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屠魔工业 >

第95章

屠魔工业-第95章

小说: 屠魔工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85章 新材料带来的新课题() 
空间箱子组终于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损耗了一斤元晶后,终于做出一款容量为八十三立方的遥控箱子,也是时候解散了。

    人力最多的火箭组拆掉,保留两个工程师和两个特级技师岗位,专门负责火箭发射前的各项调试工作。

    古老的充能器开发组增加到四人编制。

    说起来古老一个人玩,居然还玩出些名堂来,在每年十万两项目资金的支持下,他做出一版充能率为22%的水元灵石充能器。原理是在超高温蒸气的环境下,通过蒸气给灵石增温,再加上与金元灵石差不多的磁环境,同时进行高温蒸气冷却,得到的就是现在的结果。

    依据古老的研究,如果能直接让水体增温到一千五百度而不烧开,既深海海底的环境,就能把水元灵石的充能率提到九成以上。

    实在不行,两成的也用着吧,反正是反复充能,玉剑山搜集的水元灵石残晶放在科研部的就有一百多吨,含双灵根在内五百多水系的每人能分两百千克呢。

    卫星组维持六人。

    沈文剑经过慎重评估,决定放弃中轨道卫星的开发,省下来的时间,先开发实用级的低轨道武器平台。

    按半年一发的速度,万魔吞天前还能发四到五发。

    四号已经确认携带近地情报卫星,后面有两发会搭载大号的武器平台,一发同步轨道维修卫星。最后不知道有没有的那一发,就留作机动。

    如果有时间,就再来一波近地情报卫星,一切都以度过万魔吞天为最优先考量。

    天文与卫星观测组分离,天文组留下两个人,卫星观测组改名卫星情报组,只有四人,但是稍后会从各山头凑个二十人的队伍,专职卫星情报的整理与调控。

    计算机与软件组再次扩容,足有十八人,最后两年的时间,他们有一个大任务和一堆小任务。

    首要任务是完成空天情报系统的控制中心设备整合,现在的状况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有很多机器是跟着卫星开发临时增加的,导致有不少功能重复的部分出现。

    设备整合后,要能用最少的人数,完成整个体系的日常管理。

    软件组还需要对便携卫星通讯系统做升级。

    沈文剑对便携设备升级的要求,是必须能挂在身上,挂腰上、背着、戴脑袋上、绑在手臂上、直接手持都可以,总之不能放到芥子袋里。

    只有做到这样的便携程度,情报中心才能主动联系前方人员,在某些情况提前给予必要的警示。

    原料组仍然不动。

    剩下的都划归到机动组,仍然负责日常维护,人力比较充沛,正好做点其他的。

    原料组在3008年,就于实验室制作出超级导灵合金,一直卡在无法量产上。

    超级导灵合金的灵能通量与极寒晶铁比,也只稍差一筹,当然该合金无法像极寒晶铁一样自我生长。如果让未接受过科研部调教的人来命名,或者会叫秘银?

    量产化难点,在于其中的铁基化合物高温稳定性较差,很难进行热加工。

    今年八月时,原料组制出一种新的铁基化合物,单独存在时能在一千二百度以下保持稳定,通过粉末冶金制成超级导灵合金之后能在两千度以下保持稳定,代价是通灵量缩水了两成。

    超级导灵合金的出现,有望在很小的空间里,集成高负载力的复杂能量线路,沈文剑评估过之后,决定取消后面的同步轨道维修机械的开发,进行大气层往返飞行器的项目,还能省下个火箭多放颗同步卫星,以免出现同步轨道卫星失灵导致整个卫星定位系统失效。

    原空间箱子组的四人和四个原火箭组的被拉出来,由沈文剑自己带着来做大气层往返飞行器。

    大气往返飞行器,可以把它当成航天飞机,但因为空间箱子的存在,它的航程、运载量和航天飞机并不是一个级别的。

    原空间箱子组第一个任务是做出第二个元晶控制空间箱子。

    有两个箱子,航天飞机整体设计就会宽松很多,如果最终的成品够好,直接用于投放同步轨道卫星,也是可能的。

    其他四个则利用现有的那个箱子,完成物资配送的设计。

    组内第一次会议沈文剑提出的要求,物资配送将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机械臂把空间箱子里取出的东西放到舱内固定位置,或把平台上的东西塞回箱子里。第二部分是舱内燃料装填,主要任务就是用液氢液氧瓶为航天飞机补充燃料。第三部分是舱外补给与维修任务。

