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反转修真时代 >

第222章

反转修真时代-第222章

小说: 反转修真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知“房屋是量人的斗,娇妻是渡客的船,财帛乃流通之物,儿女是眼前的冤。”修真者不可贪钱财,自足安贫知乐。

    “性功深处道功全,福力圆时道力圆。解得真功归上觉,世间法相总非玄。天心自与人心合,玄旨须从觉后参。四万八千皆未法,无为妙有乃真诠。”

    天心即真性元神,无为妙有乃元神作功,识神同步修炼,外炼,内炼皆依此做去,法术可灵金丹可得,较之有为修炼,其时迅速,易进入自动修炼状态。

    明心见性,前提是明心。

    明其概念,保持其光洁无尘,洁净无尘垢,方可见性。

    见性者,先见其光,洗魂炼魄,继见真我元神。元神培成,内外用功,性命双修同步而进,修真可入门矣。

    这道的体性特征是虚无、自然、纯粹、朴素、简单、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等十种特点。

    这些体性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

    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伦理化,道体现于人谓之德。

    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无形的,无迹象可睹,无端倪可察。

    它是内在的、含蓄的,不显山不露水,是无意的流露,道是什么特征,上德就是什么特征。

    上德无心为德,下德有意为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

    正所谓“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则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所谓德,应当是唯道是从。

    没有体悟到道的真境,没有得道,失道而后德,才需要人们重德、修德、守德。

    失德而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人们没有得道,没有悟到道,才必须讲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

    修德万日,就是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虑了,因为心身合乎于大道,万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执德,是为上德、真德。

    还没有得道,那就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

    如果你连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视和修持仁、义、礼,道、德、仁、义、礼五者是修真者必须达到的修为。

第491章 修德() 
其最终目标是道,它是总纲,失德、缺德、无德者将永远也达不到道的境界,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则必须从礼、义、仁修持起,一步一个脚印,达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状态,继而才能进入道之门。

    千日修炼,一日大彻大悟,这个大彻大悟就在于悟到道,并且得到道。

    在此境界,则一切繁文缛节都抛弃得干干净净,一切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

    宇宙万物都是道之所生,道包容一切,得道则掌握了万物的实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阴阳之分合、繁衍,万象之变化,都是道的运行变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万物皆是道的体现。

    得道则阴阳在乎手,变化由乎心。

    明道、得道之唯一途径,乃是明德、重德、修德、守德。

    何谓明德,明德就是要明白德的含意,德与道的内在联系,德与炼功的关系。

    不明此三者,则不能重视德性、德心、德行的修持。

    不重德,也就不可能很好地修德。不修德,也就无所谓守德。

    不明德、重德、修德、守德,则将终生只在炼气的境界,无法进入道门,无法进入高的境界。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大道可至矣。

    忠孝心者,忠孝乃人立身处世之大节,万善之根源,古圣前贤垂训谆谆,载于典册备至,究而研之,贯以今世新义,遵循行之可也。

    好善心者,见人之危,则扶持帮助,见物之危,则救活解脱。

    尽己之力而为,如不能为则委曲求其全,设法周旋,用善心满足而后已,不仅仅是表现在施财好义上,谓之善也。

    慈悲心者,天下人心虽然不齐,好恶有别,但皆存元性,皆吾一体,禽兽昆虫、草木亦同此生机,必须爱而护之,怜而惜之,不可损伤,所谓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是也。

    宇宙万物皆可为师,乃师其性、得其助也。平等心者,心中无富贵,眼中无贫贱,言行无势利,一视同仁,平等待之,则世俗之浊气消除殆尽,和气周流身心矣。博爱心者,以博大心胸,爱护世人及万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和蔼心者,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待人皆要和蔼亲近,勿存亲疏,一视同仁。勇猛心者,凡是当为者,应该自己立定主见,见义勇为,为人排忧解难,拔困扶危,一直做去,勿为他人所阻,不必等待观望,是为勇猛心也。

    德与道的内在关系若何?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体就谓之德,德是道的表现形式,德是道的一种可见、可观、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

