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唐朝工科生 >

第824章

唐朝工科生-第824章

小说: 唐朝工科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那只温家的骚狐狸还打算勾引更多的狐狸精给儿子,这真是……太好了。

    没办法反对啊,既然老公都没打算追究,那凭什么不把杜楚客的闺女给拐走?到时候自家儿子就有杜氏这座山头。

    李芷儿还寻思着,将来要是机会允许,房谋杜断全他娘的给集齐了,到时候二哥二嫂还有老公死了也不怕……

    有点心虚地瞄了一眼正在钓鱼的张德,老张因为手拿了鱼饵的缘故,吃瓜是兰姬坐在那里喂着吃的。

    一看这景象,李芷儿当时就不心虚了!

    老娘在江阴守活寡,你他娘的在武汉这么爽,凭什么啊。

    咔嚓!

    恶狠狠地咬了一口香瓜,内心虽说还是有点小纠结,但最担心的事情就算过去了。

    张德这里得到了想要的,李芷儿打算找坦叔好好谈谈。

    只是此时在汉阳城东,张鄂有些不舍地拉着何坦之的手:“阿公这是要去哪里?”

    “去一趟京城,在家里要乖一点,课业不能落后。”

    “嗯,阿公放心。”

    “过些日子老夫就会回转。”

    “嗯。”

    告别之后,坦叔钻入马车,然后对赶车的五郎道,“开溜。”

    “嗯?”

    “开路。”

    “嗯。”

第二十二章 非主流殖民() 
“跑了?”

    “老叔说是要去见见老弟兄,就带着五郎出去了。”

    “……”

    原本很平静的李芷儿,这会儿却是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心情陡然就糟糕起来。那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简直了!

    “哈哈哈哈……”

    听说坦叔出去散心,老张乐得哈哈大笑,搂着李芷儿笑道,“算了算了,老叔也有想法,何必计较。”

    “总不能让大哥误入歧途!”

    “十八岁了,再怎么误入歧途,还能有多歧?”

    言罢,老张带着李芷儿到了汉阳站,“汉安线”的车站,已经初具规模。此时站台露天仓位比较多,毕竟主要目的是运输物资。客运是添头,在千几百年的漫长时间中,鲜有靠运人赚钱的运输业。

    哪怕进入了航空时代,也是如此,物流重头戏。

    在老张非法穿越之前,唯有国内高铁的实现了长期盈利。而航空客运的利润,并不在客运本身,而是在增值服务上。

    所以“汉安线”即便有客运,也只是属于添头。汉阳站自然也就没必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精神,把车站修成洛阳宫规模。

    “蒸汽机车呢?”

    “正在调试,稍等片刻就是。”

    “现在能拉多少货?”

    “过汉水一段,试运行列车大概就是拉六百石的货,比快马传递都要快。”

    “好。”

    安平公主连连点头,脑海中大概有了印象。单次六百石可能还比不上一条老船,可效率高了不知道多少。

    比如很多常州苏州的物资,可以直接通过铁路集中在上海镇,就不需要再通过各种车马,从不同地方转运集中到江阴。

    仅从损耗角度来看,也是划算,而且按照现在的铁路造价来看,常州苏州也承担得起。只要货物充沛,从江阴到上海镇这一段铁路投资,五到十年就会回本。远比武汉这里的条件好得多,亲眼看到和通过书信描述,差别还是很大。

    原本李芷儿还有点犹豫,此刻跟着张德踏上列车车厢,伴随着车厢平稳启动,她是瞬间就没有了犹豫。

    “这次返回江东,我会前往苏州一趟,跟长孙无忌见面。”

    “噢?为了铁路?”

    “主要是为了铁路,毕竟想要在修路,由他出面主持大局,更加容易。”

    “这老货要是插手,那可是雁过拔毛。你舍得?”

    说话间,兰姬过来开了一瓶葡萄酒,甜葡萄酒非常合中国贵族胃口,略微抿了一口,李芷儿有些诧异:“你这葡萄酒,不错。”

    “武汉本地产的。”

    “葡萄园也成了?”

    “比桑林也不差多少,新辟梯田想要让人上去种点粮食,那是千难万难。种了经济作物,就有了奔头。葡萄采摘工的工资不低的,每年京城恁多葡萄酒、葡萄干,你当是天上掉下来的?”

