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大明文魁 >

第323章

大明文魁-第323章

小说: 大明文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为什么?因为通俗小说的读书群,都是市井之流,面向大众读者,所以以盈利为目的,因此要得是便宜实惠,这才采用雕版印刷。当然雕版印刷一向被士大夫阶层诟病为‘版纸恶滥’,而且错字又多,所以只能面向普罗大众。

    不过在嘉靖隆万年间,雕版印刷也进行了革新。

    在嘉靖年间首先是发明了匠体字,所谓匠体字也就是今日宋体字。

    宋体字的特点,就是横轻竖重,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匠人雕刻。在宋体字出来前,雕字工一天只能刻两百多字,但之后效率大大提升。

    宋体字除了易于雕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学,容易上手。过去刻匠都要能写一手好书法,才能雕版,如此刻出的字才美观啊!否则歪歪扭扭的成什么样子。

    但宋体字不同,以方笔刻书,就算不识字的人,叫你临摹总会吧。

    当时宋体字一出,有人讽刺这宋体字既非颜体,也非欧体,这叫什么字?这匠人刻得宋体字,几乎千篇一律,仿佛同出于一人之手。

    对于保守的士大夫而言,纯粹为了印刷而生横轻竖重,起承转合不带弧度的宋体字,自然是看不惯的,这无疑破坏了书法的美感,被视为恶劣,呆板,甚至是已不成字。

    听孙得功说得这里,林延潮却露出一抹讥讽的神色。

    历史会证明宋体字活得比谁都好的。

    这些士大夫反对的原因,在于‘墨守陈规’,‘求道不求利’,林延潮不主张这些,事功就是追求功效二字。

    除了宋体字,为了逐利,民间的刻坊,对雕版印刷还进行了流水化作业。从过去雕刻一人包办,到刊字匠,刷印匠这等分工流水作业雕字工,如此效率更是提升。而最受诟病的‘版纸恶滥’也略有改善。

    孙有功拿出刚印好的书本,林延潮看了下印刷效果,还好在自己的容忍范围之内。

    如此《学功堂杂论》一刊刻书之价五两,加上墨水,纸张、修补,印刷之费合计六两。价格只及铜活字十分之一,若是换了靠近木材产地,技术熟练的建阳书坊还能进一步压缩成本。

    即便如此《学功堂杂论》成本价已是降至二分银子一份。

    “你说五千字要每份两分银子?”林延潮再确认地问了一句。

    “是。”孙有功以为林延潮要压价,苦着脸低声道。

    匠人里甲骂道:“孙老头,你好不是东西,状元公给你刊书,那是你祖宗积德的事情,居然还这等贪心,信不信我让你一家送去辽东服苦役。”

    孙有功连忙道:“状元公,小人错了,小人力气不值钱抛去不要好了,只求状元公给我们一些吃得喝得就行,如此一分八厘或者六厘都行。”

    孙有功心疼地言道,下面的匠人伙计则是垂下头了,一分六厘八厘别说孙有功,他们都吃不饱。

    匠人里甲算了下,这已是极限了,立即替孙有功决定道:“那行,就一分五厘。”

    林延潮给陈济川使了眼色,陈济川会意对匠人里甲道:“总甲,我还有其他事请教。”

    匠人总甲被支开后。

    林延潮看向身后的弟子问道:“你们以为如何?”

    林延潮计较半天,但二分银子一份的这个结果,丝毫没有令众弟子喜出望外。在徐火勃众弟子心底想来,原先咳出《学功堂杂论》是该何等高大尚,但现在拿到手的乍看一眼,还以为是书摊上建阳本的艳(协和)情小说。

    唯有屈横江道:“若一分五厘,我们就可以一份卖得三分银子,不仅我们可以得利,连贩夫也可买得起了。”

    林延潮看向枯坐着孙有功道:“孙有功,我给你开一个条件?”

    孙有功失色道:“状元公,若再降价,我们一家老小都活不下去了。”

    林延潮摇了摇头道:“我虽希望刊书的成本低,但也不会昧着良心压榨你们,我可以出每份二分五厘,你书坊以后只给我一人刻书行不行?”

    听了林延潮这么说,孙有功脸上露出惊喜交加的神色来。

六百四十三章 创刊() 
孙有功满脸不可置信的神色:“状元老爷,你不骗小人吗?”

