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唐朝工科生 >

第862章

唐朝工科生-第862章

小说: 唐朝工科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七十万贯并不够,因为按照国朝体制,但凡设置了“宫”,那就是一个超级单位。更何况还是太子的行宫所在,更是东海道大行台的衙署。

    加上本身就有朝鲜道行军总管府的府兵在,“东瀛州”要新增军府,这笔钱就是听个响。

    国内七十万贯确实是七十万贯,但在“东瀛州”,七十万贯最多就相当于国内的一半,可能还不到点。

    “扶桑地”支付工资可以用银元啊,银元多得要死,可用不了又有什么用?一应物资短缺,连吃口好肉都要从朝鲜道调拨。朝鲜道的优级物资还是从辽州、沧州、登州、莱州运过来的,价钱自然抬得极高。

    局部地区通货膨胀这个概念唐朝人有,局部地区通货紧缩这个概念,唐朝人也有。

    所以说兵部投资七十万贯在“东瀛州”,朝中大佬不会真个当七十万贯来说,而是用硬通货。

    比如说钢铁、水泥、人工、丝绸、日用品等等,反正不是什么挖出来的银锭子。

    前几年唐军用兵朝鲜道的时候,“扶桑地”走私最高的东西是什么呢?

    开元通宝。

    其次才是丝绸、漆器、陶瓷等等高价值商品。

    “扶桑地”的人也不傻啊,白银黄金固然是“多”,可一个中小贵族一个月吃白米饭就要用一枚金片可还行?

    开元通宝成为“扶桑地”的一般等价物,是有现实原因的。

    好在现在属于战时体制,物资管制之下,倒也容易处理得多。

    不过除了兵部头疼之外,将作监、内府、都水监、工部都要头疼,建设“宁波宫”可不是朝廷一道公文就算完了的,嘴皮子上下一碰很容易,但要想把“宁波宫”建起来,还要按照中国体制的规模,组织稍微差一点,就是死路一条。

    这时候,如果没有强力助手,根本难以操作。

    似王万岁、单道真等等东海“土著”,让他们搞事可以,让他们杀人放火受招安也可以,让他们搞建设,最多开辟个码头就了不得了。

    所以朝廷公议之后,要紧联络帮手的七部官僚们,首先找的是杜构,但杜构是不够的。于是就有人说,江阴老板娘手眼通天镇压东海,可以找她啊。

    有些官僚并不知道江阴老板娘是谁,一打听,才吓出一身冷汗。

    这事儿就不能外朝官僚去接触,事情捅到内府,康德知道之后,也没有去打扰二圣,而是拜访了几个国公,让他们出头牵线搭桥。

    并非什么事情国公们都会出马的,没好处的事情,谁干?

    侯君集屁颠屁颠都冒出来,就是因为有好处啊。

    “宁波宫”工期最少三年,而且三年之后未必能完工。比照平壤宫、敦煌宫的规模,最少还要布置两个军府,加上地方州县,仅官帽子就是三百多顶。流外官更是不知道有多少,至于开矿、修路、开发港口、兴办学堂……这一系列套路下来,又是一个十年之功。

    过手倭奴的顶级权贵并不在少数,奴隶贸易每年的利润都极高,尤其是在东海南海开发庄园、盐业、渔业、养殖业,就是纯粹的堆砌劳动工时,光靠国内的丁口数量,那是捉襟见肘。

    兵部今年为了朝鲜道,一口在黑水靺鞨开了两条道,每条道十几二十个驿站据点。每个驿站据点都可以让探险队、冒险队、狩猎队使用,总投入资金也有小十万贯,雇佣的大室韦、蒙兀室韦向导数量也有七八百。

    其中为了开发荒地、沼泽地,抽丁大室韦三千五百,抽丁黑水靺鞨大小部族一百共计两千五百。

    让蛮子们去种地是难为他们,好在新式的轮式重犁已经很成熟,八牛犁在中国运营有些困难,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就是随便造。

    只种一季,扣除给各部用粮食抵扣的“工钱”,粮食还能通过鲸海出口到“扶桑地”,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这笔钱兵部掏得心甘情愿,只是想要进一步开发东北,那就困难重重了。

    政治地位太低,环境太恶劣,没有大佬带动的情况下,也就是到此为止。

    但现在太子为“东海道大行台尚书令”,那就不一样了,从倭地搞人,多了不敢说,混个万把人肯定是没问题的。

    而且走程序也容易,合法合理不说,可能还花钱比较少。

    以物易物嘛,粮食换白银,粮食换黄金,粮食换海鲜,粮食换倭奴……

    于是乎,兵部的官僚们,就屁颠屁颠地求到了侯君集,求到了张公谨,求到了秦琼,求到了尉迟恭……总之,十几个大将军一个没落下。

    好处肯定也没少承诺,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老领导,还请多多关照。

    对几个老牌军头来说,以前想要出去捞钱,那是真不容易,得顶着老板的猜忌,用非常夸张的方式去捞。

    比如尉迟恭,那是把命都豁出去的,逼着李渊下台,这才换来了李元吉的全部身家。

    可这事儿能再干第二回吗?