    葡萄园和猕猴桃是混种的,此时的猕猴桃酸味很重,几经选育,酸度并没有降低,但是糖分增加,口感自然是非常吸引人。

    只是哪怕猕猴桃,也主要是制作果酱或者蜜饯。

    实际上整个贞观朝现在就是普遍嗜甜,毕竟贞观二十五年,还活着大量一辈子没吃过白糖、蜂蜜的人。

    咸,代表生存。

    甜,则是富足。

    哐哐哐哐的机车声音很吵,即便有隔音手段,但也有限。

    而张德也没打算好好地提升隔音效果,因为他现在有了耳鸣,就算隔音也爽不到,那就大家一起没得爽。

    当然实际上隔音效果好的车厢也有,内厂用了大量压制的棉花,做成了一种折叠起来的混纺棉板,这种混纺棉板放置在木制夹层种,在外面包裹一层铁皮,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噪音,效果很不错。

    内厂的工科狗们,都打算等“汉安线”完事儿之后,他们就专门给班组列车加上这么一节“豪华”车厢。

    “说起来,王万岁那里蜜饯需求也是极大,倭地豪帅倒是会享受。去年赎买倭奴,有两成多都是用蜜饯充抵,看来倭地经略,再有一段时间,就能明朗。”

    “听你来信说起过,江东愿意殖民的有恁多?”

    “毕竟承诺了土地,如今江东耕地,小户已经不多。手中只有田骨,把田皮让出去的农家,只苏州常州,大概就有四千户以上。”

    “四千户……那就是两万人以上。”

    “不错。”

    “选择殖民的呢?”

    “不到两成吧。”李芷儿又抿了一口,“毕竟在苏州常州做工,只要有工位,就不怕赚不到钱。”

    “唔……”

    “这不到两成的人,大多都是壮年,眼界放得长远。朝廷毕竟没有正式讲甚么殖民圈地,这些话,都是江阴地面上私下的承诺。”

    “噢?这就厉害了。”

    老张连连点头,这不到两成多的壮年,眼光的确放得长远。这必然是经过思想斗争,才做出的决定。

    要知道现在出海,风险依旧重重,船沉人亡时有发生。加上水土不服,到了倭地适应不了艰苦的环境,加上高昂的生活成本,很容易就抑郁致死。

    为何倭地明明贫瘠,但生活成本高昂呢?因为按照江东普通百姓人家的生活标准,在倭地是典型的贵族水准,只一个白米饭不愁,很多倭地小国的底层贵族也做不到。但在苏州常州,这属于非常普通的水准。

    而倭地因为农业技术农业设施的条件限制,单位亩产相当可怜,差不多就是维持在一亩八十斤左右,好一点能超过一石,两石以上那都是顶级贵族的田产。

    现在唐军在倭地的驻军,都跟朝鲜道轮换了十几回,可想而知当地的艰苦。

    若非金银铜实在是香,唐军根本没有那么高昂的士气。

    所以说,能够在这样的种种不利因素下,选择相信江阴方面的私下承诺,足以称得上厉害。

    倭地现在的状况,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苏州常州宣传,对于苏州常州有雄心壮志或者眼光长远的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机会。

    当然最好的机会是前往天竺,但天竺太遥远不说,瘟疫闹了几年,这个相当吓人。于是前往倭地,就是一个立地翻身的大好机会。

    倭地本土势力经过了几次洗牌,王万岁、唐军、扶桑诸国大贵族,连续几波攻伐,不但清出来大量贱民被贩卖到唐朝。因为扶桑本土底层统治的瓦解,“无主之地”的数量,就相对增加,江东的人不去,山东的人也会去,朝鲜道的人也想去。

    只不过这年头不是说你怀着一颗冒险的心,就能劈波斩浪的。

    得有人把你运过去,而江阴几乎就是直接掌控着最大规模的船队,对江东泥腿子来说,这算是为数不多的“福利”。

    “殖民合法一事,你打算甚么时候上疏?”

    “我上疏个甚么?有李奉诫和王万岁呢。”

    老张笑着摇摇头,“我说个甚么,现如今都是搞得心惊肉跳,还是不要横生枝节。李奉诫、王万岁、程处弼,在朝廷看来,说话都要好听得多。”