    舱外补给与维修是最重要的部分,现在给出的是两个路线,直接用更长更复杂的机械臂,完成对卫星的弹药补给和灵石模块替换的工作;或者灵做一个小飞行器,平时固定在舱内,需要的时候抱着货物飞出去执行任务。

    沈文剑自己是更倾向小飞行器方案的,因为这样航天飞机就不用靠卫星太近,能够提高任务安全度。

    这些事情交给组员去做,他必须在两个项目完成之前,决定发射模式。

    火箭发射肯定是不行的,设计院没有时间去设计一款全新的搭载航天飞机的火箭,那种火箭会比现有的天仙一号大几倍,需要的人力物力太多,万魔吞天之后能不能维持也要打个问号。

    他设想的发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浮空阵法支持的高空平台,在空中以一定的角度,利用电磁弹射的方式把航天飞机丢出去,航天飞机免燃料获得一个百米每秒的初速。

    但是要让航天飞机达到百米每秒的初速,工程必然非常庞大,以工程院和制造局的制造能力,造这种规模的东西,会影响到后续火箭的发射。

    第二种则是前人用过的,利用飞机赋予航天飞机一定的高度与速度。

    自家的航天飞机有燃料总量优势,还有玄学帮助节省燃料,就算飞艇慢点好像也没什么不妥。

    单从设计工作量来看,做新型号的专业飞艇,不会比设计火箭轻松多少,但是万魔吞天之后的使用,肯定要比再造个火箭容易太多了。

    对比过各种方式的工作量,和再利用所需的人力,还是决定造新型飞艇。

第186章 航天飞机() 
从各组抽调了三个原来参与过二代飞艇设计与改进型螺旋桨设计的工程师,来帮忙设计航天飞机发射与回收专用飞艇。

    专用飞艇首先是外形的变化,顶部采用过顶整体机翼,产生一块平坦区搭载航天飞机。为了保障空气动力,尾翼的变化很大,在一定高度横向展开后形成双垂尾。

    然后是动力的变化。

    航天飞机从飞艇上出去时,要求飞艇处于爬升阶段,这需要非常强的动力,如果再加上发射点越高越好的要求,现在的动力机构就根本用不了。

    不提动力,单纯一个进气量,现有的人工煤气能量系统,都只有个初级进气风扇,是半被动进气,而且进气道有弯曲,很难通过改进让它们飞到两万米以上。

    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做涡轮喷气发动机。

    恰好沈文剑上辈子所在的机构,有开发过巡航导弹,知识正好能用上。

    涡轮喷气发动机,说难也的确有些技术秘诀与材料瓶颈,说不难,只要不去要求什么经济适用性,要做出个能用两三百小时的,铁匠都能打出来。

    铁匠能打出来可能夸张了点,但科研部的玄学技术和材料技术储备,做出能断断续续用三百小时的发动机,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他们能用法术来消除使用过程中在材料内积累的应力。

    3009年年底,第一台玄学增压的人工煤气涡轮喷气发动机,在科研部飞石东南角开始试机。

    3010年年初的年假只有五天。

    蜘蛛姐妹们商量后,决定让紫罗再拖一年。

    紫罗进入炼魂期接近两年,现在根本不怎么痛了,要进入轮回梦看样子够呛。

    吉云仍然没有第九条尾巴如何展开的情报,估计要等到降临日之后了。

    一月初九,搭载着九枚新型近地情报卫星的天仙一号上天,开始为科研部搜集高分辨率卫星地图。

    新一代的近地情报卫星和测试机已经完全不是同一种东西。

    它不再追求拍摄画面的范围,全力提高清晰度,一张标准图只涉及一百千米出头的方形区域。

    此外,它的通讯体系也是配合同步卫星的,并不会向地面发射信号。

    近地情报卫星以玉剑山为中心,形成角度不同的交叉轨道,一圈圈搜集着世界的详细情报。

    由于天基武器平台的设计方案受到航天飞机项目影响,还需要改进,发射计划作出调整,下一颗先发同步轨道卫星三号。

    航天飞机组,涡轮喷气发动机开始测试后,沈文剑把其他部分的工作交给组里的人,自己回到项目组,开始做重量估算和外形气动实验。

    中途找来几个计算机组的,帮忙进行内部遥控系统的设计。

    是的,没有载人能力。

    在沈文剑眼里,载人航天贡献最大的领域,是医学领域!