    比如张公谨,这十多年就是一条老咸鱼,当然作为老咸鱼,他是帅到惊动天可汗,可这年头……帅不能当饭吃啊,娶错了老婆的悲哀就在这里。

    再像秦琼,以前每年感觉自己都不行了要死,可要死要死都挺了好些年,还能戳死一头大公牛,儿子又长大了,还送到了张德那里,那肯定要寻思着留点遗产不是?

    这光怪陆离的世界之中,谁还脑子抽了做圣贤?孔颖达都成孔总理了,官位品级上比他们都高!

    于是乎,康德一通牵线搭桥,这事儿就定了下来,关键还得看安平长公主殿下这个江阴老板娘的脸色。

    张公谨、秦琼其实都还好,凭他们的面子,亏了谁都不可能亏了他们,实在不行在山东开个水泥厂,然后一条船一条船地往“东瀛州”运,兵部还能说我不要水泥,我要夯土我要鸡蛋清……这不是找抽么。

    趁着苏定方做寿,一窝时刻准备着分赃的老中青王八蛋们,都眼巴巴地盼着安平长公主殿下赶紧表个态,他们也好随时跟着吆喝两声。

    于是乎,在一通恭贺定方公长命百岁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勇猛的热闹声音中,安平长公主殿下也趁着高兴,宣布了一个全场死寂的决定。

    江阴老板娘承诺响应国家号召,要跟随帝国皇太子的坚实步伐,要大搞东海道大开发,准备前往“东瀛州”进行投资。

    一期投入总资金……五百万贯!

    安平长公主殿下态度很和蔼,一群国公老爷们的心情很激荡,那些个坐得不算靠前的老牌贵族大佬们则是目瞪口呆。

    好些个手中的酒杯都洒了,其中就有温二公子温挺,他神叨叨地扭头对旁边的朋友郑重说道:“其实老夫也有一桩喜事,小女七娘子已经怀有身孕。”

    “恭喜恭喜……”

    “好说好说……”

第三章 机灵鬼() 
一期投资五百万贯,听着很多,但实际上是要打折扣的。

    首先“扶桑地”多产金银,李芷儿手中照样攥着一批“扶桑金”“扶桑银”;其次江阴这里主要是实物商品来冲抵,棉麻丝绸米面粮油一应俱全;最后只要是工程投资,很大一部分都是安平公主和她盟友自我消化。

    以唐军在“扶桑地”的消费水平,基本不存在跟倭奴一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状况。至少要保证一人双衣甚至三衣,其中冬衣可能还要按照上番府兵的标准来做。两个军府照均数两千五足额来计算,五千人的衣食住行要保障。

    兵部是不可能去满足大兵们的额外需求的,更何况,按照惯例,府兵一般都是自带干粮自带装备,像中央军那样逐渐“职业化”的,是少数中的少数。

    所以如果对外战争节节胜利,往往底层士卒就有足够的资金来消费,反之则是穷困潦倒厮杀汉一个。

    但不管怎么说,帝国储君驾临的地界,不可能真的弄成穷乡僻壤,哪怕榨干最后一个扶余奴、新罗婢、倭奴,也不会在外降低了李承乾的配置。

    这是不容置疑的。

    更何况,李芷儿放话出去一期投入五百万贯,不可能说五百万贯就扔给兵部、都水监、将作监就不管了。

    这种美事,怎么轮也不可能轮到这帮官僚。

    既然喊出了这个价,兵部大佬们就要过来拉赞助,具体到各个项目上,怎么投钱投多少,那就是一一条条谈出来的。

    比如说“东瀛州”置两个军府,其中一个很有可能是老定襄都督府出来的大兵,这些人的采购意向,就肯定是偏向李芷儿。

    兵部原本要作价几十贯的装备,可能李芷儿十几贯就能提供,那军府这里只要稍微嚷嚷一声上面发下来的武器装备不耐用还贵,谁也没话讲。

    再比如督建“宁波宫”,朝廷自己组织民夫,可能性不大,在倭地肯定是大量的奴工。这时候安平长公主殿下只要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奴工队伍,又或者说能够转运一批朝鲜道的奴工过来,跟牛进达、王万岁、单道真等人二一添作五……

    牛进达不可能说不要这批奴工,偏要朝廷从犄角旮旯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然后到了“扶桑地”就先死一半的契丹奴、奴。