    德是有形,道是无形。德是形,道是质,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础物质,无德、缺德则修真无法入门,炼气功无法进入“功”的境界。

    今人炼气功者,大都只重视功法,而不重视明德、重德、修德、守德,著书立说亦只片言敷叙,此乃不明理也。如此修炼,当然只能永远停在炼气的水平,而无法达到神修的境界。

    德是道之入门金钥匙,愿人人自握。牢握此匙,登堂入室也非难事。

    德与炼功的关系非浅,德厚功高,此至言也。

    人之主观意识、思想,也称识神,它是从后天客观世界获得,此识心被物欲所染,七情六欲所困。

    人之元性、元神,乃先天获得,“人之初,性本善”,乃实指此也。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学道先从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心不空。”

    这人之七情六欲,是损德败道之毒药,是蒙蔽心性之雾瘴。

    而修德就是去七情、断六欲的根本大法,修德是铸慧剑,凭此剑斩断七情六欲,而达到灵台无一物的境界,则道可致矣。

    修德是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宝,许多人以为修德与炼功并无多大内在联系,实乃大错特错,要想真正进入修真的大门,非修德不能进道。

    修德的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其内在效应,能去六欲断七情,使灵台清净,炼功易于入静,心猿易锁,意马易拴。

    识心清净,则真性易现,主观意识和下意识之间才能和谐、统一和同步,才能真正体会到如何调心、调神。

    识神和元神之间,也是一个太极模式图,识神为阴,元神为阳。

    而修德的外在效应,正应一句俗语;“得道者多助”。

    修真人在未得道之前,就必须信守“重德、修德、守德多助”的格言,积善为德,以德入道。

    这个多助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有空间信息界的帮助,也有物质世界人、事物的帮助。

    要取得三界所有的帮助,就必须广结善缘,广种佛田,对人如此,对动物、植物、事物亦应如此。你才能为自己修真制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古代亦称之为修“外功”。

    很多人积德求报,而且希望现报,此乃执德,执德是无德的表现。

    修德者并非无报,其报在天,其报在道,报之于无形也。

    修炼至调神境界时,这其间的因果关系就会逐步知晓。

    所以说,修行境界的提高,并不完生在“炼功”这二个字上,而在于修德上。

    修炼二字,修是根本大法,炼是基础之方。

    上乘境界乃修持所得,修为和坚持、行持乃进入上乘的根本之法。

    很多人炼气多年,真气颇足,但总感到功不上升,难入佳境,只以为是功法不理想。

    其实,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它归宗在炼功的基本原则上,这个原则就是明心见性、修德明道,只要掌握了原则的要领,就可获得最佳的修炼方法。

    调神的稍高层次买际上就不是靠炼的,而关键是在修德工,当进入意识状态后,自己才会明白。

    而当遇到特殊的情况,而出现了微妙或者奇妙的变化,或者化险为夷,逢凶转吉,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奇妙故事时,仔细体悟,回忆自己所做过的善事、善行,就自真正明白神修的含意,就会明白“得道多助”的内在玄妙。

第492章 捷径() 
修德的善行越多、越大,那么心灵就越易净化,元神就越活跃,主观意识和元神之间的通道就越畅通,太极弦就会敞开,识神与元神之间就容易同步作功。

    修德明道的人,会在自己的周围环境中形成一个有形和无形的强场,获得有形和无形的帮助,各种信息的支持和扶助。

    修德是修真的重要原则,也是修真的重要功法,特别是修性、明心见性的重要技术方法。

    古人用修真一词而不用“炼真”之语,其玄奥也在于斯。

    修德之大法,非此不能入室,非此不能进门。从前将此称之为外功。

    所谓“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此乃修真至言,非虚说也,修习内功虽然可以延己之命,祛疾增寿,以安享天年,但不能感格空间的上、中、下三界的各层次信息,获得无形帮助有形的效应。

