中群臣争辩。这一派就有李家淳亲王父子,还有太师狄杰。淳亲王不说话是因为北府的战事已经让李承烨成了天下人的笑柄,不愿说,不想说,早已和李落形同路人。李落不想说话倒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觉得有些累而已,而狄杰却还在等李落说话。

    殿中众臣各自据理力争,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三分心思用在唇枪舌剑上,七分心思倒是用在察言观色上,时不时偷瞄龙椅上万隆帝的脸色阴晴。

    太傅凌疏桐目光一转,落在李承烨和李落身上,咳嗽两声,打断众臣议论,说道:“诸位大人稍安勿躁,说起草海诸事,朝堂上下恐怕没有人能比得上亲王大人和九殿下了,不如请王爷和九殿下为我等指点迷津。”

    李承烨看了李落一眼,淡淡说道:“败军之将怎敢妄议,太傅想问什么就问问西空寂帅吧。”

    “这”凌疏桐轻咳一声,颇显尴尬。

    慧王李玄泽朗声笑道:“皇叔多虑了,皇叔经营北府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初若不是皇叔镇守北府数十载,恐怕草海铁骑早就南下了,怎么会等到今天,要说对草海诸部的了解,九弟毕竟日子短,肯定比不上皇叔知之甚深啊。”

    李承烨脸色稍稍好看了些,看着李落冷冷哼了一声,不阴不阳的说道:“如果真有本事胜过草海联军,自然能堂堂正正的议和,不用像现在这样瞻前顾后,有损国威。”

    父子反目早就在卓城上下传的沸沸扬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什么的都有。

    

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议和吧() 
说什么的都有,流言如洪流猛兽,李承烨倒还舍不下这张面子指使人在市井之间散布中伤李落的消息,但帮忙的人不少,挑拨是非的就更多了。本来军中就应该以军令为先,长幼尊卑次之,李落的做法无可厚非,只不过渲染多了,一不留神就变成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和不守孝道的罪过。

    “玄楼,依你之见,是战是和?”万隆帝欠了欠身,急忙问道。

    李落环目一扫,迎上了李承烨冷漠的眼神,轻轻一笑道:“战?”

    殿中不少人齐齐吸气,便有数人异口同声的骇然劝阻道:“王爷三思啊。”

    李落神色不变,坦然看着长明宫里形色各异的大甘群臣。万隆帝一脸为难,不过竟然好像真的在思索要不要再在北府用兵;太傅凌疏桐一脸讪讪之色,也不知道在向谁使眼色;淳亲王李承烨一脸讥讽,嘲弄的看着李落;纪王神色惶惶,欲言又止;应冠旗及朝中几员大将连连点头,深以为然;太师狄杰沉吟不语,揣测着李落的心意;章荣政一脸苦笑,盘算着冢宰府,少府司,太府司和光禄司还能匀出多少钱粮来;李玄慈一脸惊讶,刚想劝阻,一眼瞥见斗志昂扬的少保诸将,生生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司空司寇窃窃私语,不时偷偷打量李落一眼,摇头不已;慧王轻轻一笑,不动声色。

    “王爷,倘若再战,你有把握么?”卫国公常渊难得上了次朝,凝重问道。

    “草海联军兵多将广,我没有把握。”

    群臣哗然,如果连李落都没有把握言胜,换作其他人只怕更加不济。

    “那还怎么再战?”仇自省连连摇头,忧色更重了几分。

    李承烨瞥了李落一眼,冷哼一声,却不得不承认如果李落自承没有胜算,那么此刻的大甘已经无帅可用。

    李落微微一笑,朗声说道:“皇上,议和吧。”

    众人惊讶的看着李落,似乎想从李落脸上分辨出什么来,只不过李落神情镇静自若,没有不甘,也没有气恼,平静如初。

    凌疏桐忽然轻声接言道:“臣听闻殿下早就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