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大明文魁 >

第597章

大明文魁-第597章

小说: 大明文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仆道:“这廷议是申相国与杨太宰主持的,他们必会替老爷说话,我们还是等消息吧。”

    徐显卿闻言颓坐在椅上然后道:“好吧,你再替我打探消息,廷议后什么情况你马上报来。”

    “是。”

    家仆走后,徐显卿心底烦躁,看了一眼赵志皋,但见对方大白天的竟在椅上打起盹来。

    徐显卿见此不由感叹,要是朝堂上都是赵志皋这样的大臣就好了,整天都是算计来算计去,勾心斗角,真是令人生厌啊!

    却说阙左门中。

    面对吏部尚书杨巍的质问,在场的众官员心底都是暗中猜测,以往廷推官员时,也不是没有出现过,临推前堪任官员被弹劾而失去资格的事,但是这三名官员同时被议罪,却是头一回。

    通政使张孟男再度起身道:“元翁,太宰,列位同僚,本官以为在会推时,三名堪任官都被议罪,此事或许并非巧合,或许是暗中有官员在其中暗生波澜,本官认为在此之机,应停止会推,对三名堪任官员进行调查,有罪问罪,无罪再推论,如此方是公允。”

    张孟男来历不简单,前首辅高拱是此人的姑丈,高拱被罢官后,张居正也没有为难他,对他客客气气的,张居正倒台后,申时行上位,就让这人担任通政使。

    历经数个首辅而不倒,张孟男靠的就是中立二字,他在朝中说话向来公允,不偏向哪一边。

    张孟男说完,但听次辅许国突然阴阳怪气地道:“还要什么重推的,既然三名堪任官员都是待罪之身,唯有一人无罪,那么我等就推此人好了。”

    其实杨巍不说,也有不少人知道最后一人是清流黄凤翔。

    许国这话在沈鲤,宋纁耳中就有些难听了。

    沈鲤与许国关系很微妙,当初张四维丁忧时,阁臣缺位。

    若当时进行公推,沈鲤是很有希望的。但是张四维走时,他与申时行却一并向天子推荐了许国入阁。

    于是天子不经会推,特简许国入阁。

    此举看似破坏公例,但其实也是允许的,因为内阁这个位子,本来就十分特殊。

    名义上是天子的顾问之臣,实际上干的却是宰相的事。

    天子下旨,提拔一名侍驾官员没什么不可以的。

    张四维,申时行如此之举等于将沈鲤挡在了门外。但是问题是许国在吏部,礼部任侍郎的时间很短,朝中势力十分浅薄。

    特别是不经过会推,而是钦点入阁,破坏了公例,导致朝中很多文臣都不服他。就是因为势力浅薄,所以入朝后许国就处处依附于申时行。

    沈鲤平日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做人,公公平平处事,从来不搞些阴谋诡计的事,但是到了这个地步,居然被人怀疑幕后操纵,他难免委屈。

    沈鲤正色道:“此事背后似有风风雨雨,但是是否有人作手脚,若没有实证则不可轻易下结论。但是会推乃圣上钦定,若是因为一点事就取消,此举实是辜负了圣上的信任,所以本官以为会推不可取消,但堪任官员之人选可以再商议。”

    “沈宗伯所言有理,既是太宰那边只余一名堪任官员,不如由沈宗伯试推举一二官员,我们也议一议,也免得再生事端。”许国继续暗讽。

    沈鲤不苟言笑,此乃十足十的宰相气度,但见他言道:“许阁老,推举官员乃吏部之事,本官不敢擅替,相信杨太宰还有其他的人选。”

    众人都是暗暗点头,沈鲤此举挑不出什么毛病。

    但见杨巍道:“沈宗伯此言差矣,礼部侍郎位列三品,乃朝廷重臣,天子的股肱,哪里有那么多堪任之官员。如此吏部当初为何推举四人,不推举五人?岂有骤然说加就加的道理。”

    “就算老夫手中替补人选,但是老夫有一事不明,这些弹劾之词,论罪之据,到底是真是假,为何如此恰巧。是不是以后官位出缺,只要有人捕风捉影的说几句,我们就将真正堪任的官员拒之门外?”

    听了杨巍的话,众官员们纷纷点头。

    申时行赞许的道:“太宰所言有理,司寇,总宪你们一人手掌刑律,一人检察百官,于方才杨太宰之言有什么看法?”