    只有内外兼修,性命双修,内炼金丹,外积善德,才能感格天地而动鬼神,内外齐修,双功并进,直趋修真之门庭,继而登堂入室,完成修真大业。

    入道修真和炼气,都必须树雄心立大志,人人均应树立起超凡入圣的远大志向,高瞻远瞩,不甘于小成。前贤不畏后贤,后来者应有居上之志。

    要立志,使志向高尚远大,首先要了解修真的妙谛,了解和掌握修真的基本理论,了解其方法,了解其层次,穷究其理,通晓修持法门。

    对这些了解得越多越透彻,才能真正树立大志向,否则如盲人骑瞎马,修炼很容易半途而废,修炼过程中也无法逐步提高,不易发现和掌握修炼中的妙境。

    志向大小、高低的确立,是依据各人思想对修真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而确立的,所以也应依据思想认识的提高,不断修正提高志向。

    超凡入圣远大志向的确立,正确对待世俗,前人认为,世界乃是一个积情的大场所,世间人皆被七情所困。

    七情六欲都是造生孽因的根源,凡人自食其苦果而不自知。

    是故情浓于妻子,则毕世牛马,情炽乎名利,则终身为缰锁羁困。

    古者达人高士,都视世俗如仇,今日炼功者,大都混迹世俗,处身于社会之中,七情六欲之干扰尤为剧烈,其身心无时无刻不被后天的物欲所熏陶,受到侵蚀和污染。

    有一句话叫做“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

    这里的“大”,就是指大志向,大抱负,大定力。

    隐于朝市之中修炼,是对修真者的一种严峻考验,而正确对待世俗就是一项严肃的课题。

    没有超凡入圣的远大志向,坚定不移的修真毅力,就无法出淤泥而不染,就无法抗拒世俗情欲的干扰。

    就很可能随波逐流,被世俗浊流所淹没,将苦苦修为毁于一旦。

    修真者要达到和保持心清静、意清静、身清静,进入真正的气功状态,就必须正确对待世俗,不断地涤去人心、欲心、识心、凡心,使心如止水,心如明镜,经常拂拭,勿使沾上尘埃,通过主观的努力逐步达到“无镜亦无台,何处惹尘埃”的上层境界。

    修真者要学习莲藕荷花的风骨,莲藕晶莹洁白如玉,深植污泥之中而不染,荷花出自于污泥中,但一枝独秀,清香沁人心脾,洁白无瑕,毫无娇柔造作之痕迹。

    它们虽处于污泥之中,但不被污泥所污染,反而从污泥中提取营养,为己所用。

    莲藕荷花的这些特性,诚为修真者的楷模。许多功法中取莲花用为功法,其意义是很深长的。

    ****台,实质上是功法,莲台象征着千古佳话,象征千古以来的道德精华部分。

    人要出污泥而不染,朴实无华,要尽量使自己的身心保持清静状态,尽量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保持一生一世。

    在每天二十四小时之中,始终象莲花那样,生于污泥之中,却长出洁白如玉之藕。

    藕虽有节,心空而不染污泥,修真人始终要注意保持荷藕的风范,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有污泥浊水影响,随时随地都有一些矛盾和困难牵制。

    但是自己不要为外界所动,不为世俗的表象所引诱,也不为世俗的邪恶压力所动摇,尽量地在自身的环境中,站稳自己的脚跟,明白自己的事业。

    有节气但心空不染俗尘,不为环境所左右,不为他人所干扰,不为酒色财气、名利是非所干扰,正直无邪,无私无欲,一心修持,才能脚踏实地,达到大志向所定之目标。

    俗语“良鸟择木而栖,择之不精,必下乔人谷。”

    修真之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修持以性命双修为正途。

    “性靠悟,命靠传”,入门修持必须明师指导,才能节节应手,步步顺利,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修持程序。

    明师,是指明白、通晓修炼步骤、过程、方法、诀窍的老师,并且其自身经过切身实践体验能够解惑、释疑者。

    道家学说,三千六百门,内容庞大复杂,千门自派,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并非唯此一家独好,唯我独尊。

    自我标榜者,并不足取,初入门问道者,应当勇于探道,就正高贤,参稽载籍,执中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