    林延潮不由失笑,一旁弟子们也都是齐笑。

    众弟子们见孙有功这喜出望外的神情,也是在心底道,先生不仅不肯让我们白做工,也不肯让孙匠人吃亏,真是仁厚啊。

    “孙匠人,你是质疑当今状元吗?”屈横江故意板着脸道。

    孙有功吓得连连叩头道:“小人不敢,谢状元老爷,多谢状元老爷。”

    众人又笑,这时一人忽道。

    “先生,弟子以为有些不妥。”

    众人看去说话的是贺自明,他是南直隶人,现为国子监监生,平日喜欢鼓捣杂事,在学功堂弟子们闲谈时,知道他特别推崇宋时‘农商皆本’,而对大明‘重农抑商’的政策颇有微辞。

    林延潮点点头道:“自明不妨直说。”

    贺自明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算盘,一边拨打算珠,一边道:“先生,我们学功堂杂论半月一刊,一刊五百份,那一个月就是一千份,就算是一份二分五厘,一个月就是二十五两。但孙匠人若不接其他活计,抛去雕版,器材之费,以及店里四名男工,两名女工之资,还有交纳朝廷的丁赋,给上头的孝敬,一个月到手没有几两银子。”

    孙有功听了连忙道:“状元公这些不妨事,小人一个月赚这些钱已是很好了。”

    孙有功其实心底打得是另外心思,虽说匠坊里只能接林延潮生意,但若是有富裕功夫,他可去官府或者其他匠坊打几天零工,这也是收入。

    低层的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的。

    不过这话孙有功不好说,怕说出来惹林延潮不快。

    林延潮对贺自明称许道:“此言甚善。你有何策?”

    贺自明得林延潮鼓励,大着胆子道:“先生,弟子浅见,当初杂论定价两钱一份时,尚可售得五百份,眼下定价最多不过五分银,贩夫走卒都可买得起,不如售八百份,最多我们多费些纸张,墨工,但于我们与孙匠人盈利都有好处。”

    “有何好处?”弟子们问道。

    贺自明拨打算珠:“你听我说来,若是售八百份,那一个月就是一千六百份,暂定价五分,一个月就是八十两,得资学功堂与孙匠人各半,那就是四十两。若是一个月四十两,孙匠人以为如何?”

    孙有功感激地连连道:“使得,使得,这都比小人一个月赚得还多了。”

    一个月多出了十五两,不仅养活这一个匠铺了,还绰绰有余呢。孙有功这么说,他下面几个匠人也是高兴,低声私语各个都有喜色。

    林延潮听了点头,他压缩成本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学刊普,只要能识字的老百姓都能买得起地步。

    林延潮又向其他弟子道:“自明此言甚善,你们觉得还有何改进之处吗?”

    见贺字明提出一条建议就得到林延潮夸奖,众弟子们都是开动脑筋。

    陶望龄向孙有功问道:“孙匠人一日可雕多少字?”

    孙有功开口道:“一日从早到晚可雕得三百多字,小人雕板几十年,很少错字,但再快就易错了。还有我这儿子新学雕版不过数年,但两三百字也是不在话下。”

    听孙有功这么说,贺自明道:“那一日以五百字计,学刊五千字需十日刻完,加上印刷装订,最少要十二日了,这还不算上编撰之功呢。”

    几名弟子议论道:“是啊如此太慢了,先生在课堂上讲义,弟子都是立即摘抄,外面书肆都以银雇我们士子抄写讲义后,给他们一份,若等个十二日,恐怕京城里的读书人早就人手一份。”

    一名弟子道:“这还不简单,我们禁止讲义外借就是,若是谁敢,我们就将他逐出学功堂。”

    “这如何禁得了?就算能禁得夹带,若是记心甚好的,出了堂也可默下大半。”

    林延潮听了,心想论及效率,雕版印刷确实不如活字印刷。活字印刷只需排字就可以了,但问题是活字印刷的模具比较贵,导致成本下不来。

    一名弟子建议道:“先生,不如换木活字或是泥活字,虽贵了一些,但所费之功却比雕版印刷更快。”

    听说要换木活字,泥活字,匠坊里的人听了都苦着脸,孙有功嘴唇一动,想说又不敢说。

    一名弟子建议道:“先生,雕版印刷若是多雇人,也未必会慢。我们可以让孙匠人在司经局应役的大儿子,也回家帮手。”

    孙有功心态此刻早已转变,初时是不情愿,眼下是担心林延潮反悔,但听这弟子这么说道:“是啊,状元公,小人可以让大儿子回家帮忙,只需缴代役银就好了。”

    明代嘉靖以后,因匠户逃亡太多。

    朝廷对匠户也有优免之策,一是本要上京轮班匠,可缴纳匠班银,免除千里迢迢上京轮班之苦。朝廷规定,匠班银一两八钱﹐遇闰征银二两四钱,匠户交钱即可免除南北奔波之苦。

    同样住班匠若不愿给朝廷应役,也可向朝廷缴纳代役银,让朝廷自己雇匠,住班匠代役要交纳一月一钱。虽然这代役银中间要经层层盘剥,但总体而论已是比开国时,朝廷强制服役好了许多。

    林延潮笑着问道:“你舍得让你儿子从司经局回自家匠坊帮忙?”

