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屠魔工业 >

第390章

屠魔工业-第390章

小说: 屠魔工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选择的半岛,地理形势很独特。

    三面是海不用说了,盖亚级行星的水体覆盖率不高,不过表面积偏大,大洋级别的海也有几块。

    重点是该半岛东南侧是大山脉,最高海拔超过四千码,这个地形配合周边洋流、季风造成其西侧十分荒凉,算是戈壁型的草甸。

    盖亚行星的自然资源充沛,虫群也不会主动往荒凉地区发展,这就留下来了一定的空隙。

    一号哨站没选到荒凉区,是因为矿产资源的需求,现在天灾级的虫群爆发,只有荒凉地区才有较好的施工条件完成G3级基地所需的庞大工程量。

    两个工程有个前后关系,先是世界门G级基地框架建设。

    跟科瑞恩一起来的船,带来了军用级的大型工程机甲,这是种自重就有三百吨的四足机甲。

    本来这种大机甲是不能应用于普通土层的,即使它单足触地面积不小,可总重量太大,一旦接入混凝土传输管、建筑预制件等工程资源,肯定要沉。

    得益于三个哨站和世界门平台区不停的攻防战,世界门附近大片的土发生结晶化,还有无数的混凝土碎块没人收拾,结果现在已经有不少地方可以支持大型工程机甲行动,就算差一点,借助一号哨站制造的速干水泥也能很快获得立足点。

    大机甲的好处是工程速度快,面对虫子也有很强的防御力可以从容退走。缺点是消耗的资源量只能由地面加工单元支撑,全靠空天运输的话,以深绿星现有的轨道部署规模,全部运输工程物资,也只能支持一台大机甲每天施工十小时。

    总的来说,正因为前几年按部就班的保守工作,现在才有地质、资源方面的施工基础,不然科瑞恩过来也只能用士兵的命来填一阵子。

    至于新世界一侧,科瑞恩暂时没考虑太多。

    他调来B018星系之前有三个月的休息,这期间看过很多消息,重点就在于世界门的讨论。

    世界门随时崩溃论占据上风,“稳定”派也很难给出个准确的时间,大家都在猜。这在科瑞恩眼里是个随时会丢掉的地方。相比起来深绿星是BO18星系的核心支持点,把深绿星的立足点弄好了,才有资源浪费在某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上。

    :。:

    wxi7

第三百六十四章 奢侈的改造() 
豌豆湖联合体部队最近的行动有点奇怪。

    他们居然下本钱开始改造湖床!

    豌豆湖之所以是个湖,当然是恰好处在周边地区的相对低海拔位置。因此并不是当初开门时把水流掉了,就没有水的。

    流入湖区的水量不算大,也就三条浅溪流,汇聚到世界门下方后会被抽出来净化供日常使用,污水做简单固液分离后直接排往北侧天魔挖出来的地穴里,透过地质层自然过滤,这些水最终会转换为豌豆湖地下水系的一部分。

    豌豆湖区的雨量也比较大,水多的时候,净水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处理。

    在此前,联合体没有管过汇入豌豆湖的三条溪流。

    而在十月份,他们让溪流改道了。

    说起来这也不是多大的工程,豌豆湖的水源地,是几座相对落差三百到四百米的山体,要做的是在山腰处,把流向豌豆湖的溪流引到山的另一面,也许几年后会在其他地方汇聚出新的湖泊。

    挖一条环山沟渠就能做到,这对联合体完全不叫事。

    截断水源只是一部分,改造湖床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湖床的淤泥。

    淤泥很深,而且由于经常下雨,从来没彻底干燥过,湖床基地实际上就是漂浮在淤泥上。

    联合体的人不会用法术,但他们有更简单暴力的方式——直接加热!

    他们从中心建筑拉出一条条电缆,给很多柱型物体通电,这些大型热得快没日没夜的加热,水蒸气顺着插热得快的孔隙喷发,白色的冷凝水汽能冲起几十米高。

    湖床营地被拆卸开来把材料把材料堆积在湖畔,越来越多的淤泥逐步变干燥,过程中部队不停的把表面龟裂的土砸碎填到缝隙里。

    之间下了几场雨,通过独角仙观察系统来看,他们还是很怕雾气浓度过大的,下雨时有停止加热。

    其实雨水对他们的施工是有利的,原因是淤泥本身算是液化粘土,失去流动性后透水性不好。上面干燥时里面还是泥浆,这种大型热得快加热,表面陶瓷化都不一定能把淤泥层弄干,偶尔下点雨停工能够平衡含水量。