    那提供船队、贸易线路甚至是修建港口码头,也是投资。

    只不过这个投资,恰好安平长公主殿下也用得上。

    至于说在“宁波宫”周围投资建设漆器厂、家具厂、食品加工厂、海产制品厂,也都可以算作投资,甚至开矿、开垦种植园,统统都可以算。

    别说这一期投资本就是掺了水的,就算挤干水分,实打实的五百万贯,扔到“宁波宫”建设这个大工程上,也没多少。

    当年穷困潦倒的时候,大明宫工程也要四百多万贯,折算到贞观二十五年,按照长安城的物价,没个一千万贯根本下不来。

    就这,大明宫工程当年还是有条件大量征发民夫的,现在可没有这样的基础。

    只不过很多人虽然没跟李芷儿打过交道,可江湖上却是时时刻刻有江阴老板娘的传说。

    更何况,这一回李芷儿亮相京城,不出手则以,一出手,一个老世族就这么亡了。

    至于那些江淮、山东出身的,对安平长公主殿下本来就熟悉的很,这光景一期五百万贯,后续只会多不会少。

    再一个,安平长公主殿下如此表态,等于说就是公开支持太子李承乾。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要知道哪怕张公谨的母老虎老婆琅琊公主李蔻,都没有这样的举动,任何公开场合有意无意的支持行为,李蔻一次都没有过。

    那些个看不懂风向的,也不需要去猜测将来如何,只要赌一把江阴老板娘无往不利,那么跟着走,怎么地也算是个“有功之臣”。

    也难怪李芷儿摆明态度之后,温挺当时就有些失态,小心思七转八拐,也顾不得有辱门风,“屎盆子”照着张沧脸上就扣了过去。

    谁能搞大温七娘的肚子?那当然是张大郎啦。

    实际上温二公子现在也只是认为有些“流言蜚语”,自己的七姑娘,那是相当的“冰清玉洁”,不过是有些贪玩,正好跟张大郎有些个“误会”罢了。

    不过眼下却是打了个好主意,不惜“自污”,也要把张大郎拿下,联姻张德成功不成功无所谓,联姻安平长公主殿下,那是“亲上加亲”啊。

    “你把温若水的肚子搞大了?”

    李芷儿眉头微皱,瞪着张沧。

    “这……不知道啊。”

    “废物。”

    李芷儿骂了一声,很快就恢复了神色,在宴会上还频频和几个国公举杯。

    此时因为温二公子的一句话,搞得外间都是热闹非凡,一个个地在那里说着“恭喜”,也不知道是恭喜苏定方六十大寿还是恭喜温二公子择有贤婿。

    “大哥不是跟杜二娘走得近么?这温七娘……”

    张公谨凑过来跟张沧勾肩搭背,“温二那小子脸皮极厚,你这是被他赖上了。此事越描越黑,这光景,怕是要逼你就范。不过不怕,往后拖着就是。”

    “叔公,我不是……我没有……我也不知道……”

    长了嘴却不知道怎么说话,一脸无语的张沧寻思着温挺恐怕都不知道他和温柔发展到哪一步呢。结果温二还真是干净利落,在这么一个场合,居然“自黑”家门,彻底把张沧拉下水。

    “无妨,无妨……”

    张公谨一副“我懂得”的表情,张沧寻思着老叔公你这眼神看着就有点“车震真好玩”的意思。

    “这温二说的是真的?”

    侯君集有些狐疑,歪着头,问隔壁的秦琼。

    “这光景,真假又有甚么区别,难不成还要跟他争辩一番?”

    秦琼夹了一筷子牛肉,看了看之后,放入口中,嚼了个稀巴烂。

    “嘿……这温二,比他老子强多了啊。连温氏门风都不要了?”

    摩挲着下巴,豳州大混混寻思着这不要脸的样子,不比他差多少啊。想当年温彦博再怎么被他们这帮秦王府骁将吐槽“伪君子”,可跟温彦博打交道,那叫一个舒服。

    可这温挺的路数,野得很,那是相当的野。

    一时间,侯尚书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你有个女儿也要嫁人?”

    秦琼犹豫了一下,嘴里一块牛肉还没嚼干净,凑过去问侯君集。

    “怎地?”

    “犬子……”

    “哎!老夫女儿尚幼,说是嫁人,也就是随口说说,还早着呢。”

    “……”

    秦琼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把牛肉吞下去之后,这才慢吞吞地说道,“老夫的意思是,倘使你真要嫁女东宫,能否让犬子跟着送亲,在东宫挂个差事即可。你莫要以为,老夫要攀扯你甚么。”

    “……”

    正喝酒暗自得意的侯君集顿时跟吃了一只绿头苍蝇一般,横了一眼秦琼,“这你自去东宫说项就是,太子还能回绝?”

    “老夫去说,岂不是跟着东宫一起前往‘东瀛州’?”

    翼国公开了口,怎么地也得表示表示,还真有可能“盛情难却”之下,秦怀道就滚去扶桑“升官发财”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