    孙有功也有些犹豫,倒不是匠坊里添了一人,利润就薄了,还要缴代役银的缘故。匠人在司经局应役还算不错,不似其他的官匠坊,每日绝早入局﹐在官吏监督下造作抵暮方散。

    当然若是林延潮的印书是长久之计,孙有功定是让儿子辞了司经局差役,回家专心帮忙。但万一林延潮以后不干了,他大儿子重新进司经局,也没有这么好的差事了。

    林延潮看出孙有功脸上的为难之色,对那提议的弟子道:“即便如此,一日也只能雕八百字,那还是太慢了。”

    见弟子们又继续思考,林延潮点点头,他心底早有定计,所问只是看看弟子们所言能否与自己相合。

    事实证明集思广益很有效果的,众人埋头思考一番,陶望龄突然面露微笑。

    林延潮见了道:“望龄有策直说。”

    陶望龄见林延潮询问道:“先生,弟子有一策,我们将学功堂杂论由原先十五日一刊,改至一旬一刊或七日一刊,甚至五日一刊,并将一刊五千字减至四千三千字,甚至两千字。”

    “如此缩短刊期,不需几日,孙匠人就可完工了。”

    “两千字?五日一刊?那不与朝廷邸报差不多了吗?”一名弟子立即反对道。

    一名弟子道:“我以为陶师兄所言有理,但两千字确实太短了,五日一刊也太仓促。我们不如七日一刊,一刊三千如何?”

    听了这名弟子这么说,徐火勃他们思索一阵,都不出言反对。

    林延潮最终也是点了头,七日一刊,其实就是与后世的周报差不多了。

    学功堂杂论是自己试行之举,若是成熟,下面自己会推行有关民生政治的日报,晚报,时报。

    贺子明立即拨打算盘道:“一刊五千字,给银两分五钱,三千字,则给银一分五钱,八百份则是十二两,二十八日即是四十八两。一月最少可入五十两。孙匠人你以为如何?”

    孙有功与手下的匠人此刻已是幸福得快要晕过去了,马上坚决地道:“小人立即让老大滚回来就是,全家一并为状元公鞍前马后。”

    众弟子都是齐笑。

    贺子明继续道:“孙匠人得五十两,我们也可得五十两,扣去十五两笔墨纸张之费,尽得利三十五两,若是作为几位编撰同窗,以及先生的润笔之酬,简直绰绰有余。”

    众弟子都是点头,原先他们都是打算以劳力贴补,作为弟子应尽义务。但没有料到林延潮还给他们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

    徐火勃却一直凝眉,林延潮看向这弟子道:“火勃有什么话不要放在心底。”

    徐火勃吞吞吐吐地道:“先生,学生浅见,既是有足够之利润,弟子建议可以让学刊在纸张,墨工上更考究一些,如此方才对得起先生的匠心之作。”

    林延潮听了笑着道:“火勃的建议也为可取之策,两者兼顾,方为上策。”

    徐火勃大喜道:“谢先生。”

    见徐火勃,贺自明,陶望龄他们的建议都得到林延潮采纳,学生又陆续提了几个建议,最后大致定下。

    下面林延潮给孙有功交了定金,孙有功哪里敢收。

    林延潮也不坚持,他让孙有功将学功堂杂论的创刊号,定在一千份。

    除了售卖之用外,林延潮还准备三百份投给自己相熟的同僚,同乡,同年等等。至于天子,张居正,申时行那一份肯定也是要的。

    他们除了第一手阅读,同时也是给林延潮学功堂杂论打响名气。

    下面林延潮就让陶望龄,徐火勃作为学功堂杂论的总编,让他们自己从门下弟子里招收人马,来一并进行编撰之事。至于贺子明,林延潮认为他有运营之才,就让他负责出纳会计之事。

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 
从孙有功的匠坊回至府里,众弟子们都觉得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喜上眉梢。

    但林延潮见了弟子如此,却眉头微皱,似有几分不乐。

    众人不明林延潮心事,大多数却不敢擅自发问。

    唯独屈横江忍不住问:“先生为何不乐?”

    林延潮却反问道:“你们国子监监刻坊的铜活字,一日可印多少字?”

    屈横江道:“弟子曾问过坊匠,一日可二十余纸。”

    众人听了惊呼道:“二十余纸!”

    “如孙匠人两日方能一纸呢。”

    “铜活字确有长处。”

    屈横江以为林延潮为此忧心,于是道:“先生,这铜活字虽快,但也确实太贵了,平常人也是用不起的。就以咱们京师而论,也唯有监刻坊一处有铜活字,有铜模字二十余万,江南的私人刻坊都不如监刻坊。”

    陶望龄点点头道:“屈兄所言甚是,江南唯有无锡会通馆,兰雪堂,桂坡馆等私人刻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