    联合体选在这个时间点施工,肯定是做了不少准备的,巨浪江以南地区,秋季下雨很多,雨量却比较少,要是夏天一场持续两天的雨下来前面都白干了。

    如此反复几次,加热区的土层排出大量水分从淤泥变成了防水层,围着世界门的中心建筑在二十天的时间里,沉降了大约三米,为此联合体还弄了大约一个营的兵力,对楼体做了扶正修复。

    防水区的总面积,大约有0。4平方公里,比之前的湖床基地大了一倍,不过他们没停下来,还在继续往外做干燥工作。

    “这是要把湖床当混凝土用啊。”这天沈文剑跟着冷云在联合指挥中心看戏的时候,对联合体的目的做出猜测。

    “我们可以学吗?很省事呢。”冷云问。

    沈文剑摇头:“我们在能量的来源上还是穷了些。”

    豌豆湖的湖床总面积超过十平方公里,淤泥层只算两米深,水分蒸发所需的能量,按灵能计算就达到十亿级。把所有淤泥都进行干燥形成密实防水层,甚至部分陶瓷化,还需要很多别的物理和加热工作,这都是能量。

    将能耗换算成裂变堆,消耗掉的u235都会有好几吨,而一吨铀矿石里只能出一千克出头的铀,u235仅占1%不到,玉剑山的铀储备可不能人家星际文明比,也只有用惯了聚变能的联合体才能开出这么大的脑洞来。

    但是沈文剑知道豌豆湖区没有聚变反应器,因为最近一段时间经常能扫描到辐射,明显开始堆裂般反应堆的数量了。

    “真羡慕啊。”沈文剑看着画面里大片的密实防水层表示感慨。

    “核能那边还没进展吗?”

    “有点眉目了,但还有很多难关要攻克。”沈文剑对此没有细说。

    蓝星联合体应用聚变能有千年的历史,聚变反应的基本原理可以说是个人都知道,在蓝星友人的无私奉献下,基本理论已经有了,但距离实现可控聚变还有很大的距离。

    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三个方面:超导材料、反应环境和量子理论完善。

    有的人就问了:跟量子理论有什么关系。

    关系真的很大,以太阳为例,太阳的核聚变反应产物,外行或许想都没想过。

    铁!

    铁就是恒星核聚变的产物,这也是各个岩质行星、小行星的铁含量会这么高的原因。

    恒星燃料经过聚氦、聚碳和聚铁三个阶段后,才会进入红巨星阶段,最后“boom”变成星云。而在恒星聚变的过程中,温度其实不高,并不像古代人想象的那样要上亿度。

    温度偏低的原因,就涉及到量子学中的隧穿效应,也就是之前说的用脑袋撞墙到宇宙毁灭之后,有一定概率可以实现非玄学的穿墙。

    蓝星联合体历史上记载的第一台聚变反应器,启动温度为两亿度,换算为中原星文顿单位,约1。2亿度。

    而他们最近的官方资料显示,热聚变反应器启动温度仅有三千万度,大部分功劳都属于量子学应用的进步。

    蛋疼的是,中原星不但要面临聚变能开发过程中本就存在的问题,还要面对静电斥力偏大的难题,这意味着用最初级的装置激活聚变,很可能需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温度。

    几个蓝星友人上学时也不是学的核能领域,除了一点基础知识和已经被联合体实现的反应方式,别的一点忙都帮不上。

    核能组把知识整理过后,觉得还是要先造氢弹出来炸几下试试。

    对此沈文剑还没批准,以现在的理论支持,考虑到高静电斥力会把临界推高,首颗氢弹最低当量几百万吨都不一定收的住,万一是个几千万吨当量的,都不知道该往哪里丢!

    最好是找准机会,把联合体的科学家给劫持过来,但这种希望太渺茫。

    听友人们说,按豌豆湖区现有的人员损失率,根本不可能让尖端科学家进入,即使来战区也会留在深绿星的轨道舰队上。

    以联合体对世界门的防备,哪里有机会跑去深绿星的轨道上面去作案,不考虑深绿星的灵能状态和灵能规则,制造空天飞机的大设备也过不去啊。百度一下“屠魔工业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wxi7

第三百六十五章 狂飙的当量() 
看到联合体在豌豆湖疯狂消耗能源,刚好冷云又问到核能组的事,沈文剑顺道去了趟鲲鹏基地。

    刘香湘出来接。

    “闪电3造的怎么样了?”沈文剑先了解看得到结果的常规业务。

    “第一架已经下线,经过测试如果没问题,后面两架的工期会缩短到150天以内。”

    “现在在库吗?”