    原本老张想着,就江东那里的物产,愿意出去冒险的人,有个一两千,那就很好了。没想到居然有四五千,倒是有些出乎意料。

    实际上在武汉现有体系中的殖民,和张德非法穿越之前的殖民,还有很大的区别。

    非法穿越之前殖民,主要是为了经济掠夺。

    但是在武汉这个体系中,或者说张德的有意安排中,经济掠夺是远远地跑在了殖民前头,帝国四处经济掠夺的套路已经非常的成熟,根本不需要民间的力量。

    因为帝国人力资源在这个时代来说,相当的丰富。

    所以,此时进行的“殖民”,更多的是享受经济掠夺之后的“权利”。而按照张德这么十多年构建起来的政策惯性,这些享受“权利”的人,都要为之付出“义务”。

    这个“义务”,就是生育。

    当年一只羊一只狗换你一个儿子女儿,同样的,想要在殖民地享受土地产出,就不是一只羊一只狗可以衡量的。

第二十三章 伪科学() 
社会总人口总资源的不同,使得贞观朝即便已经有了三千多万人口,可要说自然而然地,就引发这个革命那个革命,无非是痴人说梦。

    梦里什么都有,做梦是唯一讲道理讲逻辑的。

    因为现实从来不和你讲理,路人皆知的道理,即便再怎么合理,可能反应在社会现象上,它就是扯淡,就是出乎意料,就是不发生……

    唐朝不是逼仄的小岛,不是四面环海,不是土地亩产只有八十斤,不是不变就一定会死。

    生长于斯的黎民百姓而言,中原太拥挤了,那就去江淮;江淮太拥挤了,那就去荆楚;荆楚太拥挤了,那就去吴越;吴越太拥挤了,那就去岭南。

    岭南的荔枝多好食,岭南的甘蔗真美味,岭南的大象粗又壮……

    这里那里,中国总有退路。哪怕上古先民的失败者,往山里一钻,每逢三月三,照样有力气出来唱山歌,饿不死的人,才能唱歌。

    即便老张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这么多年真正带着点“资产阶级”性质的跃动,也不过就是两件事。

    一是巨野余孽,二是进奏院的成立。

    但这二者,巨野余孽的本质,是投机客们的最后疯狂;至于进奏院,不过是“货卖帝王家”的新战场。

    离了皇帝爸爸,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会窒息,都会死。

    饶是唯张德马首是瞻的李奉诫,也绕不过这个宿命。至多对皇权敬畏之心低了那么一点点,但这种对皇权的“藐视”,不过是觉得“李唐失其德,自有神人居之”,依旧是“尧舜失德,XX继之”的套路。

    非是老张没有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又或者缺少了更先进的指导思想。而是在贞观朝现有的生产力条件下,张德能给的,李唐能给,世族也能给,甚至豁出去拦路抢劫,杀几个蛮子,什么都有了。

    横竖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凭什么跟你玩“张公不出,苍生奈何”的戏码?

    老张非法穿越之前,有句话说得好,叫做“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不过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大抵上,也就是雪亮的,主要作用,就是看戏看风景,其余用场,那是一概都没有。

    戳了人民群众一刀,那雪亮的眼睛,也不过是看着刀或是快或是慢地戳过来,这里戳戳那里戳戳,偶尔刀换成了电锯。滋滋滋滋作响,那雪亮的眼睛,依旧只是看着,这里切一条大腿,那里切一条胳膊,看着往外滋血,雪亮眼睛看得贼清楚。

    在这个普遍都是“小有产者”的时代中,念叨什么“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老张还不如直接找李奉诫天天搓麻将。

    因为小霸王学习机是铁定没指望了。

    “社会学果然是伪科学啊。”

    梁丰县子的忧郁,在“无尽的八月”跟前,对江东那四五千号愿意出海冒险殖民的老铁,也只能感慨这么一句话。

    江东老铁失去的是家乡的“枷锁”,但会赢得扶桑的几百亩地、一片山头、好几个奴婢、数量可观的生育补贴、五年以内的税赋免征资格、五年以内免收的安保费用……

    嗯,离赢得整个世界是差了不少距离,但江东的老铁们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

    有些早年读过书,可能家道中落的老汉,文绉绉地跟家人告别之后,在长江口当时就赋诗一首:“此去扶桑,我就想多入几个女人。”

    江阴县令张大安对此大加赞赏,当时就给了批复点评:生男生女都一样,人多力量大,人多就是好事。

    非主流殖民短期内也支撑不了十几万或者几十万的庞大人口规模,因为不管是政策面还是经济面,成本都相当的高昂。

    江东能挤出这四五千人,既有江东本身能力有限的缘故,也有张德人为调控的原因。

    分批次排队入倭,江东这里能挤出四五千人,等安定下来,大概也是十几个月之后的事情。

    往后山东、河北、朝鲜道,同样又能挤出一些人口,因为这些地方的情况和江东差不多。

    尤其是山东,因为直隶近畿的存在,此时的山东,和之前人们观念中的山东,已经发生了偏差。贞观二十五年在江湖上的“山东”,已经变成了泰山以东的狭窄地区。

    丘陵地区大量隐匿的人口因为社会环境、市场变化被析出,他们的去处,早年就是王万岁、杜构在操作,现如今,真正成熟的入倭路线,其实就在登莱。

    因为海洋作业衍生出来的大量行业,劳动力缺口逼迫着丘陵地区进行土地兼并。又因为丘陵地区的土地产出相对低下,朝廷粗放式的管理之下,即便是有永业田,也是睁一眼闭一眼,看着杜构多年以来操纵。

    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