    左都御史吴时来二人都是申时行的心腹。

    他当然知道怎么说。

    吴时来说一番话,简单概括就是挺申时行。

    至于李世达当然是支持申时行,但对于沈鲤也很敬佩,而于林延潮更是有一份赏识,认为他是当世之才。

    当下李世达出面道:“本官虽任大司寇,但也是任吏部考功,文选二司郎中,吏部侍郎,对于吏部差事,本官自付还是有资格说两句的。外人称吏部为铨部,是因为吏部有铨选官员的资格。”

    “对于铨选官员看似风光,手握重权,但其实不然,这是天下最容易得罪人的差事。诸位别笑,这出缺的官位只有一个,但堪任之官员不止一人,无论选了谁,其他人都是得罪了,所以说杨太宰这差事不易。”

    “还有吏部推举上报的官员,就贤还是就才?当然首推就贤,但被弹劾过的官员,就是不贤吗?若是真的不贤,那么我等在座的大臣哪个没有被人弹劾过?所以说堪任,堪任,就是堪堪适任而已,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因为小过而否其贤才,那么就是圣贤也是不足以为官了。”

    听了李世达这话众人都是点头,三辅王锡爵道:“李司寇所言,真是释我等心头之疑惑,弹劾人难,但是荐举人也不易。”

    “为国举才,但凭公心二字而已。若是畏首畏尾,推举一些没有过失,却庸庸碌碌的官员,也并非是举才之道。”

    王锡爵此言的意思,就是让大家自己举荐,不要心底有障碍。

    沈鲤点点头道:“不错,这数人堪任官员资格可以不取消,对于方才弹劾和论罪之事,大家心底有数就好了。”

    听了沈鲤的话,许国正要反驳,这就这时突然外头道:“有陛下口谕!”

    众官员一听,立即迎旨。

    来宣旨的正是萧玉以及两名东厂校尉。

    萧玉看了众官员一眼,然后道:“陛下亲谕,今日大理寺,通政司所奏报官员被弹劾行贿的事,朕已是知道了,今日诸位爱卿廷推礼部侍郎,朕甚是关切,现遣宫人旁听,若真有官员行止失人臣之道,着东厂缉拿!”

    众官员听了心想,这唱的又是哪一出?

    但见萧玉走到申时行面前,恭恭敬敬地道:“申先生,你是文臣领袖,要我们东缉事厂拿人的地方,你尽管说话!”

    听萧玉这话,沈鲤,宋纁二人都是大怒心想,好你个申时行,居然勾结张鲸来对付我等,真是无耻,真以为有东厂,锦衣卫撑腰,我们就怕了你吗?

    面对萧玉一副自己人的样子,申时行则是正色道:“朝廷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若有官员枉法,自有三法司缉拿,若是公公奉了圣旨来旁听,那么申某欢迎,但要是拿人,这里没有要东缉事厂出面的地方。”

    尽管申时行这么说,但怀疑是不会消除的。

    萧玉闻言笑了笑道:“既然申先生都这么说了,那么咱家就不越俎代庖了,搬张凳子在旁听着就好了。”

    申时行点点头道:“给公公看座!”

    两名吏员搬来三张凳子,萧玉大大咧咧地坐了,至于两名东厂校尉则称不敢,站在萧玉身后。

    随着萧玉一来,众官员此刻心底又有了变化,申时行虽说没有拉张鲸帮忙,但是不是真的,大家都长着眼睛。

    本来说廷议只是文臣之间斗争,但是你申时行若拉了太监来帮忙,来就等于破坏了规矩,此举不但令人不齿,同样也让申时行落入了众矢之的。

    张鲸的借刀杀人之计,让申时行的执政派与沈鲤清流党相斗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众人重新入座后,有了东厂的人在旁,他们自不敢随便说话,整个气氛顿时变了。

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 
明朝官员升迁有三等,一,官员考满后升迁。

    二,大臣缺员,不待考满而升迁者,称为推升。

    三,天子亲简。

    一,三在明朝都不多,所以大员都是经廷推升任。

    廷推的制度乃明朝独有。

    从洪武年开始施行,开始是皇帝有参与廷推的,当时虽说是廷推,但大臣任命还是皇帝钦点的。

    但是从宪宗开始皇帝就不参与廷推了,听说宪宗退出廷推,是因为他口吃的影响。

    所以有人说明朝君臣隔绝,不是从嘉靖起,而是自宪宗而起。从此皇帝不再参与君臣面议。

    自此不论廷议还是廷推,都是大臣们自己商量说的算。

    不过廷推之策,也是屡遭破坏,譬如萧玉这件事,虽说是打着天子名号,但谁都知道张鲸要插一脚。

    萧玉入座后,申时行与杨巍对视一眼。

    然后杨巍持本递给一直侯立得文选司郎中邵仲禄道“既是萧公公也来了,正好我等也当公推了,对于堪任官的人选,萧公公既代表圣上前来,还请过目一二。”

    萧玉笑了笑,正要伸手接过,抬头却见杨巍意味深长地看了自己一眼,萧玉顿时心底一凛,这姓杨的不可易与,来前老祖宗再三交待,不可得罪了此人。

    萧玉当下双手一推道“反正一会都要念知,咱家看与不看都是一样,太宰自便就是。”