    刘香湘使用手势,把球形的多功能通讯机器人招呼到前面看时间:“刚刚飞出去一会,师父想看可以过去,这次的飞行任务只有十分钟。”

    沈文剑嗯一声,两人先移动到负一层的空天飞机机库区。

    鲲鹏基地的负一层现在把空天飞机机库和飞艇封存区隔开了,拿到新闪电3的批条后进行了改造,现在有五个机库和三个任务准备区,有一条约两百米的滑道通向外面。

    沈文剑到的时候,姚工刚好也从旁边的升降机里出来。

    “掌门!”姚工打招呼,稍稍鞠躬。

    沈文剑笑着靠过去:“刚从航天中心上来?”

    姚工嗯一声:“等闪电3…1回来,要做个检查。”

    “闪电3…1今天什么任务?”

    “火箭发动机点火,极限高度60公里测试,左发动机喘了一下,可能是装配问题。”姚工回答的很细致。

    闪电3是组合发动机,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动机寿命上去了,但组合发动机的复杂度还是略高,相比闪电4的一体化发动机可靠度要低一点,偶尔会出现些小毛病。

    沈文剑拍拍姚工的肩膀:“辛苦大家了。”

    姚工憨笑:“现在有海龙山帮忙好多了,只是教学很头疼。”

    海龙山得到的是航空部分,其中有些东西是相通的,比如手动操作面板一套涉及到的材料有十几种,还有一大堆阵法和信号线路,航天组任务排的比较紧时可以直接找海龙山订货。

    “他们的学习进度怎么样?”沈文剑顺便了解情况。

    “还好,他们做飞车的有几个人基础比较扎实,每旬五节课加上自学,有一年的样子可以自己攻关了。”

    神龙公司的组建,大气内飞行器是重头戏,涉及的学科量也最大,航空航天组变成航天组,被排到每旬负责五个课时。其他的机器人、高级符文加工等,加起来也只有三节课,有的一个月都只有一节课。

    虽然一旬只有八节课,不过课时和大学里不一样,一节课有一百分钟,不然有些东西才开个头就打铃了。

    姚工没去说那些基础不扎实的怎么弄,玉剑山的工程师也不闲着的,跟得上就学,跟不上回家找自己人补课去。

    聊着聊着,闪电3从外面飘进来,落地后滑进三号机库,姚工几个打过招呼忙去了。

    沈文剑看着滑向机库的新闪电,问旁边的刘香湘:“内部空间是不是变大了?”

    技术积累了很多年,中间还有闪电4这样的成功产品,回过头来做新结构的闪电3,空间利用率肯定会高一点,而且抛弃陶瓷外壳后自重会轻不少,任务所需的推力、燃料都会降低。

    刘香湘嗯一声:“我们空出一个有减压室和洗手间的驾驶舱,最多能支持四个人乘坐,后面会安排测试,以后就不用都坐救生舱上去了。”

    坐救生舱上去的好处是一定可以保证每个人都有对应救生舱,缺点也很明显,机舱内部的空间被浪费了,即使是闪电3,在近地轨道的距离也是三十几吨的浪费。

    “师父过来就是看闪电的?”刘香湘解释后反过来问。

    “来见见范工几个。”

    “噢!那个东西啊,我也觉得夸张了。”刘香湘跟着沈文剑转身边走边说,“我跟他们说了,让他们先把有把握的最低当量算出来,还没给我回信呢。”

    移动到实验室区的过程,刘香湘介绍了下情况,核能组报这个项目的时候,没有预估当量,范工那边先算出反应临界值就打算上马。

    专项项目展开前,使用的是院内常规资金流,里面涉及到一大堆预研发任务,分配到每个小项目里就很少。以核弹来说,临界值确认,可以作为依据判断人工聚变核爆炸是否能做到,既然核能组提出聚变核弹项目,说明临界值处在现有能力范围中。

    几分钟后,沈文剑来到实验室区的接待会谈室。

    范工被找过来说明情况。

    “掌门,我们第一颗氢弹的当量做到一千万吨以下就已经很小了。”范工一上来就报出个夸张的数字。

    核能组成员预计要用一颗三十万吨当量的裂变弹来引发聚变反应,而裂变弹做到三十万吨,已经需要用阵法增压外壳或加厚贫铀壳,否则会有大量的武器级铀浪费掉。

    上了这么多铀,如果只爆两三百万吨的氢弹,好像很不划算的样子。

    沈文剑问:“通过增加外壳强度,有没有可能把当量控制下来?”

    沈文剑上辈子做的导弹就有用来运核弹的,虽然负责的是气动力和发动机部分,对于核物理也有一定认知。

    氢弹是让外层的裂变弹尽可能把能量投入内部,外壳能多挺住万分之一秒,实际需要的裂变当量都会减少很多,理想状态是裂变反应根本炸不开外壳,壳内能级达到一定程度才爆炸,这样内核的反应会足够充分。

    “很难,我们是第一次做,没有基础数据,各方面都很难做的精准。我们只能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