    或许有人要说气密、材料技术等等,但仔细想想,只要是跟载人相关的技术,都可以应用到医学中,哪怕是便便的处理,也一样能应用到高传染风险的领域中。

    而科研部根本没有炼丹技术部门,更别提整个医学领域了。

    远程控制反而是科研部做的最好的部分,自第一台小蜜蜂开始,科研部所有的技术发展几乎都围绕着无线数据展开,一眨眼已经十多年了。

    所以跑去搞载人航天,肯定不是优先选项。

    四月,天基武器平台所有的设计全部完成,开始上马。借此机会,沈文剑从卫星组刮到四个人进入航天飞机组。

    留下两个人,跟卫星情报组并到一起,这样卫星情报组含非技术人员在内就有二十六人,有六个工程师。

    卫星情报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新来的玉剑山弟子承担,情报组工程师现在只负责教学指导工作。他们的脑力也不要浪费了,在沈文剑的要求下,降临日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会根据实际使用卫星体系的状况,提出一些改进需求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当然如果太麻烦的问题,可以暂时跳过解决方案。

    航天飞机组有了这四位的加入,计算机组的工作效率也上来了,他们本来的体系就是相互配合的。

    六月,航天飞机专用的火箭发动机,真空级初始型,进入实测。

    相比已经运用在天仙级运载火箭上的云顶级系列,真空级的推力就小的多了,初始型一台发动机是两个喷口共用一个燃烧室,只能提供地面五十吨,外层空间六十吨的推力。

    真空级追求最大程度的连续工作能力与安全系数,推力反而是次要的。

    之所以开辟个全新的火箭发动机系列,没有继续用戊、己等云顶级后续型号,不单纯因为它服务的对象不同,该系列首次应用了基于超级导灵合金的热回收散热系统,而云顶级的热回收基本就是个摆设,并不能实际控制发动机工作部的温度。

    六月底,第三颗同步卫星发射到半路,二子级火箭发生故障。

    真火阵法失能,燃料消耗超过预期值,原本应该把三子级送到八百千米高度的二级火箭,在六百五十千米就熄火。

    三子级和卫星入轨助推器,最终只把卫星送到两万二千米高度。

    如此一来,卫星只能一边绕行大地,一边储备能量,再加上自身的灵石储备,一点点的往上挪,并平衡航速。

    因为同步轨道卫星的速度比近地轨道卫星慢很多,越接近同步,绕一周需要的时间越长,长达一个月也是可能的,预期整个过程要拖到明年年底。

    得亏设计时就是为了长期驻扎的,不然还真不够慢慢爬上去的。

    八月,最终版本模型通过高速风洞测试。

    这台航天飞机的长相与另一个世界不太一样,浮空阵法的存在,让它的降落难度与安全度与正常航天器不是一个水平线上,可以大胆的根据需求进行一定调整。

    大体上仍然是钝头锐角三角形,它在机翼尖端有个特别的鼓包,这两个鼓包其实是两个反向安装的真空级乙型单体发动机,与机身水平线有一定角度差,在完成任务回归大气层前,抛弃前盖,即可利用这两个发动机,为航天飞机的回归减速,避免外壁过热造成妨碍遥控的等离子区。

    通过高速风洞后,航天飞机也该有自己的名字了。

    经过组内投票,叫凤凰号。

第187章 玉剑山的礼物() 
接下来的时间非常紧迫,依据契约,制造局在11年四月底就解散。

    在终止外销设备后,制造局为科研部囤积了大量的材料,并辅助工程院把后续火箭的上面级零部件完成了,八月时,已经存下两套低轨道上面级和一套同步轨道上面级。

    而凤凰号的内部设计还没有全部完成,等全部完成再做,时间上会存在问题。

    气动布局一完成,沈文剑自己带两个人,先做大型零部件的工艺文件,做出来一份就发下去一份,等于是边设计边制造。

    如此赶工之下,年底,第一台天基武器平台发射时,凤凰号已经大体完工,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之所以只是大体完工,因为还有个小东西没有在里面,那就是任务核心舱外工作机器人。

    经过组内的多次讨论,舱外工作设备,同时包含了多关节长臂机械臂和舱外工作机器人。这主要考虑到投放大型卫星时,舱外工作机器人由于质量差距太大也不一定好用,使用机械臂,能一次确保卫星速度与位置的稳定。

    于是凤凰号成了没有舱外工作机器人,也能执行任务的航天飞机,而且机器人的制作不需要借助制造局的加工能力,设计与测试就留到了最后。

    进入调试,留下一半人看着,顺便做做机器人,其他人跟沈文剑转战航天飞机运输飞艇项目。

    运输飞艇项目由于人比较少,沈文剑离开后进展一直偏慢,到现在还有些管线与控制系统的小问题没解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