    杨巍双眼一眯将堪任贴收回,递给身后的文选司郎中邵仲禄后即不再说话。邵仲禄恭恭敬敬地双手从杨巍手中接过堪任贴,摊开后肃然道“今日奉旨廷议,公推礼部右侍郎……”

    在场大员们不再议论。

    邵仲禄将官员出身,履历,功过一一念出,而且还给予评议。

    在廷推中堪任官的名单由吏部预拟,而且对于堪任官员的才品,吏部给出自己意见,可以说吏部有左右廷推的权力。

    万历二十年,自申时行罢相以后,内阁与吏部严重不合。内阁无法通过吏部,决定官员任命,甚至廷推堪任官员的名单。

    为了从吏部手中争回权力,内阁次辅张位出了个阴招,他将廷推时由吏部预拟官员名单的惯例,改为九卿各自推举一人。

    尽管吏部上下一致反对,但此议最终得到了天子支持并通过,吏部权力大减,最后沦为会推时名义上的主持者。

    张位固然高明,但归根到底,还是内阁的权力所在。为何六部尚书与内阁大学士都是平级,但是人家要对你俯首帖耳的,原因就在这里。

    不过现在内阁与吏部还是穿一条裤子的时候。

    文选司郎中第一个念的是徐显卿,此人是申时行的同乡。申时行原来叫徐时行。

    除了徐显卿,申时行还与苏州籍前礼部尚书徐学谟乃儿女亲家,另一苏州籍的官员徐泰时与他的次子申用嘉都是他恩师前礼部尚书董份的亲家。

    申时行对于乡谊亲谊格外看重,他担任首辅后,徐显卿可以说是平步青云。

    只是徐显卿其才干略微平庸,但是胜在资历上。

    第二个念的即是原文选司郎中蒋遵箴。

    蒋遵箴担任过张居正时期的文选司郎中,在这个位置上,当年受过他恩惠的官员着实不少。在场在座的大员,除了三朝老臣严清以外,甚至连申时行都要卖此人的面子。

    所以算人情账,蒋遵箴有优势。但官场上大体上还是人走茶凉的,他又在野多年,影响力当然大不如前。

    第三个念的就是黄凤翔。

    黄凤翔榜眼出身,在朝中很有清望,他就属于明朝士大夫中清流党的标准,为人正直,又不失狷介,必要时敢于直言进谏。

    不过这样的官员,在皇帝,以及申时行一方的执政的眼底就是迂腐,可是沈鲤,宋纁愿意推举他。

    邵仲禄念完了三名堪任官后,清了清嗓子,然后道“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林延潮,嘉靖壬戍生人,籍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十四岁补侯官县生员,十五岁举于乡,万历丙午年福建乡试林延潮榜解元,十九岁登第,万历壬辰年礼部试林延潮榜会元,殿试钦点为头名状元,进士及第。”

    上一面段话介绍林延潮的出身。

    殿试头甲三名是进士及第,二甲是进士出身,三甲是同进士出身。

    在下面是举人,监生等等。

    选官第一个就是看出身。

    “释褐后入翰林院,在院兢兢业业,先后任詹事府左中允,翰林院侍读,兼经筵日讲,讲书效劳,圣意嘉许,三年后外放为归德府同知,又升任归德府知府,吏部考绩天下第一,调京任詹事府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又迁为詹事府少詹事仍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至今。”

    其次是履历。

    最后邵仲禄评价道“林延潮致学十余余,为官八年,称得上为学不负古今圣贤,为官不负天子百姓,吏部举林学士为堪任官,敬其才,敬其学,敬其品,敬其为国为民之心,当年本官读他的奏章,其中有一句';,';至今犹记,本官相信此言可为心声,林学士为礼部侍郎,必不负三元之名!”

    邵仲禄说完,众大员们心知,林延潮出身履历都是没的挑,是三人中最出众的,但是资历却是一个大短板。

    要知道徐显卿,黄凤翔,蒋遵箴三人都是隆庆二年的进士。

    最重要的是,在会推前,又出了行贿宫中贵档的事。

    邵仲禄说毕将堪任贴又交还给杨巍。

    杨巍持帖道“方才邵郎中之言诸公都听清楚了,诸位推人,不可先入为主,当以必国家社稷为念,秉持公心。稍后老夫将这堪任贴递下去,推何人为正何人为陪,诸公心中想定后,各自题画,不可与他人商议。”

    这就是会推的流程,吏部念完官员出身履历,下面的官员就于每个人的堪任帖上题画。

    每个官员有两个推荐名额,一正一副,认为正的,就在堪任贴官员的名字下面写个正,认为副的,写个陪字。

    最后吏部将堪任贴上的名字汇总后,再报上去,一般而言,正字最多的写在第一个,称为正推,陪字最多的写在第二个,称为陪推,最后名单呈御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